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单细胞藻类培养技术要点浅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叶素兰 《齐鲁渔业》2004,21(2):43-44
泥蚶苗种生产中,直接培养的新鲜单细胞藻是泥蚶苗期必不可少的最主要的优质饵料,直接关系到育苗的成败。  相似文献   

2.
海阳 《齐鲁渔业》2002,19(1):16-18
培养单细胞藻类在接种以后,就进入培养管理阶段,其工作非常重要。1 日常管理操作1.1 搅拌 用开放式不通气方法培养.搅拌是十分必要的。搅拌对藻类的生长繁殖很有好处,搅拌的作用有3个。第一,通过搅拌增加水和空气的接触面,使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溶解到培养液中,以补充  相似文献   

3.
单细胞藻类与我们的水产养殖息息相关,不同的单细胞藻类品种及组成使养殖水体表现出不同的颜色.单细胞藻类是鱼、虾、蟹、贝类等的直接或间接饵料;水体中单细胞藻类的优劣决定了鱼、虾、蟹、贝类等生态环境的好坏.在水体中培养单细胞藻类有多种方法,笔者将其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4.
单细胞藻中含有大量的多聚不饱和脂肪酸(PUFAs)、EPA和DHA,而且多数的单细胞藻具有生长繁殖快、环境适应力强、培养周期短等特点。可实现在人工控制条件下大量培养获得高产的目的,是鱼、虾、贝类等海产品的理想鲜活饵料,藻类培养质量的好坏将直接影响海产品育苗的成败,因此单细胞藻类的培养技术是育苗成功的基础和关键技术。随着人工育苗技术的成熟,单细胞藻类在贝类、虾蟹类、鱼类人工育苗中得到了广泛应用。以下简述一下藻类培养的注意问题: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随着水产业的迅猛发展,单胞藻类的培养越来越成为影响海珍品育苗成败的关键因素。基于基层生产单位设施、设备较差,技术力量相对薄弱的实际情况,笔者在多年生产实践的基础上,总结出一套能有效降低生产成本,节省人力、物力的单细胞藻类培养方法,此技术在单胞藻的一、二级培养中做了较大改进。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6.
单细胞藻类是多种水生动物幼体时期喜食的植物性饵料,在对虾、河蟹、海参、扇贝等人工育苗生产中均有应用。目前国内普遍采用开放式培养方法,所需接种量大,培养周期长,易污染,往往不能满足生产需要。新发展的几种封闭式或半封闭式培养方法,繁殖速度快,藻液浓度高,但设备较复杂。笔者曾结合对虾工厂化人工育苗生产,采用简易半封闭式培养设施进行了新月菱形藻(Nitzschia closterium)的实验室驯化品系“小硅藻”的不同充气量、不同接种密度、不同容量的培养试验,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7.
许红  梁鹏 《河北渔业》2014,(7):56-56
<正>单细胞藻类与水产养殖息息相关,单细胞是鱼、虾、蟹、贝类等幼体的直接饵料,在水产养殖以及育苗过程中起着决定性作用。本人多年从事贝类育苗、海参育苗工作,下面对贝类育苗、海参育苗中单细胞藻类常用种类和培养方法做如下介绍。1常用种类贝类育苗中常用种类较多,有小球藻、塔胞藻、扁藻、金藻(等鞭金藻和叉变金藻)、硅藻(新月菱形藻);海参育苗中常用种类有盐藻、角毛藻和新月菱形藻。以上几种藻类对温度、盐度、光照有  相似文献   

8.
海洋单细胞藻可以快速生长繁殖,自身合成并富集高浓度的PUFA。目前海洋单细胞藻培养的主要目的是做鱼和虾的开口饵料,以及贝类和饵料动物的饵料。笔者通过单胞藻的生产实践以及借鉴以往的研究成果,初步总结出单胞藻培养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报告如  相似文献   

9.
吴松 《海洋与渔业》2006,(10):38-39
本文通过利用原生动物比小球藻耐受含氯氧化剂能力差的特点向被原生动物污染的藻液中添加3mg/L的漂白粉(含有效氯26-30%),15~20min后,能有效的杀除小球藻中的原生动物,而藻细胞在1~2d后逐渐恢复,并良好生长、繁殖,镜检未能再现察到原生动物;扁藻、中肋骨条藻中的原生动物,采用10ml/T的洗洁精原液,处理30min,藻细胞也能在1~2d后逐渐恢复最佳生长状态,镜检未观察到原生动物.  相似文献   

