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9 毫秒
1.
在高密度养鱼中,鱼类养殖的成功与否,往往取决于鱼类克服低溶解氧的能力。氧在纯水中的溶解率,在0℃时最高,并随着温度的上升而减少。氧在水中的溶解率随着盐度增加而下降。在1升纯水中,盐度每增加9000毫克,则氧的溶解率大约下降5%,故在淡水中可以忽略不计。含氧水中的溶氧量应与大气均衡。水中的含氧量少于大气中的含氧量时,  相似文献   

2.
在亲鱼产卵池中,水中的溶氧量对亲鱼产卵影响甚大。尤其是在雌亲鱼产卵期间,溶氧更需充足。如若水中溶氧量较低,满足不了亲鱼产卵时的需要量,那末,雌亲鱼就会停止排卵。据作者测量,每升水中的含氧量低于3毫克时,排出的卵不易受精;每升水中的溶氧量在4~5毫克时,30%的雌亲鱼能排出优质卵;每升水中的溶氧量在6~20毫克时,  相似文献   

3.
刘世英 《淡水渔业》1975,(10):30-31
空气中含有21%的氧。水中饱和溶氧量随水温、海拔高度不同而异。海拔高度200米处(20℃)淡水中饱和溶氧量为6.2毫升,不过为空气中溶氧量的1/34。鱼每公斤每小时的耗氧量与陆生动物相比要少得多(表1)。体重轻的动物,其每公斤体重的耗养量相对的要多一些。  相似文献   

4.
李鸣 《齐鲁渔业》2002,19(1):30-30
一、适当加大池塘面积和水深 使池塘受风面及日照面增大,风力使池水水面形成风浪,增强了上下水层的混合,加速空气中的氧溶入水中,并且能提高生物造氧作用,从而提高池塘溶氧量。成鱼池以10~20亩为宜,鱼种池以5~10亩为宜。池水深则鱼池的总溶氧量高,水温、水质较稳定,有利于提高放养密度,成鱼池和鱼种池的水深以2~3m为宜。 二、适时向鱼池注水 池水含氧量过低时,应及时向池中加注含氧量较高的河水、湖水。如缺乏良好的水源,也可采取原池冲水,或两池相互冲水的方法,增加池水溶氧。 三、鱼池中安装增氧机增氧 采取增…  相似文献   

5.
漫谈鱼类的耗氧率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董在杰 《科学养鱼》1996,(11):26-26
漫谈鱼类的耗氧率养殖鱼类在其正常的生长发育时都要求水中有足够的溶氧量,以维持机体代谢的需要,同时,鱼类对水中溶氧量的要求和适应范围又有一定的差异。一般说来,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水中溶氧比较充分时,鱼类的摄食强度大,饵料系数较低,生长速度快。相反,水中...  相似文献   

6.
颗粒饲料养鱼四注意使用颗粒饲料养鱼时,应注意以下四点:1.注意水质和溶氧情况。鲤科鱼类要求水中溶氧量在每升4毫克以上,若溶氧量降低到每升3毫克时,鱼摄食就差;每升0.7~1毫克时,鱼类就会浮头死亡。利用颗粒饲料养鱼,密度较大,容易造成水质腐败和水中溶...  相似文献   

7.
《淡水渔业》1976,(1):31-32
在气温22-23℃.水温25-23.2℃范围内.体重40.8—44.1克的罗非鱼.当水中含氧量下降至1.2-1.0毫克/升时,鱼感不适.进而挣扎窜跳(鲮、鲩鱼、小虾、野杂鱼相继死亡)。继续下降至0.42-0.3毫克/升时失去平衡.死亡。呼吸频率也随水中氧量的减少而下降。  相似文献   

