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皮肤点状出血见于猪瘟、猪肺疫他可见于电麻、蚊虫叮咬。1.1电麻在屠宰的生猪中,电麻会导致少量抬肺及皮肤出现出血点。表现为界限不清的红色放射状小麻点。通常呈小面积的局限性。主见于肩部和臀部。1.2蚊虫叮咬出血点常凸出表皮,出血点扁平,指压褪色。内脏无出血症状,淋巴结无异常变化。1.3猪瘟猪瘟出血点为针尖点状出血,指压不褪色。主见于耳部、四肢、腹部皮肤。淋巴结切面呈大理石样变;肾脏为麻雀卵肾。个别猪大肠粘膜钮扣状溃疡。1.4猪肺疫表现为皮肤发红,有出血点,全身脏器和皮下组织出血。猪的咽喉急性肿胀,切开颈部…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宰后猪皮肤的检验,可鉴别诊断一些传染病、皮肤病或是机械、物理损伤,以决定恰当的处理方法,这可作为兽医卫生检验人员诊断疾病对肉品卫生评价及卫生处理的依据。宰后检验皮肤的病理变化主要有以下几种:1 特异性的病理变化1.1 猪瘟、全身皮肤特别是颈部、腹部、股内侧、四肢等处皮肤有暗红或紫红色的小出血点或融合成出血斑,指压不褪色,尤其是眼结膜或阴户粘膜上的出血点,在其它疾病上是少见的。1.2 猪丹毒、充血性红斑,指压褪色,皮肤上出现大小不等的方形、圆形或菱形疹块,往往高出于皮肤的表面呈白色、灰色或红色;败血型者,肉尸大片…  相似文献   

3.
1细菌疫病 猪丹毒。病猪精神沉郁,高烧,在肩、胸、背、腹等处皮肤可见大小、多少不一,方形、菱形、圆形或不规则形状的疹块。疹块先为淡红色,指压褪色,后呈黑紫色,凸出于皮肤表面,界限分明。宰后全身淋巴结出血、水肿,外观色红,切面红润多汁。肾脏常发生急性出血性变化,明显肿大、淤血。有时在心脏上可见疣状心内膜炎,二尖瓣上有菜花样赘生物。脾呈樱桃红色,质地松软,显著充血、肿大。  相似文献   

4.
<正>猪丹毒是由猪丹毒杆菌引起的一种急性、热性传染病。临诊病型可分为急性败血型、亚急性皮肤型、慢性型。急性败血型表现为一头或多头病猪突然死亡,多数病猪有明显临诊症状,体温升至42℃以上,稽留,虚弱,行动困难,食欲减退,皮肤、浆膜出血;亚急性皮肤型多良性经过,皮肤形成界限明显的棱形或方形疹块,稍突出于皮肤表面,病初疹块充血,指压褪色,后期瘀血,压之不褪色,疹块发生后体温下降,病情减轻,疹块颜色逐渐消退,数日后可自行康复;慢性  相似文献   

5.
西安市临潼区生猪定点屠宰厂,在2000年4月20日9点左右宰杀的32头胴体猪肉中,有8头胴体肉大小基本一致,重量47kg左右,皮肤颜色发现有程度不同的皮肤发红、出血,个别严重的弥漫性出血,检疫员初步怀疑为传染性病肉。1剖检变化1.1胴体皮肤发红色,均有大量的出血点,个别呈弥漫性出血区和出血灶,指压不褪色。1.2淋巴系统,淋巴结肿胀、出血,腹股沟浅淋巴结肿大、出血、髂内、髂外淋巴结周边出血坏死。肩胛背侧淋巴结严重出血,肿大,剖面半部周边坏死,中心大理石样变。1.3头部和内脏下水从收购加工下水追回检…  相似文献   

6.
1案情介绍和处理1.1案情介绍1998年1月21日上午,在市通达农贸市场猪肉摊床上,兽医监督员发现肉品经营业户何某的一头猪胴体,皮肤密布暗红色大小不等的出血点和出血斑,淋巴结肿大、暗红色、切面多汁,周边出血呈大理石状,肾脏色淡有出血点,肾髓质和肾盂出...  相似文献   

