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云南省稻瘟病菌的有性世代研究初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解云南省稻瘟病菌有性世代的形成状况,用云南省14个地区采集的约300个稻瘟病菌株和分离自龙爪稷上的A.a交配型标准菌株,在燕麦片培养基上作了交配。交配结果是:西双版纳州、曲靖地区的分离菌中A,a两交配型菌都有;楚雄州、大理州的分离菌中仅有A交配型菌:昆明、保山、玉溪、文山、昭通、迪庆、临沧及怒江等地的分离菌中仅有a交配型菌,红河州和丽江地区的分离菌都末形成子囊孢子,无法确定其交配型。此外,曲靖地区龙爪稷上分离10个梨孢属菌株及日本茨城县糠稷上分离的7个梨孢属菌株,分别与上述标准菌株、云南省稻瘟病菌株、日本秋田县稻瘟病菌株作了交配,都末形成有性世代。  相似文献   

2.
稻瘟病菌有性世代及色素的基因表达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分离自陆稻的稻瘟病菌菌株94-84c(MAT1-1)和95-234-a(MAT1-2)进行有性杂交,得杂交组合6315;利用本实验室子囊孢子菌株6315R-11(MAT1-1)与中国水稻所提供的6023菌株(MAT1-2)杂交得组合7368;6315R-31(MAT1-1),与95-23-4a(MAT1-2)杂交得组合7370;  相似文献   

3.
水稻稻瘟病菌有性世代形成条件的优化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本研究通过改变燕麦片番茄培养基中的一些成分,包括番茄成熟度、pH值、钙的添加等,探讨了稻瘟病菌有性世代形成的适宜条件。结果表明:选用成熟番茄的榨汁作为培养基的主要组分之一,调节培养基pH值在5.5左右,并添加0.1% CaCO3能显著提高子囊壳形成的数量、促进子囊和子囊孢子的发育、提高子囊孢子的成活率。在上述培养基上进行稻瘟病菌的有性杂交,并在子囊壳开始出现后7~18d内分离子囊孢子,其成活率可高达85.5%。  相似文献   

4.
黑龙江省水稻小球菌核病无性世代分生孢子研究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黑龙江省垦区由于大面积连年种植水稻,水稻小球菌核病有逐年加重的趋势,佳木斯水稻所、854农场、857农场和查哈阳农场等地区均有此病发生,并有逐年扩大和加重的趋势。3年以上稻田都有不同程度的发生,老稻田发生面积达35%,严重发病田占80%,一般减产20%~30%,严重可达50%以上。  相似文献   

5.
球孢白僵菌有性世代培养及子代毒力稳定性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利用球孢白僵菌Beauveria bassiana有性态改良球孢白僵菌菌株的研究中,菌株的选择非常重要,其中利用交配型基因选择菌株是必要手段。而且虫生真菌的有性态能够使菌株间产生基因交流,促进其进化的过程。为更好地研究球孢白僵菌的遗传规律,以获得避免菌种衰退的方法,本研究建立了分别以柞蚕蛹为活体寄主和糙米培养基为基质的2种人工培养有性世代繁殖体系。结果表明,交配型为MAT1-1-1型和MAT1-2-1型混合型菌株BbDPSD5,经过自交在2种基质上均能够产生有性态。而具有2种单一交配型的菌株BbOFDH1-5和BbDPSD2进行配伍试验,BbOFDH1-5×BbDPSD2、BbOFDH1-5×BbDPSD5和BbDPSD2×BbDPSD5在2种基质上均没有有性态产生。对获得的有性态子囊孢子经无性繁殖产生的菌株进行r DNA-ITS片段以及交配型基因检测,并对测序结果进行比对分析。结果显示,扩增得到的r DNA-ITS序列和MAT1-2-1交配型基因与亲本序列同源性为100%,而没有检测到MAT1-1-1型。2种培养方式获得的结果完全一致。对有性态子代子囊孢子产生的株系进行毒力测试结果表明,所有子代菌株与原始菌株BbDPSD5的毒力差异不显著,子代交配型基因虽然缺失了MAT1-1-1,但是毒力没有衰退,未出现菌种退化现象。  相似文献   

