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羊痘的防治     
羊痘是由病毒引起的热性和接触性传染病。该病一年四季都可发生。其主要特征是在皮肤和黏膜上出现特异性痘疹。1症状幼羊比成年羊易感,发病的潜伏期为6~8d。羊病初体温达41℃~42℃,精神不振、食欲减退、眼肿流泪、鼻腔有黏液;2~3d后,在无毛和少毛部位发生红疹,体温下降,红疹逐渐变为丘疹;再经过2~3d后,在丘疹内积蓄黄色浆液(入水泡期),中心凹陷形成水泡(痘脐),而周围皮肤充血;再经过3~4d后,水泡逐渐变成脓疱(进入脓疱期),体温又上升;2~3d后,脓疱顶端陷落,变成褐色的疱痂(进入结痂期);4~6d后,痂皮脱落(至落屑期),遗留斑痕。以上病程大…  相似文献   

2.
<正> 2003年7月下旬,刘宋镇一养羊户饲养的57只绵羊有近一半发病。经过采取治疗措施,现已基本康复。现将治疗情况介绍如下:临床症状发病羊的主要症状是在皮肤和黏膜上出现痘疹。病初体温升高到41℃~42℃,呼吸加快,脉搏增速,精神沉郁,结膜潮红、肿胀,流黏液性鼻汁,经1~4天皮肤上出现痘疹。痘疹多见于无毛部或被毛稀少部位,如眼睑、嘴唇、鼻、颊、腋下、尾内侧以及乳房等处,先呈现红斑,次日红斑中央出现丘疹,逐渐渗出,渗出液形成水泡。此时体温略有下降。如不及时治疗,由于化脓菌的感染,水泡内容物变浑浊,形成脓疱,体温又上升,机体抵抗力下降,全身症状加剧,严重的发生并发感染及化脓菌感染时,可引  相似文献   

3.
羊痘的防治     
杨云 《北方牧业》2006,(17):23-23
<正> 今年,我县个别乡镇发生羊痘,给农民造成了较大的经济损失。现对该病做一简单介绍:1 流行特点开始为个别羊发病,以后逐渐蔓延到全群。羔羊、老龄羊敏感性强,死亡率高.妊娠母羊易引起流产。2 临床症状病羊体温升高到41℃~42℃,食欲减退,精神不振,结膜潮红,有浆液、黏液或脓性分泌物从鼻孔流出。呼吸和脉搏增速,经1~4天后发痘。痘疹多发生于皮肤无毛或少毛部分,如眼周围、唇、鼻、颊、四肢和尾内侧,阴唇、乳房、阴囊和包皮上,开始发生红斑,1~2天后形成丘疹,突出皮肤表面,以后丘疹逐渐增  相似文献   

4.
<正>1发病情况河北省滦南县某羊场今年11月从外地引入70只绵羊,到家后半个月左右,个别羊只出现高烧,全身出现红斑并伴有气喘、拉稀等症状,3~4天后死亡3只。笔者随畜主去羊场出诊。2临床症状病羊初期体温升至41℃~42℃左右,精神沉郁,弓背,发抖,轻咳,结膜潮红;有的呆立或卧地不起,从鼻孔流出浆液性、黏液性或脓性分  相似文献   

5.
山羊痘是由山羊痘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热性、接触性传染病。玉环县于 2 0 0 1年 6月下旬首次发生该病 ,由于发病急 ,传播快 ,感染率高 ,迅速蔓延到全县 1 2个镇 (乡 ) ,1 66个村 ,呈现地方性流行。到 8月底止 ,全县发现山羊痘病羊 5 4 98头 ,死亡 1 1 5 6头 ,发病率为 5 5 .65 % ,死亡率为 2 1 .0 % ,个别养羊户发病率达 1 0 0 % ,死亡率达 90 %以上。1 临床症状 该病以口唇、鼻梁、乳房、耳部等无毛或少毛部位开始出现痘疹 ,很快扩散至胸、腹、背腰部及四肢内外侧等全身皮肤和粘膜 ,以发生痘疹为明显特征。发病初期病羊体温高达 41~ 42…  相似文献   

6.
羊痘诊治     
羊痘传染性强,易造成羊只大批死亡及母羊大面积流产等,是养羊业重点防控的疫病. 1 临床症状 病羊精神沉郁,不食不饮,体温40.5~41.5℃,头、尾内侧及乳房等无毛少毛部位见痘疹,触摸病羊背部等多毛部位皮肤可感到有痘疹,部分病羊痘疹连片融合,出现破溃,有的病羊眼结膜潮红,流浆液性至脓性鼻液,口唇、蹄部可见疱疹、破溃等,...  相似文献   

