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大兴安岭中段针阔混交林林分空间结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兴安岭中段森林曾经是内蒙古采伐强度最高的区域之一,通过天然林恢复以及天保工程的实施,森林质量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以兴安盟五岔沟林场为研究对象,采用大样地调查法,设置面积为8.8hm2的针阔混交林样地,利用软件Winkelmass 1.0进行数据分析,对混交度、大小比数和角尺度3个空间结构参数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该研究区树种所占比例从高到低排序为黑桦(52%)、兴安落叶松(17%)、白桦(17%)、蒙古栎(14%),以落叶阔叶林为主;2)整体林分大小分化差异较大,兴安落叶松为优势种,但数量少且混交度差,分布集中;3)整体林分空间分布较合理,接近随机分布。研究结果可为大兴安岭中段林区的经营管理以及人工抚育提供数据依据。  相似文献   

2.
文章以大兴安岭阔叶混交林为研究对象,利用角尺度、混交度和大小比数3种林分空间结构参数,研究了阔叶混交林的空间结构。研究发现:林分中随着径级的增加,林木株数呈逐渐减少的趋势;林分的平均角尺度为0.526,林分整体空间格局偏向于聚集分布状态;林分平均混交度为0.436,林分处于中弱度混交;林分的大小比数平均值为0.455,林分内各树种整体上处于中庸状态。  相似文献   

3.
结合试验地调查以及林分内树种组成,利用混交度(M)、大小比数(U)和角尺度(W)3个林分结构参数,分析了叶山林场常绿阔叶混交林林分空间结构。结果表明:该林分平均混交度为0.371 8,主要树种麻栎多呈单种聚集,其余树种中强度混交比例达到96%;平均大小比数为0.493 6,在林分空间配置上,马尾松处于优势状态,其余树种分化严重;平均角尺度为0.518 9,混交林的分布格局基本上以团状分布为主。  相似文献   

4.
合理的林分空间结构是决定林分生产力和生态功能的重要基础。本研究以河北省围场县木兰林管局孟滦林场典型林分类型华北落叶松白桦混交林为研究对象,通过混交度、密度指数和竞争指数、空间分布格局三个定量指标分析了林分的空间结构特征。结果表明,(1)林分的平均混交度为0.37,处于弱度混交与中度混交之间。(2)林分密度指数为841.2,林分密度较低(一般林分密度指数在1 200~1 600比较合适);竞争指数为2.704,竞争不激烈。(3)当模拟尺度d在0~0.6m时,林分呈现聚集分布;当模拟尺度d在0.6~1.0m和8.5~10.0m时林分呈现随机分布;当模拟尺度d在1.0~8.5m时,林分呈现均匀分布。  相似文献   

5.
基于穆棱地区不同针阔比的天然次生混交林标准地调查数据,通过应用角尺度、混交度、大小比数三种参数来描述不同林分的空间结构。研究结果表明:当地天然次生林林分呈随机分布,格局比较稳定;混交程度较高,树种隔离程度随着针阔比的增大而下降;在大小分化方面差异很大,株数较多的针叶树种的大小在针阔比较低的林分内处于劣势地位,而在针阔比较高的林分内处于优势地位,表明随着针阔比的变化,空间结构的变化较大。  相似文献   

6.
7.
用混交度、大小比数、角尺度3个参数研究山杨次生林的空间结构,得出山杨次生林树种间隔离程度较大,林分稳定性较高;山杨处于明显的优势地位,枫桦、椴树、云杉的优势和被压的林木在数量上基本相同,而杂木、水曲柳和榆树处于劣势;林地的平均角尺度为0.515,林木个体的水平空间格局为随机分布.  相似文献   

8.
分析了人工天然混交林的特点 ,提出培育措施  相似文献   

9.
晋东石质山人工天然混交林的定向培育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掌握了几种阔叶树种萌芽与根蘖规律的前提下,总结出三种典型“人天混”配植模式,并提出了相应的技术措施,对这几种混交林在森林生态系统中的作用作了简要评价。  相似文献   

