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申晓晶 《农村.农业.农民》2009,(4):36-38
本文以马克思实践主体理论为视角探讨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深入发掘和研究新农村建设中所蕴涵的马克思实践主体理论,该理论对构建更有活力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20世纪30年代,在日益凋敝的中国农村兴起了乡村建设事业,学界一般称为"乡村建设运动"。而当时陈序经以实地调查为基础对中国乡村的发展给予了更多的关注和思考,并引发了一场关于民国乡村建设理论的争论,他的一些评论对当前中国进行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仍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3.
4.
关于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项长期的历史任务,贯穿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全过程,需要经过几十年的艰苦努力和不懈奋斗。必须树立长期作战的思想,立足当前。着眼长远,从建立新农村建设的新机制,提高农民素质。实施“转度、拓展、提升”战略和发展现代农业等重点工作入手,动员全社会力量,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5.
一、农民自身素质偏低是制约农村发展的巨大障碍
现阶段广大农民的整体素质还不高,与新农村建设还不完全适应,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相似文献
6.
毛泽东农民问题理论对新农村建设的现实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加磊 《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6,22(6):1-2
本文通过毛泽东关于“农民问题重要性的理论”、“农民是中国革命的主力军”思想“、严重的问题是教育农民”论断的分析,阐明了毛泽东农民问题理论对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8.
对新农村建设中家族的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指出家族在新农村建设中既有正功能也有负功能,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即发挥家族在促进生产方面的效用、发扬家庭文化中的优秀因素等。 相似文献
9.
中国西部的新农村建设与全国同步,但是,西部新农村建设中部分理论观点的更新却远远落后于东部。本研究认为,能使农民大幅度增加收入的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是农民股份合作社企业,而不是“龙头企业 农户”模式;土地承包经营权及宅基地使用权的转让抵押是否放开,在今天的西部农村已经没有多少意义;消费者对农产品的需求弹性不会与生产同步增长,所以,单凭增加对农业新技术的投入来增加农产品生产,不是持续提高农民收入的主要措施;阻止农民向城镇转移落户的主要障碍已经不是户籍制度,而是农民工进城后的生存发展能力。 相似文献
10.
浅议新农村建设的持久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针对当前新农村建设过程中产生的可以急于求成的认识误区及原因的综合分析,认为当前新农村建设需要一个持久性的过程,并提出了持久性建设新农村的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11.
分析和借鉴德国、英国、荷兰等国城镇发展与乡村景观建设的成功经验,以期为我国新农村的乡村景观规划建设提供一些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12.
总结归纳了韩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农村建设的成功做法及经验,指出了国外农村建设对我国新农村建设的启示。 相似文献
13.
在详细介绍韩国新村运动内容、发展过程的基础上,对其实施效果进行了评析,并结合我国农村发展现状与经济发展实际,提出了其对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启示。 相似文献
14.
从自组织理论的视角出发,论证新农村建设必须培育具备开放性、非平衡性、非线性等自组织条件的系统,并与达到一定阈值的外部物质相结合,才能形成充满活力和可持续发展的动力系统。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梁漱溟乡村建设实验的起因入手,分析了梁漱溟乡村建设运动的理论与实践,对梁漱溟乡村建设实验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的借鉴意义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6.
概述了农村人民公社发展历程、特点及地位,结合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实际,指出其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启示。 相似文献
17.
在总结台湾地区农村发展经验的基础上,分析了大陆地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程中面临的主要问题,并揭示台湾农村发展经验对大陆新农村建设的启示。研究认为,农村土地政策应该成为衔接各项政策的关键变量,合作社各项扶持政策应进一步契合于阶段性发展目标,调整以往偏重强调产出的目标是改善农村生态环境的根本。 相似文献
18.
裕固族的劳动歌是其民族歌谣的重要组成部分,与裕固人的日常生活联系最为密切。其劳动歌中蕴含的和谐理念,影响并塑造着裕固族的民族精神。在分析裕固族劳动歌中所蕴含的和谐理念的基础上,探讨对少数民族地区新农村建设的启发,以期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19.
林华俤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2007,25(2):131-134
毛泽东在长期的中国革命和建设实践中做了大量的调查研究,形成了内容丰富的调查研究思想,为制定党的正确路线、方针和政策奠定了基础,成为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重要内容。新时期,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正在全面实施中,只有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始终坚持调查研究的优良作风,才能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全面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20.
从唯物辩证法视野探讨邓小平"两手抓、两手都要硬"思想的精神实质,认为其强调的侧重点在于要求我们把物质文明建设搞好的同时,切实把精神文明建设提到更加突出的地位,这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重要的方法论意义.农民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主体,充分发挥他们的主体性地位,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