7.
山羊痘病是由山羊痘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热性、接触性传染病。它的主要特征是在无毛或少毛部位发生不同程度的特异性痘疹。黑龙江省鸡东县3个乡镇先后发生了此病,现将有关情况介绍如下。1发病情况2002年4月在我县暴发了山羊痘病,本病的发生是从外地购入山羊混入羊群而引起的。据调查有3个乡镇发生了本病,1800只羊发病968只,死亡325只,发病率40.8%,死亡率18%。发病迅猛,流行快,波及面广,可造成病羊死亡,妊娠母羊流产或丧失生殖能力。带来了严重的经济损失。2临床症状本病的潜伏期6~8天,病羊体温升至41~42℃,食欲减退,精神不振,结膜潮红,有…  相似文献   

8.
绵羊痘病的诊断与防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羊痘是由痘病毒引起的急性、热性、接触性传染病。在临床上主要是病羊皮肤和黏膜上发生特异性丘疹和疱疹。1 主要症状 潜伏期平均为 6~ 8d ,病初体温升高至 41~42℃ ,食欲减退 ,精神不振 ,呼吸和脉搏增速。结膜红 ,流泪呼吸有鼻塞音 ,流浆液、黏液或脓性鼻液 ,约经 1~ 4d后发痘疹。痘疹多发于皮肤无毛或被毛稀少的部位 ,母羊乳房和阴唇的黏膜上 ,痘疹最初呈圆形 ,红斑状 ,经过 1d左右 ,痘疹迅速形成直径为 3~ 5mm硬固红色结节。凸出皮肤表面 ,用手按压则变成苍白色 ,丘疹很快增大 ,直径达 12~ 15mm ,随后表面变为白色形成水泡…  相似文献   

9.
1 临床症状 羊痘一年四季均可发生.给养羊户造成了很大的经济损失。绵羊痘的潜伏期为4.12天,平均为6~8天。病羊体温升高达41℃~42℃。结膜、眼睑红肿,呼吸和脉搏加快.鼻流黏液,食欲丧失,弓背站立。痘疹多长于皮肤无毛或少毛处,先出现红斑,后变成丘疹再逐渐形成水疱.最后变成脓疱,脓疱破溃后,若无继发感染逐渐干燥.形成痂皮.经2~3周痊愈。  相似文献   

10.
山羊痘诊治     
1 临床症状 病羊精神沉郁,食欲减退甚至废绝,反刍减少,常独卧一隅,不愿走动,拱背,体温升高至39.5~41.5℃,咳嗽,呼吸和脉搏加快,眼结膜潮红,角膜混浊,流泪,鼻黏膜充血,鼻流浆液性、黏液性、脓性分泌物.全身皮肤出现红色的黄豆大至蚕豆大的圆形硬丘疹,丘疹以面部、口唇颈部、阴门、尾根、腹下及四肢内侧的少毛或无毛区多见,有的丘疹相互融合,使得皮肤凹凸不平.有的羊病程发展较快,常于发病后3~4d死亡,死亡的多为羔羊和体弱病羊.  相似文献   

11.
<正>1流行病学山羊痘病毒是一种亲上皮病毒。该病毒常存在于病羊的呼吸道分泌物、痘疹渗出液、痘痂以及脱落的上皮组织内。自然条件下,本病只感染山羊,一年四季均可发生,尤其是冬季、初春发病较多。病羊是主要传染源,病毒主要通过损伤的皮肤或黏膜侵入。2临床症状最初仅个别羊发病,后逐渐波及全群,病初羊体温升高至41~42℃,不食,饮水减少,精神较差,伴有轻咳,呼吸、心跳加快,流泪,眼结膜潮  相似文献   

12.
山羊痘诊治     
山羊痘是一种高度接触性病毒性传染病,是养羊生产中应重点防控的疫病。1临床症状患羊体温41~42℃,呼吸加快,流泪,眼结膜潮红,食欲减退或废绝,精神沉郁,鼻孔流出脓性分泌物。病羊无毛或被毛稀少部位,如眼睑、嘴唇、腋下、尾根、乳房、阴门等处出现黄豆大小的红斑,红斑逐渐发展成突出皮肤的痘疹,痘疹凹凸不平,质地坚硬。痘疹脱落后病羊皮肤形成水泡、破溃,有的可从结痂痘节处挤出脓汁。随着病情的发展,病羊表现为消瘦、体况下降,呼吸困难。  相似文献   

13.
羊痘病是由羊痘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热性接触性传染病,其特征是羊全身皮肤,尤其是无毛或少毛的皮肤、黏膜上发生特异的痘疹。痘初期为丘  相似文献   