10.
王淑萍 《水产科学》1991,10(1):31-32
培养高质量高密度的单细胞藻种,是搞好单细胞藻类生产性培养的前提,也是关键性的一环。几年来笔者通过对几种单细胞藻高密度保种的试验,研究探讨了单细胞藻高密度保种的有关技术问题,已获较好效果。新月菱形藻、牟氏角毛藻、湛江叉鞭金藻等保种密度均可达到1000万个细胞/ml以上,高者可达1400万个细胞/ml左右。现将新月菱形藻高密度保种技术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海参、海胆、虾蟹的育苗生产都离不开单细胞藻类的培养,单细胞藻类具有生长快、易繁殖、营养价值高的特点,是水生动物幼体的良好饵料之一。单细胞藻类作为水生动物人工育苗的饵料地位目前尚无法被取代。单细胞藻类具有容易培养、可以节约育苗成本等优点,在环境条件差、生产成本不足的情况下培养单细胞藻类作为幼体的开口饵料显得更加重要。一、准备工作一级扩种培养主要用250~5000毫升三角烧瓶,  相似文献   

12.
随着人工育苗技术水平的成熟,单细胞藻类在贝类、虾蟹类、鱼类人工育苗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单细胞藻类不仅为水生动物幼体提供了适口的饵料,而且在一定程度上改善育苗水质。本文就规模化培养单细胞藻类方面概括了几方面的技术要点,以期为同行业者提供借鉴。1培养准备1.1培养器材  相似文献   

13.
持续稳定培养单细胞藻技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曹丽 《水产科学》1995,14(4):35-37
持续稳定培养单细胞藻技术曹丽(辽宁省海洋渔业开发中心大连116013)关键词:培养,单细胞藻,技术随着栉孔扇贝、海湾扇贝、太平洋牡蛎、魁蚶等品种人工育苗技术的不断发展与完善,育苗室的综合利用,已成为共识。这就要求技术人员能够稳定地提供大量的单细胞藻类...  相似文献   

14.
Cu^2+Zn^2+Cd^2+对五种单细胞灌类光和色素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报道了在Cu^2 Zn^2 和Cd^2 的毒害作用下,三角褐指藻、湛江等鞭藻、绿色巴夫藻、青岛大扁藻和小球藻等单细胞灌类中光和色素1、色素2和总色素的含量。三种离子以Cd的毒性最大,Cu次之,Zn最弱。色素1对重金属毒性较敏感。在5种藻类中,扁藻和巴夫藻的色素含量受毒性影响相对较小。  相似文献   

15.
藻种一级培养中一般不会出现杂藻污染,但是细菌、真菌和放线菌等敌害菌类是不可忽视的。如果条件适宜,这些菌类将会大量繁殖从而抑制单胞藻的生长,时间长了可能会出现藻种变色甚至绝种现象。因此在选择藻种时,要求选择无杂质、活力强、增殖快、无原生动物及杂藻污染的优质藻种,同一类藻最好从不同地方进行采集。  相似文献   

16.
单细胞藻种的培养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单细胞藻类是广泛分布于海洋、湖泊水域中的生物。由于它们都是以单个细胞为生物体,故以单细胞称。单细胞藻类中的饵料种,大多数具有生长繁殖快,  相似文献   

17.
随着我省水产养殖业的发展,单细胞藻类的培养日益受到重视。单细胞藻类的大量生产不仅为鱼、虾、贝的苗种生产提供饵料,而且有些藻类还是鱼虾配合饲料的重要添加剂。  相似文献   

18.
单细胞藻类培养中敌害生物的防治试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吴松 《齐鲁渔业》2007,24(2):1-3
利用原生动物比小球藻耐受含氯氧化剂能力差的特点,向被原生动物污染的藻液中添加3 mg/L的漂白粉(含有效氯26%~30%),15~20分钟后,能有效杀除小球藻中的原生动物,而藻细胞在1~2天后逐渐恢复,并生长、繁殖良好,镜检未能再观察到原生动物;添加10 ml/t的洗洁精原液,处理扁藻、中肋骨条藻中的原生动物,藻细胞也能在1~2天后逐渐恢复最佳生长状态,镜检未观察到原生动物。  相似文献   

19.
姜庆国  王渊源 《海洋渔业》1986,8(6):263-264
<正> 一、前言随着海水养殖业的发展,培养浮游植物作为贝类、虾类、海参等经济动物早期幼体的饵料,愈来愈显示出其重要性。由于这些浮游植物一般都具有个体大小适宜、可在水中悬浮、营养价值高,不污染水质及容易大量培养。所以,在各种经济海产动物幼体培育中得到广泛的应用。目前,国内已有用小新月菱形藻、中肋骨条藻、三角褐指藻作为  相似文献   

20.
牟氏角毛藻的生产性培养技术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牟氏角毛藻(Chaetoceros muelleri)为耐高温单细胞藻类,在泥蚶、牡蛎等贝类育苗生产中,角毛藻作为贝类幼体的优质饵料,与其它单胞藻相比具有耐高温、繁殖速度快、抗污染能力强等优点,所以角毛藻的顺利培养,将是贝类育苗成功的保证。角毛藻的培养方式与其它单胞藻虽有相似之处,但也有不同于其它单胞藻培养的关键技术,笔者通过几年的藻类培养生产实践,总结出牟氏角毛藻大面积培养的一些实用技术,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