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在保持水温15~17℃条件下,采用添加与未添加噬菌蛭弧菌的尼龙袋充氧法和添加与未添加噬菌蛭弧菌的网格增氧法运输青虾(Macrobrachium nipponensis),统计运输时间分别为4、6、8、10、12、16、20、24、283、2 h的青虾存活率。结果表明,长时间运输时,采用网格增氧法运输所获得的存活率比采用尼龙袋充氧法运输的高,而且噬菌蛭弧菌溶液对运输存活率的提高有明显的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2.
体外试验表明,噬菌蛭弧菌BD57能够裂解K88大肠杆菌、K99大肠杆菌、嗜水气单胞菌.分别用107、105 PFU/mL浓度噬菌蛭弧菌BD57治疗人工感染鼠伤寒沙门氏菌的小鼠,小鼠存活率分别为90%、80%,未治疗组存活率仅为50%.表明噬菌蛭弧菌BD57对该病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3.
噬菌蛭弧菌是美国科学家Stolp和Starr1963年发现的一种小型寄生性革兰氏阴性细菌。噬菌蛭弧菌的细胞呈弧状,具有单极生鞭毛,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它具有独特的双相生活周期,一相是在宿主细胞外的自由游动阶段,另一相是在宿主细胞内的生长繁殖阶段。噬菌蛭弧菌这种奇特的生活方式,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兴趣。1967年李明典首次在国内介绍了噬菌蛭弧菌,1981年司稚东进行了国内噬菌蛭弧菌华东地区的分布和分离研究,随后又进行了噬菌蛭弧菌在卫生、水质方面的研究。但1997年后,国内这方面研究日趋减少,因此,本文将国外近年有关噬菌蛭弧菌的研究进行…  相似文献   

4.
1 常规鱼苗、鱼种及成鱼运输技术 活鱼运输是渔业生产的一大难题,要取得较高的运输效率、成活率及效益,必须具备运输设备与技术。 1.1 尼龙(塑料)袋充氧密封运输技术 1.1.1 加水和装鱼在尼龙袋内加入总容量1/4~1/3的水,装入鱼苗或鱼种,装载密度见表1。 1.1.2 充氧和装箱 放入鱼种后排出袋内空气,氧气充入量以使袋有弹性为度,充氧后用橡皮筋扎紧袋口,不漏气。装进长50cm、高宽各为30cm的硬纸箱即可启运。 1.2 帆布桶或大木桶运输技术 帆布桶或大木桶适于中短途大批量运输,途中可换……  相似文献   

5.
进行噬菌蛭弧菌预防和治疗斑点叉尾鮰回细菌性败血病试验,结果:在试验水体中加入嗜水气单胞菌对斑点叉尾鮰进行感染,同时在水体中加入噬菌蛭弧菌,当水中的噬菌蛭弧菌浓度达到10^5个/ml以上时有预防斑点叉尾鮰败血病的效果;采用背肌注射嗜水气单胞菌的方法对斑点叉尾鮰回进行感染,然后在水体中加入噬菌蛭弧菌,结果试验鱼全部死亡,说明噬菌蛭弧菌不能起到治疗斑点叉尾鮰败血病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利用双层平板法,以嗜水气胞菌(Aeromonas hydrophila)为宿主菌,从草鱼养殖池水中分离蛭弧菌一株;根据蛭弧菌hit基因序列设计引物进行PCR扩增,所得产物经胶回收、测序比对,发现其序列与噬菌蛭弧菌的hit基因100%同源,表明所分离得到的为噬菌蛭弧菌(Bdellovibrio bacteriovorus)。  相似文献   

