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不同耕作方式对旱地土壤环境和玉米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为了探明干旱地区玉米抗旱播种的有效方法,进行了不同耕作方式对旱地土壤环境和玉米产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免耕探墒播种条件下,2~7cm土层土壤容重较旋耕增加了4.31%,没有达到显著水平;旋耕较免耕探墒提高了地温,但免耕探墒条件下0~20cm土壤水分含量最高;少耕处理的产量最低,为6555.38kg/hm2,免耕探墒播种的产量为6591.82kg/hm2,较旋耕降低553.36kg/hm2,减产效果没有达到显著水平。免耕探墒播种是旱地农业生产中有效的抗旱播种方法。  相似文献   

2.
以黔中山区主推的玉米品种为材料,设计了免耕、少耕窝播、少耕沟播等处理,研究免少耕栽培对玉米生长发育、产量及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常规翻耕种植相比,玉米免少耕栽培的生育期可缩短1~3 d,株高可增高5.67~9.00 cm,穗位高增高4.00~8.67 cm,百粒重增重0.05~0.90 g,秃尖下降0.10~0.26 cm,产量降低81.45~506.5 kg/hm2,减产0.75%~4.69%,但由于省去了耕翻地和中耕培土等农艺工序,节约成本2 250元/hm2以上,经济效益明显高于常规种植。同时,免少耕栽培可有效缓解农村劳动力缺乏的矛盾,在劳动力缺乏的地区可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3.
耕作及残茬管理对作物产量及土壤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21,自引:1,他引:21  
在河北低平原的壤质潮土上进行了保护耕作长期定位裂区试验 ,研究了深浅轮耕、浅耕、少耕、免耕以及残茬管理对作物产量及土壤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 ,连续少耕和免耕处理的前 3年对作物产量没有影响 ,之后小麦产量显著降低 (最大降幅达到 31 83% ) ;连续免耕对玉米产量并没有明显影响 ;深耕并不增加作物产量 ;秸秆覆盖有时影响小麦生长 ;免耕处理的土壤有机质和全氮含量增加 ,但速效氮含量降低。  相似文献   

4.
为探明超级稻免耕抛栽的产量表现及经济效益,于2011年在广西宾阳县进行不同耕作方式(免耕抛栽、翻耕抛栽)的晚稻大田试验研究。结果表明,与翻耕抛栽相比,免耕抛栽下超级稻的每穗粒数、有效穗数、结实率、粒重较高,生产成本相对较低(14100元/hm2),使其产量增产了2.6%,纯收入(10284元/hm2)增加了5.1%。由此可见,免耕抛栽是一项既节本又高效栽培技术,在桂中地区的晚稻生产上应该大力推广,以增加农民的收入。  相似文献   

5.
为确保贵州粮食生产持续稳定发展,根据省农业厅的安排,毕节市农业技术推广站在大方县双山镇幺塘村刘庭方家承包责任地开展了玉米免耕(少耕)栽培试验。结果表明:在大方县双山镇先玉508实行免耕覆盖栽培,产量达10428.13 kg/hm2,且抗性强。  相似文献   

6.
湘东地区不同耕整方式下直播油菜适宜播种量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取裂区试验,研究了湘东地区三熟制直播油菜丰油730在机械开沟浅耕直播、机械开沟免耕直播、板田免耕直播3种播种方式下不同播种量对油菜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机械开沟浅耕直播或机械开沟免耕直播方式优于板田免耕直播;10月下旬播种,机械开沟浅耕直播或机械开沟免耕直播适宜播种量为4.5 kg/hm(2收获密度约60万株/hm2)左右;板田免耕直播方式应根据土壤墒情及肥力状况,适当调节并加大播种量。  相似文献   

7.
安强 《农技服务》2012,29(7):799+812
介绍了油菜免耕直播技术在烟田中的应用效果,油菜免耕直播技术具有省工、省时、增加产量等优点。烟田油菜免耕直播的最佳密度,在现有施肥水平和管理条件下,以每窝(穴)距33.33 cm,每穴定植3株,密度9万株/hm2最为适宜;若在较高肥水及管理条件下,每穴可定植4株,密度12万株/hm2,可获较高油菜产量。  相似文献   

