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4 毫秒
1.
分别应用硝氯粉、肝蛭净两种药物,采取口服投药方式,以不同剂量做绵羊肝片吸虫驱虫效果的对比试验。结果表明:硝氯粉按5mg/kg体重驱虫,肝片吸虫虫卵减少率96.85%;肝蛭净按12mg/kg体重驱虫,虫卵减少率96.74%。虽二者的驱虫效果差异不大,但在实际操作中,硝氯粉剂量稍大会出现中毒反应;剂量过小则效果不佳,硝氯粉剂量较难控制。建议养畜户在绵羊肝片吸虫驱虫时最好用肝蛭净。  相似文献   

2.
应用硝氯粉和肝蛭净两种药物,采取口服投药方式,分不同剂量,在绵羊肝片吸虫驱虫方面做了对比试验。结果表明:硝氯粉按5mg/kg体重驱虫,肝片吸虫虫卵减少率96.85%;肝蛭净按12mg/kg体重驱虫,虫卵减少率96.74%;二者的驱虫效果差异不大,但在实际操作中,硝氯粉剂量稍大会出现中毒反应,剂量过小则效果不佳,硝氯粉剂量较难控制。建议养畜户在绵羊肝片吸虫驱虫时最好用肝蛭净。  相似文献   

3.
在甘肃省肃南县大河乡大岔村选择自然感染胃肠道线虫的1-2岁牦牛75头,随机分为5组,每组15头,Ⅰ、Ⅱ、Ⅲ组分别为伊维菌素浇泼剂试验组,分别按0.3、0.4、0.5 mg/kg体重剂量经背部皮肤浇泼给药;Ⅳ组为伊维菌素注射剂对照组,按0.2 mg/kg体重剂量皮下注射给药;Ⅴ组为空白对照组。另随机挑选牦牛10头供安全性观察,随机分为2组,每组5头,分别为伊维菌素浇泼剂0.7 mg/kg和1.0 mg/kg体重剂量试验组,经背部皮肤浇泼给药。结果表明:以0.5 mg/kg体重剂量伊维菌素浇泼剂对牦牛胃肠道线虫驱治效果最好,其虫卵转阴率、减少率和驱虫率分别达100%、100%和99.25%,对毛首线虫驱虫率为96.00%;0.3 mg/kg和0.4 mg/kg体重剂量伊维菌素浇泼剂的驱虫效果均低于0.5 mg/kg体重剂量组,且呈现驱虫效果随着药物剂量的增加而提高。同时,试验使用1.0 mg/kg体重剂量伊维菌素浇泼剂,所用试验牦牛给药后精神、呼吸、采食、排粪、运动等情况未见异常反应,表明本品毒性较低,临床使用安全高效。  相似文献   

4.
在肃南县大河乡大岔村选择自然感染胃肠道线虫的1~2岁牦牛75头,随机分为5组,每组15头,Ⅰ、Ⅱ、Ⅲ组分别为伊维菌素浇泼剂试验组,分别按0.3、0.4、0.5mg/kg体重剂量经背部皮肤浇泼给药;Ⅳ组为伊维菌素注射剂对照组,按0.2mg/kg体重剂量皮下注射给药;Ⅴ组为空白对照组。另随机挑选牦牛10头供安全性观察,随机分为2组,每组5头,Ⅰ、Ⅱ组分别为伊维菌素浇泼剂0.7、1.0mg/kg体重剂量试验组,经背部皮肤浇泼给药。通过对虫卵转阴率、虫卵减少率、粗计驱虫率、安全性观测的分析,结果表明:以0.5mg/kg体重剂量伊维菌素浇泼剂对牦牛胃肠道线虫驱治效果最好,其虫卵转阴率、减少率和驱虫率分别达到100%、100%和99.25%,对毛首线虫驱虫率为96.00%,0.3、0.4mg/kg体重剂量伊维菌素浇泼剂的驱虫效果均低于0.5mg/kg体重剂量组,且呈现驱虫效果随着药物剂量的增加而提高。同时,本次试验使用1mg/kg体重剂量伊维菌素浇泼剂,所用试验牦牛给药后精神、呼吸、采食、排粪、运动等情况未见异常反应,表明本品毒性较低,临床使用安全高效。  相似文献   

