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 毫秒
1.
<正>阜蒙县是以玉米生产为主的全国农业大县,每年因玉米螟危害而造成粮食损失达1亿元,玉米螟危害已经成为制约阜蒙县粮食稳定增产、农民持续增收的重大问题。为了帮助农民"虫口夺粮"保障玉米生产安全,阜蒙县推广生物防治技术,在全县范围内开展赤眼蜂防治玉米螟工作。这个项目的实施明显压低了我县玉米螟虫口基数,减轻了玉米螟虫的危害,取得了巨大经济效益。阜蒙县玉米螟绿色防控项目采取两次发放蜂卡的方式,保证赤眼蜂与玉米螟卵相遇,减轻玉米螟对  相似文献   

2.
双城市玉米年种植面积在200万亩以上,年生产玉米的40%籽粒、80%以上桔杆用来饲喂奶牛实行过腹增值.可以说玉米是双城市重要的基础产业. 在玉米种植中玉米螟是危害玉米生产主要害虫,每年因玉米螟危害损失玉米产量占10%-15%,同时品质下降.为实现虫口夺粮,提高产量和品质,防治玉米螟更为重要.双城市率先推广具有国内先进水平的赤眼蜂防治玉米螟技术,通过利用生物之间食物链相互依存关系,选择最佳时期、最佳有益生物蜂种、最佳数量、最佳操作方法对玉米螟的寄生,实现有害生物无害化治理.双城市多年来连续推广赤眼蜂防治玉米螟,并实行逐年分区轮换统防,累计防治面积达800多万亩次,取得了良好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3.
昌图县是著名的以种植玉米为主的农业大县,玉米种植面积每年都在300万亩以上,占总耕地面积420万亩的71.4%,玉米螟防治工作成为确保玉米高产稳产的关键环节,2010年在大力示范推广白僵菌与赤眼蜂结合生物防治玉米螟的基础上,又将两种绿色环保的投射式杀虫灯和性诱捕器的物理防控玉米螟的技术集成应用进来,形成绿色环保防控玉米螟技术。  相似文献   

4.
玉米螟对农作物危害较大,严重年份产量损失可达20%以上。赤眼蜂防治玉米螟作为一种生物防治技术,具有安全、无毒、无农药残留等特点,能有效提高玉米的产量和品质,改善田园生态环境。文章将赤眼蜂防治玉米螟技术连续应用在长春净月区2年,探索最佳的放蜂时期和适用于长春城区赤眼蜂防治玉米螟技术,可增加玉米产量22.04公斤/亩,增加产值44.08元/亩,防治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5.
正玉米是辽阳地区重要的粮食作物,年播种面积约9.3万hm2,玉米螟是辽阳地区玉米生产上的主要害虫,每年均有不同程度的发生,每年由于玉米螟危害造成的损失达5%~10%左右,重发生年损失达30%,严重影响玉米的产量和质量。为了有效控制玉米螟的危害,辽阳市从1995年开始推广人工施放赤眼蜂防治玉米螟技术,每年应用赤眼蜂防治玉米螟面积1万hm2,应用赤眼峰防治玉米螟可以节省防治用工、减少防治成本、降  相似文献   

6.
玉米螟是昌图县玉米生产上发生的主要害虫之一,一年发生两代,常年为害产量损失10%以上,并严重影响玉米品质.化学药剂防治玉米螟劳动强度大,技术要求高,农民不易掌握,防治效果较差.昌图县植物保护站从2011年开始在全县范围内推广了田外利用白僵菌封垛、田间利用松毛虫赤眼蜂防治玉米螟的综合防控技术,以期探索昌图县玉米螟无害化防控的技术效果.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材料 球孢白僵菌可湿性粉剂(每g含孢子量100亿,昌图县万浮生物有限公司生产);松毛虫赤眼蜂(西丰县赤眼蜂厂生产).  相似文献   