8.
氮用量运筹对免耕早稻产量构成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毕春发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11):4473-4474
[目的]探索氮肥在免耕早稻水稻的合理应用。[方法]以皖稻143为供试品种,小区试验,塑盘旱育,氮肥施用量设5个处理(0、135、180、225、270 kg/hm2),研究了施氮对免耕早稻产量构成的影响。[结果]各处理的早稻群体茎蘖动态随氮素用量增加而增加,生育期随着施氮量的增加而延长。早稻产量随施氮量的增加而提高,施氮处理产量比对照增产3 601.80~4 869.15 kg/hm2,提高131.71%~177.29%。产量和效益均能获得较好的施氮用量处理是180 kg/hm2,其中基施90 kg/hm2,促蘖肥施45 kg/hm2,保花肥45 kg/hm2。早稻增施氮肥可延长生育期,每增施3 kg氮素可延长1 d生育期。[结论]氮用量运筹对免耕早稻茎蘖动态、产量及构成因素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小麦带状免耕施肥播种技术是对玉米秸秆还田后的地块进行少耕播种的机械化技术,通过将小麦带状免耕施肥播种技术与小麦机条播技术和小麦撒播耕作技术模式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该技术具有培肥地力、提高播种质量、蓄水保墒、省工、省时、节本增效等特点,与对照小麦撒播田相比增产1 532.1 kg/hm2,增产率23.41%,增加产值3 064.2元/hm2。  相似文献   

10.
李力 《现代种业》2009,(6):27-28
免耕是在不影响农业产量的情况下,对农田少耕或不耕,并用作物秸秆、根茬覆盖地表、减少土壤风蚀、水蚀、提高土址肥力和抗旱能力的一项先进农业耕作技术。本市从2004年引进示范推广免耕栽培技术以来,应用作物由少到多,推广面积由小到大,技术不断配套,并取得,了显著的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实践证明,免耕栽培技术,具有省工节本,简便易行,提高劳动生产率,减少水土流失,保护土壤,促进生态平衡和增加经济效益等优点。  相似文献   

11.
研究了小麦-玉米一年两熟制农田,在免耕覆盖麦秸、免耕、旋耕3种耕作方式下,玉米田杂草发生规律、喷施玉农乐对杂草的防除效果及对玉米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耕作方式杂草种类差异不大,免耕覆盖麦秸的杂草数量比免耕不覆盖的降低53%~82%,比旋耕的降低了62%~78%.30 g/hm2玉农乐处理,免耕覆盖麦秸的防效最好,免耕不覆盖和旋耕田差异不大;玉米田免耕覆盖麦秸,能降低玉农乐的用药量.免耕覆盖麦秸玉米出苗率降低,但是穗粒数、百粒重及产量增加;45~60g/hm2玉农乐处理,不同耕作方式中其产量差异不大;30g/hm2玉农乐处理和对照小区的产量,免耕覆盖麦秸的最高.  相似文献   

12.
以超级杂交稻"云光14"为供试品种,于2010~2011年在稻免油免、稻免油翻、稻翻油免、稻翻油翻4种耕作方式下,研究了水稻群体质量特性。结果表明:免耕移栽稻在生育前期的干物质积累量为2 329.27 kg/hm2,比翻耕稻高14.6%;免耕移栽稻的叶面积指数在最高分蘖期和孕穗期均比翻耕高;免耕移栽稻的净同化率均比翻耕移栽稻略低,但差异不显著。免耕稻每穗粒数和结实率均低于翻耕,其中每穗粒数显著低于翻耕,而免耕稻的有效穗数高于翻耕稻。免耕移栽稻的平均产量为9 976.84 kg/hm2,翻耕稻的平均产量为10 041.76 kg/hm2,免耕稻的产量略比翻耕稻低0.6%,但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13.
为研究免耕直播条件下磷素种肥的用量和施用效果,给油菜免耕直播提供配套的施磷技术,在豫南油菜主产区设不施种肥和种肥施用量分别为15kg/hm2、30kg/hm2、45kg/hm2、60kg/hm2的随机区组试验。结果显示,随着种肥用量的增加,油菜冬前苗势明显增强:苗高增加10.41%,根颈粗增加28.89%,单株叶面积增加22.29%;产量性状明显改善:一次分枝数由4.5个增加到6.8个,二次分枝数由2.4个增加到3.3个,单株角果数增加118.57%,角粒数增加18.29%;千粒重随种肥用量增加而降低,但在15kg/hm2用量时显著高于对照。产量在一定范围内随种肥用量增加而提高。全生育期延长6d。试验证明,免耕直播油菜增施磷素种肥能够促进秋发冬壮,具有显著的增产效果。在土壤含磷量中等田块,磷素种肥用量以30kg/hm2为最优,产量增幅达51.78%。  相似文献   

