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建平县属半干旱、半湿润大陆性气候,年降雨量350~450毫米,且降雨多集中在夏季.年平均气温8.1℃.年有效积温3200℃,属一年一作制。耕地面积219万亩,主要种植作物为玉米,近年来播种面积都在120万亩左右。玉米优良品种的推广,使得玉米增收效益大大增加,玉米的增产潜力和市场价值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种植玉米的积极性,从而使玉米播种面积也逐年增加,如此大面积的播种玉米,  相似文献   

2.
为了进一步加大农业科技创新,提高完善栽培技术水平,探索适合天水市高海拔、降雨量大的区域玉米全膜双垄沟播栽培最佳覆膜时期及其增产效应,开展了玉米全膜双垄沟播栽培不同时期覆膜试验,分别对土壤水分含量、土壤温度、玉米生长状况等指标进行了测定,获得了有价值的试验结果,以供种植者参考。  相似文献   

3.
通过调查东北玉米主产区梨树县气温、降雨变化与玉米产量的相关关系,明确该地区玉米大面积高产的水热限制因子。分析了近23年(1986~2008年)来梨树县光照、温度、降雨的变异特征及其对玉米产量变异的决定作用。玉米生长期(5~9月)气温不断升高,积温值已达3145℃。降雨量则呈显著下降,从1986年的637毫米稳定下降到1992年的442毫米,此后16年来的玉米生长季平均降雨维持在443毫米左右,但年际间的变异幅度急剧增大。玉米产量与5月上旬(播种出苗期)、6月下旬(拔节期)、7月下旬(抽雄期)三个生育时期的降雨量呈极显著正相关。温度升高(尤其是5月上旬及6月下旬)会加重土壤水分蒸发,因而温度与产量呈负相关。干旱年份,玉米干物质积累从出苗后30天就受到抑制。降雨量不足是限制梨树地区玉米产量的主要因子。在该地区现有的栽培条件下,当降雨量达到500毫米左右时,产量水平为666.7千克/亩左右,水分(降雨)生产效率达到1.25千克/(亩.毫米)。要进一步大面积提高玉米产量,必须改进栽培耕作措施,提高水分生产效率。  相似文献   

4.
2010~2012年春贵州安龙大部分地区连续遭遇不同特重旱灾,处于低海拔的德卧镇停西片区(海拔在700米以下,年平均气温在21.5℃左右,年降雨量比镇属其他地区少60%左右,正常年景仅为480毫米)旱情更为严重,当地85%的望天水田块已经连续三年颗粒无收,近133.33公顷旱地减产40%以上,直接经济损失近300万元。2012年4月,杨远志等技术员在停西村开展玉米双垄面全膜覆盖集雨沟播栽培技术试验。获得每667平方米比正常年景当地习惯直播栽培增产186.2千克。  相似文献   

5.
2010~2012年春贵州安龙大部分地区连续遭遇不同特重旱灾,处于低海拔的德卧镇停西片区(海拔在700米以下,年平均气温在21.5℃左右,年降雨量比镇属其他地区少60%左右,正常年景仅为480毫米)旱情更为严重,当地85%的望天水田块已经连续三年颗粒无收,近133.33公顷旱地减产40%以上,直接经济损失近300万元。2012年4月,杨远志等技术员在停西村开展玉米双垄面全膜覆盖集雨沟播栽培技术试验。获得每667平方米比正常年景当地习惯直播栽培增产186.2千克。  相似文献   

6.
<正>近年来,随着全膜双垄沟播玉米种植技术的推广,全膜玉米已成为甘谷县主要作物,群众自发利用全膜玉米原膜种植玉米、小麦、油菜、蚕豆等作物的模式不断增多,其中在全膜玉米原膜二次利用点播冬油菜是应用范围最广、面积最大,增产最显著的一种种植模式。原膜二次利用点播冬油菜可解决全膜玉米收获后立冬前时间短,热量不足来不及播种冬油菜的问题,同时节省2次耕地和劳力支出200元左右,抗旱保墒效果很好,产量比正常露地播种增产30%左右,在干  相似文献   

7.
以玉米为研究对象,在通辽市科尔沁区辽河农场厚德种业进行了玉米膜下滴灌水肥耦合效应试验研究,目的在于寻求膜下滴灌水肥配施方案。玉米田间试验采用拉丁字排列式。结果表明:该地区灌水量、施肥量对玉米产量的影响都为正效应。从生理性状、产量增幅和水分利用效率角度评价,以优化施肥和中水处理为水肥调控的最佳组合,水肥调控的最佳组合获得产量为991千克/亩。所需化肥量分别是尿素44.2千克/亩、二铵16千克/亩、硫酸钾8.0千克/亩,全生育期需水量442.8毫米,其中有效降雨量285.3毫米,补充灌溉量为157.5毫米。  相似文献   

