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滩涂养殖在鱼塘混养模式下氮磷收支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15个上口面积为40m2,底部面积为20m2,深为1m的池塘,在相同的放养水平和投饲水平下,进行氮磷试验研究。本试验共设置五个处理:N/P=1,N/P=5,N/P=10,N/P=20,CK,每个处理设置3个重复。试验结果表明:试验中投放的饵料、肥料分别占氮总输入的30%~46.12%和37.81%~39.52%;占磷总输入的15.44%~74.74%和16.31%~79.12%。在支出项目中,鱼类的收获支出的氮磷占氮磷总输入的52.31%~75.95%和8.98%~40.39%;沉积在底泥中的氮磷分别占氮磷总输入的19.95%~36.3%和35.82%~86.52%;底泥中氮磷的渗漏占其总输入的1.49%~12.66%和1.09%~11.28%,其中氮的损失率对照最低为1.49%,N/P=20的损失最高为12.66%;磷的损失率N/P=10的处理最低为1.09%,对照为最高11.28%。  相似文献   

2.
山西省中阳县武家庄生态修复项目,属黄河水土保持生态工程建设项目之一。项目区总面积95 km2,其中水土流失面积94.2 km2。为了定量研究生态修复的水土保持效果,设置了2个径流观测小区和1处测流堰,进行了2年的定位观测。结果表明:王家圪塔撂荒地小区年均径流模数为40 570 m3/km2,年均土壤侵蚀模数为4 525 t/km2,径流量提高1.08倍,土壤侵蚀量下降33.0%;高家庄荒草地小区年均径流模数为34 360 m3/km2,年均土壤侵蚀模数为1 071 t/km2,径流量减少14.2%,土壤侵蚀量减少96.1%;王家圪塔沟年均径流模数为19 600 m3/km2,年均土壤侵蚀模数为1236.9 t/km2,径流量减少31.2%,土壤侵蚀量减少92.2%。  相似文献   

3.
为了探究微电流电解技术去除养殖水体中氨氮的效果,试验以盐度为30‰(质量分数)人造海水为对象,设置了循环水温度、流速和电流密度3个参数以及对应参数的3个水平,探究其对氨氮去除率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试验设置的温度(18、25、32℃)和流速(100、300、500 m L/min)条件下,循环水温度和流速的变化对氨氮去除率影响并不明显。试验设置的电流密度(20、40、60 A/m2)条件下,对氨氮去除率有明显作用,且电流密度越大,单位时间内氨氮去除速率越快。正交试验确定了最优去除条件为电流密度、水温和流速分别为40 A/m2、32℃、500 m L/min。通过能耗分析可知,在设定的参数范围内,不同温度条件下最低能耗条件为电流密度40 A/m2、流速300 m L/min,最低的能耗为21.26 Wh/kg。研究结果可以为微电流电解在海水循环水养殖中氨氮降解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该文以保证蓄水池合适的汇水面积和实现最大程度自流灌溉为目标,同时考虑了丘陵地区地形高差的"天然优势",提出了丘陵地区蓄水池选址的方法。在研究区地形数据和研究时段降雨数据的基础上,以保证200 m3蓄水池汇流量和流域作物7至10月份灌溉需水量为目标,通过设置合理的集水工程选址约束条件,利用Arc Gis水文分析、叠置分析及空间查询等空间分析工具筛选出65处适合修建200 m3蓄水池的位置。经计算得到蓄水池平均汇水面积为0.31 hm2,在当地降雨条件下能够保证200 m3蓄水池的汇水量。选址优化后蓄水池能够对流域内近50%的农田进行自流灌溉,较好地实现了保证蓄水池灌溉效用和降低灌溉成本的统一。该选址方法可指导丘陵地区土地整理项目规划阶段不同规格蓄水池的选址,也可为其他类型雨水集蓄工程选址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5.
基于标杆管理的农地整治项目实施阶段效率测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准确、科学地测度农地整治项目实施阶段的效率,该文界定了农地整治项目实施阶段效率的内涵,剖析了其价值链,并从价值链增值的视角设置了包含项目招投标与合同签订、施工准备、施工管理、权益分配与确认、竣工验收5个准则层在内的农地整治项目实施阶段效率指标体系。依据标杆管理原理及项目特征设置了效率指标的基准标杆、实际最优标杆及理论拓展标杆,构建了基于Minkowski距离函数的农地整治项目实施阶段效率测度模型。以鄂州市鄂城区杜山高产农田建设示范项目为例,对其实施阶段的效率进行了测度,测度结果表明:达到或接近基准标杆,与实际最优标杆和理论拓展标杆的距离值分别为0.1065和0.4017。针对结果分析了项目实施阶段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建议,可为其他农地整治项目实施阶段效率测度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6.
半隐蔽式沙柳沙障的防风阻沙效益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对毛乌素沙地15,25和35cm的3个高度,1m×0.5m,1m×1m,1m×2m,2m×2m,2m×3m5种规格的半隐蔽格状沙柳沙障内近地表风沙流的活动过程进行了对比研究,分析了不同规格沙障的防风阻沙效益。结果表明,设置沙柳沙障后地表土壤中细粒物质含量明显增加;与裸沙丘相比,沙柳沙障内的相对输沙率明显减少。根据当地的自然条件和经济状况,认为毛乌素沙地适宜于当地铺设的沙柳沙障规格为2m×2m。  相似文献   

