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渝太I系猪是2002年重庆市研究培育成的优质肉猪高产母系,该物种以其独特的高产仔优势和肉质风味而倍受广大养猪场(户)喜爱。就渝太I系母猪的繁殖性能特点,目前,饲养渝太I系母猪在繁殖生产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及搞好渝太I系母猪繁殖生产的关键技术环节等作了分析及阐述,以便更好地帮助、指导广大养猪场(户)搞好渝太I系母猪的繁殖生产,从而加快渝太I系新品系猪的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通过组建具有高繁殖性能的亲本群、采用有效的选择方法以及高强度的留种率,对中国瘦肉型猪新品系(新太湖猪)进行了5个世代的产仔数选择。结果显示:产仔数头胎母猪在11头以上,经产母猪在14头以上,基本保持了太湖猪的高繁殖性能特点,选择群体的近交系数从0%上升到10.9%,对产仔数未产生明显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杜洛克猪和环江香猪、隆林猪杂交后代的繁殖性能和生长性能,为优良性状新品系猪的选育工作提供基础依据.[方法]通过杜洛克猪♂×环江香猪♀和杜洛克猪♂×隆林猪♀杂交分别获得杂交后代杜香猪和杜隆猪,测定杜香猪、杜隆猪的体长、体高、胸围、腹围、体重等生长性能,记录母猪窝产仔数、窝产活仔数、初生窝重及其仔猪30日龄断奶头数、30日龄断奶窝重等繁殖性能.[结果]杜香猪和杜隆猪的生长性能和繁殖性能均较优良,杂交后代集中了环江香猪、隆林猪和杜洛克猪的优良性状.[结论]利用广西地方猪种来培育优良性状新品系猪,环江香猪和隆林猪可作为良种的二元杂交母本使用.  相似文献   

4.
断奶窝重不仅是繁殖母猪的一项最重要的经济指标,而且是评定母猪繁殖性能的一项综合指标。根据淮南猪场1986—1987年36头初产母猪的纯繁记录,着重研究了淮南猪断奶窝重与产仔数、初生窝重、初生个体重、断奶头数、断奶个体重的相关,采用通径分析方法揭示其内在规律,找出影响断奶窝重的主要性状,为制订母猪选择指数,提高选种效果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通过组建具有高繁殖性能的亲本群,采用有效的选择方法以及高强度的留种率,对中国瘦肉型猪新品系进行了5个世代的产仔数选择。结果显示:产仔数头胎母猪在11头以上,经产母2猪在14头以上,基本保持了太湖猪的高繁殖性能特点,选择群体的近交系数从0%上升到10.9%,对产仔数未产生明显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猪氟烷(halothane,HAL)基因n是猪产生猪应激综合症(PSS)的主效基因,采用限制性核酸内切酶HhaI对淮南猪瘦肉型品系共155头的HAL基因进行PCR-RFLP分析,结果表明:淮南猪新品系HAL基因HhaI酶切的优势基因型为显性纯合子NN,频率为0.9739。淮南猪新品系HAL基因HhaI酶切没有产生隐性纯合子基因型nn,新品系猪杂合子基因型Nn和显性纯合子NN不产生应激综合症(PSS)。新品系保持了淮南猪无应激敏感这一优良特性。  相似文献   

7.
劳进吉 《农技服务》2014,(12):121-122
母猪的繁殖力直接决定着养猪业的经济效益,它既受遗传因素的影响,又受环境因素的影响,猪属多胎动物,繁殖潜力较大,所以需要采取措施提高母猪的繁殖力。繁殖种猪群的目标是以最低的成本提供最多数量的优质断奶仔猪,而每头母猪每年提供断奶仔猪数与母猪的年产窝次、受胎率、分娩率、窝均活仔数等有关,这些指标都代表着一个母猪的繁殖性能,母猪的繁殖性能直接影响一个猪场断奶仔猪年产量,决定着猪场的经济效益。影响母猪繁殖性能的因素很多,笔者从畜牧学角度浅谈相关的技术问题。  相似文献   

