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49种植物源粗提物对黄瓜灰霉菌的生物活性筛选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黄瓜灰霉病是由灰霉菌Botrytis cinerea引起的重要病害.目前,尚无理想的抗灰霉病黄瓜品种,药剂防治仍然是控制该病害的必要措施.20世纪80年代以前防治灰霉病的杀菌剂如苯并咪唑类的多菌灵、硫代氨基甲酸酯类的甲基托布津、二羧酰亚胺类的异菌脲、腐霉利等已使用了近30年,灰霉病菌对这些药剂均产生了不同程度的抗药性.作者测定了植物源粗提物对黄瓜灰霉病菌的活性,以期研制开发出无公害植物源杀菌剂.  相似文献   

2.
灰霉病是危害蔬菜、果树及花卉等多种植物的重要病害,在保护地果蔬生产中尤为突出。1998年印度的向日葵发生灰霉病害,致使向日葵减产,世界各地也有葡萄、草莓等遭受灰霉病侵害的报道。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内果蔬设施栽培面积迅速扩大,而大棚内小气候环境十分有利于植物病害的发生和发展,灰霉病等次要病害已上升为主要病害,  相似文献   

3.
为鉴定产香真菌GS-1菌株物种分类和评价其挥发性物质对番茄灰霉病的生防效果,通过形态学和ITS(internal transcribed spacer)序列分析对菌株GS-1进行物种鉴定,以对扣法测定其挥发物对番茄灰霉病菌Botrytis cinerea、水稻胡麻斑病菌Bipolaris oryzae、小麦赤霉病菌Fusarium graminearum、白菜黑斑病菌Alternaria brassicae和莴苣菌核病菌Sclerotinia sclerotiorum共5种植物病原真菌的熏蒸抑制活性,以果实针刺法测定挥发物对番茄灰霉病的抑制作用,并观察对其菌丝生长的影响。结果显示,菌株GS-1为普通瘤座孢Tubercularia vulgaris;其挥发物对5种植物病原真菌均有明显的熏蒸抑制作用,72 h的抑制率为58.05%~75.81%;其挥发物可造成番茄灰霉病菌菌丝畸形、分枝增多、原生质外渗等,对番茄果实灰霉病的防效72 h后达53.62%。表明产香真菌普通瘤座孢GS-1菌株挥发物对番茄灰霉病有良好的生防效果。  相似文献   

4.
为研究西藏特有藏药植物砂生槐内生真菌SY01对常见植物病原菌的抑菌效果,采用皿内拮抗试验测定了内生菌SY01菌株及其发酵液萃取物对12种植物病原菌的抑菌效果,并结合形态学特征和ITS序列对菌株SY01进行鉴定。结果表明,菌株SY01对葡萄灰霉病病菌的抑菌效果很好,对峙培养8 d后抑菌率为40%,抑菌带宽度达到4mm;对小麦根腐病病菌、草莓灰霉病病菌的抑菌效果也较好,达到30%以上。菌株SY01的发酵液萃取物(200μg/mL)对供试病原菌均有抑制作用。对峙培养7 d时,对小麦全蚀病病菌、猕猴桃干枯病病菌和稻瘟病病菌的抑菌效果达到55%以上;对番茄灰霉病病菌、苹果褐腐病病菌和小麦根腐病病菌抑菌率达到50%以上;对草莓灰霉病病菌和葡萄灰霉病病菌的抑菌率均达到46%以上;对马铃薯干腐病病菌抑菌率为28.89%;对油菜菌核病、甜瓜镰刀病病菌和棉花黄萎病病菌的抑菌率均达40%以上;其抑菌效果与药剂对照18 mg/mL的多菌灵溶液的效果相当。结合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特征将菌株SY01鉴定为黑色毛壳(Chaetomium nigricolor)。  相似文献   