7.
1皮肤有红斑的热性疫病的鉴别要点 1.1猪瘟 脓性结膜炎,皮肤点状红斑指压不褪色,肾皮质色泽变淡,有点状出血,淋巴结外观充血肿胀,呈“大理石样”病变。脾脏不肿大,边缘有楔状梗死区。喉头,膀胱有小出血点。全身出血性变化,多呈小片或点状。回盲瓣、回肠、结肠形成“钮扣状肿”(慢性猪瘟),公猪包皮积尿。  相似文献   

8.
褪毛后可见耳后、胸腹下、四肢内侧皮肤有暗红色、蓝紫色小点状出血;皮下结缔组织、脂肪、肌膜、肌腱出血;全身淋巴结周边出血,切面呈大理石样,严重的呈红色;肾贫血呈土黄色,不肿大,有密布小出血点;脾边缘有楔形梗死:慢性猪瘟可在回盲口发现扣状肿。对猪瘟肉尸作销毁处理。  相似文献   

9.
<正>猪丹毒病是由猪丹毒杆菌引起的一种急性、热性传染病,本病主要发生于猪,以架子猪最易患病。1临床症状部分病猪无任何症状即突然死亡,随着病情的发展,余下病猪体温升高达41~43℃,高热稽留,其全身皮肤充血、潮红,指压褪色,患猪虚弱,不愿走动,卧地,不食或少食,呼吸加快,眼结膜充血,精神不振,粪便干硬,有的病猪下痢。病程稍长的耳、颈、肩、背、腹、臀等部位的皮肤上出现大小不一的方形、不规则形的突出充血疹块,其指压褪色,而后疹块出血、坏死。2剖检变化呈急性败血症死亡的病猪鼻、唇、耳、腿内侧  相似文献   

10.
猪丹毒     
猪丹毒是由猪丹毒杆菌引起猪的急性、慢性、败血性传染病。丹毒杆菌抵抗力较强,病尸深埋土壤中可存活240天。丹毒杆菌病为人畜共患病。 临床症状:病菌感染后,一般3~7天发病,急性败血型潜伏期仅1天。表现高热42~43℃,皮肤发红或出现紫斑块,指压褪色。亚急性型患猪胸、背、臀部皮肤出现界限明显,突出皮肤表面,大小不等的长方形、方形、菱形、圆形疹块。慢性有的表现为关节部位肿大、  相似文献   

11.
1树枝状出血。在定点屠宰厂,往往用电击致昏法,当电压过高时,可使宰后肉尸上出现许多出血点,并且有规模地呈树枝状分布。这种出血一般脂肪洁白,易与猪瘟相区别。2疹块型出血。这是猪丹毒病猪的特征性病变,在皮肤各部发生方形、菱形或圆形疹块,凸出皮肤表面,中部苍白,周围呈红紫色,压之褪色。如果出现在腿部或肩胛上部,且数量较少者,多为宰前绳勒或机械损伤所致。3全身发红。这是病死猪(放血不良)及烫泡时水温过高的特征。由于放血不良或水温过高,常可使皮肤表面大面积淤血。若纯粹的水温过高,仅皮肤发红,而脂肪洁白。4…  相似文献   

12.
1猪瘟、附红细胞体病、链球菌病 病猪初期体温为41.5—42.5℃,呈高度稽留热,呼吸急促,流浆性或粘性鼻液,上下眼睑色暗,外观呈黑眼圈状,全身皮肤发红,耳、颈、腹下、2条大腿后侧及四肢下端等处皮肤常呈弥漫性出血,有紫红色斑块,指压不褪色。后期呼吸困难,皮肤贫血、黄疸,多数病猪大便干燥,有便秘和腹泻同时发生的现象,病猪有关节肿胀、疼痛表现,仔猪患病有脑炎症状出现,怀孕病母猪大量流产。  相似文献   

13.
2010年6月下旬,克山县北兴镇某养猪场饲养的架子猪发生了以在身体不同部位,尤其胸侧、背部、颈部至全身出现界限明显,圆形、四边形,有热感的疹块,俗称“打火印”,指压褪色。疹块突出皮肤2~3毫米,大小约1至数厘米,从几个到几十个不等,干枯后形成棕色痂皮。口渴、便秘、呕吐、体温高为特征的传染病,经专业技术人员的综合诊断确诊为猪丹毒,具体诊治过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1出血血液流出血管或心脏外称为出血。流出体外称外出血。流人(进入)体腔或组织间隙的为内出血。可见组织间隙、内脏、体腔等处有大小不等的凝血块。1.1机械性出血发生于体腔和肌肉间、皮下、肾旁,表现为破裂性出血的为机械作用引起,是机械性出血。1.2病原性出血因传染病和中毒所致发生于皮肤、浆膜、黏膜、筋膜表现为渗出性出血的称为病原性出血。1.3窒息出血缺氧所引起颈部皮下、胸腺和支气管黏膜表现为静脉怒张,血液呈黑红色,有暗红色的瘀点瘀斑。1.4电麻出血由于电麻不当引起实质器官和骨骼肌的个别部分有新鲜放射状…  相似文献   