5.
应用埃谱利诺菌素注射剂微量给药技术,对自然感染皮蝇幼虫的犊牦牛进行驱虫效力研究。结果:给药后28~35d剖检,对照组牦牛皮蝇1期幼虫感染率65%,平均感染强度28.92条(12~39)条;埃谱利诺菌素注射剂2μg/kg.bw剂量组驱净率和驱虫率分别为85%、94.95%,5、10、20μg/kg剂量组驱净率和驱虫率均达100%;给药后分别于翌年3月中旬和5月下旬两次触摸检查远期防治效果,对照组牦牛背部皮下瘤疱和皮肤虫孔平均感染率61.67%,瘤疱和虫孔均数5.91(4~13)个;埃谱利诺菌素注射剂2μg/kg剂量组平均驱净率、驱虫率分别为90.0%和92.7%,5、10、20μg/kg剂量组平均驱净率和驱虫率均达100%。试验证明埃谱利诺菌素注射剂微量注射对牦牛皮蝇幼虫均达高效,其中使用5μg/kg.bw埃谱利诺菌素注射剂为最佳剂量。  相似文献   

6.
应用害获灭注射剂分别按0.2、0.3、0.4mg/kg剂量经皮下注射给药,进行对猪自然感染寄生虫的驱除效果观察。结果:在给药后7、14d临床检查,0.2mg/kg剂量对猪血虱驱虫效果达中效;0.3、0.4mg/kg剂量对猪血虱的驱虫率均达100.00%,用药后至出栏的几个月内未出现复发。在给药后14d粪检,0.2mg/kg剂量组对猪蛔虫虫卵减少率为89.57%;0.3、0.4mg/kg组虫卵减少率均达100.00%。表明害获灭注射剂0.3、0.4mg/kg剂量驱除猪蛔虫和猪血虱高效安全。  相似文献   

7.
为选择适应于高寒牧区放牧牦牛大群驱除体内外寄生虫的理想剂型,在青海玉树曲麻莱牦牛养殖户选取120头0.5、1.5岁牦牛随机分为3组,其中试验1组(50头)用依普菌素搽背剂按0.5mg/kg体重剂量经背部皮肤浇泼给药,试验2组(50头)用伊维菌素注射剂按0.2mg/kg体重剂量经皮下注射给药,试验3组为空白对照组。对三组各20头1.5岁牦牛给药前和给药后20d时消化道线虫虫卵进行粪检,同时对药物的安全性进行评价;翌年5月底对全部试验牛进行牛皮蝇蛆驱除效果检查。结果显示,试验1、2组消化道线虫虫卵转阴率分别为90%和85%;虫卵减少率分别为98.74%和98.77%;1、2组对牛颚虱杀虫率均达100%,对照组体内外寄生虫均无明显变化;两试验组牦牛皮蝇蛆病治愈率均为98%,而对照组的感染率为100%,平均感染强度为10.9(2~21)。依普菌素搽背剂对牦牛皮蝇幼虫的驱虫率达99.54%。结果表明,依普菌素搽背剂0.5mg/kg剂量安全,驱虫效果可信,可在高寒牧区牦牛体内外寄生虫驱虫工作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多拉菌素和芬苯咪唑对林麝毛首线虫(鞭虫)的驱虫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筛选有效驱虫药物,做好林麝毛首线虫(鞭虫)病的防治。[方法 ]对四川省某林麝养殖场的12只感染毛首线虫的林麝,使用多拉菌素注射液(按0.3 mg/kg体重,肌肉注射1次)和芬苯咪唑粉剂(按10mg/kg体重,每天1次,连喂3天)进行驱虫试验。在投药前1天、投药后7天和14天分别采集其粪便进行鞭虫卵EPG计数,计算虫卵转阴率,评估药效。[结果 ]给药后7天、14天,多拉菌素组的平均虫卵转阴率分别是60.00%(3/5)、80.00%(4/5),芬苯咪唑组的平均虫卵转阴率分别是57.14%(4/7)、28.57%(2/7)。[结论 ]多拉菌素对林麝毛首线虫的驱虫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9.
应用三氯苯咪唑片剂和氯氰碘柳胺钠注射液,选择6~8月龄自然感染肝片吸虫的绵羊80只进行驱虫试验。结果:(1)三氯苯咪唑片剂5、10、15 mg/kg体重剂量对肝片吸虫的虫卵转阴率、减少率和成虫的驱虫率均达100.0%,对肝片吸虫幼虫的驱虫率分别为93.9%、100.0%和100.0%;(2)氯氰碘柳胺钠注射液5、10、15 mg/kg体重剂量对肝片吸虫的虫卵转阴率分别为60.0%、80.0%和100.0%,减少率分别为89.2%、98.2%和100.0%,对成虫驱虫率均分别为97.9%、100.0%和100.0%,幼虫驱虫率分别为90.7%、94.3%和100.0%;(3)三氯苯咪唑片剂10 mg/kg体重剂量与同剂量对照药物三氯苯咪唑混悬剂的驱虫效果无差异;(4)三氯苯咪唑片剂和氯氰碘柳胺钠注射液3个剂量组试验羊未见异常反应。试验证明,三氯苯咪唑片剂5、10、15 mg/kg体重和氯氰碘柳胺钠注射液10、15 mg/kg体重剂量驱除绵羊肝片吸虫安全高效。驱除绵羊肝片吸虫两种药物的使用剂量,三氯苯咪唑片剂不低于5 mg/kg,氯氰碘柳胺钠注射液不低于10 mg/kg体重。  相似文献   

