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为让全县种粮大户树立信心,走农机化的致富路,通道县农机局组织全县21个乡镇的种粮大户25人到本县播阳镇池喇村农机种粮大户姚绍知家学习取经。姚绍知种粮20hm2,水稻生产实现了全程机械化,亩产达到500kg以上;年养猪500多头、养鱼10万多尾、养土鸡1000多只。一年种养纯收入30多万元,实现了立体生态农业。今年,姚绍知作为全县种粮大户之一,在全县农业生产表彰大会上受到通报表扬。通过此次参观学习,全县种粮大户交流了经验,找出了不足,明确了努力方向,增强了依靠农机种粮创高产创效益的信心。  相似文献   

2.
1种粮大户和农机大户的形成与现状上个世纪80年代,农村全面推行联产承包责任制政策,解决了农村温饱问题。随后,广大农民积极发展各种经营,农业产  相似文献   

3.
湖南省农机局为贯彻中央1号文件精神,进一步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引导农民加快发展农业机械化,在岳阳市屈原区凤凰乡高新农机技术示范园,举办了新型农业机械现场演示暨湖南省"全国种粮大户"购机补贴奖励大会,全省14个地市农机部门的领导和成百上千的乡村干部、农民群众参加了会议.  相似文献   

4.
重庆市梁平县聚奎镇聚奎村农民熊三,2011年种植水稻86.7hm2,种植面积位居全县种粮大户前列。现年39岁的熊三,是周边远近有名的农机大户和种粮大户,从2007年开始从事农业规模生产,通过土地流转和返租倒包等方式获得土地,种植面积由最初的1.3hm2逐年增加,2.3hm2、3.7hm2、11.2hm2到现在的86.7hm2。  相似文献   

5.
为探究广东省种粮大户机械化生产现状和发展的制约因素,选取了广东省粤东、粤西、粤北和珠三角地区6市的186户种粮大户进行问卷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广东种粮大户的机械化耕整和收割水平已超过96%,机插秧和无人机喷洒农药比例达到40%以上。在广东种粮大户机械化生产取得重要进展的同时,也面临着土地细碎化、小农户对土地流转心存顾虑、农业机械性能参差不齐等问题。未来应当通过鼓励发展土地市场,进一步提高经营规模,解决土地细碎化问题,扶持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研发和推广适合丘陵山区的小型机械。  相似文献   

6.
<正>近年来,景德镇市中稻、二晚由于受气候环境,加上农业部门在水稻种植、病虫害防治"统防统治"等农业生产方面给予种粮大户技术指导,并采取了挂点帮扶等多方面的扶持措施,许多种粮大户今年中稻、二晚水稻喜获丰产,亩均产量在1000斤左右。面临丰产种粮大户们肯定有了好的收成!未曾想,许多种粮大户却一脸无奈——丰产不丰收。  相似文献   

7.
2011年,山东省莱州市小麦产量保持历史最高纪录——6114kg/hm2,比2010年增加127.5kg/hm2,总产可达28.5万t,比2010年增产1.647万t。农业稳,则天下稳。要实现国务院在《全国新增千亿斤粮食生产能力规划(2009—2020年)》中提出的到2020年,我国粮食生产能力达到5500亿kg以上,比现有产量增加500亿kg的奋斗目标,离不开农民种粮积极性的充分发挥。如何激发农民种粮的积极性?近日,笔者来到曾连续2次被农业部授予"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的山东省莱州市,在那里对几名种粮大户进行了采访。  相似文献   

8.
种粮大户已逐渐成为农业生产的主力,但其规模扩张受到多种因素制约,无法形成规模化经营。通过分析江西省种粮大户的发展状况,对比各地市经济发展水平、农业固定资产投资水平、自然条件等方面因素对种粮大户经营规模扩张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耕地自然条件对大户规模扩张影响最为显著;农业固定资产投资对经营规模有一定的拉动作用,当固定投资规模较小时,通过增加投资可实现农业经营规模的扩大,但当投资额增加到一定值后,其拉动作用减弱;经济发展水平的促进作用不显著。  相似文献   

9.
近几年来,随着农业结构调整不断深入,粮食种植主体模式正发生着明显变化,百亩以上种粮大户不断涌现。通过调研及时摸清丹阳市种粮大户的发展情况,了解目前规模经营中存在的一些困难,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办法,在今后实际生产中更好的为种粮大户提供有效服务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0.
句容市种粮大户发展情况调查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旬容市是全国商品粮基地县之一,全年粮食总产量36万t左右,其中稻麦总产量32万t左右,每年为国家提供商品粮15万t左右,这其中种粮大户贡献尤为突出。为了全面掌握与了解我市种粮大户生产现状,我们根据省农委的统一部署对全市境内的种粮大户进行了调查摸底号隋况汇总。  相似文献   