5.
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雷帕霉素对番茄灰霉病菌、油菜菌核病菌、水稻纹枯病菌和棉花枯萎病菌的抑菌活性,比较了嘧菌酯、丙烷脒及雷帕霉素对番茄灰霉病菌的抑菌效果,并通过电子显微镜观察了雷帕霉素对番茄灰霉病菌菌丝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雷帕霉素对供试4种植物病原真菌菌丝均表现出了极强的抑制活性,其中对油菜菌核病菌的抑制作用最强,EC50值为2.23×10-4μg/mL,对番茄灰霉病菌、水稻纹枯病菌和棉花枯萎病菌的EC50值分别为1.32×10-3、4.05×10-3及3.82×10-3μg/mL;雷帕霉素对番茄灰霉病菌菌丝的抑制活性显著高于嘧菌酯(EC50值为3.24μg/mL)和丙烷脒(EC50值为3.81μg/mL)。电镜观察发现,经雷帕霉素处理后,番茄灰霉病菌菌丝表现出提前衰老等症状。研究结果可为深入探讨雷帕霉素对植物病原真菌的作用机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6.
7种植物精油对番茄灰霉病的抑制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番茄灰霉病菌为供试对象,系统测试了香茅油、柠檬草油、樟油、黄樟油、天然冬青油、山苍子油、肉桂油等7种植物精油的抑菌效果。结果表明:7种精油中,樟油和肉桂油对番茄灰霉病的抑制效果较好。离体活性测试中,樟油和肉桂油对番茄灰霉病菌菌丝生长抑制作用的EC50分别为126.6205mg/L和128.1587mg/L,对孢子萌发的EC50分别为181.8763mg/L和228.5453mg/L;活体组织法测试表明,2种精油对番茄灰霉病具有较好的保护效果,在500mg/L浓度下,黄瓜子叶法防效均达100%,果实针刺法防效分别为52.42%和50.48%;盆栽试验表明两者在2000mg/L时,对番茄灰霉病的防效分别为59.65%和61.40%。  相似文献   

7.
冬青卫矛内生放线菌YDG17菌株发酵液抑菌活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从冬青卫矛植株中筛选得到一株内生链霉菌YDG17,其发酵液对多种植物病原真菌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室内生物测定结果表明,YDG17菌株发酵液对供试的11种植物病原真菌菌丝生长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其中对小麦赤霉病菌Fusarium graminearum、番茄灰霉病菌Fulvia fulvum和番茄早疫病菌Alternaria solani的抑制作用最强,EC50值分别为259.98、336.13和100.72 mg/L;对供试的3种植物病原真菌孢子萌发也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其中对番茄灰霉病菌孢子萌发的抑制作用最强,EC50值为87.84 mg/L。离体子叶法测定结果表明,发酵液原液对番茄灰霉病的保护效果为97.62%,治疗效果为79.63%。盆栽试验结果表明,发酵液原液对番茄灰霉病的保护效果为71.34%,治疗效果为64.23%。捷克八溶剂系统纸色谱测定结果表明,该发酵液的主要活性物质为碱性水溶性抗生素。选用弱酸性离子交换树脂吸附法对YDG17发酵液活性成分进行了初步分离,并对其活性馏分进行ESI-MS/MS分析,表明其活性物质主要为链丝菌素类化合物,该类化合物为首次从植物内生菌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8.
番茄内生细菌的分离及拮抗菌株的筛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生物防治以其安全、高效及无污染等特点已经成为植物病害防治的重要途径。植物内生细菌在植物体内具有稳定的生存空间、不易受外界环境的影响等特点,近年来受到广泛关注[1]。番茄灰霉病和叶霉病是番茄重要病害,多年来一直依赖化学药剂防治。据报道,这两种病害的生防菌株主要是从土壤中分离的,与植物内生细菌相比,这些“外来”微生物在与植物根际土壤中大量习居微生物的竞争中难以占居优势,田间防治效果大多不明显甚至无效。作者从健康番茄植株体内分离内生细菌,筛选出对灰霉病菌和叶霉病菌有拮抗作用的菌株,以期探索新的生物防治途径。1材料…  相似文献   