14.
黔糖4号旱坡地免耕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解决旱坡地甘蔗栽培水土流失和增产问题,于2007—2009年进行了黔糖4号坡地种植土壤免耕和常规开垦栽培(CK)试验与示范。结果表明:旱坡地土壤免耕栽培具有保水保土保肥和明显的增产效果。新宿平均产量129.21t/hm2,比CK增产12.95%,示范10hm2加权平均产量102.75t/hm2,辐射带动推广2 000hm2加权平均产量85.04t/hm2,示范推广2 010hm2加权平均产量93.90t/hm2,分别比CK增产13.0%、14.1%和13.5%;甘蔗种植+加工纯收入36 336元/hm2,产投比为1.79,分别比CK增加41.2%和0.23。种植业中土壤免耕栽培比CK减少投入土地开垦费1 800元/hm2,甘蔗纯收入增加10 579元/hm2,合计增收12 397元/hm2,效益明显。该结果对旱坡地甘蔗栽培控制水土流失、增收节支、提高种植效益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5.
2006年进行旱地免耕机直播技术在水稻上的适应性试验。结果表明,旱地免耕机直播技术在秸秆覆盖田块同样适用。在用种量56.25 kg/hm2下,免耕机直播仍可获水稻产量9.390 t/hm2,比常规移栽对照增产3.99%,减少支出1 320元/hm2,增加纯收益2 070元/hm2,产投比提高0.91。  相似文献   

16.
玉米留高茬覆盖免耕施肥播种技术的综合效应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在宁夏农牧交错区盐池县、同心县统一布置2年玉米留高茬覆盖免耕施肥播种技术的综合效益试验。结果表明,留高茬覆盖深松免耕施肥播种栽培的春玉米平均产量10 009.5 kg/hm2,经济产投比达2.54∶1.00,分别较留高茬覆盖少耕播种高1.38%和1.2%,分别较传统机播高7.58%和5.46%;10~20 cm土壤含水量增加0.13个百分点、土壤容重降低0.02 g/cm3、土壤孔隙度增加1.8%、扬尘量减少4.6 g/cm3、减少风蚀量35.3%,削洪效益36.7%、减沙效益26.3%,表现出良好的生态效应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7.
为杂交油菜免耕移栽种植方式的推广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和实践依据,以杂交油菜贵杂5号为材料,在稻油复种免耕条件下研究了杂交油菜的干物质积累量和产量形成特性。结果表明,在苗期和角果发育成熟期,免耕移栽油菜的干物质积累量比翻耕移栽分别高28.25%和29.42%,且在角果发育成熟期达5%的显著水平。在现蕾期,油菜免耕移栽的叶面积指数比翻耕移栽高41.18%。免耕移栽油菜的产量为2 290.18 kg/hm2,比翻耕移栽略低,但差异未达显著水平;免耕移栽油菜的每角粒数比翻耕移栽油菜低,但其单株有效角果数、千粒重均比翻耕移栽高,同时影响产量高低的主要因素是单株有效角果数,其次是每角粒数。油菜的干物质积累量与产量在终花期呈显著正相关。油菜免耕移栽的净产值为2 744元/hm2,比翻耕移栽高42.99%。  相似文献   

