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探讨影响动物疫病防控的主要因素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动物疫病的发生,日益严重且呈复杂化。近几年来,动物疫病的病谱发生了明显的变化,由细菌性疫病逐步转变为病毒性疫病,由单一病种感染逐步转变为并发感染或继发感染,多种疫病并发或继发感染的危害日趋严重,新的病毒性疫病出现的频率明显加快,由一种病毒性疫病并发或继发其它病毒性或细菌性疫病,已经占了动物患病种类的68%以上。动物疫病的暴发流行,不仅对人类社会和自然资源的安全构成潜在的威胁,对畜牧业发展造成严重的危害,而且对社会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造成极大的影响,因而它的预防和控制也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综合工程。本文就影响动物疫病防控的主要因素与对策进行了综述、探讨。  相似文献   

2.
刘雨人  文鸿 《当代畜牧》2012,(11):26-28
<正>桃江县地处湘中偏北的资水中下游,是一个适宜养殖业发展的丘陵县,目前养殖业已实现了家庭副业向农业增收、农民增效的支柱产业转变,正处在由传统的分散养殖向规模化生产的新畜牧业转变。动物疫病防控能力必须适应这种形式的转变,要进一步提高动物疫病防控能力,预防控制动物疫病,促进养殖业健康发展,保护人民身体健康,维护社会公共安全。下面就我县动物疫病防控能力的现状与对策做简要分析,与大家一起探讨。1桃江县动物疫病防控能力现状1.1动物防疫长效机制现状县畜牧水产局是全县动物防疫工作的主管机构,全系统现有在职人员189人,其中畜牧兽医技术人员130人,占68.8%,下设有县兽医局、县动物卫生监督所、县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县动物疫情测报站、县兽医实验室)3个动物疫病防控专职机构。  相似文献   

3.
正随着我国的养殖业发展,人们对食品安全也越来越重视。现阶段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使动物疫病的防控工作变得越来越艰难,一旦发生动物疫病,不仅会对养殖户造成严重的财产损失,还会影响食品的卫生安全。本文简单分析动物疫病防控遇到的问题,提出了一些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4.
在新形势下,要进一步保证动物疫病防控质量,一个十分重要的方面就是要善于运用法治方式解决矛盾和问题。 一、深刻认识疫病防控工作的新特点 1.深刻认识疫病防控工作的复杂性。由于自然环境的变化和饲养方式的转变,重大动物疫病发病特点和发生发展规律有了新变化。主要表现是发生的空间分布由地区性演变为全球性,发生的时间分布由季节性高发演变为全年性散发,发生的程度由区域性片状发生演变为随机性、突发性散发,发生的病种也由单一病种向多病种并发、混合感染转变,给防控工作带来了挑战。  相似文献   

5.
当前在动物疫病防控工作方面还存在一些不足与问题,这不仅会对养殖效益和畜禽产品安全产生影响,相应地也增加了动物疫病的防控难度。文中重点对影响动物疫病防控工作的几大因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关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6.
霍应栋 《兽医导刊》2022,(3):132-133
随着当前畜牧业从乡镇个体向企业规范化的转变,我国正逐渐向国际靠拢.但如此庞大的市场除了带来巨大的利润外,也不断暴露出我国在发展现代化畜牧业上的问题.其中动物疫病防控不仅关系着对畜类产品质量的安全,而且对维护人体健康也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本文将以公共卫生安全为起点,分析动物疫病防控的体制现状,综合野生动物疫源检测防控,解...  相似文献   

7.
<正>近年来,畜牧业发展正从“小规模饲养、粗放型经营”向“规模化养殖、产业化经营”转变。与此同时,动物疫病防控工作也在不断转变,逐步建立疫病净化的防控理念和以监测、隔离、淘汰、提高生物安全水平为主的综合防控措施,这样的防控发展观念和防控意识是动物疫病防控的必经之路和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8.
养殖场重大动物疫病综合防控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石丽瑞 《当代畜牧》2012,(12):25-26
动物疫病对养殖业的危害最为严重,它不仅可能造成大批畜禽死亡和畜产品损失,而且影响人们的生产生活和对外贸易。某些人畜共患传染病还可能给人类健康带来潜在威胁。动物疫病的防治已成了当前畜牧业能否健康发展的关键,这不仅关系到养殖业发展、农民增收,而且关系到人民健康安全和社会稳定。有效防控重大动物疫病,走健康的养殖新思路,动物防疫要树立以人为本的防疫观念,生产者承担第一责任,逐步推行以养殖企业和个人为主体的强制免疫模式,将动物疫病防控以疫苗免疫为主向综合防控的策略转变。  相似文献   

9.
动物疫病防控不仅关系着畜牧业的健康发展.也关系到人民身体健康和社会的稳定。近年来,随着我国畜牧业的快速发展和国际严峻的动物疫病形势,动物疫病防控工作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抓好动物疫病防控工作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相似文献   

