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河北农作物秸秆年产量约为4000万吨,畜禽粪便、农产品加工废弃物逐年增加,如何转化利用农业副产品已成为保护生态环境、实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一个关键问题。一项“玉米秸栽培食用菌新技术”,一个在全省50多个县市实施的“农作物秸秆栽培食用菌技术应用”项目,让废弃资源得到了高效利用。  相似文献   

2.
古浪县自2013年实施了易地扶贫搬迁项目,将南部山区群众6万多人搬迁至黄花滩移民区,共建成11个移民新村和1个绿洲小城镇,全县按照易地扶贫搬迁总体规划,紧盯"搬得下、有产业、能致富"的工作目标,有效开发利用沿沙荒漠地,重点发展以日光温室为主的戈壁农业,现已初见成效。  相似文献   

3.
在我国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对我国农业科技扶贫项目又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相关人员需要正确认识农业科技扶贫项目的重要性,合理组织实施农业科技扶贫项目。基于此,本文就对农业科技扶贫项目的选择与组织实施进行探究,以期为农业科技扶贫项目的实施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4.
《中国农村科技》2008,(10):F0003-F0003
参与制订科技扶贫的政策和规划,承担科技扶贫、山区开发的实施工作。 承担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现代农业技术领域,国家科技攻关计划农业领域和城镇化相关项目的过程管理和基础性工作。  相似文献   

5.
中心职责任务参与制订科技扶贫的政策和规划,承担科技扶贫、山区开发的实施工作。承担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现代农业技术领域、国家科技攻关计划农业领域和城镇化相关项目的过程管理和基础性工作。  相似文献   

6.
农业科技扶贫项目的选择与组织实施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文章从实施农业科技扶贫项目的实践出发,初步认识了农业科技扶 贫的含义、性质和任务,提出了农业科技扶贫项目选择应遵循的原则,总结了在实施 中应采取的有效措施,并对进一步搞好科技扶贫项目管理工作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7.
【目的】文章对广西农村贫困地区实施精准扶贫与开发进行探讨【方法】以利用国际农业发展基金(IFAD)贷款广西农业综合开发与利用项目实施为研究背景,通过文献资料、实地调查,对项目实施的成果和经验进行调查分析。【结果】在实施项目过程中,妇女劳动者整体素质和地位有所提高,项目区农户的生产生活条件有了较大改善,商品意识逐渐加强,贷款难问题得到一些改善。提出当前广西扶贫工作的存在着扶贫任务艰巨难度大等突出问题。【建议】明确目标和重点,搞好"十三五"扶贫规划编制和重点组织实施工作,改进扶贫资金分配、使用和监管方式,搞好扶贫信息化建设和加强宣传力度,建立完善的精准扶贫组织管理体系。  相似文献   

8.
本文主要介绍了山西农业科技扶贫工作对于乡村振兴的作用,重点介绍了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总体要求、农业科技扶贫在乡村振兴过程中的作用以及利用农业科技扶贫来促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有效策略三个方面的内容。农业科技扶贫能够加快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进程,因此山西省农业科技扶贫单位应该重视该项工作,争取早日实现山西省各个乡村地区的振兴。  相似文献   

9.
当前我国农业职业技术教育精准扶贫工作的实施,来自政府部门、农业学校、农业机构三方主体,对农村贫困农民进行种植、养殖、加工技术培训。新古典增长模型更强调技术进步对收入水平的决定性,因此农业职业技术教育精准扶贫成功的关键就是要实现农民的技术进步。个案县的扶贫实施表明:从三方主体中抽调的优质扶贫人员不足;农民缺乏设施资金,现代化的技术示范项目应用效果不明显;做为职业教育主体的职业学校发挥的作用十分有限;加工技术培训缺乏。进一步发挥政府部门的主导作用,对专业人力资本建立稳定的编制,补贴农业机械资金,健全职业学校农业职业技术教育精准扶贫体系,地方政府助力加工技术落地是确保农民技术进步实现增收脱贫的扎实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10.
在农业部的统一部署下,我校自1986年开始承担了地处武陵山区的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的科技扶贫任务。几年来,我们把科技扶贫作为学校面向社会、面向生产、面向农村的结合点,作为深化教育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使扶贫、教学、科研紧密结合,锻炼了教师,培养了学生。据不完全统计,几年来先后有800多人次参加了科技扶贫工作,实施扶贫项目28个,科技培训8.4万多人次,增产粮食5689.4万公斤,新增产值4648.4万元,获得了良好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同时,广大师生在扶贫中深入地了解了国情、农情、民情,激发了他们的献身农业的责任  相似文献   

11.
正响应中央号召,湖北省农业科学院、湖北省农业科技创新中心及相关单位领导成立了科技精准扶贫工作领导小组,开展"湖北省农科院科技精准扶贫行动",以项目为依托,坚持以科技扶贫、保障农民可持续增收为出发点,以科技成果为支撑,以产业发展为突破口,以项目建设为推手,以自然生态条件为基础,在四大片区组织实施130个项目,其中,种植类项目88个、养殖类项目26个、加工类项目16个,黑山羊高效健康养殖也位列其中。  相似文献   

