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旱地小麦F1代主要性状杂种优势的遗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非灌溉或雨养环境下,采用不同遗传类型的冬小麦品种作亲本,配制一套6×6完全双列杂交组合,分析了8个农艺性状的遗传组成及其与杂种优势的关系。结果表明,冬小麦各性状存在着一定程度的杂种优势效应。其杂种优势大小主要受基因的加性效应控制,而优势的方向则受基因加性效应和反交效应的共同作用。基因非加性效应对优势大小和方向的影响依赖于基因的加性效应和反交效应。  相似文献   

2.
玉米品质性状配合力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以分属四大杂种优势群的8个典型玉米自交系及其组配的28个双列杂交组合(不含反交)为试材,对玉米自交系及杂交一代产量与品质性状的遗传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脂肪含量、淀粉含量主要受基因加性效应影响;而蛋白质含量受基因加性效应和非加性效应共同影响.对于主要受加性效应影响的性状表现一般配合力高,则特殊配合力也高的趋势;对于既受加性效应影响又受一定非加性效应影响的性状,一般配合力影响特殊配合力,实际杂交组合的表现受二者共同影响.  相似文献   

3.
利用马铃薯栽培种亲本组配的 6× 6完全双列杂交 (包括反交 ) ,对该性状 (以相对热损伤率RI %表示 )进行配合力和杂种优势分析。结果表明 :①该性状的一般配合力效应 (GCA) ,特殊配合力效应 (SCA)和反交效应 (R)均达极显著水平。上述 3因素相对作用大小南、北马铃薯分别为 3 9∶1∶1 6和 2 1∶1∶0 5 ,说明该性状的遗传虽以加性基因效应占一定优势 ,但非加性基因效应和反效应也起重要的作用。②此性状受质核互作和 (或 )细胞质的明显影响。③一些杂种F1的细胞膜热稳定性具有明显的杂种优势 ,并存在超亲遗传现象。这将为马铃薯的耐热性遗传改良和杂种优势利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冬小麦抗旱性遗传机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Griffing方法I,利用6×6完全双列杂交对冬小麦抗旱性的遗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抗旱性的GCA效应、SCA效应和R效应均达极显著水平,其均方比为1.630:1.021:1;抗旱性遗传以加性基因效应占优势,但非加性基因效应和反交效应也不可忽视;加性效应对后代抗旱性的提高因亲本而异,在该性状的遗传改良中存在着母体效应,抗旱性的广义遗传力为76.10%,狭义遗传力为17.51%,各亲本抗旱性  相似文献   

5.
玉米穗部性状配合力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姜敏  刘静 《玉米科学》2004,12(4):012-015
以分属四大杂种优势群的8个典型玉米自交系及其组配的28个双列杂交组合(不含反交)为试材,对玉米植株穗部性状配合力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①穗粗、穗行数、百粒重等性状主要受基因加性效应影响;穗粒重主要受非加性效应影响;穗长、行粒数、秃尖等各性状受基因加性效应和非加性效应共同影响.对于主要受非加性效应影响的性状,亲本一般配合力与其在杂种中的特殊配合力间无必然联系;对于主要受加性效应影响的性状表现一般配合力高,则特殊配合力也高的趋势.对于既受加性效应影响又受一定非加性效应影响的性状,一般配合力影响特殊配合力,实际杂交组合的表现受二者共同影响.②要组配强优势杂交组合,对于穗部性状,大多数性状是与产量密切相关的,而且将带来较大的正效应,在自交系选育中,应以穗较粗且长,穗行数、行粒数较多,百粒重较大为主要选择指标。  相似文献   

6.
采用Grifing方法I,利用6×6完全双列杂交对冬小麦抗旱性的遗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抗旱性的GCA效应、SCA效应和R效应均达极显著水平,其均方比为1.630∶1.021∶1;抗旱性遗传以加性基因效应占优势,但非加性基因效应和反交效应也不可忽视;加性效应对后代抗旱性的提高因亲本而异,在该性状的遗传改良中存在着母体效应;抗旱性的广义遗传力为76.10%,狭义遗传力为17.51%;各亲本抗旱性对后代传递的整齐度以亲本5较好。  相似文献   

7.
玉米植株形态性状的配合力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姜敏  刘静  赵辉  张喜华 《杂粮作物》2004,24(3):133-135
以分属四大杂种优势群的8个典型玉米自交系及其组配的28个双列杂交组合(不含反交)为试材,对玉米植株形态性状配合力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穗位、雄穗分枝数、全株叶数、穗上叶距、穗上第一叶夹角、叶向值各性状主要受基因加性效应影响;株高、雄穗主轴长、穗上第一叶长各性状受基因加性效应和非加性效应共同影响.对于主要受加性效应影响的性状表现一般配合力高,则特殊配合力也高的趋势;对于既受加性效应影响又受一定非加性效应影响的性状,一般配合力影响特殊配合力,实际杂交组合的表现受二者共同影响.  相似文献   

