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从开花到棉铃吐絮的这一段时期为棉花的花铃期,河南南阳棉区一般是从7月上旬到8月下旬,大约50-60天。花铃期是棉花一生中生长发育最旺盛的时期,也是从营养生长转为生殖生长为主的最关键时期。如果管理不当,容易造成棉株徒长或早衰,不能获得高产。  相似文献   

2.
1棉花早衰的外部表现 棉花早衰表现为植株矮小,叶片首先普遍落黄,继而逐步变褐枯萎,老叶自动脱落;花位上移,顶端花芽潜伏,不再延伸新的果枝,果枝层数比常年少2.4层,果节少、生长无后劲;根系衰竭,根浅根少,吸收肥水能力大大下降;桃小、蕾铃脱落严重,僵瓣、干铃增加,上部空果枝多提前吐絮,衣分低,品质变劣,种子的成熟度差。一般新疆棉区早衰多发生在8月下旬至9月上旬。  相似文献   

3.
棉花吐絮期的管理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山东植棉区一般在8月底9月初棉铃发育成熟并开始吐絮,至11月中上旬吐絮结束,该时期称为棉花吐絮收获期.棉花进入吐絮收获期的生理特点表现为:营养生长明显减弱,接近停止,叶片逐渐衰落,叶功能下降,光合能力降低;根系逐步衰老,吸收能力大减;棉株肥水需要量减少.此阶段田间管理的主要目标是:保护根系吸收能力,延长叶片功能期,维持相对较高的叶片光合生产能力;促早熟,防早衰,防脱落,加快吐絮,确保优质高产.  相似文献   

4.
李炳义 《中国棉花》2003,30(10):40-41
河北省棉花一般在 8月底 - 9月初开始吐絮 ,到 1 0月底或 1 1月上旬收花结束 ,大约经历 70天。此阶段田间管理的主攻方向是促早熟、防早衰。要做到保根、保叶、保铃 ,增铃重、增衣分、促早熟 ,加快吐絮 ,确保优质、丰产、丰收。主要管理措施如下 :1浇水防秋旱伏季降水少 ,后期易干旱 ,应及时浇水 ,发挥以水促肥的作用 ,防止早衰 ,延长叶片功能期 ,增强光合产物的积累 ,有利于增加秋桃及其铃重 ,提高种子成熟度和纤维品质。当吐絮期土壤水分低于田间持水量的 60 %时要立即浇水。一般棉田在 8月中、下旬浇水 ;如持续干旱 ,高产田还要增加浇水…  相似文献   

5.
从田间棉桃开始吐絮到吐絮结束这阶段,称为“棉花吐絮期”。吐絮期是棉花生长过程中的最后阶段,也是棉花生产重要的时期。要使棉花吐絮良好,获得高产优质,此期应抓好以下田间管理工作。1浇好秋水,喷药保铃浇好秋水,喷药保铃,对防止棉花早衰、减少棉铃脱落、增加铃...  相似文献   

6.
棉花吐絮期是产量和品质形成的关键时期,要求适宜的温度条件为20℃-30℃,温度低于15℃棉纤维将停止伸长。吐絮期要求适宜的土壤相对湿度为55%-70%,土壤干旱会影响棉纤维生长,土壤过湿会引起棉株贪青、棉铃晚熟。  相似文献   

7.
简化整枝对棉花农艺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长江中下游棉区农村劳动力大量向第三产业和城市转移的形势.提出以不摘顶心、并结合化学调控为棱心内容的简化整枝栽培技术。试验结果表明.与传统的摘顶心处理相比,简化整枝显著地增加了单株果枝数、果节数和结铃数.同时也使单铃籽棉重有所增加,而对衣分、籽指、衣指和棉铃经济系数未产生任何不良效应。在棉花常年的打顶期向棉株喷洒化学调控荆。抑制冠层上部果枝外围无效果节的生长。实现棉株的自然对顶,促进有效开花结铃期内多结铃.从而实现棉花生产的省工、高产和高效益。  相似文献   

8.
为优化长江流域棉区油后直播棉栽培模式,以湖南农业大学选育的JX0010为供试材料,设置播期、播种深度和覆盖物3因素再裂区试验,分析不同栽培方式对棉花生理特性及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播期为6月初时,棉花吐絮期的株高显著提高,而苗期NR(硝酸还原酶)和吐絮期SOD(超氧化物歧化酶)的含量降低;与4 cm的播种深度相比较...  相似文献   