12.
正秸秆粉碎还田技术是一项培肥地力的新技术,对于可持续农业发展具有重要影响,当前大多数区域的耕种方式使得秸秆还田技术不能全面发展。根据当前农业发展的现状,需要从根本上更新传统的农业生产、耕种方式,充分发挥出农业科学技术的作用,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使得科技更好的为农业生产提供多项服务,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目前为了使得秸秆综合使用效率有效提升,需要对秸秆进行综合技术处理。1秸秆粉碎还田技术的重要性分析  相似文献   

13.
本文对彭阳县基本情况进行了概述,分析了彭阳县农业农村发展存在的问题,介绍了彭阳县依托国际农发基金助推精准扶贫项目的总体目标、规划原则和发展模式,并从创新理念和创新实施机制2个方面提出农发基金助推精准扶贫对策,以期为彭阳县精准扶贫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农作物秸秆是农业副产品,但是传统生产方式造成秸秆随意抛弃、焚烧等现象,既浪费了农业资源,又造成了环境污染,对此,宁夏石嘴山市农牧局、市环保局联合开展了作物秸秆禁烧及综合利用试验研究项目,开展了秸秆禁烧宣传,建设了秸秆禁烧及综合利用示范区,在示范区开展秸秆综合利用的试验、示范,并示范推广秸秆综合利用技术,包括秸秆收集处理、秸秆还田肥化处理、秸秆饲料化利用等,为石嘴山市治理环境污染、重现丽日蓝天、美化乡村环境、促进农民增收做出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5.
实施科技扶贫产业项目主旨是以政府为主导,以科技为依托,以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及家庭农场为主体,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和推动农业产业链优化发展,实现农民增收脱贫和农业增效。课题组依托"四川科技扶贫在线"平台与实地走访结合,对覆盖插花贫困区、乌蒙山区、秦巴山区、凉山彝区及高原藏区这5个贫困片区104个县的545个科技扶贫产业项目展开了广泛调研,全面了解科技扶贫产业项目实施的现状,并准确评估其带动农户脱贫增收与农业增效的效果。由此,本文提出促进农民稳定脱贫和农业产业持续增效的政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6.
玉米秸秆腐熟剂腐解度测定试验及推广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验证秸秆腐熟剂在使用过程中对秸秆的降解程度,通过对玉米秸秆进行处理后,在同等的自然条件下,测试使用腐熟剂与不使用腐熟剂的秸秆降解度,以获得理论数据,为指导有机质提升项目实施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7.
<正>2015年~2016年度我省组织实施了农财两部"耕地保护与质量提升补助项目",大力推广以秸秆还田为主的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综合技术,促进耕地质量稳步提高。结合我省生产实际,重点实施了秸秆翻压还田、秸秆覆盖还田、玉米留高茬还田、施用秸秆腐熟剂及增施有机肥料等技术。该项目在梨树等22个县(市、区)实施,实施面积为110.3万亩,全面完成了计划任务。其中,秸秆还田技术在梨树等8个县实施25万亩;施用秸秆腐熟剂  相似文献   

18.
导读:甘肃作为西部欠发达省份,是一个传统的农业大省,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扶贫攻坚的任务大省。2015年,甘肃省委政府围绕促进扶贫对象、目标、内容、方式、考评、保障"六个精准",谋划并出台实施了"1+17"精准扶贫方案。文章通过分析甘肃农村贫困现状及致贫原因,提出甘肃实施精准扶贫的战略意义,并分析了需要处理好传统农业与发展特色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与经济发展,发挥资源优势与刺激经济增长点三大关系。  相似文献   

19.
《农业科技管理》2019,(6):64-67
农业科研单位拥有先进实用的农业科技成果和经验丰富的科技人才队伍,已经成为我国实施扶贫开发战略特别是科技扶贫工作的主力军。文章阐述了天津市农业科学院科技精准扶贫的主要做法,提出了"产业技术体系+"、"技术推广项目+"、"首席专家+帮扶负责人+帮扶专家组+困难村"、"院地开放合作"等科技精准扶贫创新模式,得出加快政策创新、加强科研创新、加强以贫困地区需求为导向的扶贫体制机制创新等科技精准扶贫的经验与启示。  相似文献   

20.
《新农村》2018,(11)
正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玉米、小麦、棉花、水稻等各种农作物秸秆资源十分丰富,据统计,每年全国农业生产带来的农作物秸秆总量约7亿吨。然而,由于缺乏有效的秸秆处理技术,目前超过50%的秸秆被直接焚烧或丢弃在田间地头。秸秆材料化是合理利用农作物秸秆的一个重要方面。现将秸秆材料化利用的技术要点介绍如下。1.技术概述(1)技术原理该技术是利用粉碎后的小麦、水稻、玉米等农作物秸秆(或预处理)为主要原料,添加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