18.
旱坡地麦田夏闲期耕作措施对土壤水分有效性的影响   总被引:30,自引:3,他引:30  
 麦田夏闲期末 ,免耕覆盖和深松留高茬处理的土壤蓄水量各增加 12~ 33和 9~ 2 4mm。土壤水分蒸发量(E)在 1999和 2 0 0 1年夏休闲期间分别减少 7~ 8和 34~ 36mm ,然而 ,小麦生育期的水分蒸散量 (ET) ,尤其是在2 0 0 0~ 2 0 0 1年期间较传统耕翻处理提高约 4 7mm。连续采用保持耕作措施的第 2年冬小麦产量增加 ,少耕、免耕和深松处理的产量分别较对照增加 3%、5 %和 8%。深松处理的小麦产量最高 ;免耕处理的经济效益最高。采用保持耕作措施 ,尤其免耕和深松 ,对于增加土壤蓄水、减少蒸发损失、提高水分有效性、节省能耗以及改善作物产量显示出最佳的效果。  相似文献   

19.
研究冬季不同覆盖作物还田后水稻生物学特性和产量经济性状的变化,对合理利用冬闲稻田,发展冬季覆盖作物,以及科学评价不同种植模式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采用田间小区试验方法,研究冬季不同覆盖作物处理(免耕直播黑麦草-双季稻、免耕直播紫云英-双季稻、免耕直播油菜-双季稻、免耕稻草覆盖马铃薯-双季稻和冬闲-双季稻)残茬还田对水稻生物学特性和产量经济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冬季覆盖作物残茬还田后,早、晚稻分蘖期至成熟期,各处理植株根系、茎、叶干质量均高于对照,但与对照均无显著差异;早稻齐穗期和成熟期,免耕直播紫云英-双季稻处理穗干质量均显著高于对照和其它处理;晚稻齐穗期和成熟期,免耕稻草覆盖马铃薯-双季稻处理穗干质量显著高于对照和其它处理。早稻有效穗分别比对照增加31.45,37.30,15.25,28.60万/hm2,结实率分别增加4.83%、12.29%、11.35%和8.39%,千粒质量分别增加0.87,0.31,0.54,0.93 g,产量分别增加420.70,424.72,282.76,317.25 kg/hm2;晚稻有效穗分别比对照增加30.20,33.55,13.45,36.90万/hm2,结实率分别增加2.38%、5.03%、1.56%和6.05%,千粒质量分别增加0.63,0.72,0.38,0.78 g,产量分别增加248.28,427.60,179.32,455.18 kg/hm2。在双季稻田种植冬季覆盖作物,采用冬季覆盖作物残茬还田可促进水稻生长发育和干物质积累,改善水稻产量构成因素,有利于水稻产量的增加。  相似文献   

20.
不同肥力土壤小麦、大豆轮作施氮效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不同肥力土壤小麦、大豆轮作周年最佳施氮量和分配,对高、中肥力土壤小麦大豆轮作进行了不同施氮量效应研究,结果表明,施氮与不施氮相比,高、中肥力地块小麦平均分别增产为15.7%、41.9%,大豆平均分别增产为33.4%、46.8%;小麦、大豆氮肥偏生产力随着施氮量增加而降低,氮肥农学效率以处理3(麦N 210kg/hm2-豆N 90kg/hm2)最高,小麦、大豆氮肥贡献率均随着施氮量的增加先增后降;同等施氮量在中等肥力地块的产量效应高于高肥力地块的效应;从不同肥力小麦、大豆氮肥效应函数得出,高肥力条件下,小麦、大豆达到最佳产量时的施氮量分别为213.0kg/hm2和121.5kg/hm2;中等肥力条件下,小麦、大豆达到最佳产量时的施氮量分别为330.0kg/hm2和130.5kg/hm2,即河南省平原农区小麦、大豆轮作高、中肥力土壤周年最佳施氮量分别为334.5kg/hm2与460.5kg/hm2、小麦、大豆氮分配比例分别为1∶0.57和1∶0.4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