7.
为了选择适宜规格的纱网沙障进行流动沙地治理,在乌兰布和沙漠流动沙丘设置2 m×2 m,4 m×4 m,6 m×6 m网格或2 m,4 m,6 m带宽的带状纱网沙障,采用美国HOBO全自动风速风向仪测定其风速变化,并分析了地表粗糙度、相对风速和防风效能。结果表明:2 m×2 m网格纱网沙障地表粗糙度随着风速增加而呈现出线性降低的规律;纱网沙障主要是降低近地表30 cm以下高度的风速,并提高近地表粗糙度;随着风速增加,纱网沙障防风效能变化总体呈现出降低的趋势。在流动沙丘设置2 m×2 m,4 m×4 m网格或2 m,4 m带状纱网沙障可有效降低近地表风速、增加地表粗糙度,总体防风效能较好。  相似文献   

8.
椭圆管单管拱架日光温室结构性能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为探明椭圆管单管拱架日光温室的结构性能,该研究以北京地区风雪荷载为例,选取8、9、10 m三种常见跨度的日光温室为研究对象,依据国家标准《农业温室结构荷载规范》和农业行业标准《日光温室设计规范》确定日光温室的建筑剖面尺寸以及荷载作用形式,主要研究日光温室在屋脊不同位置设置拉杆时,随着拉杆位置的不同,在保证结构安全的前提下,针对拱架两端与基础和后墙的不同连接形式、不同跨度以及不同的屋脊形式建立结构计算模型,运用3D3S软件计算分析拉杆设置位置的变化对单管拱架的内力影响。计算发现,不论拱架与后墙采用哪种连接形式,当拱架与基础采用固接时,设置拉杆时拱架的应力比系数最小为0.974,其余均大于1.0,此种连接形式都应避免设置拉杆;当拱架与基础采用铰接时,设置拉杆时拱架的应力比系数大部分小于1.0,应尽量增设拉杆;在拱架与基础采用铰接连接、与后墙采用固结连接时,不同跨度日光温室增设屋脊拉杆的作用效果呈现曲线变化态势,9 m跨度的日光温室设置拉杆后的应力比系数最小,为0.90,因此推荐温室的跨度以9 m为宜;对尖屋脊和圆弧屋脊日光温室拱架的内力分析发现,建议如果不设屋脊拉杆,温室的屋脊形式应尽量做成圆弧形,而设置屋脊拉杆后可将屋脊做成尖屋脊。该研究成果可为椭圆管单管拱架日光温室的结构设计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9.
以重庆市合川区南溪河小流域为例,通过对项目实施区生态治理模式设置与实施情况进行全面分析,探索了当前我国西南地区外资水土保持项目的优点和存在的不足,并在参考黄土高原外资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模式、经验的同时,结合当地实际提出改进措施,以期形成更合理的小流域综合治理可持续发展模式,旨在为长江流域水土保持项目更好地实施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为增加植物工厂多层栽培模式中作物冠层内部气流扰动,该研究设计了一种冠层微环境管道通风装置,利用计算流体力学软件(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CFD)构建三维栽培模型。在模型中,将植物冠层区域考虑为多孔介质,多孔介质的黏滞阻力系数为25,惯性阻力系数为1.3;LED灯管设置为热源模型,热源模型散热量为297 525 kW/m3。利用模型模拟并实测入口速度为8 m/s时植物冠层表面和上部空间气流速度,发现空气流域的平均误差为16%,模拟值与实测值吻合较好。利用验证的模型模拟不同入口速度下植物冠层的气流分布,结果表明:进气速度设置为8 m/s,该速度下植物冠层内部适宜速度区域体积占比为67.58%,冠层表面适宜速度区域面积占比为55.23%,冠层内部气流平均速度为0.14 m/s。研究表明植物工厂冠层微环境管道通风模式能有效增加冠层气流扰动。  相似文献   