7.
<正>阜蒙县是花生生产大县,生产规模全国领先,产业化发展程度和农民参与度高,花生产业已经成为当地农业主导产业和带动农民增收致富的优势产业。1 2011-2014年花生生产情况概况1.1 2011-2014年花生生产情况2011年全县花生种植面积166万亩,产量33.4万吨;2012年种植面积175万亩,产量37万吨,2013年种植面积171.6万亩,产量37.3万吨;2014年种植面积137.8万亩,产量12.8万  相似文献   

8.
玉米是我市主要粮食作物,每年播种面积都在200多万亩以上,今年播种面积280万亩,玉米亩产500—750公斤。由于玉米面积扩大,重迎茬面积的增加,玉米螟的发生危害也越来越重。今年我市玉米螟发生面积150万亩,秋季百杆活虫数量在140-268之间,加权平均205,产量损失在4.04-8.21%之间,加权平均5.8%。今年省植保站为我市防治玉米螟投入14.7万亩物资,取得了很好防治效果,玉米螟防治面积累计16万亩。赤眼蜂防治玉米螟面积7万亩,平均防效52.4%,百株幼虫数量在155-190头之间,加权平均172.5头,挽回玉米产量损失率为5.67%,挽回玉米产量损失248.06万公斤,增加收入297.67万元,纯增收入282.97万元,投入产出比为1:20.3。DT-15P型投射式杀虫灯防治玉米螟面积8万亩,平均防效64.9%,百  相似文献   

9.
赤眼蜂防治玉米螟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赤眼蜂防治玉米螟效果研究表明,赤眼蜂防治玉米螟平均可挽回玉米产量375 kg/hm2,666.67 hm2地共可挽回玉米产量250 t,按玉米1.0元/kg计算,总增产值25万元,扣除防治成本2万元,新纯增收益可达23万元,投入产出比为1.0∶11.5。建议在生产中推广应用赤眼蜂防治玉米螟。  相似文献   

10.
近几年来,玉米螟在我省发生一直很严重。使玉米产量降低,影响农民收入。根据当前推广防治玉米螟方法存在的问题,笔者经过多年试验比较认为,在全面防治“一代”玉米螟的基础上,应用赤眼蜂防治“二代”玉米螟效果比较明显。应用赤眼蜂防治玉米螟是以虫治虫的一种高薪生物防治技术  相似文献   

11.
玉米螟是我省玉米上的重要害虫, 2004年全省玉米种植面积为 1706万亩( 1亩 =1/15公顷,下同),其中玉米螟发生面积达 540万亩,占种植面积的 31.65%.一些地方大面积平均被害株率为 10%~ 20%,个别田块高达 30%以上,严重影响玉米的产量和农户收入. 2003年广元市植保站从中国科学院武汉病毒研究所引进了"生物导弹 "防治玉米螟的生防新技术,通过在该市剑阁、苍溪等地试验表明,防效较好,其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明显.因此, 2004年四川省植保站在中江、简阳等 12个玉米主产县(市、区)应用该技术进行了防治玉米螟示范推广,以丰富玉米 IPM技术,促进无公害农产品生产.  相似文献   

12.
赤眼蜂防治玉米螟试验示范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玉米是我县主栽农作物,每年播种面积都在70~80万亩,约占全县播种面积的50%左右。玉米螟是玉米最主要的病虫害之一,每年都有不同程度的发生,给玉米生产带来很大危害。我县从2008年开始推广应用赤眼蜂防治玉米螟,防治效果可达70%以上,同时可以节省防治用工、减少防治成本、降低化学农药的使用量,较大幅度地提高玉米的品质和产量。取得了明显的防治效果和显著的经济效益,得到了广大农民朋友的认可,实现对玉米螟的生物控制,保证玉米生产的安全。  相似文献   

13.
玉米螟是玉米的主要害虫,一般发生年损失玉米10%左右。笔者采取研究调查的方式进一步探究赤眼蜂对玉米螟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利用赤眼蜂防治玉米螟能够挽回玉米产量,提高收益,所以建议在生产过程中积极应用赤眼蜂对玉米螟进行防治。  相似文献   