9.
嗜线虫致病杆菌YL001菌株代谢产物的抑菌活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陕西杨凌土样中筛选得到一株昆虫病原线虫,从其体内分离到它的共生菌嗜线虫致病杆菌Xenorhabdusnematophilus,编号为YL001,为明确其代谢产物的抑菌活性,本试验采用抑制菌丝生长速率法、抑制孢子萌发法、组织测定法和盆栽试验法系统测定了其发酵液对植物病原真菌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在离体条件下该菌株发酵液对供试的15种植物病原真菌菌丝生长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对番茄灰霉病菌和辣椒疫霉病菌的抑制作用最强,EC50分别为53.54和90.39mg·L-1;对供试的6种植物病原真菌孢子萌发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其中对番茄灰霉病菌和烟草赤星病菌孢子萌发有较强的抑制作用,EC50仅分别为16.97和21.87mg·L-1;组织法测定中,发酵液稀释10倍后,对番茄灰霉病的保护效果为74.98%,治疗效果为63.50%;对盆栽番茄灰霉病的保护效果为65.11%,治疗效果为54.64%。显微观察表明,YL001菌株的发酵液可使菌丝生长形态异常、变形萎缩,甚至断裂。  相似文献   

10.
植物内生枯草芽孢杆菌Em7菌株对葡萄灰霉病菌的抑菌活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室内皿内对峙抑菌试验、分生孢子萌发抑制试验、离体果实接种试验以及电镜技术,研究测定了分离自小麦根部的植物内生枯草芽孢杆菌Em7菌液对葡萄灰霉病菌Botrytiscinerea Pers.的抑制作用及抑菌机理。结果表明:用Em7菌液处理葡萄灰霉病菌后,在PDA培养基上形成了明显的抑菌圈,直径达2.81 cm;菌液对分生孢子萌发的抑制率达到88.65%;经Em7菌液处理后,离体果实病情指数明显低于空白对照,相对防治效果达到78.92%。电镜观察发现,处理组菌丝生长异常,体表凹凸不平,局部膨大成结或缢缩,分枝变多,菌丝体内液泡增多,细胞壁增厚,细胞膜透性发生变化。表明植物内生枯草芽孢杆菌Em7菌株对葡萄灰霉病菌有良好的抑制作用,并且可以有效控制葡萄灰霉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黄明 《植物医生》1997,10(1):36-40
温室作物的灰霉病和白粉病的生物防治一、温室作物的灰霉病和白粉病(一)灰霉菌引发的主要作物病害灰霉菌是一种能导致许多水果、蔬菜作物以及观赏作物遭受严重损失的普遍存在的一种病原菌,在温室作物生产中尤为突出。该病原菌能侵染植物的叶、茎、花和果实等器官,在温...  相似文献   

12.
花冬梅 《植物医生》2003,16(2):17-18
近年来草莓的反季节设施栽培发展较快。农民在可观的经济效益促使下 ,常年在保护地内重茬种植 ,致使灰霉病、白粉病等真菌性病害和病毒病有逐年加重的趋势 ,尤其是草莓灰霉病 ,发生普遍且直接为害花器和果实 ,给种植户造成极大的经济损失。希望下文的介绍能使各地农技人员更好地了解草莓灰霉病的发病规律和防治方法。1 病原半知菌亚门葡萄孢属灰葡萄孢 (BotrytiscinereaPers.)。菌丝体白色 ,有隔膜 ;分生孢子梗丛生 ,分生孢子簇生于顶端 ,孢子聚集时呈淡褐色 ;菌核黑色。以无性态侵染植物 ;有性时期在灰霉病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13.
SA诱导拟南芥对灰霉病的抗性与木质素含量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拟南芥植株喷施水杨酸后,接种灰霉病菌(Botrytis cinerea),观察植物对病原物反应的变化。结果表明:喷施水杨酸可以降低拟南芥灰霉病的发生率。在平板培养中,水杨酸对灰霉菌分生孢子的萌发及菌丝的生长均无明显抑制作用,因此认为水杨酸处理后发病率的下降是由于水杨酸处理提高了植物的抗病性,且诱导抗性的持久期在10 d以上。观察中还发现在拟南芥叶片上喷施SA或接种灰霉菌都会使叶片PAL和POD活性上升,进而引起木质素的积累,两者在积累量上和时间程度上具较好的一致性,说明水杨酸诱导拟南芥抗灰霉病的过程中,通过PAL和POD活性的提高进而引起木质素含量的增加,可能是诱导拟南芥产生抗性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4.
 番茄灰霉病(Botrytis cinerea)近年来在大棚内发生严重,目前防治措施单一,病原菌易产生抗药性。1995年以来,我们从植物叶围、根围和土壤中分离到4株拮抗作用强烈的细菌。本研究的目的是对这4株拮抗细菌在大棚番茄叶片定殖能力及对番茄灰霉病的防治效果进行系列试验,现将结果简报如下。  相似文献   