11.
水土保持科学研究的基本思路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该文依据作者20多年对水土保持科研工作的实践,提出了进行水土保持科研的基本思路是:一定强度的降雨降至无覆盖的坡地地表土壤上,引起水土流失,通过建造植被、水土保持耕作、水土保持工程措施,或通过上述措施的复合组装,或通过复合措施的优化配置,使降雨不能直接达到坡地地表土壤上,或使降雨降至平地,不足引起水土流失,达到保持水土的目的。同时依据这一基本思路,提出了进行水土保持科学研究应采取的主要措施,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12.
提高我国农业工程类科技论文Ei和SCI收录率的探索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科技论文能否被Ei和SCI检索系统收录或引用,已成为科技工作者追求的目标和关注的热点。该文在分析Ei和SCI收录国内外农业工程类科技论文状况的基础上,建议从向国际知名农业工程类期刊投稿、重视论文引用的参考文献、遵循Ei和SCI对英文摘要与论文的国际化的著录要求、积极参加国内外国际会议、改革期刊管理体制和提高国内期刊的国际化水平等几个方面采取措施,以增加Ei和SCI收录我国农业工程类的科技论文的数量。  相似文献   

13.
摄影法在人工降雨装置水滴终点速度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实例详细介绍了摄影法在测定人工降雨装置水滴降落终点速度的应用。试验结果表明:在不同雨强下相同粒径的水滴降落速度相同,与理论值之间的差别介于0.01~0.05 m/s,其原因主要是由于测量时有部分水滴的位置并不是打击地面时的位置。通过分析软件SPSS对雨强与平均终点速度的相关性分析,得出雨强与平均终点速度无相关性。试验认为该方法用于测定水滴降落终点速度可行,其方法简单、易操作,为以后从事此方面研究的工作人员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
本文对于安顺市农科所科技、图书情报资料信息化建设及其在科研工作中的作用进行了探讨,并介绍了通过信息化平台为科技人员提供信息查阅和服务的途径。  相似文献   

15.
径流调控理论是水土保持的精髓——四论水土保持的特殊性   总被引:17,自引:2,他引:17  
控制水土流失的关键是科学调控坡面径流 ,径流聚散工程体系是径流调控理论的具体运用。小流域综合治理的核心是解决坡面径流的科学调配和合理利用问题 ,不论是坡面措施还是沟道措施 ,都是依据径流调控理论 ,在径流聚散工程体系中各自起着处理不同地段坡面径流的作用 ,各项措施相互依存和互补。径流调控理论是成功防治水土流失的科学指南 ,是水土保持学科和水土保持事业发展的依据。  相似文献   