14.
正朝阳市是辽宁省农业大市,2017年玉米面积达32.24万公顷,占粮食作物播种总面积的76.71%,玉米螟是朝阳市玉米生产上发生最重、危害最大的常发性害虫。赤眼蜂防治玉米螟是当地的主要生物防治措施,为了达到更好的防治效果,确定田间最佳放蜂量,我们做了以下试验。1试验设计试验材料:一级松毛虫赤眼蜂蜂卡(沈阳新丰生物科技服务有限公司生产),玉米品种为东丹70。试验地点:喀左县南哨镇二道营子村。  相似文献   

15.
正阜蒙县位于北温带半干旱季风大陆性气候区,拥有耕地22.87万公顷,是全国粮食生产大县,为该地区的经济增长贡献巨大力量。但是,阜蒙县在玉米种植技术上与发达国家相比仍存在差距,先进的种植技术没有得到广泛的推广应用,使得土地的利用率非常低,这也在极大的程度上限制了该地区的农业发展。影响到农民玉米种植积极性和该地区的经济作物效益。1在推广玉米高产栽培技术过程中存在的问题1.1相关研发部门重视程度不够  相似文献   

16.
赤眼蜂防治玉米螟是把应用赤眼蜂防治一代玉米螟作为核心技术,应用白僵菌封垛作为辅助技术杀灭玉米螟越冬幼虫。此项生物防治技术年均可减少化学杀虫剂使用量,有效降低环境污染,提高玉米种植效益。  相似文献   

17.
玉米螟是威胁玉米产量比较严重的害虫之一,如果处理不当,会导致玉米年产量损失8%左右,严重的会达到20%。为有效控制玉米螟的危害,公主岭市广泛推广使用赤眼蜂进行防治玉米螟,效果显著。本文从赤眼蜂防治玉米螟的优势入手,进行田间试验,并做出评估,以研究出赤眼蜂防治玉米螟的最好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为探索防治二代玉米螟幼虫的新技术,在田间释放松毛虫赤眼蜂后,应用自走式高秆作物喷雾机喷药防治玉米螟.结果表明,此综合技术防治玉米螟的平均防治效果达64.22%,挽回玉米产量损失率11.20%,而仅用赤眼蜂防治一代玉米螟的平均防治效果为56.95%,挽回玉米产量损失率9.25%.因此,自走式高秆作物喷雾机喷药对玉米螟二代幼虫有控制效果.松毛虫赤眼蜂结合自走式高秆作物喷雾机喷药的综合防治技术能够减少田间玉米螟一代和二代幼虫数量,在玉米螟多代发生区可根据玉米螟发生情况和粮食生产的需要进行选用.  相似文献   

19.
阜蒙县耕地面积505万亩,无霜期150天左右,主要农作物有玉米、花生和蔬菜。2012年阜蒙县玉米种植面积为265万亩,玉米取得了大丰收,平均单产突破了700千克,总产接近18亿千克。一、气候值得关注气候发生了变化。关于气候的专论很多,但有一点大家形成了共识,那就是东北的气候似乎回到了三十年前,冬天  相似文献   

20.
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农业产业结构不断调整,怎样利用有效的土地资源生产更高产量的玉米就成为现阶段需要重点研究的课题。而玉米病虫害是制约玉米产量和品质的关键性因素,特别是玉米螟的发生,严重影响到玉米产量。传统玉米螟防治过程中都是采用化学农药防治,对田间生态系统造成严重影响,同时,还会导致农药残留,威胁到玉米品质。赤眼蜂是玉米螟的天敌,在防治玉米螟过程中可以利用赤眼蜂消灭害虫,维持田间生态平衡。该文主要结合实际情况,就赤眼蜂防治玉米螟技术要点进行了分析,希望通过本次研究对同行有所助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