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皮蝇幼虫在牦牛体内移行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相似文献   

2.
牛皮蝇病是由狂蝇科皮蝇属的牛皮蝇(H.bovis)和纹皮蝇(H.lineatum)的幼虫寄生于牛的背部皮下组织内所引起的一种寄生虫病.  相似文献   

3.
共和县切吉乡牦牛皮蝇幼虫感染情况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牛皮蝇蛆病是由双翅目环裂亚目皮蝇科(Hypodermabovis)的纹皮蝇(Hypoderma lineatun)和中华皮蝇(H.linatun)的寄生幼虫(俗称牛崩虫)寄生于牛背部皮下内而引起的一种慢性寄生虫病.偶尔也侵害马、驴、羊和野生动物(獐、鹿),藏羚羊感染也严重[1],在发病地区患病动物附近的人员也会遭受侵袭.  相似文献   

4.
青海牦牛和藏羊泡球蚴的感染及病理形态学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青海高原地区牦牛和藏羊体内多房棘球蚴的感染进行调查,感染率分别为4.7%和5.4%;用病理组织学技术对牦牛和藏羊体内寄生的泡球蚴形态结构进行观察,证实大部分泡球蚴结构受损或退化,虽然部分结构高度分化,但不产生或极少产生原头蚴,并对其流行病学意义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5.
皮蝇幼虫在牦牛体内移行动态与伊维菌素最佳驱除时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4年经剖检60头幼年牦牛,对牛皮蝇幼虫在牦牛体内移行动态进行了观察。8月份,第一期幼虫在牦牛体内出现,10月中旬牦牛体内第一期幼虫呈高峰。从11月中旬到第二年2月中旬第二期幼虫出现,元月中旬二期幼虫出现高峰,三期幼虫从元月中旬到6月初出现,3月中旬出现高峰。用伊维菌素给45头幼年牦牛投药:9月中旬,10月中旬和11月中旬各15头。9月中旬和11月中旬的投药群,在12月中旬均出现瘤疱,而10月中旬的投药群未发现瘤疱,表明10月中旬对第一期幼虫为最佳驱除时间。  相似文献   

6.
青海省牦牛皮蝇幼虫感染情况调查及防治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青海省以畜牧业生产为主,全省有400多万头牦牛。牛皮蝇病是危害严重的牦牛寄生虫病。为查清我省牦牛皮蝇幼虫病感染情况,制定出防治本病的有效措施,我们于2005年开始在玉树、果洛及环青海湖地区做了大面积的牦牛皮蝇幼虫病感染情况调查,结合流行病学调查选择出最佳驱虫时间和药物、方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8.
[目的]掌握青海贵南县牦牛、藏羊棘球蚴病感染情况。[方法]在牛、羊集中屠宰期对近年来牦牛、藏羊棘球蚴病感染情况进行调查。[结果] 2011—2014年间,牦牛感染率分别为26.67%、18.94%、11.25%、22%;藏羊感染率为46.94%、28.94%、12.5%、25.33%,总体呈下降趋势。[结论]说明当前的牛羊驱虫和家犬管理工作取得一定成效。  相似文献   

9.
本文结合青海省近几年追溯体系建设现状和省内外建设经验举措,就如何构建青海牦牛藏羊原产地可追溯体系进行若干思考与论述。  相似文献   

10.
青海果洛地区牦牛藏羊布鲁氏菌病监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截止2005年,果洛州存栏牲畜223.45万头(只),其中牦牛102.41万头,藏羊117.04万只。1994年全州布鲁氏菌病防制达到“控制区”标准。为了掌握本病近10年在果洛地区的感染率,从2002年起开展了对牦牛和藏羊布鲁氏菌病的监测工作。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牦牛、藏羊瘤胃纤毛虫春、夏、秋、冬四季种群密度变化及主要种属四季构成比例的分析发现:牦牛、藏羊瘤胃纤毛虫密度大于国内同行对其它地区牛及绵羊的研究结果,并且四季变化幅度大。另外牦牛、藏羊瘤胃毛虫种群优势属种的排序和构成比例的规律性变化呈现一致的现象,内毛属纤毛虫是四季优势属。而不同属别各季之间存在较为明显的差异。  相似文献   

12.
棘球蚴病(包虫病)是细粒棘球绦虫(Echinococcusgranulosus)的中绦期—棘球蚴(echinococcus)寄生在哺乳动物脏器内所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寄生虫病,对人体健康和畜牧业发展危害严重。为了掌握贵南县牦牛、藏羊棘球蚴病感染情况,我们利用牛、羊集中屠宰期对近年来我县牦牛、藏羊棘球蚴病感染情况进行了调查。经过调查发现2011-2014年间牦牛和藏羊棘球蚴病的感染率分别为牦牛26.67%,18.94%,11.25%,22%,藏羊为46.94%,28.94%,12.5%,25.33%。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青海省9个县牛羊多头蚴病发生情况的调查,发现不同地区多头蚴感染情况大不相同,发病地区主要以玉树州、果洛州、海西州、海北州等一些经济比较落后的地方较为严重,如囊谦的发病率为13.98%,久治为3.0%。通过对76头发病牦牛和50头藏羊进行了详细的年龄和病例出现时间分布统计,表明1~2岁牛羊感染率最高,成年牛羊感染率则很低。  相似文献   