10.
以长白山南部地区次生林冠下栽植的红松(Pinus koraiensis)为试验对象,通过对林分树种组成的调查和对开敞度、大小比数、混交度等量化指标的比较,开展了该区次生林冠下红松人工林空间结构调整的研究,结果表明:柞木林和杂木林下红松高生长模型分别为y=1.013 0 x+0.033 5和y=1.042 7 x+0.050 8,R~2分别达到0.990和0.992(P<0.001);通过树高生长模型,确定柞木林下栽植的红松应该在生长第13年末进行第1次上层林木的调整,生长到第17年末进行第2次上层林木的调整;杂木林下红松应该在红松生长第13年末进行林分调整。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水曲柳与落叶松混交林的调查得出结论,科学营造水曲柳与落叶松混交林是有其优势和发展前途的。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提出了基于TWINSPAN双向指示种分析法的发育阶段划分方法。划分天然云冷杉-阔叶混交林的发育阶段,为天然林发育阶段划分和按阶段进行森林经营提供方法和理论依据。 方法 以吉林省森林资源一类连续清查中的172块云冷杉阔叶混交林为对象,采用TWINSPAN双向指示种数量分类法进行初始分类,对各初始类的生长、树种多样性和结构进行比较分析,进而划分其生长发育阶段。 结果 TWINSPAN法将云冷杉阔叶混交林分为3类(类1:云杉桦木混交林;类2:冷杉软阔叶混交林;类3:红松云杉硬阔叶混交林)。各类林分直径分布相似,基本均呈倒J形分布;垂直结构呈现一定的规律性。各类的林分因子、定期生长量存在一定差异,其中,林分的平均胸径、平均高、优势高、优势径、每公顷蓄积的大小排序为:类2 < 类1 < 类3;定期生长量的大小排序为:类3 < 类2 < 类1。各类林分的树种多样性存在一定差异,树种丰富度的大小排序为:类2 >类3 >类1,类2、类3的树种优势度低于类1。 结论 根据TWINSPAN、林分结构和生长分析,云冷杉阔叶混交林的生长发育阶段依次为:冷杉软阔叶混交林、云杉桦木混交林、红松云杉硬阔叶混交林。该方法也可用于其它天然林发育阶段的划分。  相似文献   

13.
镶黄旗黄花山天然杜松林群落结构与种群分布格局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镶黄旗黄花山天然杜松林内,设置4个有代表性的标准样地,应用相邻格子法获得野外调查数据,分析天然杜松林群落结构及乔木层和灌木层优势种种群空间分布格局。结果表明:1)天然杜松林群落内,杜松地径较小,个体高峰值分布范围较为集中,径级结构变化明显;旱榆多以幼苗的形式存在,地径范围在2.5cm以下。群落存在明显的径阶缺陷,属于不稳定型。2)乔木层高度级较低,而灌木层高度级较好。3)乔木层杜松种群主要以聚集分布格局为主,伴有均匀分布格局,旱榆种群则为聚集分布格局;灌木层优势种群小叶鼠李和土庄绣线菊的空间分布格局都为聚集分布。群落处于不稳定的恢复发展阶段,人为和自然干扰以及种群生物学特性共同造成这种空间分布格局。  相似文献   

14.
杉木酸枣人工混交林生产力和林木生长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7,他引:7  
本文分析比较了20年生杉木与酸枣人工混交林以及杉木纯林、酸枣纯林生产力和林木生长规律。结果表明:杉木与酸枣人工混交林乔木层生物量为168.74t/hm2>杉木纯林乔木层生物量135.95t/hm2>酸枣纯林乔木层生物量107.01t/hm2;杉木与酸枣混交林林分蓄积量为355.113m3/hm2>杉木纯林蓄积量301.672m3/hm2>酸枣纯林蓄积量173.150m3/hm2;杉木与酸枣混交可改变树种单调状况,防止地力衰退,提高林地生产力。  相似文献   

15.
基于UTM公里网格方法划分的66个网格,分析了长潭自然保护区次生针阔混交群落优势种群的结构特征,结果表明:(1)6600 m^2的次生针阔混交群落共计6 081株活立木,隶属于135种乔木树种,其中以杉木、马尾松、木荷、千年桐、山乌桕、毛竹、黄樟、藜蒴、青皮竹、枫香、罗浮柿、石栎等12种为优势树种。(2)12种优势树种的径级结构呈3种类型。木荷、枫香、千年桐、黄樟、藜蒴、罗浮柿和石栎等径级分布呈"L"增长型种群;杉木和马尾松因受人为种植和采伐影响,Ⅰ、Ⅱ、Ⅲ级数量丰富,Ⅳ级数量迅速减少;而毛竹和青皮竹则受人为挖取竹笋的影响,Ⅰ级数量较少。(3)除山乌桕Ⅳ级为随机分布外,其他11种优势种均为群集分布,群集程度随径级增加,变化趋势不明显,反映了人为干扰成为影响长潭自然保护区次生针阔混交群落优势种群结构特征的重要因子。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人工针阔混交林的培育试验,结果表明:培育人工针阔混交林改变了生态环境,调整了林种结构,涵养了水源,提高了林地的营养含量,调节了气候,保护了物种多样性,充分展现了混交林功能效益和潜在的性能。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红松、刺楸人工针阔混交林和红松人工纯林生物多样性功能的试验分析,结果表明:针阔混交林能增加蚯蚓的数量,林龄25年时,混交林的蚯蚓数量比人工纯林高48.4%;人工针阔混交林招引各种鸟类达33种,每天食虫量达1 500条,抑制了森林虫害的发生;人工针阔混交林日平均气温0.5m和1.8m处分别比红松纯林低2.4~1.0℃,相对湿度0.5m处比红松纯林提高24%,绝对湿度提高2.3%,1.8m处混交林相对湿度比纯林提高11%,绝对湿度比纯林提高5.2%;混交林比纯林能降低风速0.7~1.2m·s-1。针阔混交林的各项功能指标都优于纯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