7.
[目的]为了探讨噬菌蛭弧菌(Bdellovibrio bacteriovorus)在罗非鱼养殖生产中的防病效果。[方法]向罗非鱼养殖池泼洒不同浓度的噬菌蛭弧菌或光合细商,观察1个生产周期内养殖池的细菌总数和大肠菌群的变化及罗非鱼的发病情况和产量。[结果]噬菌蛭弧菌用量在5×10^7PFU/m^3以下时,随着用量的增加,细菌总数和大肠菌群的减少幅度越来越明显,罗非鱼因细菌痛导致的死亡也明显减少,产量明显提高;噬菌蛭弧菌与光合细菌配合使用的效果更好;单用光合细菌时,细菌总数和大肠菌群的减少幅度较小,发生较严重的细菌病,不能达到防病的效果。[结论]在罗非鱼养殖生产中,噬菌蛭弧茵的使用量为5×10^7PFU/m^3即可达到预防细菌病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试验采用海藻酸钠包埋法对噬菌蛭弧菌(Bdellovibrio bacteriovorus)进行固定化,制备得到噬菌蛭弧菌颗粒。以噬菌蛭弧菌活菌数为考核指标,优化噬菌蛭弧菌固定化条件。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评价了海藻酸钠浓度、氯化钙浓度、蛭弧菌菌液与海藻酸钠胶体溶液的比例(V/V)、玉米油浓度、包埋温度、搅拌时间、搅拌速度和交联时间对噬菌蛭弧菌固定化的影响。结果表明,作为载体配方优化因素的海藻酸钠浓度和玉米油浓度对活菌数具有显著性影响,而氯化钙浓度和蛭弧菌菌液与海藻酸钠胶体溶液的比例(V/V)影响不显著;作为过程优化因素的温度和搅拌速度对活菌数具有显著性影响,而搅拌时间和交联时间影响不显著。在海藻酸钠浓度1.5%、氯化钙浓度6.5%、蛭弧菌菌液与海藻酸钠胶体溶液的比例(V/V)50%、玉米油浓度4.5%、包埋温度47.5℃、搅拌时间40min、搅拌速度450r/min和交联时间36h的条件下,制得的固定化蛭弧菌颗粒活菌数对数值达到7.51。本方法经济、安全、保存效能好,适合在水产养殖中应用。  相似文献   

9.
<正>1.苗种投放。泥鳅苗下塘时间为每年5月,投苗密度每平方米1500~2000尾。当泥鳅养至体长3厘米时,要进行筛选分塘,泥鳅苗种密度为每平方米60~80尾。在苗种投放的过程中应注意:放养前先进行试水,检查水体毒性是否消除;放苗时盛苗容器内的水温与池水水温差距不能超过2℃,如泥鳅苗种用尼龙袋充氧运输,则应在放苗下塘前作"缓苗"处理,将充氧尼龙袋置于池内20分钟,使充氧尼龙袋内外水温一致,再把苗种缓缓放出。  相似文献   

10.
以弧菌为宿主菌,从南美白对虾养殖池水中分离纯化到一株蛭弧菌,根据噬菌蛭弧菌hit基因序列设计引物并进行PCR扩增,得到了近710bp的扩增产物,经测序比对鉴定,该产物与噬菌蛭弧菌的hit基因100%同源,表明该菌为噬菌蛭弧菌(Bdellovibrio bacteriovorus)。  相似文献   

11.
长江刀鱼驯养及运输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长江捕获刀鱼种苗进行驯养试验,结果表明,可以驯养成活。5月13日捕获长江洄游产卵活刀鱼7尾,7h内全部死亡。7月19日下午,采用尼龙袋充氧,泡沫箱加冰运输在安徽无为捕获的规格为8~15cm的刀鱼,3袋共装刀鱼132尾,运往江苏中洋集团,运输时间约5h,全部死亡。  相似文献   

12.
《福建农业科技》2007,(5):46-46
2007年7月26日,莆田市海洋与渔业局水技站技术人员到鲍鱼池做噬菌蛭弧菌的给药、口服比较测试。这是首次在鲍鱼养殖上引进噬菌蛭弧菌,捕食海水里的致病菌。[第一段]  相似文献   