11.
张亚娥 《湖南农机》2016,(1):110-111
农村经济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而农村企业无疑对农村经济发展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农村企业本身的发展规模、企业对科技的投入程度、企业与当地资源的关联度,都很大程度影响着其对农村经济发展的贡献.基于此,应加大对农村企业发展的支持,用以推动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2.
农机与农艺涉及农机工程与农学两大领域,从科技发展史来看,是有了农艺要求才有农机的发明,继而设计生产出所需的农机具。因此在二者的发展中,农艺的发展往往领先于农机,是机械化发展的重要前提。但是,农机具的出现和应用不仅仅取代了人工和畜力,同时对农艺的发展和演变也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尤其科技发展到今天,机械化作业对未来农艺的创新和发展方向必将产生决定性的影响。因此,农机与农艺是一个辩证的统一体,是互为基础、互相联系、相互促进又相互制约的关系。农艺是农机的发展方向,农机是农艺的载体,二者只有高度有机地结合,才能真正体现出各自的价值。  相似文献   

13.
当前,涪陵区城乡二元结构十分突出,城乡分割现象非常明显。应进一步解放思想,扩大开放,发挥涪陵强劲的工业化、城市化建设基础优势,与时俱进,走创新发展、率先发展、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和城乡一体化之路,缩小城乡差距,推进城乡统筹发展进程。  相似文献   

14.
杨国才 《农业工程》2012,2(5):72-75
工农业互动客观上要求这两大产业保持平衡发展。目前,安徽农业发展在产业组织变革、产业素质提升、产业结构转变和产业对外开放等方面,都大大滞后于工业发展。安徽缩小工农业发展差距的关键,是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为此,必须重塑工农两大产业的关系,并且把握好几个基本原则:安徽尚不完全具备“以工补农”的条件,要处理好“以工促农”与“以工哺农”的关系,加快构建工农业一体化发展的机制。   相似文献   

15.
可持续发展理论、价值链理论、市场失灵理论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农业必须坚持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大力发展绿色农产品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价值链理论对绿色农产品发展具有较好的理论和实践指导作用;绿色农产品具有的外部性及信息不对称会导致绿色农产品市场失灵的情况,必须依靠政府的参与来弥补市场自我调节下的不足。深、黑、沪各具特色的发展模式为我国绿色农产品发展提供了经验总结。  相似文献   

16.
作物生产管理已经进入智慧农业阶段。智慧农业是由最先进的农业信息技术、智能装备以及大量的数据资源所驱动的先进农业科技理念。智慧农业继承了精准农业概念,把农业生产管理由机械化和信息化提高到高度自动化和智能化的农业生产管理。精准农业从上世纪八十年代的粗略监测发展到本世纪10年代的详细监测和控制。在精准农业的发展过程中,农业航空在作物保护和肥料施用方面起到了关键的作用。而在作物保护和肥料精准施用方面,基于全球导航产生的带有空间信息遥感数据配方图是至关重要的。随着现代化农业的发展,农业航空会因更有效的土壤和植物健康监测和更加快速的机电系统响应,在推进精准农业实际应用上显得越发重要。本文具体从美国最重要的农业地区之一密西西比三角洲出发,总体介绍了农业航空在精准农业向智慧农业迈进过程中的状况。重点介绍了美国农业部在密西西比三角洲地区在航空应用技术和低空遥感方面的研发工作;为发展新一代精准农业和智慧农业,进一步研发农业航空技术的问题、挑战和机会进行了讨论;最后提出了中国发展智慧农业建议。  相似文献   

17.
充分发挥农业综合开发项目优势,将土地治理与产业化经营项目进行有机结合,是新阶段农业综合开发的一项有重要意义的工作,是实现规模开发,提高投资效益的有效途径。自2008年以来,嵩明县集聚生产要素,优化资源配置.积极探索土地治理与产业化经营相结合,培育农业主导产业,建立起两个规模化和标准化的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为该县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实现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起到示范和带动作用。  相似文献   

18.
新柴牌中大功率农机动力的开发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N,D,K等3个系列产品平台上整合开发了18.4~58.8kW中大功率农机动力,目的是有一个相对较宽的产品链来配套中大功率拖拉机及相应功率要求的联合收割机。其产品开发的重点:一是功率谱完整,即通过缸径冲程的组合设计,力求在同一条生产线上制造不同功率的产品;二是同系列同缸心距扩排量带来的结构可靠性开发,主要是缸套-活塞环的可靠性开发及曲轴与轴承的可靠性开发,满足农用动力特殊工况和工作环境的可靠性开发;三是满足国内非道路移动机械二阶段排放要求的性能开发,特别是PM,NOx和燃油消耗之间的折中,重点是在经济成本的条件下对燃烧系统和燃油系统的优化开发。  相似文献   

19.
叶军 《湖南农机》2012,(7):157-158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全球的资源环境和气候变化正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发展低碳城市已成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协调经济社会发展和保障能源资源安全的主要途径,文章通过了对低碳城市规划的概述,探究分析了低碳城市规划理论与实践。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价湖北省水资源环境与经济发展耦合协调水平,提出合理建议。【方法】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分析了湖北省2006-2017年水资源环境与经济发展耦合关系时序特征。【结果】2006-2017年,湖北省水资源环境综合指数整体呈波动上升趋势,经济发展综合指数呈线性增长趋势。湖北省水资源环境与经济发展耦合协调度表现为线性增长趋势,且具有阶段性,2006-2010年和2011-2017年分别为经济发展滞后于水资源环境水平的过渡发展阶段和水资源环境滞后于经济发展的协调发展阶段,2017年水资源环境与经济发展达到良好耦合协调。【结论】为实现水资源环境与经济发展的优质耦合协调发展,湖北省重视经济转型升级和城镇生活污水控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