6.
耕作制度与水稻品种对二化螟发生世代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周国福 《植物保护》1993,19(3):10-11
本文探讨了我县耕作制度与水稻品种的变化对二化螟发生世代及危害程度的影响。双季杂交水稻的大面积种植,使早稻播、插期提早,二化螟第一、二代发生期也相应提前,发生量与危害程度转轻;但为二代安全过渡创造了条件,提高二代转化率,导致晚稻上第三代发生期提早,危害加重;此外杂交水稻改善了二化螟的营养条件,加速幼虫发育,促进世代转化。  相似文献   

7.
水稻黑粒米症状与病原研究初报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水稻黑粒米是由弯孢霉属真菌引起的一种水稻生育后期的重要病害,影响稻米品质和稻谷产量,作者从我国主要产稻省稻田采集的变色谷样品上,分离到大量弯孢霉,并鉴定出13个种。水稻及禾本科杂草的下部枯黄叶上均带有较多的弯孢霉孢子,禾本科杂草带菌远较水稻为多。水稻穗期稻谷上弯孢霉的平均检出率早稻为17.2%,晚稻为40.2%。可用70%代森锰锌(WP)等药进行防治。  相似文献   

8.
河北省二点委夜蛾发生世代研究初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二点委夜蛾[Athetis lepigone(Mschler)]是2005年河北省首次发现报道的夏玉米苗期的新害虫,危害日趋严重。本文通过分析近年来对二点委夜蛾成虫的监测数据,研究其发生世代。结果表明:二点委夜蛾在河北省每年发生4代。4-5月为越冬代成虫期,6-7月上旬为1代成虫期,7月中旬-8月上旬为2代成虫期,8月中旬-9月下旬为3代成虫期。其中1~2代成虫蛾量大,蛾峰明显,以第2代幼虫为害玉米苗最为严重,越冬代成虫和第3代成虫蛾量较少,蛾峰不太明显。  相似文献   

9.
应用国际稻瘟病菌标准交配型菌株KA3和THl6对2000年从广东、广西、江苏和安徽4省采集的145个稻瘟病菌菌株的育性和交配型测定结果表明,广东、广西和安徽3省稻瘟病菌群体中存在着Matl.1和Matl.2两种交配型,江苏省的23个可交配菌株均为Matl.1。各省间稻瘟病菌群体的可交配率差异不大,总的可交配率为48.3%。有9个菌株与标准菌株交配产生了子囊孢子,可育率为6.2%。检测到2个两性菌株,不同地区稻瘟病菌群体雌雄性别的比例有显著性差异。用不同交配型的可育菌株进行互交,14个组合中只有1个组合产生子囊壳,但没有形成成熟的子囊孢子。  相似文献   

10.
研究了4种途径远距离传播节节麦的能力。结果表明,商品麦种是节节麦最重要的远距离传播途径,携带率为20%,平均携带量0.51个小穗/kg;联合收割机携带量随疫区节节麦发生密度的增大而增加,且不同部位携带量不同。割台、粮仓(含卸粮筒)2个部位携带量最大;小麦秸秆和收获的籽粒可以大量携带节节麦种子,但其一般不直接进入农田,危险性略低。  相似文献   

11.
 小核盘菌(Sclerotinia minor Jagg.)引起的莴苣菌核病在湖北省西部和西南地区普遍发生为害,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这种病菌造成的症状有两类:根腐-茎基腐和茎腐。  相似文献   

12.
水稻白叶枯病(Xanthomonas oryzae)侵染循环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白叶枯病[Xanthomonas oryzae(Uyeda and Ishiyama) Dowson]是目前仅次于稻瘟病的重要水稻病害,华东、华中和华南各地都有發生,病区还有逐漸扩展的趋势。  相似文献   