13.
贮运包装鱼的容器应坚固、清洁、无毒、无味,要有良好的排水条件;活鱼要用帆布桶、活鱼箱、尼龙袋充氧装放,用活鱼运输车、活鱼运输船等运输。运输工具在装鱼前要进行清洗、严防污染。活鱼可暂养贮存在轮船、网箱中,在贮运过程中要轻放轻运,防止碰伤鱼体。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密度胁迫对黑鲷鱼苗运输存活率及免疫酶活性的影响,筛选出适宜的运输密度,为黑鲷科学运输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体长9.0~11.7 cm的健康黑鲷鱼苗490尾,共设5个密度组(D1、D2、D3、D4和D5),每袋对应装入黑鲷鱼苗10、15、20、25和30尾,采用塑料袋充氧密封运输方式,运输时间2 h 45 min,分别于运输后0、6、12、24和48 h共5个时间点取样检测,对比不同密度运输后黑鲷幼鱼鳃丝Na+/K+-ATPase酶(NKA)和肝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乳酸脱氢酶(LDH)活性及总蛋白(TP)、丙二醛(MDA)含量的变化.[结果]采用塑料袋充氧密封运输方式,各密度组的黑鲷鱼苗存活率均为100%,运输后恢复48 h的存活率仍为100%.经塑料袋充氧密封运输2 h 45 min后,各密度组黑鲷鱼苗鳃丝组织中的NKA活性显著低于运输前水平(P<0.05,下同),肝脏组织中的SOD和CAT活性显著高于运输前水平,但三者均在恢复12 h后达到峰值;肝脏组织中的MDA含量整体上呈先增后降的变化趋势,除D1组外其他密度组的MDA含量均在恢复6 h后达到峰值,随后缓慢下降,恢复48 h后D1、D2、D3和D4组的MDA含量基本恢复到运输前水平;肝脏组织中的TP含量显著低于运输前水平,恢复48 h后其含量明显升高,但仍低于运输前水平;肝脏组织中的LDH活性随时间推移的变化趋势各不相同,D1、D2和D3组的LDH活性整体上呈逐渐降低趋势,D4和D5组的LDH活性则呈先增后降的变化趋势.[结论]密度胁迫对黑鲷鱼苗运输存活率无影响,但其免疫酶活性及代谢能力均受影响,需在运输后暂养48 h才开始或基本恢复到运输前水平.在实际生产中,采用塑料袋充氧密封运输且运输时间不超过3 h时,以每袋装20~25尾9.0~11.7 cm规格的黑鲷鱼苗为宜.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上海沿海地区蛭弧菌的分布状况及其生物学特性,为蛭弧菌在防治水产动物病害方面的应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双层琼脂平板法对采自上海沿海地区不同水域环境中的蛭弧菌进行分离,利用16S rRNA进行鉴定,并对其裂解谱、盐度耐受性、弧菌裂解差异性和培养方式进行研究.[结果]从上海沿海地区共分离到12株蛭弧菌,其中3株(4.2、5.1和3N.3)对弧菌属具有很强的裂解性,但对枯草芽孢杆菌、地衣芽孢杆菌、纳豆芽孢杆菌、脱氮副球菌、乳酸链球菌和保加利亚乳杆菌等有益菌无裂解作用.3株蛭弧菌在盐度1.5%~3.0%的范围内生长状况良好,5.1蛭弧菌株对溶藻弧菌的裂解能力较对副溶血弧菌和哈维氏弧菌的强,其差异达显著水平(P<0.05).宿主菌灭活可有效提高蛭弧菌的生长速度及其浓度,在培养第60 h达峰值;蛭弧菌与宿主菌(大肠杆菌)经异步发酵后,蛭弧菌在培养第72 h达峰值.[结论]从上海沿海地区分离获得的蛭弧菌具有良好噬菌能力,对主要的海水致病菌和淡水致病菌均具有侵染裂解能力,对有益菌无杀灭效果,且具有广盐性特征,可用于蛭弧菌微生态制剂的研发.  相似文献   

16.
实验使用自来水双层检测法与平板计数法,研究了不同的保护液、保藏温度和保藏载体的选择对蛭弧菌长期保藏的影响,以及对优化保藏条件下的蛭弧菌复苏率和复苏蛭弧菌的噬菌能力检测,并且对保藏期限内宿主菌的存活情况与蛭弧菌的存活情况的相互影响做了首次的报道。结果表明:以1/100NB等低营养液体为保护液、琼脂为载体、加入适量宿主菌于4qc,蛭弧菌保存可达2年以上,保存期内蛭弧菌的复苏率和出斑数目较对照组都有极其显著的提高(P〈0.01)。宿主菌与蛭弧菌浓度在保藏期内呈下降趋势,在宿主菌浓度下降到10^6 cfu/mL之前,蛭弧菌浓度下降至10^3 pfu/mL;在宿主菌的浓度下降到10^4 cfu/mL之后,蛭弧菌的数目下降至1.0&#215;10^2 pfu/mL。实验结束时,二元保藏中宿主菌/蛭弧菌浓度比保持在10^4/10^2。  相似文献   

