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枣粘虫性行为时辰节律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连昌  任自立 《林业科学》1991,27(2):145-148
本文利用腺体提取、瓶内收集、触角电位和田间试验等方法对枣粘虫产生和释放性信息素时辰节律进行了研究。其中瓶内收集性信息素的方法,在研究昆虫释放性信息素时辰节律方面报道很少,更重要的是,此法在我们的实验中取得了比较满意的效果。研究结果表明:(1)羽化后1—6天的提取物产生的触角电位无明显差异,说明性信息素在此期间的产生与日龄无关(2)腺体中性信息素的含量高峰在凌晨4点,而从体内往体外释放的高峰在早晨7点。(3)利用处女雌蛾不同时辰的诱蛾量的田间试验也进一步证明了枣粘虫产生和释放性信息素与交配行为在时辰节律上的同步性。  相似文献   

2.
1987年5月下旬~8月下旬,我们使用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合成的枣粘虫性信息素,在彬县、长武两县川台地(海拔800~900m)的51.47ha枣园内安排了试验,放置了258个诱捕器,用以防治枣粘虫[An-cytis(Anchylopera)salivaliu]。从定点观察结果看,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3.
枣粘虫是近年来危害我省枣树的主要害虫之一。该虫以幼虫危害叶片和果实,严重时将叶片全部吃光,使枣果脱落,造成绝收。本人根据三年来的防治试验观察,现将结果整理如下: 一、发生规律与生活习性 枣粘虫又名包叶虫、粘叶虫,各枣区均有发生。此虫在我省一年发生三代,以蛹在树皮裂缝内越冬。第一代幼虫发生盛期在5月上旬,时值展叶至枣吊长到2寸左右。幼虫吐丝将1—2片嫩叶粘合一起成饺子形,藏在里面啃食叶肉,随着幼虫长大粘缀的叶片也增多。老熟幼虫在卷叶内结茧化蛹。第二代幼虫发生盛期在6月下旬至7月上旬,此时正是花期及幼果期,幼虫不仅危害叶片,还可危害果实。8  相似文献   

4.
枣粘虫又名枣镰翅小卷蛾,俗称贴叶虫。以幼虫为害枣树的叶、花、果。该虫1年3代,以蛹在树干老皮裂缝处越冬。蛹长6—8毫米,外被白色茧。来年4月间成虫羽化,为灰褐黄色小蛾子,前翅前缘有黑白相间的钩状纹10余条,晚间活动,趋光性强。越冬代成虫产卵在嫩芽及1—2年生枝上。枣树发芽展叶阶段为第1代幼虫发生期,初孵幼虫黄白色,先啃食新芽、嫩叶,稍后即缀合叶子成饺子状,藏于其中食害。老熟幼虫在卷叶内作茧化蛹。第1  相似文献   

5.
粘虫板诱杀温室白粉虱成虫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温室番茄中的温室白粉虱黄板诱杀技术进行了研究,分别对粘虫板的颜色、方向、高度做了筛选。结果表明:温室白粉虱对所选10种颜色,中黄色趋性最强。粘虫板悬挂高度20cm最佳,粘虫板面朝不同方向挂置诱虫量无明显差异,温室北面(靠后墙)诱虫量最高。  相似文献   

6.
桃小食心虫(Carposina nipponensis Wa(?)singham)属鳞翅目、蛀果蛾科,简称桃小,俗名枣蛆。幼虫为害枣果,是枣实的主要害虫之一。近几年来,该虫在我区为害日趋严重,虫果率常达80%以上,造成红枣减产和影响果实的经济价值,使枣产区人民在经济上遭受很大损失。所以,对桃小的防治是枣区人民急待解决的问题。作者于1983—85年,在桃小发生严重的行唐县,应用性诱剂适时指导,开展了综合防治试验研究,收到了较好的效果,现报导如下。  相似文献   