10.
重大动物疫病的防控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不仅政府应积极主导,部门认真配合,而且每个公民也要投入其中,尤其是养殖农户更是重大动物疫病的防控主体。就此,给养殖农户的重大疾病防控工作提几点建议,以供参考。1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控的重大动物疫病防控方针重大动物疫病以高发病率或高死亡率、传播快为特征,一旦发生,将给养殖户的生产造成重大危害和经济损失,也会对公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构成威  相似文献   

11.
正动物疫病净化是消灭或根除动物疫病的一种重要方式,是符合现阶段疫病防控规律、适应当前畜牧发展方式转变、满足广大生产者和消费者需要的一项系统工程。以动物疫病净化工作为抓手,从根本上做好我国动物疫病防控工作,成为新阶段我国动物疫病防控的重大任务。畜禽养殖场作为疫病净化主体,是整个动物疫病净  相似文献   

12.
对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的几点认识与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重大动物疫病频繁发生和流行严重影响畜禽养殖业的健康发展,甚至能迅速演变为生物灾害(如口蹄疫的流行),使国民经济发展受挫,导致相关动物养殖产业链条全线萎缩,推动物价上涨,推高消费价格指数走势,严重影响着畜禽及其产品的地区贸易和国际贸易,更为严重的是像高致病性禽流感(HPAI)这类重大动物疫病还会危及人类健康和生命安全,具有重要的公共卫生意义。虽然我国在防控重大动物疫病方面已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但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这些重大动物疫病已成为我国的常在病(地方流行病),对这些重大动物疫病的防控工作是长期的,随着病原持续地遗传演化和人们对疫病认识的不断深入,防控工作也应持续不断改进。下面仅就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  相似文献   

13.
动物疫病防控是畜牧业健康发展的前提和保障,随着畜禽养殖格局变化和养殖重心转移,动物疫病重点防控区域也随之发生转变。本文分析山区半山区畜禽疫病防控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提出对策措施,旨在结合山区半山区畜禽疫病防控工作实际,有效解决疫病防控工作难点。  相似文献   

14.
新时期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工作正在不断地推进,我国畜牧业养殖业也正逐渐从"增量型"不断地向着"提质增效型"的方向转变。这种转变给动物疫病防控工作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同时也将面临新的挑战。动物疫病防控工作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关乎公共卫生质量安全,因此,有必要针对新常态下动物疫病防控工作需要面临的挑战以及机遇做出有效分析,确保动物疫病防控工作能够取得良好的进步和发展。  相似文献   

15.
动物疫病不仅危害动物健康,给养殖业造成重大经济损失,而且有些动物疫病还会传染给人类,严重危害社会公共卫生安全。疫苗接种是当前防控动物疫病最有效的方法之一,能有效地防止动物疫病的发生。而有效的疫苗、规范的技术操作和合理的免疫程序,则是免疫成功的关键。笔者根据自己多年在基层从事动物防疫工作的经验,就做好动物疫病防控工作谈以下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16.
正动物疫病防控体系建设是影响动物疫病防控工作成效的关键因素。笔者长期工作在基层一线,现就安徽省望江县动物疫病防控工作现状、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与思考以供同行参考。一、望江县动物疫病防控体系建设基本情况受畜牧业生产方式转变、规模养殖比重不断加大、  相似文献   

17.
对新时期动物疫病科学防控的再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金大春 《中国猪业》2011,6(9):34-36
动物疫病科学防控不仅为畜牧业健康发展保驾护航,还为公共卫生安全提供保障。因此,我们要改变以往动物疫病防控的老观念,摆脱动物疫病防控的旧框框,做到关口前移,把动物健康和  相似文献   

18.
动物重大疫病防控工作不仅关系到畜牧业的发展,而且关系到人民身体健康和社会稳定。随着畜牧业的发展和人民食品安全意识的增强,动物重大疫病防控工作也越来越得到重视。近年来,国家通过建立无规定动物疫病区、加强动物疫病防控体系建设和防控机制建设、强化地方政府在动物防疫工作中的责任等措施,取得了可喜的成绩,该区保持了多年的动物重大疫病清净无疫。但是动物重大疫病防控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仍然不容忽视,防控工作仍然任重道远。  相似文献   

19.
动物疫病防控关系到人们的生活质量和健康。同时动物疫病种类繁多、复杂,一旦动物疫病控制不好将会威胁到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所以,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任重而道远。本文就动物疫病防控措施作一梳理,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随着国民对肉蛋奶类产品需求的上升,我国的养殖业也不断地发展扩大。与此同时,动物疫病也在大范围地流行,动物疫病的大范围流行不仅对国民的健康产生不利影响,还给社会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所以说对动物疫病的预防以及控制应该是当前兽医管理防疫的工作重心。当然,我国的养殖业要想健康发展,就必须对动物疫病进行严格的防控管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