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1 毫秒
1.
四海集萃     
全球变暖可能走向恶性循环  美国科学家认为,全球变暖有可能破坏海洋吸收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能力,从而使全球变暖走向恶性循环。   科学家对南极的考察表明,由于全球气候变暖,南大洋里的一些吸收二氧化碳少的藻类植物迅速繁殖生长,结果超过了吸收二氧化碳多的另一些藻类植物,因而降低了海洋对大气中二氧化碳吸收的能力。   二氧化碳是导致全球变暖的最主要的温室气体,大气层中这种温室气体不断增加将会加剧全球变暖的进程。包括海洋藻类的内在植物能够吸收二氧化碳,帮助调节大气层里这种温室气体的平衡。在能吸收二氧化碳的…  相似文献   

2.
目前,全球变暖问题已成为影响国际生态安全的热点问题。二氧化碳的排放使得大气中温室气体增加,导致了全球变暖,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各种自然灾害接踵而至,人类面临严重的生存危机。而森林作为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在调节全球碳平衡,降低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等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重点探讨了发展林业碳汇的作用,以期为全球气候问题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3.
湖南主要针叶林类型乔木层碳汇功能及其经济价值估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气候变暖是人类面临的十大生态问题之首,而人类社会大量排放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形成的温室效应则是气候变暖的根源.因此,如何控制二氧化碳气体的排放量、降低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越来越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而森林在吸收、固定二氧化碳方面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本文研究的初衷就是要对森林的这一作用做出评价.区域森林植被碳贮量的估算是研究全球碳贮量的基础,本研究基于湖南省森林资源清查资料,结合生物量测定数据,估算了湖南省针叶林乔木层的碳贮量和碳密度,探索森林碳汇价值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4.
分别在俄罗期科学院地理学研究所和海洋学研究所工作的科特利亚科夫和莫宁院士认为,尽管近年来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在持续增加,但在不远的将来人们看到的情景将是,全球气温将进入变冷期。目前,全球变暖的现象其实并非二氧化碳之过。两位院士认为,全球气候变暖的现象在地球上已经重复多次了,全球变暖不是人们通常认为的是由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加导致的。俄“东方”科学站的研究表明,在最近10万年的时间内,全球气候温度的提高总是发生在二氧化碳含量增加之前,而不是相反。当大气温度开始下降时,二氧化碳的含量还会持续增长2000~3000年。科…  相似文献   

5.
土壤呼吸是土壤碳库向大气层碳库输入碳的主要途径。当前,大气层中二氧化碳浓度不断升高引起的全球气候变暖问题,对陆地生态系统的健康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已经引起了世界而各国的重视,如何有效的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是公认延缓气候变暖的主要途径。本文从土壤呼吸的问题着手,阐述氮肥对玉米生长季土壤呼吸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人口、能源、环境是21世纪3个最大的议题。全球性气候变暖作为环境议题之首,已经并且继续给我们的家园带来灾难与不幸。严格控制二氧化碳排放量已刻不容缓。2012年1月1日,欧盟航空业碳排放交易机制正式生效,引起各个国家的广泛关注。我国也逐渐将二氧化碳排放控制纳入日程。如何系统而有效地控制二氧化碳排放量在我国依然处于摸索阶段。探讨分析了控制碳排放的两种最主要手段的优势与缺陷,使我们更加理智地应对环境问题。  相似文献   

7.
全球变暖对草场造成威胁研究人员警告说,世界上大多数地方的草场下个世纪将加入全球变暖的行列。美国伯克利加州大学研究人员在《自然》杂志上发表文章说,他们是从全球变暖效应的第一个真实可靠性试验中得出这种预测的。由于二氧化碳和其他温室气体在大气中的含量不断增...  相似文献   

8.
正中国科技网讯近日发表在英国《自然》杂志上的一篇气候变化研究论文显示,面对全球变暖,植物比从前认为的更"淡定",它们可以更好地调节自己的呼吸作用,以适应温度上升。所有的植物在呼吸时都会呼出二氧化碳,而这种呼吸作用对于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水平有重大影响,植物排放出的二氧化碳量是化石燃料燃烧所产生二氧化碳量的六倍。并且,气候模型预测显示,高气温会促使植物的呼吸作用增加,导致碳排放量急剧上  相似文献   

9.
科学家警告,今后50年间必须将现有二氧化碳排放量至少降低一半才能避免因天气变暖引发的灾难。"稳定楔"理论提出了15项运用现有技术减少排放的措施。  相似文献   

10.
全球变暖是当今世界所面对的重要环境问题之一,森林可以通过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来降低大气中温室气体排放量,因此,碳汇林业的建设和发展已经作为改善生态环境的一项重要举措.通过分析碳汇林发展现状、森林碳汇机制,提出了我国碳汇林发展的制约性因素和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1.
木材资源利用与气候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温室气体的排放使全球气候变暖,从而使自然灾害的频度加大;森林是主要温室气体二氧化碳的吸收源,但只有合理经营,树木年生长量大的森林才能更多地吸收二氧化碳;木材资源的合理利用,有利于提高森林经营的积极性;木材资源利用具有碳贮存效应、省能源效应和能源替代效应,有利于缓和气候变化。  相似文献   