15.
1猪瘟本病是由猪瘟病毒引起的急性接触性烈性传染病。其中尤以仔猪和小架子猪发病多,死亡率高。患猪突然死亡,体温在41℃以上。持续稽留热,喜钻垫草、结膜潮红、有眼屎、跛行、初便秘、后腹泻、粪便带血。皮肤出现红斑,指压不褪色。  相似文献   

16.
20 0 1年 3月 ,我区某养猪专业户自繁自养的 30头生猪陆续发病 ,死亡 1 2头 ,早期用抗生素治疗 ,疫情没有得到控制 ,后送病料至区疫病诊断中心 ,确诊为猪瘟和猪链球菌混合感染。报道如下。1 临床症状 发病初期有数头猪不食 ,腹泻后期粪便变干 ,出现便秘 ,体温时高时低 ( 38℃~ 41℃ ) ,病猪呼吸急促 ,眼结膜潮红 ,饮欲增强 ,后期病猪皮肤发绀 ,极度消瘦 ,步态不稳 ,最后衰竭而死。2 病理变化 尸体极度消瘦 ,皮肤呈紫红色瘀血 ,胸、腹腔有大量混浊积液 ,全身淋巴结出血 ,切面多汁 ,呈大理石状 ,肾脏色泽较淡 ,有大小不等的密集状出血点 …  相似文献   

17.
猪丹毒是红斑丹毒丝菌引起的一种急性热性传染病,根据临床表现和病程急缓可分为3种类型:急性败血症、皮肤疹块和慢性型。急性型以突然发病、高烧不退、高死亡率为特征,病程短,常于3~4天内死亡,病死率80%左右;疹块型为病猪身体上出现四边形、圆形等不同形状,凸起、界限清晰和指压褪色的疹块;慢性型是由发病耐过发展形成的,常见有皮肤坏死、慢性心内膜炎和慢性关节炎等几种临床表。  相似文献   

18.
猪瘟是由猪瘟病毒引起的急性发热性致死性传染病,可呈毁灭性流行,为危害猪群最严重的疫病之一。本病潜伏期5~7天,常见下列症状:体温升高到40.5~42℃,稽留不退,厌食或完全停食,喜饮水,寒颤,钻草窝,眼结膜发炎,起眼屎,便秘(栗子粪),后期腹泻,皮肤有出血斑点(指压不退)和密布的出血紫斑及全身败血症状。由于该病没有有效的治疗方法,病猪死亡率几乎达100%,此病的危害性不能不引起畜牧工作者及广大养殖户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9.
正猪丹毒是猪丹毒杆菌引起的一种急性热性传染病,其主要特征为高热、急性败血症、皮肤疹块(亚急性)、慢性疣状心内膜炎及皮肤坏死与多发性非化脓性关节炎(慢性)。1临床症状(1)临床上,体温40℃以上,个别41℃。胎衣因供血不足,脱落,造成胎猪死亡,母猪表现流产和产死胎。急性病例,不见症状就表现死亡。皮肤上有隆起的斑块,指压褪色,无食欲。斑块逐渐变暗、变硬、脱  相似文献   

20.
(一)猪瘟猪体温升高到40℃~42℃,持久不退;食欲减退或停食,精神沉郁,寒颤,伏卧喜睡,挤卧一堆或钻草窝;站立行走,拱背弯腰,四肢无力,行动迟缓,摇摆不稳,眼结膜发红,有脓性分泌物,先便秘,后腹泻;耳根、腹部、四肢内侧等处有指压不褪色的紫红色出血点。病变:全身淋巴结肿大,周边出血,红白相杂呈大理石状;肾颜色变浅,表面有针尖大小出血点;脾肿大,出血,边缘有突出于表面的出血性梗死;慢性病例在大肠回盲部黏膜有钮扣状溃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