15.
木霉Trichoderma spp.对病原菌拮抗作用的研究较多,而对植物影响的研究则较少.用哈茨木霉处理番茄、莴苣、烟草,能诱导植株对灰霉病的系统抗性,延缓和抑制病斑的形成和扩展[1].木霉能产生某些化合物,激发植物的防卫反应[2].作者研究了木霉菌对植物抗病性的诱导作用.  相似文献   

16.
拮抗放线菌B1菌株鉴定及其防治番茄灰霉病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6,自引:4,他引:2  
为明确放线菌B1菌株在植物病害生物防治中的应用潜力,采用平板对峙培养法、离体叶片和果实及温室盆栽苗测定其抑菌作用,通过多相分类法研究其分类地位,并且采用单因子试验与正交试验相结合的方法,筛选出该菌株的液体发酵培养基配方.结果表明:菌株B1对10种植物病原真菌和3种植物病原细菌有抑制作用,其中对番茄灰霉病菌、番茄早疫病菌、小麦纹枯病菌、甘蓝黑腐病菌和西瓜果腐病菌的抑制作用较强,对番茄灰霉病菌的生长抑制率达86.25%;菌株B1的代谢产物对番茄灰霉病菌菌丝有致畸作用;菌株B1发酵上清液在离体叶片和活体植株上对番茄灰霉病具有良好的生防作用,其防治效果分别为68.80%和64.03%.根据形态特征、培养性状、生理生化特性和16S rDNA序列分析结果,将菌株B1初步鉴定为淡紫灰链霉菌Streptomyces lavendulae.通过正交试验筛选出菌株B1的液体发酵培养基组成为:葡萄糖15 g、玉米浆20g、NH4H2PO40.5 g、MgSO41.0 g、自来水1 000mL,pH 7.2~7.4.  相似文献   

17.
粉红螺旋聚孢霉Clonostachys rosea是一种重要的植物病原生防真菌。本研究测定了不同地理来源的42株粉红螺旋聚孢霉菌株对核盘菌Sclerotinia sclerotiorum菌核的寄生能力,以及菌株几丁质酶和β-1,3-葡聚糖酶的活性,同时测定了不同菌株对番茄灰霉病菌Botrytis cinerea的拮抗作用以及对番茄果实灰霉病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不同来源的粉红螺旋聚孢霉菌株对核盘菌菌核均有一定的寄生能力,45.2%的菌株寄生能力达到4级,β-1,3-葡聚糖酶和几丁质酶活性与其寄生能力呈极显著正相关。研究发现,粉红螺旋聚孢霉菌株对番茄灰霉病菌有一定的拮抗作用,抑制率最高可达78.4%;HN-56、STG-21-1、GS6-1等菌株对离体番茄果实灰霉病的防效达到75%以上,显示出良好的生防潜力。本研究为丰富植物真菌病害生防资源和高效粉红螺旋聚孢霉生防制剂的研发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8.
采用抗生素标记研究了来自深海环境菌株NJ-01和KG89在番茄的定殖及对灰霉病的防治,采用隶属函数值和防御酶活性等综合评价了其诱导植物的抗盐、抗寒作用。菌株NJ-01和KG89均能在番茄根、茎、叶内部定殖,在根部的定殖数量分别为6.50×103和4.90×103 cfu/mL;对番茄灰霉病具有较高的防效,可达87.94%和74.55%,同时,菌株提高植物防御酶SOD和POD等活性122.22%~234.33%,提高植物体内脯氨酸含量增加133.09%~149.37%,可溶性糖的含量68.53%,电解质外渗率和脂质过氧化产物含量减少36.45%~63.12%,达到提高番茄的抗盐及抗寒能力。  相似文献   