8.
以分属四大杂种优势群的8个典型玉米自交系及其组配的28个双列杂交组合(不含反交)为试材,对玉米植株形态性状及其与产量的相关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①穗位、雄穗分枝数、穗上叶数、全株绿叶数、全株叶数、穗上叶距、穗上第1叶夹角、叶向值各性状主要受基因加性效应影响;株高、雄穗主轴长、穗上第1叶长各性状受基因加性效应和非加性效应共同影响。对于主要受加性效应影响的性状表现一般配合力高,则特殊配合力也高的趋势;对于既受加性效应影响,又受一定非加性效应影响的性状,一般配合力影响特殊配合力,实际杂交组合的表现受二者共同影响。②要组配强优势杂交组合,对亲本的株高、穗位的选择将会带来对产量的直接影响,应注意选择株高、穗位适中的类型。  相似文献   

9.
小麦品质性状杂种优势及其配合力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二组品质性状不同的12个亲本材料,通过6×6NCⅡ完全双列杂交设计,配制了36个组合,对小麦品质性状的杂种优势及其配合力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除谷蛋白大聚合体的平均杂种优势较大外,其它品质性状后代的平均杂种优势较小,但组合间杂种优势具有显著差异;大多数品质性状都受基因加性效应和非加性效应影响,以加性效应为主。在亲本之间、性状之间以及组合之间一般配合力效应值和特殊配合力效应值的差异均较大。除干面筋含量以外,各品质性状的亲本间和组合间方差分别达到显著或极显著差异水平。  相似文献   

10.
陆地棉族系种质系经济性状配合力分析及其利用评价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采用NCⅡ交配设计选用6个陆地棉族系种质系材料和3个常规品种组配18个F1,分析了11个性状的配合力及遗传效应。结果表明,11个性状的配合力效应显著,表明这些性状受加性效应控制;4个性状特殊配合力效应显著,表明这些性状受加性效应控制外,还有不可忽视的非加性效应作用。28系、31系为综合性状优良亲本,35系为纤维品质较好的亲本  相似文献   

11.
用4个甜菜品系完全双列杂交对根形及经济性状进行了遗传效应和杂种优势分析。结果表明,除含糖率外,其它5个性状均符合加性—显性模型。根产量的显性方差远远大于加性方差,含糖率以加性效应为主,显性效应也起重要作用,其显性方向指向增效。产糖量加性效应与显性效应同样重要。根体最大周长(C)、C/L均以显性效应为主;根体长(L)以加性效应为主,其中,显性效应起增值作用。经济性状平均杂种优势为,产糖量>根产量>含糖率,根形性状的平均优势较小。本文还对根形、经济性状间的相关作了分析。  相似文献   

12.
为深入了解胡麻(油用亚麻)两系杂种优势形成的遗传基础,更好地指导杂交育种实践,分别以温敏型雄性不育系113S和1S为母本,油用品种陇亚10号和纤用品种黑亚15号为父本,构建了2个杂交组合(113S×陇亚10号和1S×黑亚15号)P1、P2、F1和F2四世代群体材料,应用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分离分析方法,研究了单株产量、单株果数、每果粒数和千粒重4个性状的遗传效应。结果表明:单株产量、单株果数和千粒重受2对加性-显性-上位性主基因+加性-显性多基因控制;每果粒数受2对加性-显性主基因+加性-显性多基因控制。单株产量、单株果数和每果粒数的F2群体主基因遗传率在43.50%~73.28%,千粒重的F2群体主基因遗传率在10.55%~34.40%。主基因和多基因的加性效应、显性效应及上位性效应在胡麻温敏雄性不育产量相关性状的遗传中起重要作用,胡麻两系杂种优势利用应更好地利用基因加性效应和显性效应,进一步提高杂种优势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13.
用14份玉米自交系采用7×7不完全双列杂交设计组配的49个F1组合为供试材料,研究了玉米籽粒几个物理性状的遗传规律和配合力效应。结果表明,粒宽和容重主要受加性基因效应影响;千粒重和比重加性效应及非加性效应同等重要;粒长主要受非加性效应影响。同一物理性状在不同自交系间其GCA效应有较大差异,其中自交系5003的粒长GCA效应最高,533粒宽和比重GCA效应均为最高,千粒重和客重GCA效应最高者分别为425和48—2。  相似文献   

14.
玉米耐旱性的配合力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完全双列杂交Griffing方法Ⅰ,分析不同耐旱性双亲组合类型对后代耐旱性的影响及其亲本间耐旱性的一般配合力(GCA)、特殊配合力(SCA)和反交效应,同时对耐旱性主要遗传参数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玉米耐旱性的GCA效应存在显著差异,SCA效应存在极显著差异,反交(R)效应的差异不显著,6个亲本之间的耐旱性存在明显差异,其中郑58耐旱性最强,PH4CV最差.用郑58、吉853、新自8717作耐旱亲本改良对后代耐旱性提高具有增益优势.基因的加性效应对后代耐旱性的提高因亲本和组合而异.因此,耐旱性遗传基因的表达仅取决于加性效应和非加性效应,而与反交效应关系较小,玉米耐旱性的选择宜在高代进行.  相似文献   