8.
<正> 猪的乳头数是种猪选育指标之一。一般认为,母猪的乳头数与繁殖性状间呈较强的遗传表型相关(张文灿,1981);瞎乳头属于单对基因制约的质量性状(陈幼春,1982)。因此,对淮南猪的乳头数与繁殖性状相关及瞎乳头的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的研究,对选育提高淮南猪繁殖性能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为了测定三系配套母猪的配合力,在华农温氏皇宫猪场,对5种组合W211、W212、W362、W351和W352的杂交母猪生长发育性能进行对比;用S121系公猪与上述5种杂交母猪配种,生产商品肉猪,比较不同杂交母猪的生长性能、胴体性能、体型外貌和繁殖性能情况。试验结果表明,不同杂交母猪的体型外貌有一定差异,其中,W211系猪乳头数偏少、体长偏短;W212系猪有效乳头数较多、体长中等;W362系猪有效乳头数偏少、体长短;W351系猪有效乳头数偏少、体长较长;W352系猪有效乳头数较多、体长最长。W352系母猪在产仔性能和配种分娩率方面都比W211系母猪要好,其中,一胎猪胎均总仔高0.7头,胎均活仔高0.6头,胎均健仔高0.5头;经产猪的胎均总仔高0.7头,胎均活仔高0.9头,胎均健仔高0.8头。W352系猪生长速度快、背膘稍偏厚。不同杂交母猪都有一定的杂交优势,但W352系母猪在产仔数方面的杂交优势率较明显(大于5%)。W352系猪体型高长、繁殖性能优势明显;三系母猪因杂交优势、高产纳入利用,平均每头出栏肉猪新增获利达13.9元以上。  相似文献   

10.
山西瘦肉型新品系晋阳白猪选育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梅山猪为第一母本系,与外种猪汉普夏和大约克夏进行杂交,采用继代选育和分子生物学相结合的方法,经过18年7个世代的选育,以繁殖性能、生长性能和胴体品质作为主选性状,育成了山西瘦肉型猪新品系晋阳白猪。7世代的初产母猪和经产母猪的总产仔数、活产仔数、断奶窝质量分别达11.3头、10.6头、72.8kg和13.3头、12.6头、87.3kg;180日龄后备母猪个体质量达91.87kg,公猪93.38kg;后备猪同胞肥育性能(体质量20~90kg)日增质量703g;90kg体质量的瘦肉率为58.9%,眼肌面积31.87cm2,平均背膘厚2.0cm。对母本系繁殖性能进行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PD)分析得到的公共条带数较多,多态条带数较少,多态频率较低。ESR基因和FSHβ基因的基因型在总产仔数、活产仔数和断奶头数方面对晋阳白猪的影响显著,而对晋阳白猪的初生质量和断奶质量影响不显著。说明晋阳白猪的主选性状全面达到了育种目标,表明遗传变异稳定、选育程度较高。  相似文献   

11.
利用2 552胎约克夏母猪的历史繁殖数据,分析背膘厚度与体况评分,分别对初产母猪和经产母猪不同妊娠阶段的背膘厚度与繁殖性状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表明,体况评分法并不能准确地评判妊娠母猪背膘厚度,更不能反映母猪繁殖性能的高低。初产母猪不同妊娠期的背膘厚度和主要繁殖性状无显著相关性。经产母猪不同妊娠阶段的背膘厚度与繁殖性状显著相关(P<0.05),妊娠期背膘厚度变化量与繁殖性状显著相关(P<0.05)。回归分析表明,为使经产母猪繁殖性能达到最佳,妊娠期间母猪的背膘厚度应控制在10~14 mm,并且保持相对稳定。在妊娠期不同阶段应根据母猪背膘厚度进行精确饲喂,以确保母猪达到最佳背膘厚度,并在整个妊娠期维持相对稳定,这样有利于母猪繁殖性能的提高。  相似文献   

12.
 测定了长白猪的11个繁殖性状,并计算各性状的表型参数和性状间的相关系数,探讨应用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方法确定长白母猪繁殖性状选育指标。结果表明:11个繁殖性状被综合为4个主成份,且这4个主成分可保留88.312%的信息量,基本反映了长白母猪繁殖性状指标所含的信息。2种分析结果提示:在长白母猪繁殖性状的选育和性能测定的选育指标中,至少应包括断奶窝重、初生个体重、育成率和乳头数4个性状指标。研究结果为长白猪繁殖性状的选育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3.
FSH-β和PRLR基因多态性对长白猪繁殖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调查麟和FSH-β基因与长白猪繁殖性状的关系。[方法]采用PCR—RFLP技术分析了长白猪FSH-β基因和PRLR基因的多态性及其与繁殖性状的相关性。[结果]FSH-β基因3个基因型从、AB、BB在长白猪中的频率分别为0.035、0.075、0.890;PRLR基因3个基因型AA、AB、BB在长白猪中的频率分别为0.154、0.585、0.251。FSH-β基因对长白母猪的各项繁殖性状影响不显著;PRLR基因对长白母猪的总产仔数、产活仔数、初生窝重和断奶窝重影响显著,并呈现出AB〉AA〉BB的趋势。[结论]该研究为PRLR和FSH-β2个基因的应用提供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14.
长白猪体尺性状与繁殖性状的典型相关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对长白母猪的7个体尺性状和5个繁殖性状进行了典型相关分析.结果表明,体尺性状与繁殖性状间的第1和第2典型相关系数均达极显著水平(P<0.01),其典型相关系数分别为0.913和0.881,占总相关信息的91.2%.分析还表明:母猪的体尺性状与繁殖性状存在相关关系;母猪的体重、腹围、乳头数和体高对产活仔数、初生个体重和断奶个体重起主要作用,对母猪的早期选择应侧重于这几个性状的表现.  相似文献   

