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沈单16号是秦州全区玉米种植的主体品种,山区群众种植密度都较稀,亩密度2500株左右,为了掌握沈单16号在秦州区山旱地全膜玉米的适宜种植密度,为全膜双垄沟播技术推广提供技术依据,特设本试验。一、试验设计采取随机排列,重复3次,小区长6.6米,宽3米,小区面积20平方米,顶凌覆膜时用土分隔出试验小区,每小区种3米长的6垄。选择肥力均匀,有代表性的地块进行试验,按一般大田施肥水平管理。生长  相似文献   

2.
<正>顶腐病是武山县影响全膜玉米生产的主要病害,为了在相同条件下比较鉴定新引进的高抗顶腐病品种在全膜覆盖条件下的适应性、抗逆性、产量等综合农艺性状,选择适宜全县高海拔地区推广的抗病、高产、优质的新良种,为全膜玉米推广提供品种支持,特设本试验。一、试验设计采取单排式顺序排列,不设重复,设二次对照,小区长7.5米,宽3.3米,小区面积24平方米。每小区种3垄,每垄种2行,每行种19株,亩种植密度3167株。  相似文献   

3.
正武山县山区群众都习惯于按半膜玉米的密度种植全膜玉米,即株距60厘米,亩密度2000株左右,比高产创建技术要求的密度低,为了掌握山旱地全膜玉米的适宜种植密度,用事实引导群众,为全县玉米高产创建万亩示范片建设提供技术依据,提高种植全膜玉米的技术水平,特设本试验。一、试验设计覆膜前选地形平坦,地势开阔、肥力均匀的地块为试验地,覆膜时均匀施肥,沿与土壤肥力变化垂直方向覆膜,尽量使垄沟垄面间距均匀,方向正直。试验  相似文献   

4.
<正>全膜双垄沟播玉米是秦安县的主体作物,适当增加密度是其获得高产的主要技术措施。秦安县山区群众种植全膜玉米都较稀,为了掌握秦安县干旱山区全膜双垄沟播玉米的适宜种植密度,为完善全膜玉米配套栽培技术提供技术依据,今年秦安县中山乡香山村进行了全膜玉米密度试验,取得了预期的效果。1试验设计选择肥力均匀,有代表性的地块进行试验,采取随机排列,重复3次,小区长6.6m,宽3m,小区面积20m2,小区长6m宽3m,每小区种植3垄(6行),先起  相似文献   

5.
<正>为了在相同条件下比较鉴定新引进不同来源品种在全膜覆盖条件下的适应性、抗逆性、产量等综合农艺性状,选择适宜泰安县干旱山区推广的抗病、高产、优质的新良种,为全膜玉米推广项目提供品种支持,今年我们在泰安县中山乡香山村进行了本试验。1试验设计采取单排式顺序排列,设三次重复,全膜双垄沟播种植,小区长6m,宽3.3m,小区面积20m~2。每小区种3垄,每垄种2行,每行种18株,亩种植密度3465株。成熟期收获中间4行,脱粒晒干后称重,计算小区  相似文献   

6.
<正>玉米膜下滴灌水肥一体化技术是在常规玉米种植的基础上进行了"一增三改五提高"。"一增"就是增加玉米种植密度,传统玉米种植模式栽培密度一般为4000株/亩,应用膜下滴灌水肥一体化后,栽培密度可提高至5000株/亩以上,近几年试验研究结果表明,膜下滴灌水肥一体化玉米栽培密度最高可达到6000株/亩。"两改"一改是栽培技术,采用覆膜栽培,二改是灌溉技术,大水漫灌改为滴灌,三改是施肥技术,将  相似文献   

7.
为切实掌握旱地玉米全膜通用垄沟垄作栽培的种植密度,连续2年在庄浪县旱地梯田开展旱地玉米全膜通用垄沟垄作栽培试验,探索玉米旱地栽培的适宜种植密度和最佳种植密度。结果表明:种植密度对玉米的生育期没有明显影响,但密度对玉米产量有一定的影响,通过试验发现旱地玉米全膜通用垄沟侧播栽培适宜种植密度为53 469.2~88 208.5株/hm2,最佳种植密度为70 838.9株/hm2。  相似文献   

8.
为探讨玉米新品种囤玉118获得高产的适宜种植密度,河南省金囤种业有限公司对囤玉118进行了3个处理的密度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在3个试验处理的栽培密度中,以4 000株/亩产量最高,密度最佳。适宜种植密度为4 000株/亩。  相似文献   

9.
以玉米新品种翔玉18为试验材料,设置5个种植密度(2 500株/亩、3 000株/亩、3 500株/亩、4 000株/亩、4 500株/亩),通过研究不同种植密度对翔玉18主要农艺性状和产量性状的影响,确定该品种的适宜种植密度,为农业生产和高产栽培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翔玉18在兴山地区最适宜种植密度为4 000株/亩,该密度下的产量为785.78 kg/亩,综合效益最佳。  相似文献   

10.
以当地山区两个主推玉米品种为对象,在传统种植习惯基础上增加密度,探求其最佳的种植密度,鉴定玉米新组合的稳产性和丰产性,为当地推行山区玉米宽行单株增密配套全程机械化技术提供品种支持。试验结果表明:4 000株/亩是华玉11和鄂玉20比较高产和安全经济的种植密度;华峰1号建议安全种植密度在4 500株/亩以下。  相似文献   