8.
宁旺云  翟兆斌 《渔业现代化》1999,26(1):19-20,17
1 鱼塘中不同深度溶氧的浓度渔民历年来有“养好一池鱼,先要养好一池水”的经验。所谓“养好一池水”确切地说是指保证有适合鱼类生长的水环境。在水产养殖中.水环境因素包括水中的溶氧、水温、酸碱、氨氮、CO2、饲料生物等。其中水中的溶氧量对鱼类的放养密度和生长速度起看重要的作用。若水中溶氧量在4mg/L以上,则鱼摄食增加、生长增快.鱼病减少,饵料系数降低;反之,鱼类生长滞缓甚至死亡。因此提高水中的溶氧量,保证水质良好性,以保证高密度精养的顺利进行.从而提高养殖产量是水产养殖业的一个重要课题。水中溶氧主要…  相似文献   

9.
养殖业中最重要的条件是拥有适宜饲养鱼类的水域,其次就是供氧。向鱼供氧的问题非常重要,养殖的任何鱼类都应提供足够的氧。德国饲养的斑鳟对溶氧要求高,在最佳生长温度时,每一公斤鱼需氧500~1500克,而流水鱼池中排出的废水中含氧量一般为5~6毫克/升。显然,注入鱼池的水在饱和溶氧时,被斑鳟利用的氧为4~5毫克/升。因此,在较好的水质条件下,每一公斤斑鳟要求每小时的注水量在100~300升之间。如水质较差,PH值较高,水的溶氧量未达到饱和时,则注入鱼池的水量还要相应地增加。  相似文献   

10.
夏季是金鱼生长发育的旺季 ,这个季节 ,金鱼活跃 ,很少得病。但气温高达 37~ 38℃时 ,水温也常高达 30℃以上 ,此时要注意防暑降温工作。防止水中缺氧产生浮头和“烫尾”是这段管理工作的重点 ,要做好防暑降温工作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①勤换水。夏季因光照强 ,水中藻类繁殖旺盛 ,水色极易浓绿 ,入夜后藻类光合作用停止 ,不仅不能增加水中溶氧 ,而且还要消耗水中的氧气 ,这时水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加。夏季空气中氧气溶解到水中比其它季节困难 ,当午夜水中溶氧量最低时 ,若水质浓绿 ,自然会出现缺氧浮头现象 ,因此勤换水 ,保证水中有充足的…  相似文献   

11.
在一般情况下,要维持水中鱼虾的正常生长,溶氧量需在3.5毫克/升以上,低于2毫克/升时,不是窒息致死,就是生长受阻,成活率下降,生物质量降低和互相残杀增多。当然,需氧的范围,取决于水生动物的品种,如斑节对虾,正常生活的含氧量在3.7ppmPA.L,致死含氧量为0.5—1.2ppm。鱼体的生长,每增加0.45公斤,需氧量0.14公斤。  相似文献   

12.
虹鳟气泡病的危害与对策气泡病是一种非病原体引起的鱼病。凡水中某种气体过饱和,均可引起鱼患气泡病,主要危害苗种。虹鳟是一种对溶氧量要求较高的鱼类,最适溶氧量9~12毫克/升。当水中溶氧量降至5毫克/升时,其呼吸即感困难;夏季,虹鳟的溶氧量致死点为3毫克...  相似文献   

13.
鱼塘自动增氧系统的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崔健 《渔业现代化》1994,21(5):33-34
1 概述 鱼类的生长与外界环境条件有着密切的关系,与鱼类生长有关的环境条件很多,在正常情况下,影响较大的为水温、溶氧等。本文着重从水中溶解氧对鱼类生长的影响出发,提出一种适合养殖鱼塘中使用的自动增氧装置。 凡空气中的气体一般都能溶于水中,但主要是氧、氮气和二氧化碳,而氧气是直接影响鱼类及其它水生动物的生命活动的物质。水中的溶解氧来源于空气及水生植物的光合作用。空气中溶解于水中的氧,当水面静止时,其数量是很少的,并且只限于水表层,而水生植物的光合作用是水中含氧的主要来源,由于植物光合作用的昼夜变化而使水中的含氧量也随昼夜变化。由此可知,水中含氧量在清晨日出之前最低,所以水中缺氧往往都是发生在后半夜或黎明之前。  相似文献   