10.
本研究评价了埃普利诺菌素注射剂、浇泼剂对牦牛主要寄生虫病的驱虫疗效,为建立牦牛主要寄生虫病高效低残留防治技术提供依据。选用自然感染线虫、牛颚虱和皮蝇蛆的牦牛,采用粪检法和剖检法进行驱虫疗效试验。结果:埃普利诺菌素注射剂0. 1,0. 2,0. 3mg/kg剂量组消化道线虫虫卵转阴率分别为85. 0%,95. 0%和100. 0%,减少率分别为91. 9%,98. 4%和100. 0%。0. 2,0. 3mg/kg剂量组对牦牛网尾线虫L1转阴率和减少率均达100. 0%。0. 1mg/kg剂量组L1转阴率和减少率分别为90. 0%和95. 2%。0. 2,0. 3mg/kg剂量组原圆线虫L1转阴率分别为93. 3%,100. 0%,减少率分别为98. 3%,100. 0%。0. 1mg/kg剂量组L1转阴率和减少率分别为80. 0%,88. 5%。3个试验组对线虫成虫的总计驱虫率分别为90. 5%,97. 2%和99. 5%。埃普利诺菌素注射剂0. 3mg/kg剂量组给药后3d牛颚虱大部分死亡干瘪,第7d全部死亡干瘪,驱虫率均达100. 0%。0. 1mg/kg剂量组低剂量组的杀虫效果次于上述剂量。0. 2mg/kg剂量组与IVM注射剂0. 2mg/kg体重剂量组驱虫效果无显著差异。3个剂量组对牦牛皮蝇蛆的驱净率、驱虫率均达100. 0%;埃普利诺菌素浇泼剂0. 4mg/kg剂量组对牦牛消化道线虫的虫卵转阴率、减少率分别为95. 0%和96. 4%~98. 3%。对牛颚虱和皮蝇蛆的驱杀效率均为100%。0. 5mg/kg剂量组对牦牛消化道线虫的虫卵转阴率、减少率均达100. 0%,对牛颚虱和皮蝇蛆的杀虫效果均达100%,对牛颚虱与牦牛体内消化道线虫持效期至少为28d。研究结果表明,埃普利诺菌素注射剂、浇泼剂对牦牛线虫病、牛颚虱与牛皮蝇蛆病等主要寄生虫病的驱虫疗效高,有很好的控制效果。  相似文献   

11.
芬苯达唑干混悬剂对绵羊裸头科绦虫的驱除效力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芬苯达唑干混悬剂,分别按5,10,20mg/kg体重剂量驱除绵羊裸头科绦虫,并设吡喹酮片剂20mg/kg体重剂量药物对照组和阳性对照组。粪检结果:芬苯达唑干混悬剂5,10,20mg/kg剂量对裸头科绦虫的粪便虫卵(节片)转阴率分别为70.0%、100.0%和100.0%。用药后14d剖检结果:芬苯达唑干混悬剂5mg/kg体重剂量对莫尼茨绦虫、无卵黄腺绦虫的驱虫率分别为70.7%、63.0%;10、20mg/kg体重剂量的驱虫率均达100.0%。结果表明10mg/kg和20mg/kg体重芬苯达唑干混悬剂试验剂量对绵羊裸头科2属绦虫均有效,其中10mg/kg以上剂量驱除绵羊裸头科绦虫高效安全。  相似文献   