14.
<正>1病原及流行特点导致山羊痘的病原为山羊痘病毒(GPV),GPV可以感染所有品种、性别和年龄的山羊,其中羔羊最易感,感染率可达100%。GPV通过破损的皮肤、呼吸道等途径感染山羊。患羊无毛或少毛处皮肤和局部黏膜出现痘疹。健康羊与病羊直接接触或间接接触都易受到传染,病愈羊可终身免疫。本病主要流行于春  相似文献   

15.
绵羊痘由痘病引起的急性热性传染病.主要在冬末春初流行,也有夏初流行的,羔羊比成年羊敏感,死亡率极高,潜伏期6~8d. 1 症状 痘病主要发生在皮肤无毛或少毛部分,如眼周、唇、鼻颊、四肢和尾内面、阴唇、乳房上,严重病例全身均出现.病初结膜发红,流浆性、脓性鼻液,呼吸加快,体温41℃以上.2~3d后病情加重,呈现全身症状,食欲减半或废绝,全身出现痘疹,大的如蚕豆,一个连一个.最主要的特征是:皮肤上出现下列病理过程:红紫斑、丘疹、疱疮、结痂.  相似文献   

16.
1发病情况某种羊场共饲养杜泊肉绵羊168只、本地白山羊200多只,以放牧为主要饲养方式。自2004年4月份以来,陆续有羊只出现排恶臭稀粥样粪便,混有黏液或血液,体温升高达40~42℃。场内兽医诊断为肠炎,曾用安乃近、氟哌酸、庆大霉素等治疗未见好转。后疑为焦虫病,遂用黄色素治疗,病情仍未得到控制,相继有病羊死亡,以羔羊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其次为1~2岁羊,年龄大的羊发病较少,且很少引起死亡。本地白山羊发病率和死亡率较低。2病理剖检变化剖检病羊4只和病死羊3只,可见尸体消瘦,血液稀薄,皮下脂肪呈胶胨样,有点状出血;全身淋巴结不同程度肿胀…  相似文献   

17.
羊痘病是由羊痘病毒引起的急性、热性、高度传染性疾病。此病传染快,发病率高,主要是通过直接接触或吸入病毒而感染,细毛羊、羔羊较易感。1主要症状羊痘病潜伏期一般为6~8d,最短2~3d,最长为10~12d,病羊精神萎靡不振,体温升高至41~42℃,脉搏和呼吸加快,有的咳嗽及寒战;眼睑肿胀、眼结膜充血、有浆液性分泌物,严重失明。经1~2d后,在无毛或少毛部位的皮肤上出现绿豆大红色斑疹,眼、鼻、唇、外生殖器、乳房、腿内侧、腹部等无毛或毛短处发生较多,2~3d后,疹块增大、突起、色变淡,约豌豆或黄豆大小,较硬(称为丘疹)。此时全身症状最严重,体温…  相似文献   

18.
<正>羊痘是由羊痘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热性、高度接触性、传染性疫病,危害极为严重,可造成羊死亡、流产等。羊痘病毒是亲上皮病毒,大量存在于病畜皮肤和黏膜的丘疹、脓疮及鼻黏膜分泌物内。羊痘主要临床特征为病羊皮肤和黏膜上出现痘疹、水疱疹,在无毛或少毛的部位如眼唇等出现丘疹及红斑。羊痘病可分为绵羊痘病和山羊痘病,绵羊痘病比山羊痘病发病快速。自然条件下,绵羊痘和山羊痘不发生交叉感染,即绵羊痘病毒只感染绵羊,山羊痘病毒只感染山羊。随着养羊业的快速及规模化发  相似文献   

19.
1绵羊痘 痘病毒对皮肤和黏膜上皮细胞具有特殊的亲和力,病毒侵入机体后,先在网状内皮系统增殖,而后进入血液(病毒血症),扩散全身,在皮肤和黏膜的上皮细胞内繁殖,引起一系列的炎症过程而发生特异性的痘疹。潜伏期平均为6~8天,病羊体温升高达41~42℃,食欲减少,精神不振,结膜潮红,有浆液,粘液或脓性分泌物从鼻孔流出。呼吸和脉搏增速,经1~4天发痘。痘疹多发生于皮肤无毛或少毛部分,如眼周围、唇、鼻、乳房、外生殖器、四肢和尾内侧。  相似文献   

20.
大足山羊羊痘是山羊痘病毒引起的急性、热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该病毒可在羊睾丸组织细胞上培养,具有细胞致病作用。该病毒经处理后可作为羊接触感染性脓疱口炎病的免疫疫苗使用。而羊接触感染性脓疱口炎病毒不能作为羊痘免疫疫苗用,这是该病毒的特点。本病特征是在体表无毛或毛稀皮薄处和诸黏膜上发生痘疹,痘疹很快萎缩而自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