9.
南疆阿拉尔垦区地处塔克拉玛干沙漠的北缘,年有效积温和光照条件较好,是我国优质长绒棉生产的重要商品棉基地,种植长绒棉面积在1.32万公顷左右.近几年来长绒棉早衰情况发生较为普通,造成棉株中上部蕾铃的大量脱落,棉花吐絮不畅夹壳,僵瓣僵尖增多,影响了棉区长绒棉的产量与品质.  相似文献   

10.
湘杂棉系列品种,以其高产优质、抗性好,桃大、吐絮流畅等优点而为长江流域棉区棉农所喜欢,其中以湘杂棉3号、湘杂棉7号、湘杂棉8号、湘杂棉10号较为突出。多年来,在推广杂交棉时,特别注意各种不同肥料的使用。8月下旬至9月下旬是棉花生长的后期,棉花根系对养分的吸收功能明显下降,此时对棉花叶面喷施氮、磷、钾、锌、硼5种肥料,可以防早衰、促早熟、防病害、防落铃、结大桃,具有显著的增产增收效果。施氮肥防早衰每公顷每次用1%的尿素溶液1125~1500kg,每隔5~7天喷施1次,连喷2~3次,可防早衰,提高产量。施磷肥促早熟棉花后期叶面喷施磷肥,…  相似文献   

11.
河南植棉区一般在8月下旬棉铃发育成熟并开始吐絮,至11月上旬吐絮结束,该时期称为棉花吐絮收获期。棉花进入吐絮收获期营养生长明显减弱,叶片逐渐衰落,叶功能下降,光合能力降低;根系逐步衰老,吸收能力大减;棉株肥水需要量减少。此阶段田间管理的主攻目标是:保护根系吸收能力,延长叶片功能期,维持相对较高的叶片光合生产能力;促早熟,防早衰,防脱落,加快吐絮,确保优质高产。吐絮期虽然营养生长基本停止,但中上部棉铃仍在发育和充实,铃重和衣分还远远没有定局,田间管理仍不能忽视。但在实际管理中,由于管理不当及气候原因,往往出现弱苗和旺苗两…  相似文献   

12.
黄淮棉区一般年份烂铃率在 1 0 %左右 ,严重年份达 2 0 %以上 ,控制棉花基部烂铃是保证棉花优质高产的一项重要措施。在化学防治方面尚未有高效药剂情况下 ,采用适时摘除棉株基部两台果枝内围铃 (下称基部铃 )的办法 ,再结合烂铃防治的综合措施 ,对减少烂铃损失取得了明显的效果。1基部烂铃发生和摘除依据本地棉花 7月上旬进入开花结铃期 ,到 8月底 ,基部铃的龄期均在 50天以上 ,棉纤维成熟 ,而吐絮则要到 9月中旬前后。从棉纤维成熟到吐絮需1 5天以上 ,此时正是基部烂铃大发生时期。主要原因 :(1 ) 8月中旬到 9月上旬常年为阴雨日 ,棉花上…  相似文献   

13.
棉叶螨俗称红蜘蛛、火龙。是我国棉区主要害虫 ,属蛛形纲 ,棉螨目叶螨科 ,棉叶螨从苗期至吐絮期都可以危害棉花 ,黄河流域棉区从 6月中下旬至8月中旬约发生 2~ 3次高峰 ,7月中旬是棉叶螨危害最高峰期 ,若防治不当 ,棉株叶片将变成褐色 ,干枯 ,脱落 ,棉株枯死 ,减产幅度大 ,甚至绝收。棉叶螨成虫、若虫、幼虫 ,均可危害棉花叶片 ,叶螨常群集在叶片背面 ,用口针刺吸叶片细胞的汁液 ,破坏细胞中的叶绿体。受害叶片最初出现针刺状黄白斑点 ,后变为红色斑点 ,截形叶螨为害棉叶仅表现黄白斑 ,不出现红色斑。受害棉株生长缓慢 ,株高降低 ,现蕾推迟…  相似文献   