15.
<正> 生物体是完整的有机统一体,生物体上各种性状之间可能有其一定的联系,揭露生物性状的关系及它们如何互相影响,对于控制生物体更好地为人民服务有其一定的意义。我们对初生总产仔数,初生活产仔数,初生窝重和初生平均个体重,双月令仔数,双月令窝重和双月令平均个体重等繁殖性状进行了相关分析,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苏姜猪ESR基因的PvuⅡ酶切位点多态性在世代选育过程中的遗传变异及与猪群繁殖性状的关系。【方法】采用PCR-RFLP的方法对906头、2-6世代苏姜猪ESR基因PvuⅡ酶切位点的多态性进行分析,并采用最小二乘法和单因子方差分析该位点多态性与苏姜猪群的繁殖性状的关联效应。【结果】ESR基因在苏姜猪的第2-6世代中B等位基因频率呈现出不断增加的趋势,BB基因型个体从第三世代开始出现,并且频率呈现出上升的趋势。仅考虑公猪基因型时,与配母猪总产仔数、产活仔数及死胎数之间无显著差异,但不同基因型公、母猪交配后母猪产仔数则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ESR基因的PvuⅡ酶切位点的多态性对不同基因型公、母猪交配后母猪的产仔数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7.
影响母猪繁殖性状的固定效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纯种长白猪、大白母猪、杜洛克猪的5 505窝繁殖资料进行调查分析,建立固定效应模型对总产仔数、产活仔数、初生窝重及21日龄断奶窝重的资料进行最小二乘分析,着重讨论胎次、分娩季节、品种等固定效应对母猪繁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胎次、分娩季节、品种等对主要繁殖性状的影响均达到极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18.
母猪的繁殖性能是猪场主要生产指标,而母猪的背膘厚与繁殖性能存在较强的相关性。为研究母猪妊娠期不同阶段调控背膘厚对母猪的繁殖性能的影响,以温氏种猪公司新法系经产大白母猪为研究对象,测定妊娠期各阶段母猪背膘厚及繁殖性能。结果表明:妊娠前期和中期背膘厚调控范围为-2~3 mm母猪繁殖性能最佳;妊娠后期背膘厚调控范围为-2~0 mm母猪繁殖性能最佳。妊娠期母猪背膘厚保持在合适的范围,可以提高其繁殖性能,增加猪场效益。  相似文献   

19.
母猪不发情导致的不孕是困扰养猪生产的一个突出问题。为了深刻认识母猪不发情的原因,在豫北三市进行了专项调查,先天性、饲养性、繁殖技术性、气候与水土性、衰老性和疾病性等原因均可造成母猪不发情。对这些原因进行了分类统计,调查结果表明:饲养因素占54.95%,先天因素占6.5%,气候与水土因素占6.59%,繁殖技术因素占4.3%,疾病因素占27.47%。通过对母猪不发情原因的调查,有针对性地提出了预防和治疗的办法,实践证明,采取综合性的防治措施,可明显改善母猪不发情状况。  相似文献   

20.
猪繁殖性状遗传力低,表型选择基本无效。因此,近年来研究遗传标记与猪繁殖性状的相互关系成为人们探索的热点。研究表明,血病抑制因子(LIF)具有促进附植前胚胎发育的功能,是胚胎正常附植必须的生长因子。检测了长白猪LIF基因外显子3中C>T突变的基因型,分析了该基因与长白猪繁殖性状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AA和AB基因型母猪的产仔数接近,均显著或极显著高于BB基因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