12.
黎绍先 《北京农业》2013,(9):236-237
重庆市直辖以来,经济快速发展,对能源的需求也快速增加,面对减少二氧化碳排放、应对全球变暖变化,重庆市可持续发展带来很大压力。基于此,主要分析了重庆市碳排放量增加的原因分析并提出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13.
在地球表层系统中,湿地是一种重要的碳汇系统,在吸收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减缓全球气候变暖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近年来,随着人类活动的影响,加之全球气候变暖现象日渐严重,湿地碳汇功能呈逐渐减弱的趋势。文章以泥炭湿地和沼泽湿地为例对湿地碳汇功能进行探讨分析,通过从相关文献查阅资料以及实践分析发现:农业排水、土地利用方式转变、大气中二氧化碳体积分数增加、全球气候变暖等行为都会对泥炭地碳汇功能造成一定的影响,使泥炭地碳蓄积能力降低;当前关于湿地碳汇研究主要以北方泥炭地和温带沼泽湿地为主,关于北方森林沼泽湿地的研究比较少,为了更进一步了解北方森林沼泽湿地的碳汇功能,本文将以小兴安岭森林沼泽湿地为例进行研究分析,旨在为今后相关方面的研究提供可靠的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14.
所渭全球气候变化是指人类活动正在产生严重影响并使全球变暖。根据世界气象组织的研究,工业革命之前全球二氧化碳在大气中的浓度大约为280ppm(百万分之一),2008已上升至385.2ppm。根据国际能源署(1EA)的最新研究,如果人类不加以有效控制,温室气体在大气中的长期浓度将超过1000ppm二氧化碳当量,  相似文献   

15.
人类活动排放的以二氧化碳为主的温室气体是造成全球变暖的最主要原因,重庆市于2010年被我国列入低碳试点城市,依据2001—2012年《重庆市统计年鉴》的数据分析了重庆市碳排放现状,并结合实际情况提出碳减排途径。  相似文献   

16.
浙江省嘉兴市高速公路造林碳汇计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森林碳汇能力成为国际减缓气候变暖的重要措施之一。随着碳汇林业的开展,碳汇计量日益受到国际社会重视。依据《造林项目碳汇计量与监测指南》,对浙江省嘉兴市高速公路互通枢纽区进行碳汇造林及碳汇计量,计量期为2011-2031年。结果表明:该项目在2011年表现为碳源,累计项目碳汇量为-81.59 t(二氧化碳当量),自2012年开始有碳汇,项目净碳汇累计量为1 747.84 t(二氧化碳当量),2017年项目累计量达到11 396.84 t(二氧化碳当量),到2031年累计量达到45 886.07 t(二氧化碳当量),年均净碳汇量为2 294.30 t(二氧化碳当量),释放O2为2 031.00 t,固碳效果明显,生态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17.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生产生活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是造成全球气候变暖的主要原因,如果不注重温室气体排放问题,将会对未来人类的发展产生重要影响。森林碳汇在生态系统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本文通过对森林经营管理对森林碳汇的作用及提高对策进行研究,旨在促进森林经营管理水平的提升,进而有助于促进和谐生态环境体系的构建。  相似文献   

18.
全球性气候变暖已是环境议题焦点。自主承诺2030年停止二氧化碳增长,严格控制二氧化碳排放是我国面临的严峻考题。碳税是碳减排工具中的一种有效经济手段,碳税是一项复杂系统工程。该文探讨了法律(制度)层面的效应、经济层面的效应和环境层面的效应,并指出碳税应作为一个独立税种,与环境税、资源税等其他税种相互配合,满足我国碳排放的发展权,同时兼顾与经济和环境的和谐。  相似文献   

19.
<正>什么是低碳经济?低碳经济是指温室气体排放量尽可能低的经济发展方式,尤其是二氧化碳这一主要温室气体的排放量要有效控制。在全球变暖的大背景下,低碳经济受到越来越多国家的关注。在可预见的将来,温室气体水平过高导致的全球变暖会对人类生活产生负面影响。因此,推行低碳经济被认为是避免气候发生灾难性变化、保持人类可持续发展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20.
随着温室气体引起的全球变暖问题被普遍关注,在大力发展低碳经济的背景下,低碳渔业的概念和相关的研究工作已得到展开。本文简要介绍了IPCC排放因子法的理论计算方法,在此基础上,根据国内相关学者对渔业碳排放的减排评价结果,应用IPCC排放因子方法相应的计算出二氧化碳排放量,并进行差值比例对比分析。最后对渔业碳排放减排评价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对我国减少渔业能源消耗、提高渔业的生产效率提供有利支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