14.
为了验证赣北棉区棉花后期化学药剂打顶对其顶部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完善棉花化学打顶技术在江西的本土化应用,于2014年棉花打顶期,设置了不打顶、人工打顶、喷施不同浓度的化学打顶剂处理,调查各处理喷药后的棉花生长发育情况及产量性状。结果表明:一是与不打顶相比,棉花后期喷施适宜浓度的化学打顶剂,可以极显著地降低棉花的株高、抑制棉株上部果枝的伸长,控制棉株顶部果枝及主茎节间的伸长,减少无效果节数,塑造合理的株型,起到了类似或优于人工打顶的效果;二是在棉花常规打顶适期喷施化学打顶M剂1125 ml/hm2加Y剂750 ml/hm2,其霜前籽棉产量和铃重显著高于人工打顶处理,略高于不打顶处理。  相似文献   

15.
棉株从开始吐絮到收花结束,称为吐絮期.在山东、河南等地一般从8月下旬至9月初开始吐絮,10月底到11月上、中旬收完花,历时60~70天.  相似文献   

16.
转基因抗虫棉冀丰1271早熟不早衰特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河北省主推棉花品种和部分省级区试对照品种为参考对照,对冀丰1271早熟不早衰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冀丰1271霜前花率较高,吐絮进程较快,属中熟偏早类型;吐絮期SOD和POD活力较高,丙二醛含量较低;吐絮期叶面积指数较大,叶绿素和可溶性蛋白含量较高,且从盛铃期到吐絮期下降较慢,中部和上部棉铃铃重和子指差异较小,上部棉铃能正常发育。  相似文献   

17.
1953年,前华东农业科学研究所特用作物系与农业化学系合作,开始进行棉花生理及生化的研究,主要内容有三个部分:(一)研究早熟早衰生长势弱的棉株与迟熟迟衰生长势旺的棉株的矿物营养及有机营养的分析比较:(二)摘心整枝以及光期长短对于棉株有机营养积累与运转影响;(三)不同棉种及品种类型对有机营养积累的特点。第一部分:研究早熟早衰生长势弱与迟熟迟衰生长势旺的棉株矿物营养与有机营养的比较分析。(1)1953年用岱字棉15号,分别种在两种不同肥力的土地上。瘦地在四月中旬播种,6月上旬现蕾,8月下旬已至吐絮尾期。株高不足二尺,下部结铃率高,中上部早已脱力,结铃低。8月上中旬叶色变黄,下旬已枯落,代表生长势弱的棉株。肥  相似文献   

18.
李新强 《中国棉花》2010,37(5):35-36
一直以来,棉株早衰是困扰广大棉农的一个重要问题,也是制约我国很多地方棉花生产发展的一个主要因素。棉株早衰表现为:棉株进入盛铃后期,叶片变黄,继而逐步变为褐色,直至枯萎而自动脱落;出现很明显的尖顶,90%呈红茎;顶部不再延伸新的果枝,蕾小、花弱、桃少;根部根系衰竭,根浅根少,吸肥吸水能力大大下降。  相似文献   

19.
为分析棉花早衰的原因及表现、总结棉花高产栽培经验,对2014年河北威县3块早衰棉田的土壤养分状况、棉花生长情况和产量进行调查分析。分析表明:棉田起土、复耕棉田由于起土或持续失耕造成土壤氮磷钾和有机质等养分含量明显降低导致棉花早衰;前茬为苜蓿的棉田由于苜蓿的固氮作用,土壤氮磷钾和有机质等养分含量明显增加,能够减缓棉花早衰的发生。棉花早衰在冠层上表现为株高降低、棉株变细、叶绿素含量降低、果节数减少和最长果枝长度减小等方面,根系上表现为主根长和最长侧根长度变短、侧根数目变少,与相应对照棉田相比,本调查早衰棉田棉花主根长度和最长侧根长度分别降低9.7%和31%,一级侧根数减少36.4%。早衰棉花产量明显降低,主要原因是早衰棉花单株成铃数和铃重降低,起土棉田、复耕棉田和前茬棉花棉田棉花理论产量与相应对照棉田相比分别低29.3%,13.2%和4.3%。本调查说明土壤养分状况变差是造成棉花早衰的主要原因,棉田持续耕作可能造成棉花早衰。  相似文献   

20.
为探讨南疆棉区棉花化学打项技术,以减轻棉花栽培的劳动强度,作者于2013年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三师农业科学研究所试验基地,利用烟草抑芽剂氟节胺进行棉花化学打顶试验。结果表明:施用氟节胺处理与对照相比,在一定程度上可有效控制棉株的生长;其产量略低于对照,株高高于对照,果枝层数增加,但空果枝数、脱落数增多;绒长变短,不孕籽率增多,单铃重量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