12.
旨在评价新药复方氯硝柳胺驱虫片的临床药效。试验选用55条病犬,每条犬补饲20个豆状囊尾蚴,40 d后进行正式试验。试验共分为5组,口服给药剂量按照每千克体重氯硝柳胺含量计算,即推荐剂量减半组(50 mg/kg)、推荐剂量组(100 mg/kg)、加倍剂量组(200 mg/kg)以及不用药对照组、和康达药物对照组(100 mg/kg)。收集用药前3 d和用药后连续6 d的粪便样品,采用麦克马斯特氏法对收集的粪便样品进行虫卵计数;给药8 d后,剖检,取肠内容物显微镜下统计残留虫体个数。结果表明,用药后3 d各试验组粪便虫卵基本维持稳定,和康达组、剂量减半组、推荐剂量组、加倍剂量组虫卵减少率均达到了95%以上,表明新药复方氯硝柳胺驱虫片对犬肠道感染的寄生虫如蛔虫和绦虫具有很好的驱虫效果。  相似文献   

13.
<正>1)防治对象:吸虫、绦虫及线虫的成虫和幼虫。2)防治药物及剂量:首选丙硫咪唑,防治线虫病和绦虫病的剂量为5~10 mg/kg,防治肝片吸虫病的剂量为20 mg/kg。3)投药时间:根据饲养方式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放牧地区采取冬季驱虫方案。绦虫感染严重地区再采用一次绦虫病防治技术,吸虫感染严重地区再采用吸虫病防治技术。线虫、绦虫、吸虫冬季驱虫方案:一般在幼虫阶段(元旦以后、春节以前为最佳时期)进行驱虫,可以  相似文献   

14.
为选择适应于高寒牧区放牧牦牛大群驱除体内外寄生虫的理想剂型,选取120头1.5岁牦牛,分为3组,试验1组(50头)用依普菌素搽背剂按0.5mg/kg体重剂量经背部皮肤浇泼给药,试验2组(50头)用伊维菌素注射剂按0.2mg/kg体重剂量经皮下注射给药,试验3组为对照组。翌年5月底对全部试验牛进行牛皮蝇蛆驱除效果检查。结果:两试验组牦牛皮蝇蛆病治愈率均为98%,而对照组的感染率为100%,平均感染强度为10.9(2~21)。依普菌素搽背剂对牦牛皮蝇幼虫的驱虫率达99.54%。表明依普菌素搽背剂0.5mg/kg剂量安全,驱虫方法简单,可用于高寒牧区牦牛寄生虫病驱治。  相似文献   

15.
为观察依普菌素涂擦剂对牦牛牛皮蝇幼虫驱虫效果,在那曲地区选取100头牦牛,随机分为5组,每组20头,其中10头为试验组,10头为对照组,试验组用依普菌素涂擦剂按0.5 mg/kg体重剂量经背部给药,对照组不给药。试验2个月后,各组牦牛通过体表检查牛皮蝇幼虫感染情况并观察用药后驱虫效果及牛皮蝇死亡情况。结果表明,试验组对牦牛牛皮蝇幼虫驱虫率达到97.4%,牦牛无明显不良反应,牛皮蝇包囊明显减少。对照组虫体感染严重,试验组和对照组之间差异达极显著水平(P0.01)。证明依普菌素涂擦剂对牦牛牛皮蝇幼虫防治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6.
本研究旨在证实低剂量(5mg/kg)非班太(Febantel)的驱虫效果,并评价在早期用三种剂量(5mg/kg、7.5mg/kg、10mg/kg)非班太对犊牛自然感染胃肠道线虫的驱虫效果没有差别。从同一牧场选择虫荷较重[平均每克粪便448虫卵(epg)]的14头安格斯犊牛(平均体重155kg,525日龄)。在围栏中经8天适应后,7月25日开始,7头犊牛用45.5%的非班太糊剂治疗,用药后第7天,剖检犊牛来确定残留虫体数。在适应期、治疗时、治疗后5天和剖检时分别采集直肠粪样。在用药后5天和剖检时粪便虫卵数均小于1epg,而对照组分别为765和1566  相似文献   