7.
枣镰翅小卷蛾(亦叫枣粘虫),属鳞翅目卷蛾科。据调查,该虫在我县一年发生3代,以蛹在树皮裂缝及树干伤口等处越冬。越冬代成虫子3月下旬开始出现,每雌产卵120~200粒。第一代幼虫大量出现期在谷雨前后,为害达两个月之久;第三代从7月上旬到9月上旬,为害约两个月。老熟幼虫潜入树皮裂缝或枝条裂痕处越冬。该虫食性单一,以幼虫为害枣树叶、花和果实,是枣树主要害虫之一。  相似文献   

8.
在枣园应用桃小食心虫性诱剂试验,摸清了桃小在张掖市的发生规律,桃小在临泽小枣上年发生2代,发生期在6月上旬至8月下旬。船型诱捕器诱蛾效果明显好于三角型诱捕器。枣园悬挂性诱芯可以有效降低幼虫蛀果率,防虫效果与树冠喷施农药相当,还可减少田间农药施用量,降低农药污染及残留。  相似文献   

9.
河南是我国枣栽培和生产大省,绿盲蝽是近几年在枣树上新发生的一种毁灭性害虫,采用目测法、扫网法和震落法对新郑和内黄两大枣区盲蝽的发生种类和为害情况进行了系统调查;并利用色板诱杀和性诱剂诱杀法对上述两大枣区绿盲蝽的种群消长动态进行了监测。结果表明:新郑和内黄枣区发生及造成为害的种类均以绿盲蝽为主,其次为三点盲蝽,中黑盲蝽和苜蓿盲蝽亦有少量发生;绿盲蝽在枣园的发生为害及其种群消长动态与枣树的生长发育期紧密相连,在以上两大枣区均有5个发生高峰期。最后,根据研究结果,我们提出了一套绿盲蝽防控措施建议。  相似文献   

10.
研究5种颜色粘虫板在不同坡位和不同悬挂高度下引诱蓝莓果蝇Drosophila melanogaster M eigen的效果,以期为蓝莓果蝇的监测和综合防治提供依据。结果表明:坡位和颜色对粘虫板诱集蓝莓果蝇的效果具有显著影响,悬挂高度影响不显著。其中,坡位影响最大,从坡顶至坡脚的诱集效果依次递减;黄色粘虫板较其他颜色对果蝇表现出较强的引诱性,其次为橙色、绿色、蓝色和白色;粘虫板悬挂在距离地面1.5,1.0,0.5 m高度的诱虫率分别为37.6%,35.6%,28.8%。  相似文献   

11.
应用7种不同颜色的粘虫板林问诱捕松阿扁叶蜂成虫.结果表明:7种粘虫板具有不同引诱效果,其中以绿色效果最好,诱虫量可达2248.3头/板,黄色、红色次之,白色、蓝色、紫色、黑色效果较差.南北方向诱虫量显著高于东西方向.阳坡诱虫数量最多,阴坡次之,山脊处最少.在所诱集的成虫中,以雄性成虫为主,占92.8%;利用粘虫板诱集成虫的方法可用于松阿扁叶蜂羽化期的预测预报和防治.  相似文献   

12.
防治枣尺蠖     
枣尺蠖,大害虫, 为害枣叶实可凶。如若该虫大发生, 枣树光秃无收成。该虫一年出一代, 树杆涂白把药刷。五月上旬枣萌芽, 幼虫孵化往出爬。初龄幼虫抗性小, 农药防治效果好。  相似文献   

13.
为选定诱捕薇甘菊叶蝉Cicadellidae(种名待定)粘虫板的最佳颜色,解决人工助叶蝉迁移防控薇甘菊关键技术问题,以薇甘菊叶蝉为对象,自制红、兰、黄3种不同颜色的粘虫板在薇甘菊林地内进行田间诱捕试验。结果表明,粘虫板间距为10 m,大小为29.7 cm×19.7 cm的黄色单面粘虫板对薇甘菊叶蝉的诱集效果最好,1 d可以诱集到薇甘菊叶蝉13.15±2.31(头),与红色、兰色粘虫板相比,差异性达到极显著水平;红色、兰色粘虫板诱集薇甘菊叶蝉值分别为1.46±0.50(头)和0.92±0.29(头),二者之间差异性不显著。  相似文献   