11.
<正>玉米"一增四改"技术,核心内容是合理增加种植密度,改种耐密型品种,改套种为直播,改粗放用肥为配方施肥,改人工种植为机械化作业。技术要点1.合理增加种植密度。耐密紧凑型玉米品种:攻关田每667平方米(1亩)实收5500~6500株。高产示范田每667平方米实收4500~5000株。一般大田每667平方米实收4000~4800株。玉米种植密度要与品种要求相适应,并且随产量指  相似文献   

12.
为了筛选出适合南阳市种植的玉米新品种,以种植密度为4 500株/亩的夏玉米庆玉9号、金赛501、金谷137、圣瑞565等8个品种和种植密度为5 000株/亩的夏玉米鼎优163、豫单188、鑫玉998等7个玉米新品种为试验材料,进行了筛选试验。结果表明,在4 500株/亩密度条件下,表现较好的品种是晟玉88和沃优117,小区产量最高的是晟玉88,比对照郑单958增产11.48%;在5 000株/亩密度条件下,表现较好的品种是鼎优163和高玉99,小区产量最高的是鼎优163,比对照郑单958增产11.79%。建议对以上4个表现较好的品种进行示范推广试验。  相似文献   

13.
研究与生产实践表明,合理密植,确保群体结构合理,个体协调发育,并充分利用地力和光能是玉米高产的保障。在各项高产栽培措施中合理密植是最为关键的措施。现以新品种桂单589为试验品种.研究了春玉米4个不同栽培密度在相同种植条件下物候期、主要经济性状、主要抗性和产量差异等方面的表现,从而得出更适合都安瑶族自治县的玉米种植密度。试验结果:在密度4500株/亩、4000株/亩、3500株/亩、3200株/亩下,亩产干籽分别为457.8kg、466.7kg、426.7kg、446.7kg,其中种植密度在4000株/亩时产量最高,是该地适宜种植密度,可进一步参加该地区玉米的区域比较试验。  相似文献   

14.
<正>全膜覆土穴播小麦是武山县近年推广成功的一项小麦生产新技术,它通过全地面平膜覆盖,膜上浅覆土,有效解决了生长期间干旱对小麦产量的影响,一般亩增产20%~100%。为了掌握全膜覆土穴播小麦最适宜的种植密度,为大田推广提供理论依据,特设本试验。一、试验设计采取顺序排列,重复三次,小区面积24平米,小区长20米,宽1.2米(1垄),每小区种1垄。二、试验处理穴播机穴距12厘米(亩下籽35万粒),每穴下籽  相似文献   

15.
正1试验目的根据陕西省玉米高产创建工作的要求,为了验证不同栽培模式的产量水平,为生产提供最佳栽培技术模式,以便为我市玉米的大面积增产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撑。2试验内容本试验包括四个不同种植模式:试验地划分为3个区。1区:高产高效栽培模式(行距50cm+80cm、株距21cm,密度5000株/亩);2区:创高产栽培模式(行距40cm+90cm、株距18cm,密度6000株/亩);对照:农民(习惯)种植模式(等行  相似文献   

16.
玉米新品种密度种植试验研究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研究了6个品种4个不同种植密度对玉米品种农艺性状和产量的影响,从而探索出6个玉米新品种在博州玉米高产栽培的最佳种植密度。试验结果表明:DK5111种植密度为65株/亩时,其产量最高。  相似文献   

17.
为鉴定辽单565、KWS3376这2个玉米品种的丰产性,在塔城地区设置了供试玉米不同种植密度对产量的影响试验。试验结果表明:辽单565在每667米~2种植密度6 000株时,667米~2产量最高,为1 100.6千克;KWS3376在667米~2种植密度7 000株时,667米~2产量最高,为1 211.7千克。  相似文献   

18.
以玉米新品种金穗1203为试验材料,研究定西市干旱区全膜双垄沟播玉米不同种植密度对主要性状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玉米的主要性状随密度的增加表现出不同的变化趋势,株高、穗位高随着密度增加呈上升趋势,穗长、穗粗、穗粒数等性状及百粒重随密度增加呈下降趋势;产量在密度67 500株/hm2时最高,其次为60 000株/hm2。在该区域全膜双垄沟播玉米金穗1203种植密度宜控制在60 000~67 500株/hm2左右。  相似文献   

19.
为了指导玉米"一增四改"技术推广,我们进行了玉米新品种邦玉339的种植密度试验。结果表明:邦玉339的最佳种植密度是5 000株/亩,大田生产最合理的种植密度范围是4 500~5 500株/亩。  相似文献   

20.
为完善全膜双垄沟播"一膜两年用"技术,2014年在定西市安定区采用随机区组设计开展大田试验,研究全膜双垄沟"一膜两年用"对不同播种密度的马铃薯植株生长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土壤肥力相当,降雨量差异较大且上一年为全膜双垄沟播玉米的区域,密度高于45 000株/hm~2,马铃薯的生育期缩短,株高降低,商品率和产量下降,密度低于30 000株/hm~2,马铃薯的农艺性状和商品率较佳,但产量较低。同时,在降雨量低于350 mm、种植密度约37 500株/hm~2的区域,或降雨量高于350 mm、种植密度约45 000株/hm~2的区域均可获得高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