17.
带水运输法是淡水活鱼运输的常见方法,但需水量大,运输实际效率低;无水保活运输通过休眠诱导和低温的双重作用,使活鱼进入类似"冬眠"状态,降低其新陈代谢及对氧的需求量,可大大提高运输效率及活鱼存活率。  相似文献   

18.
噬菌蛭弧菌BDF-H16长期简易保藏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验使用自来水双层检测法与平板计数法,研究了不同的保护液、保藏温度和保藏载体的选择对蛭弧菌长期保藏的影响,以及对优化保藏条件下的蛭弧菌复苏率和复苏蛭弧菌的噬菌能力检测,并且对保藏期限内宿主菌的存活情况与蛭弧菌的存活情况的相互影响做了首次的报道。结果表明:以1/100NB等低营养液体为保护液、琼脂为载体、加入适量宿主菌于4qc,蛭弧菌保存可达2年以上,保存期内蛭弧菌的复苏率和出斑数目较对照组都有极其显著的提高(P〈0.01)。宿主菌与蛭弧菌浓度在保藏期内呈下降趋势,在宿主菌浓度下降到10^6 cfu/mL之前,蛭弧菌浓度下降至10^3 pfu/mL;在宿主菌的浓度下降到10^4 cfu/mL之后,蛭弧菌的数目下降至1.0&#215;10^2 pfu/mL。实验结束时,二元保藏中宿主菌/蛭弧菌浓度比保持在10^4/10^2。  相似文献   

19.
何伟杰  蔡俊鹏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14):8631-8633
[目的]用蛭弧菌促进大菱鲆的生长,提高存活率,消除养殖水体中的弧菌。[方法]采用20 d的换水周期,以不添加蛭弧菌的养殖池为对照组(B组),往水体中添加蛭弧菌的养殖池为蛭弧菌添加组(C组),以生产性的养殖池作为参照(A组),以成活率、增重率、体重平均日增长量、体长增长率、体长平均日增长量、肥满度为判断依据,确定蛭弧菌对大菱鲆生长的影响;对换水前后各组养殖水体中所含弧菌数进行检测。[结果]蛭弧菌添加组大菱鲆的生长指标和存活率显著高于生产组和对照组(P〈0.05);与生产组相比,蛭弧菌添加组大菱鲆的成活率提高了13.23%,增重率、体重平均日增长量、体长增长率、体长平均日增长量、肥满度分别提高了663%、130.35mg、28.09%、31.82μm、4.99。蛭弧菌添加组的弧菌数明显减少。[结论]蛭弧菌能够提高大菱鲆的成活率,促进其生长发育,并能有效控制养殖水体中弧菌数。  相似文献   

20.
比较运输方式及环境温度对合浦珠母贝稚贝运输中的存活影响,从而为稚贝运输过程中的运输方式、环境温度及运输时间的把握提供借鉴和参考。以3月龄稚贝为实验材料,运用无水干露、加水淹没及包装充氧等3种方式,分别在环境温度为5、13、21和29℃下模拟运输。每隔3 h从每组运输条件下取出1组实验贝,转移到正常养殖环境下暂养恢复,经48 h后统计其存活率。对运输时间与存活率之间进行非线性参数曲线拟合,计算每组运输条件下的致死时间(T_0)、半致死时间(T_(0.5))及全致死时间(T_1);运用双因素方差分析,Duncan氏方法比较3种运输方式及4种环境温度间的均值。结果显示:包装充氧优于其他两种运输方式,而加水淹没又优于无水干露;温度为13℃和21℃时优于其他2个环境温度,环境温度为17.60~20.05℃是稚贝运输的最佳温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