14.
溶氧量的高低对鱼的影响 溶解水中的氧气叫溶氧。水中溶氧的含量叫溶氧量,通常用“毫克/升”表示。鱼类是靠鳃吸收水中的溶氧而维持正常的生命活动,因此溶氧多少直接影响养鱼效果.鱼类对溶氧的需要量随鱼的种类、不同发育阶段、年龄大小而不同。在大多数养殖鱼类的主要生长期内,要求池水保持5~8毫克/升的溶氧,不能低于3毫克/升。  相似文献   

15.
池塘是一个复杂的半封闭的生态系统。鱼类的养殖密度及其单产的高低取决于很多因子,但池塘水质尤其是溶氧量是养鱼生产过程中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从静水池塘溶氧量收支的估算中,水呼吸耗氧(含浮游动、植物、细菌的呼吸、悬浮或溶解在水中的有机物、  相似文献   

16.
鱼池中溶氧量的多少,是水质好坏的一个重要标志,它影响池中鱼类的生长和收获. 鱼类用鳃吸入水中氧气,以维持呼吸生存和代谢.当水中溶氧量很低时,鱼的呼吸困难,正常的生理活动受到影响,甚致受到生命威胁.例如:水中溶氧量降低到一毫克/升以下时,就会严重浮头;降低到零点四毫克/升时,开始死亡.在低溶氧水中,鱼的摄食量和消化率显著降低,而体质消耗增加,结果是饵料系数增加而生长速度缓慢.同时,在低氧和缺氧状态下,从有机质的分解到水中正常的物质循环,都受到抑制,有毒物质积累,水质恶化,生长的鱼类品质不佳.  相似文献   

17.
江黄颡鱼瞬时耗氧率和窒息点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三种水温条件下(12℃、20℃、28℃)测定江黄颡鱼(Pseudobagrus vachelli)幼鱼(6.5~8.6cm/p,3.953~8.407 g/p)的耗氧状况,据此计算出幼鱼的瞬时耗氧速率(V,mg/g.h)与溶氧量(DO,mg/L)及水温的相关关系。试验表明:江黄颡鱼耐低氧能力较强;其昏迷点、窒息点随水温的升高而有所增大,28℃时两者分别为0.3183、0.2750 mg/L;江黄颡鱼的瞬时耗氧速率随时间的延长、溶氧量的降低而降低,呼吸类型属于顺应型。  相似文献   

18.
首先将鱼塘水位加深,以便产生水温分层效果。当上层水温升高,超过鱼类适温范围时,鱼便可潜入温度较低的底层水中,池水加深也有利于天然饵料的大量繁殖,适宜水深为成鱼塘3米;鱼种塘2米左右,面积小,水位浅的庭院养鱼池,要勤换水或保持常流水养鱼,以便鱼安全生长。 精养高产鱼塘,由于大量投饵、施肥,池水透明度降低,需要及时加注新水,调节水温,增加水中溶氧量,一般每次加水15—20厘米  相似文献   

19.
罗氏沼虾蚤状幼体耗氧速率与窒息点测定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王爱敏 《齐鲁渔业》1997,14(2):37-39
以罗氏沼虾蚤状幼体V与IX期为试验对象,在水温28.5±0.2℃条件下测定其瞬时耗氧速率;并将瞬时耗氧速率与时间、溶氧量作相关分析。结果:耗氧速率随时间延长、溶氧量下降而递减;蚤状幼体V与IX期昏迷点分别为2.18mg/L,1.34mg/L;窒息点分别为1.85mg/L,1.26mg/L。  相似文献   

20.
人为地摸拟一个适合银龙鱼生长的生态环境,注意水温、水质、水的硬度、水的酸碱度和水中的溶氧量等因素.。加上一定的饲养器材,使银龙鱼健康生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