14.
粘虫(Leucania separata Walker.)属鳞翅目夜蛾科的一种害虫,一般在农业禾本科作物上为害普遍而严重。在林区高山竹类上发现该虫的为害,尚属首次未见文献报导。粘虫为害高山竹类是我们1986年至1987年在平武县王朗自然保护区,配合大熊猫主食竹研究进行病虫害调查时发现的,同时进行了初步研究,现将结果总结于后。 研究区概况 王朗自然保护区是四川省建立最早的大熊猫保护区之一。面积2.77万公顷,地处青藏高原东麓的岷山南段,最高海拔4980米,平均海拔3200米。以亚高山寒温带气候为主,具雨量充  相似文献   

15.
<正> 枣尺蠖(又名枣步曲)属鳞翅目尺蛾科,是枣树的主要害虫之一。幼虫为害枣叶、枣吊、幼芽等,在沧州小枣产区发生严重,能造成枣树减产或绝产。为了研究除治枣尺蠖的好办法,1980年我们在献县学礼大队枣园进行了枣尺蠖的生活史观察,今将枣尺蠖在沧州地区的发生规律概述如下:  相似文献   

16.
枣尺蠖以幼虫取食枣树的嫩芽、花蕾和叶片,是为害枣树的主要害虫。在猖獗为害年份,常把枣树吃成光干,使红枣严重减产,甚至颗粒不收。为了有效地控制害虫,根据枣尺蠖的生活规律,经过多年的试验实践,初步总结出“挖、绑、堆、逮、撒、诱、涂、喷”的八字综合防治法。具体做法是:一、挖:就是挖越冬蛹。早春土壤解冻后至3月成虫羽化出土前,在树干基部周围挖越冬虫蛹。挖出之蛹可以集中处理,也可撒于地表供益鸟啄食。二、绑:就是绑阻虫带。成虫羽化出土之前,在树干基部距地面10~15厘米处绑10厘米宽的塑料带(装过化肥、农药的塑料袋  相似文献   

17.
看了贵刊1986年第1期上刊登的清涧县红枣研究所曹小飞同志写的《枣镰翅小卷蛾性诱防治效果简介》一文(下称曹文)后,我认为该文失实,观点有误,有必要予以纠正。1.该文作者对枣镰翅小卷蛾的生活史及生活习性不清。曹小飞同志文章开头提出,该虫“以蛹在树皮裂缝及树干伤口处越冬”。这是正确的。但紧接着提出:“为害约两个月,老热幼虫潜入树皮裂缝或枝条裂痕处越冬。”这不符合事实。据我们多年观察,该虫绝不以老  相似文献   

18.
滇刺枣属鼠李科枣属,约15个种,是一种野生枣,俗名有毛叶枣、酸枣、麻柯、西西果等。具有扎根、分蘖强和耐瘠耐旱等特性。据报道,滇刺枣有药用、饲料等价值。自我省引进孟加拉国紫胶虫后,滇刺枣成了紫胶虫优良寄主。但由于虫害的大量发生,使1—5年生的树得不到正常生长,往往重者干枯死亡,轻者光秃。目前调查、对云南元江、元谋等地的滇刺枣危害大的害虫是枣粘虫、绿鳞象(虫甲)、尺蠖等。现将对三种害虫的防治经验介绍  相似文献   

19.
枣芽象甲(Scythropus yasumatsuikono et Morimoto.)又名枣飞象、小灰象鼻虫、枣月象。一、分布及为害枣芽象甲在河南、河北、山东、山西、陕西、辽宁等省均有分布。甘肃省陇东地区产枣区近几年也时有发生为害,经1986—  相似文献   

20.
微红梢斑螟Diorgctria rubella Hampson在辽宁省兴城油松种子园严重为害松梢和球果。我们应用国内最新合成的微红梢斑螟性诱剂诱捕成虫,测定成虫发生期,并结合实地解剖受害松梢和球果,验证了应用性诱剂作为测报手段的可行性。材料和方法性诱剂为烯醇醋酸酯、烯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