19.
为评价牛至精油及其2种主要成分香芹酚和百里酚在植物真菌病害防治方面的应用前景,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和孢子萌发法测定3种物质对16种植物病原真菌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的抑制活性,并采用黄瓜子叶法测定其对黄瓜灰霉病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牛至精油在500 mg/L浓度处理下可完全抑制番茄早疫病菌Alternaria solani、黄瓜灰霉病菌Botrytis cinerea和小麦根腐病菌Bipolaris sorokiniana等12种植物病原真菌的菌丝生长,对棉花黄萎病菌Verticillium dahliae的菌丝生长抑制率也达到97.66%。牛至精油对这13种病原真菌的EC50在83.09~236.58 mg/L之间,香芹酚和百里酚对这13种病原真菌的毒力均高于牛至精油,其中香芹酚对黄瓜灰霉病菌、油菜菌核病菌Sclerotinia sclerotiorum、小麦全蚀病菌Gaeumannomyces graminis、棉花黄萎病菌和小麦茎基腐病菌Fusarium pseudograminearum菌丝生长的毒力较强,EC50分别为9.09、22.45、24.28、28.40和28.80 mg/L;百里酚对黄瓜灰霉病菌和小麦全蚀病菌菌丝生长的毒力较强,EC50分别为21.32 mg/L和27.08 mg/L。香芹酚和百里酚对棉花黄萎病菌、玉米大斑病菌Setosphaeria turcica、苦瓜枯萎病菌Fusarium oxysporum f.sp.momordicae、黄瓜灰霉病菌和黄瓜炭疽病菌Colletotrichum orbiculare的孢子萌发亦有较强毒力,其EC50为3.78~289.07 mg/L。1 000 mg/L牛至精油对黄瓜灰霉病的预防效果与400 mg/L嘧霉胺悬浮剂的预防效果无显著差异;500 mg/L百里酚对黄瓜灰霉病的预防效果和治疗效果均与400 mg/L嘧霉胺悬浮剂的效果相当,而香芹酚的治疗效果显著优于400 mg/L嘧霉胺悬浮剂。表明牛至精油及其主要成分香芹酚和百里酚的抑菌谱广且活性强,具有作为植物源杀菌剂的开发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20.
利用电子显微技术研究了丙烷脒在活体植物上对番茄灰霉病菌Botrytis cinerea Pers.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丙烷脒对番茄灰霉病菌的生长发育有明显影响,但不同时期施药,表现出一定的差异性。扫描电镜观察发现,在先施药后接菌的情况下,番茄灰霉病菌产孢量显著下降,并且所产孢子表现出凹陷、变形等不良发育状况;在先接菌后施药的情况下,丙烷脒处理后不影响番茄灰霉病菌的产孢量,但所产孢子也表现出凹陷、变形等不良发育状况;透射电镜观察发现,在先施药后接菌的情况下,番茄灰霉病菌无法有效地侵入番茄表皮以下组织,病情得以有效控制;在先接菌后施药的情况下,药剂处理的番茄灰霉病菌可以侵入番茄表皮以下组织,但生长状况不良。不同时期丙烷脒处理后均能使番茄灰霉病菌的菌丝出现塌陷、生长点缢缩等不良生长现象;病菌菌丝细胞壁表现出不规则的加厚,尤以顶端加厚明显;线粒体异常增多,并出现基质型肿胀;病菌菌丝内细胞器液泡化,最终形成大的液泡;病菌细胞内含物外渗,出现质壁分离和空腔细胞;病菌细胞器泡囊化解体和细胞组织崩解,细胞趋于死亡等。研究表明,丙烷脒对番茄灰霉病菌的生长发育具有明显的影响,除具有保护性防病效果外,还表现出较强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