14.
应用多拉菌素注射剂和伊维菌素浇泼剂微量给药,对自然感染皮蝇幼虫的犊牦牛进行驱虫效力研究。结果:给药后28~34d剖检和翌年3、5月份两次摸背检查远期防治效果,多拉菌素注射剂5μg/kg剂量组驱净率分别为85.0%和92.1%,驱虫率分别为93.6%、93.7%;10、20μg/kg剂量组均为100.0%。伊维菌素浇泼剂12.5μg/kg。剂量组驱净率分别为85.0%和91.2%,驱虫率分别为93.3%和93.2%;25、50μg/kg剂量组均为100.0%。对照组牦牛皮蝇1期幼虫感染率85.0%,平均感染强度29.7条;背部皮下瘤疱和皮肤虫孔的平均感染率84.1%,瘤疱和虫孔总数205个。试验证明供试两种药物使用微量驱除牦牛皮蝇1期幼虫高效安全经济,多拉菌素的最佳剂量为10μg/kg,伊维菌素的最佳剂量为25μg/kg。  相似文献   

15.
牛皮蝇幼虫病,又名为牛“蹦虫病”、“蝇蛆病”,是由牛皮蝇和纹皮蝇的幼虫寄生于牛的背部或腹部皮下组织内所引起的一种慢性寄生虫病。牛皮蝇是双翅目(Diptera)、皮蝇科(Hypodermatidae)、皮蝇属(Hypoderma)的昆虫,以其幼虫寄生于黄牛、水牛或牦牛体内(最后移行至皮下)而引发疾病。该虫偶尔也能寄生于羊、马、驴和一些野生动物的背部皮下组织,而且可寄生于人,个别地区人的感染率可高达7%,成为人畜共患病之一。该病在我国西北、东北、内蒙古牧区广为分布,其他地区从流行区引进的牛只也有发生。该病在泰宁县属首次发生。2007年9月,泰宁县大…  相似文献   

16.
湟源县寺寨牧场牦牛皮蝇幼虫感染情况调查及防治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5年3月通过触摸牦牛背部皮蝇三期幼虫瘤胞和虫孔的方法,发现湟源寺寨牧场牦牛皮蝇平均感染率达95.18%,感染强度13.47个;居我们调查各地区之首。2005年10月-2007年10月我们用阿力佳(阿维菌素透皮溶液)0.1ml/kg体重背部皮肤浇泼和维力佳(长效阿维菌素片)防治牦牛皮蝇蛆病。经过连续3年的防治,牛皮蝇蛆病在该牧场的感染率逐年下降;2008年3月的防治效果考核中,未发现1例牛皮蝇蛆病,取得了良好的防治效果。该方法勿需抓牛,省时、省力,能有效控制牛皮蝇蛆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正>牦牛牛皮蝇蛆病是危害广大牧区牦牛的重要寄生虫病之一。由于牦牛性情粗野、暴烈、凶猛,易攻击人,给牧区该病每年的防治带来了很大的困难。为了寻求一种对牦牛牛皮蝇蛆驱治效果长效、低残留、使用方便的药物,我们2009年11月至2010年6月在  相似文献   

18.
李青梅 《中国畜牧兽医》2008,35(11):131-132
牛皮蝇蛆病是由牛皮蝇科(hypodermatidae)的牛皮蝇和纹皮蝇的幼虫寄生于皮下组织引起的一种慢性寄生虫病,而青海高原牦牛体上寄生的皮蝇为中华皮蝇(H sinense)、牛皮蝇(H bovis)和纹皮蝇(H lineatum)的混合感染,其中以中华皮蝇为优势虫种(Li等,2004)。班玛地区纹皮蝇和牛皮蝇的  相似文献   

19.
夏秋草地放牧牦牛、藏羊的补饲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夏秋草地对牦牛、藏羊进行120天放牧加补饲试验。结果:补饲后,2岁牦牛和当年羔羊增重率分别比对照牛、羊提高18.26和11.83个百分点,其他年龄组随年龄的增加,增重率逐渐减少;成年母牦牛的受胎率和产犊率提高29.33和20.63个百分点;但从经济效益看,仅2岁牦牛和当年羔羊略有盈利外,其他组效益不佳。试验结果说明:试验点的夏秋草地不能满足牦牛、藏羊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营养需要,用补饲精料的方法补充牦牛、藏羊的营养不足,2岁牦牛和当年羔羊可以育肥,但对其他年龄组牛羊效果不佳,从经济角度上看也是不合算的。  相似文献   

20.
牛皮蝇病是由狂蝇科皮蝇属的牛皮蝇和纹皮蝇的幼虫寄生平均年牛的背部皮下组织内引起的一种寄生虫病。幼虫寄生于牦牛的背部皮下组织,引起痛痒不安。幼虫在深层组织内移行时,造成组织损伤。移行到背部皮下时,引起皮下结缔组织增生,在寄生部位发生瘤状隆起,继而皮肤穿孔,损伤皮肤,影响皮革质量,给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