8.
<正>在全膜玉米原膜上种植蚕豆是一项旱作农业新技术,具有操作简便花工少,一膜二用投资小,增产显著效益好,生长期短茬口好等特点,该技术比露地蚕豆亩增收节资500元左右,平均亩产300kg左右,比露地蚕豆增产30%以上,适宜甘谷县海拔1800m以上种植全膜玉米的地区推广。1选地全膜玉米原膜二用种植蚕豆的地块应选择土层深厚,肥力中等以上的全膜玉米地块。不宜选砂砾地、盐碱地、瘠薄地。  相似文献   

9.
我县属半干旱地区,历年平均降雨量497.3毫米,降雨量多集中在7、8、9三个月,春天制种玉米下种的4、5两个月,正值旱季,两个月历年平均降雨量仅40毫米左右。干旱,一直是困扰我县制种玉米下种的主要因素。近年来,我们应用五个抗旱新技术,年年夺得一次下种保全苗。1 秸秆、地膜二元覆盖玉米收获以后,一边割秆,一边硬茬顺垅覆盖,盖67厘米,空67厘米。盖的时候,玉米秆排放的顺序是:下一排根压住上一排梢。秸秆上还要适量压土,防止风刮乱。第二年春天,在空档处翻耕、  相似文献   

10.
玉米全膜双垄沟播技术地膜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喀喇沁旗年平均降雨量在370~490毫米之间,全旗主要气象灾害是干旱。自2008年起从甘肃定西引进玉米全膜双垄沟播技术,随着玉米全膜双垄沟播技术的不断创新与完善,我们在地膜品种的选择和地膜残膜回收两个方面进行的田间试验。下面就不同地膜使用效果以及存在问题简单的  相似文献   

11.
一、通化地区自然状况及催芽播种的意义 通化地区位于吉林省东部半山区,年降雨量为500-700毫米,有效积温为2700-3000℃,常年平均降雨量比吉林省中部多200毫米左右。常年4月初土壤墒情好,但气温较低,在吉林省中部公主岭一带,玉米播种时间为4月16日至4月26日,而在通化地区为4月25日至5月10日。玉米是积温作物,在允许播种的条件下,早播种,早出苗,早成熟,提高了产量,降低了收获时玉米的含水量,增加了效益。  相似文献   

12.
云南梁河县位于滇西南高黎贡山西侧,为南亚热带多雨地区,年降雨量1075~1868毫米,多年平均降雨量约1400毫升,雨量明显高于高黎贡山以东地区,年均气温1813℃,年日照时数2083~2524小时。这里雨季开始较早,年降雨量大,肥料流失严重,阴天多,光照相对偏少,作物单产偏低。多年来,全县杂交玉米亩产均在250千克左右。地膜覆盖杂交玉米栽培,具有增温、保水、保肥、植株生长量大、  相似文献   

13.
【目的】以黄土高原半干旱区有限降水持续高效利用为目标,研究不同覆膜方式下连作玉米(Zea May L.)的产量表现和水分利用特征,揭示其增产机理,明确不同覆膜方式下有利于土壤水分持续高效利用的连作年限,为试区高产、水分高效持续利用型玉米连作技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田间定位试验为基础,量化连作玉米农田土壤水分的年际平衡关系、产量稳定性;以持续高产和收获期不发生土壤干燥化为依据,确定适用于不同覆膜方式的玉米连作年限。【结果】3年试验结果表明,全膜双垄沟播具有良好的保墒、提高土壤水分有效性,利于协调关键生育时期土壤-作物的水分供需关系,提高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作用。与半膜平作处理相比,全膜双垄沟播玉米的籽粒产量、水分利用效率分别提高了41.8%和33.4%,生物产量、单位耗水的干物质累积量、总产值、净产值、毫米水产值和产投比分别提高了21.8%、12.3%、31.2%、27.8%、21.1%和-3.2%;与露地栽培处理相比生物产量、单位耗水的干物质累积量、总产值、净产值、毫米水产值和产投比分别提高了24.9%、39.1%、225.5%、1 423.9%、212.4%和93.5%。地膜覆盖增大了玉米全生育时期的耗水量,全膜双垄沟播、全膜平作和半膜平作耗水量较露地栽培增幅分别为15.5%-29.2%、10.0%-20.8%和4.2%-12.6%。单季较高的耗水量导致3种覆盖处理在连作第二年收获期土壤贮水量较连作开始期分别降低了37.3%、33.5%和30.9%,第三年降低了29.6%、27.5%和23.9%,造成土壤水分亏缺;随着连作年限的延长,土壤水分亏缺累计,出现土壤干化现象,引起产量波动,不利于土壤水分的持续利用。【结论】黄土高原半干旱区,在同等降雨条件下,全膜双垄沟播具有明显的增产增效和提高水分利用效率的作用,是理想的玉米种植模式;当年降雨量在320 mm左右时,全膜双垄沟播玉米连作不宜超过2年,全膜平作、半膜平作玉米的连作时间不宜超过3年。  相似文献   