17.
为了研究氟尼辛葡甲胺对患呼吸道疾病奶牛的解热效果,试验选75头患呼吸道疾病泌乳期的奶牛并分为5个组,分别为高剂量组(氟尼辛葡甲胺4.4 mg/kg·bw土霉素20 mg/kg·bw)、中剂量组(推荐剂量,氟尼辛葡甲胺2.2 mg/kg·bw土霉素20 mg/kg·bw)、低剂量组(氟尼辛葡甲胺1.1 mg/kg·bw土霉素20 mg/kg·bw)、药物对照组(福乃达2.2 mg/kg·bw土霉素20 mg/kg·bw)和土霉素组(20 mg/kg·bw),每组15头奶牛。在给药前和最后一次给药后的第1、2、3、7天和14天分别记录奶牛的直肠温度、呼吸频率、食欲、呼吸困难以及咳嗽情况,并依据评分表进行打分。结果在最后一次给药后的第1、2、3、7天和14天,高剂量组、中剂量组和药物对照组之间,直肠温度无显著差异(P>0.05);在最后一次给药后的第14天,高剂量组与中剂量组均比土霉素组在降低动物直肠温度方面具有更显著的效果(P≤0.05)。最后1次给药后的第14天,高剂量组、中剂量组与土霉素组相比,临床症状得分降低更显著(P≤0.05);高剂量组、中剂量组、低剂量组与药物对照组相比,临床症状得分虽然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是临床症状得分数值上,高剂量组、中剂量组均略低于药物对照组。在最后1次给药后的第14天,高剂量组、中剂量组、低剂量组、土霉素组和药物对照组对奶牛呼吸道疾病的治愈率分别为80.00%、73.33%、60.00%、53.33%和66.67%。结论:建议氟尼辛葡甲胺注射液临床上用于治疗呼吸道疾病引起的奶牛高热时,给药方式为静脉给氟尼辛葡甲胺注射液2.2 mg/kg·bw,每日1次,连用5 d,并单次肌肉注射土霉素注射液20 mg/kg·bw,连用5 d。  相似文献   

18.
《畜牧与兽医》2014,(12):88-90
选用长效内外驱虫净、多捕达、武四肝蛭清、伊立佳4种药物,按照说明剂量经口服给药对互助县南门峡镇某户12岁绵羊进行了肝片吸虫病驱虫试验。结果表明:给药7 d后,对照组虫卵减少率为29.75%,武四肝蛭清组虫卵减少率最高为85.22%;15 d后,武四肝蛭清组的虫卵减少率可达100.00%。试验表明:不宜长期连续使用同一种药物进行肝片吸虫病的防治,武四肝蛭清对驱除绵羊肝片吸虫高效安全,适宜当地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应用三氯苯咪唑混悬剂,选择自然感染肝片吸虫的牦牛60头进行了驱虫试验。结果表明:①三氯苯咪唑混悬剂5mg/kg体重剂量对肝片吸虫的虫卵转阴率、减少率分别为83.3%、90.0%,对成虫的驱净率和驱虫率分别为91.7%、93.8%,对童虫的驱净率和驱虫率分别为83.3%、90.1%;10、15mg/kg剂量对肝片吸虫虫卵转阴率、减少率及成虫、童虫的驱净率和驱虫率均达100%;②三氯苯咪唑混悬剂10mg/kg剂量与同剂量三氯苯咪唑片剂的驱虫效果无明显差异;③三氯苯咪唑混悬剂3个剂量组试验牛未见异常反应。试验证明三氯苯咪唑混悬剂10、15mg/kg剂量驱除牦牛肝片吸虫高效安全,临床使用以10mg/kg剂量为宜。  相似文献   

20.
正1)防治对象。吸虫、绦虫及线虫的成虫和幼虫。2)防治药物及剂量。首选丙硫咪唑,防治线虫病和绦虫病的剂量为5~10 mg/kg,防治肝片吸虫病的剂量为20 mg/kg。3)线虫、绦虫、吸虫冬季驱虫方案。一般在幼虫阶段(元旦以后、春节以前为最佳时期)进行驱虫,可以杀死组织期幼虫,可以有效地防治线虫春季高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