13.
水稻品种抗细菌性条斑病初步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水稻细菌性条斑病(以下简称细条病)为国内植物病害检疫对象。近年,在我国南方发病面积迅速扩大,影响水稻生产。实践证明,选用抗病品种是防治细条病经济有效简便安全的措施。作者1987-1990年鉴定不同类型、不同来源的稻种1174份次及542个品种对细条病的抗病性,并选出一批可供抗病育种作抗源,同时为新品种的推广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4.
 薯蓣红斑病是近年发现的一种重要的新病害,河北、河南、山东、山西、陕西等省均有分布。  相似文献   

15.
 江苏省大元麦种植面积约一千余万亩,尤以南通、扬州、监城、镇江四个专区为多。条纹病历年严重,因此防治条纹病以保证增产,实属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16.
 小麦黄叶病是我国北方麦区新发现的一种病毒病。1980年以来山西、陕西、甘肃、河北和北京等地均有发生。  相似文献   

17.
柑桔黄梢(黄龙)病热治疗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已經发生黄梢病的2年生椪柑嫁接苗,經湿热空气48°、49°及50℃处理31、35及40分钟后定植,大部分可恢复健康。一小部分起初生长正常,但8个月后仍发病。恢复健康的树一部分后来又受侵染,21个月后重新发病。其余的则始終保持健康。已經发生黄梢病的3年生蕉柑树,经湿热空气48°、49°、50℃分别处理45、50、55、60、65分钟和51℃处理35、40、45、50、55分钟后重植,全部恢复健康,迄今(28个月后)未見一株发病。試驗結果说明带有黄梢病毒的接穗芽条和苗木,經48°—51℃的湿热空气处理45—60分钟后,均可能成为安全的繁殖或种植材料。经适当高温处理后的椪柑病苗,绝大部分从主干基部或中部抽出徒长梢,一部分还从砧木长出徒长梢。一部分蕉柑病树经热处理后也同样长出徒长梢。这些徒长梢生长迅速,很快就超过原来主干顶部枝梢的高度,有的到第二年还可开花結实。说明热处理对柑桔类的組織有一定刺激生长作用。且不影响开花結果。  相似文献   

18.
 根结线虫病是我国红麻上的一种主要病害。经4年在湖南、浙江、广东和广西等省(区)红麻主产区调查和鉴定,病原线虫有下列3个种:南方根结线虫(Meloidogyne incognita),爪哇根结线虫(M.javanica)和花生根结线虫(M.arenaria)。南方根结线虫是优势种,其在湖南阮江县砂壤土麻田1年可发生4代。文中并对最佳施药期作了讨论。  相似文献   

19.
柑桔无病虫栽培试验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柑桔类的严重病虫主要由苗木带入新区,造成危害。因而培育不带有这些病虫的苗木(简称无病虫苗木),在隔离地点建立果园并采取防疫措施,殊为预防新果区发生此类病虫危害的根本办法。(林孔湘1975) 1974年春,我们开始采用热水消毒种子和采用洗刷接穗芽条并用蒸汽和药剂消毒接穗芽条的方法,在隔离地点培育各种柑桔类的无病虫实生苗和嫁接苗。1976年第一批无病虫苗木出圃,栽植在各地。在隔离和防疫条件不同的情况下,这些新果园发生的病虫危害有明显差异。隔离及防疫条件较好的果园,一年之后检查,除潜叶蛾外,没有发现任何其他病虫。而与有病虫的柑桔树接近的或虽有隔离而不注意防疫的果园,很快或不久便受到各种病虫侵害。试验结果表明,用无病虫苗木在隔离地点建立果园,并采用严格防疫措施,可长期不发生严重病虫的危害,既可保证不会发生黄龙病和斑黄病等类似病毒病的危害,又可节省喷药防病虫的费用。这是在国内外尚未见报道的一项技术革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