14.
郝德林 《新农业》2007,(7):22-23
葫芦岛市连山区多为丘陵岗地,具有独特的小气候,年无霜期170天左右,常年大于10℃的活动积温3523℃,日照时数1405小时,年降雨量600毫米左右。根据这样的光热条件,我们经过3年的实验研究,采用西瓜、花生、菜豆、鲜食玉米间套复种模式,  相似文献   

15.
京山县宋河区,是一个以一季中稻为主的地区。年平均温度13℃左右,年降雨量约1,000毫米,但分布极不均匀,在水稻需水量最多的7月,一般降雨量100毫米左右,而在播种育秧阶段的4月,又是寒潮频繁、阴雨较多的日子。由于劳畜力较缺乏,耕作较粗放,水稻单产一向较低。1964年进行了一系列栽培技术的改革,虽在水稻生长期中受到了长达40天(6月24日到8月3日)干旱的影响,但比收成较好的1963年增产23.6%。现在把这里推广科学研究成果,进行技术改革的主要经验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6.
全膜双垄沟播玉米栽培技术是旱作农业生产领域中的一项带有突破性和实效性的创新技术。该技术具有保墒、集雨、增温、增光、抑草防病等特点,且增产增收效果明显,一般比半膜覆盖玉米增产20%~30%。该技术主要应用于海拔2300m以下,年降雨量250—500mm的半干旱和半湿润偏干旱区。舟曲县的自然条件和基本特征均符合全膜双垄沟播玉米种植要求,适宜在舟曲推广应用。现将该项技术的栽培要点归纳如下。  相似文献   

17.
为完善全膜双垄沟播"一膜两年用"技术,2014年在定西市安定区采用随机区组设计开展大田试验,研究全膜双垄沟"一膜两年用"对不同播种密度的马铃薯植株生长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土壤肥力相当,降雨量差异较大且上一年为全膜双垄沟播玉米的区域,密度高于45 000株/hm~2,马铃薯的生育期缩短,株高降低,商品率和产量下降,密度低于30 000株/hm~2,马铃薯的农艺性状和商品率较佳,但产量较低。同时,在降雨量低于350 mm、种植密度约37 500株/hm~2的区域,或降雨量高于350 mm、种植密度约45 000株/hm~2的区域均可获得高产。  相似文献   

18.
全膜覆盖双垄集雨栽培技术是近年来干旱山区农作物生产上迅速推广应用的一项突破性抗旱技术。互助县从2009年开始在蔡家堡乡东家沟村(海拔2500m,降雨量350mm左右,无霜期120天)开始全膜覆盖种植玉米试验成功,将玉米种植海拔提高了近300m,  相似文献   

19.
玉米地膜覆盖栽培技术玉米地膜覆盖栽培,具有明显的增湿、保墒、保肥、保全苗、抑制杂草生长、减少虫害、促进玉米生长发育、早熟、增产的作用。主要是采取地膜覆盖栽培模式,比全县平均亩增产92公斤(全县平均亩产746公斤),比对照田亩增常156.8公斤(对照田平均亩产681.2公斤),亩增效益203.8元,扣除覆膜成本每亩65元,亩增纯效益138.8元,主要栽培技术如下:1地膜规格的选择单种玉米可选用幅宽60-70厘米、厚度为0.007-0.008毫米的超地膜(或0.005毫米的超微膜)为宜。  相似文献   

20.
1964年会泽旱地玉米高产样板田的技术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云南省会泽县拔海2,140米,属温凉高原地区。年平均气温13℃,年降雨量838毫米,蒸发量大,年总量达1,807毫米,具有冬春干旱,夏洪秋旱的自然特点。土质以红壤、石砂土为主。耕层浅,保水保肥力差。 为了建设高产稳产农田,大幅度地增产粮食,我县1964年在会泽坝子的金钟、马武两个公社建立1,000亩旱地玉米高产田,经实际验收846.6亩,平均亩产达817.9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