15.
玉米穗部性状的遗传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李开忠  李盛旻 《玉米科学》2006,14(3):013-016
采用增广NCⅡ设计,对玉米穗部性状进行了杂种优势、配合力分析及遗传模型测验。结果表明:穗粒重的杂种优势最大,穗行数的优势最小。所研究的5个性状均以加性基因效应为主,对穗行数、行粒数和穗粒重可在早代进行选择,对穗长和穗粗不宜进行早代选择。5个穗部性状均不符合加性-显性遗传模型,穗长存在着明显的加性效应;穗粒重、行粒数除显性效应外,还存在明显上位性效应;穗粗和穗行数存在着显著的显性效应,上位性效应不明显。  相似文献   

16.
8个玉米自交系主要穗部性状配合力的遗传分析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杨引福  郭强  钱劲华 《玉米科学》2008,16(3):031-033
以8个典型玉米自交系及其组配的28个双列杂交组合为试验材料,对玉米植株穗部性状配合力进行研究。结果表明:①穗粗、穗行数、百粒重等性状主要受基因加性效应影响;穗粒重主要受非加性效应影响;穗长、行粒数、秃尖等各性状受基因加性效应和非加性效应的共同影响。对于主要受非加性效应影响的性状,亲本配合力与其在杂种中的特殊配合力间无必然联系;对于主要受加性效应影响的性状,表现为一般配合力高则特殊配合力也高的趋势;对于既受加性效应影响又受一定非加性效应影响的性状,一般配合力影响特殊配合力,实际杂交组合的表现受二者共同影响。②组配强优势杂交组合时,穗部各性状大多与穗粒重密切相关,而且将带来较大的正效应,在自交系选育中应以穗较粗且长,穗行数、行粒数较多,百粒重较大,各因素协调为主要选择指标。③穗行数和行粒数的狭义遗传力与广义遗传力接近,说明二者的显性效应较低,而主要是加性效应起的作用。穗长的遗传力则有较大的差异,说明单株产量的选择要根据试验结果确定,不能仅仅根据亲本的单株产量来确定子代的单株产量。  相似文献   

17.
玉米籽粒相关性状的杂种优势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5个籽粒大小差异显著的自交系,配成3对组合,对有关玉米籽粒大小的7个性状进行杂种优势分析。结果表明,中亲优势在正交组合中除籽粒密度性状外均表现负向优势,在反交组合中除籽粒厚度有一个组合为负值外其余组合均表现正向优势;当代优势在所有正反交组合中达到显著水平的,在反交中除籽粒厚度的一个组合表现负值外,其余组合均表现正向杂种优势,尤其是粒长、百粒重、长宽比、籽粒密度这4个性状在正反交中均存在显著的当代杂种优势。  相似文献   

18.
8个玉米综合种的双列杂交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8个综合种的双列杂交分析表明,各杂交组合在各性状上存在显著的遗传差异,其中,单穗粒重和单穗重受加性和非加性两种遗传效应的共同作用。穗行数,行粒数以非加性效应为主,穗长和百粒重则以加性效应为主。  相似文献   

19.
杂交早稻米质性状的直接和母体遗传效应分析   总被引:22,自引:4,他引:22  
 用包括基因型×环境互作效应的种子性状遗传模型对杂交早稻的7个品质性状进行了遗传研究。结果表明,7个品质性状都受到种子直接遗传效应和母体效应的控制。其中,糙米率、精米率、粒长和碱消值的遗传变异主要归因于母体加性效应和直接加性效应,前3个性状以母体加性效应为主,碱消值则以直接加性效应占优势。这4个性状的直接加性和母体加性效应之间还有显著的负向遗传协方差。垩白等级主要受母体加性效应控制,直接显性效应也有影响。粒宽和长宽比的变异主要归因于直接加性×环境和母体加性×环境互作效应,以后者为主,此外还有显著的直接显性效应。遗传效应预测值的结果表明,恢复系湖大242为改良杂交早稻品质的较好亲本  相似文献   

20.
甜菜主要数量性状遗传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测定了16个甜菜单胚杂交组合后代的几个性状,结果表明,甜菜叶长、含糖率性状的遗传主要由加性基因效应引起,父本对杂种F1的叶长、含糖率影响大于母本。叶宽和根体最大周长的加性基因效应达显著水平,由其引起的变异占总变异的50%左右。母本对杂种F1的根体最大周长性状的遗传效应大于父本,表现出母性效应特点。在叶宽性状上,父本的遗传效应大于母本。非加性基因对株高、叶柄长、根体长和根产量的遗传起主导作用,杂种优势利用潜力较大。在根产量方面,加性基因效应引起的变异占总变异的1/4,加性效应在单胚型甜菜根产量性状的遗传中也起着比较重要的作用。根产量的母本一般配合力方差(σ^2gca)远远大于父本的σ^2gca,表明母本对杂种F1根产量性状的遗传效应大于父本,表现出较强的母性效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