16.
作者通过近几年来对水土保持内涵的认识,及福建省水土保持科研机构和工作的见解、体会 ,进一步探讨了提高全省水土保持科研水平等方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目前水土保持科技情报工作应根据科研需要,确定情报收集内容,多渠道、多途径开发情报源。在此基础上,做好二次文献工作,提高科技文献利用率,充分利用现有条件,开展情报调研。同时增强水土保持科研的情报意识,使情报工作走向社会,改善工作条件,加强信息传递速度,并优化人员组合结构,提高情报人员业务素质。  相似文献   

18.
秦岭不仅是中国南北方地理—生态过渡带,也是中国重要的自然、经济和农业区划界线。在当前秦岭气候增暖背景下,再识别气候分界指标时空变化规律,对科学进行自然区划实践具有重要指导意义。为了明确这一气候特征,基于秦岭山地1970—2020年126个气象站点降水、气温观测资料,选取年降水量、1月和7月均温指标,采用薄盘样条插值、趋势分析方法,对研究区年降水量、1月和7月均温时空特征进行分析,进而选择秦岭太白山、伏牛山剖面探讨气候分界指标高度的趋势变化。结果表明:(1)薄盘样条插值可获得精度较高的年降水量和1月均温序列,相关系数为0.712~0.919; 误差分析表明,7月均温插值较观测值偏差为2~3℃,得到秦岭山地7月均温校正系数为0.893,经校正插值结果显著改善(误差缩小3~6倍);(2)时空趋势上,近51 a秦岭山地东部“暖干化”、西部“暖湿化”,秦岭北部、西部增暖显著(p<0.05);(3)年降水量800 mm高度变化呈“东西反向”,1月0℃和7月25℃高度变化呈“东西同向”,西部平均速率大于东部,如年降水量800 mm高度(西部:-166 m/10 a,东部:49 m/10 a)和1月0℃高度(西部:70 m/10 a,东部:37 m/10 a);(4)1970—2020年秦岭气候分界指标位置高度沿山地呈上升或下降变化,但在2010s(2010—2019年)时段,气候分界指标位置高度北坡为800~1 400 m、南坡为800~1 300 m均未越过秦岭主脊,秦岭山地气候分界作用仍具有稳定性。  相似文献   

19.
分析侵蚀沟形态特征并构建体积估算模型,对大空间尺度探究切沟侵蚀具有重要意义。该研究选取位于东北黑土山地丘陵区穆棱市的典型样区,基于WorldView-2高分立体像对影像(0.5m分辨率),利用ENVI5.3提取同分辨率DEM,选择45条切沟,在ArcGIS10.3中提取并计算切沟顶宽(TW)、底宽(BW)、沟深(D)、断面面积(CSA)、沟长(L)、面积(A)及体积(V)等参数,分析形态特征及相互关系,构建切沟体积估算模型。结果表明:1)切沟TW、BW、D、CSA、L、A及V均值分别为5.63 m、2.82 m、1.05 m、4.94 m~2、81.90 m、470.54 m~2、428.53 m~3。断面BW/TW均值为0.48,切沟以V~U型为主。TW/D全部大于1,均值为5.95,表明沟道横向侵蚀较下切侵蚀速率更快;2)切沟体积与沟长(V-L)、面积(V-A)间均有极显著幂函数关系,相比V-L关系模型,V-A关系模型具有更小的平均相对误差和更大的纳什系数,可更准确有效预测切沟体积,建议将其作为东北山地丘陵区切沟体积估算模型;3)与黄土高原及干热河谷地区相比,东北黑土区切沟体积与面积幂函数关系的指数更小,而区内山地丘陵区较漫川漫岗区更大,反映出山地丘陵区更加强烈的切沟发育状况;切沟形态特征影响V-A模型构建的精度,建议将狭长度(L/TW)作为切沟分类指标构建切沟体估算模型。研究结果可为东北黑土山地丘陵区大空间尺度切沟侵蚀的定量模拟提供方法和依据。  相似文献   

20.
中国农业装备产业发展战略研究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该文深入分析了中国农业装备产业发展现状与态势、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与制约因素,提出振兴中国农业装备产业要实施自主创新战略、现代制造技术改造提升战略、组织结构优化战略、品牌培育战略以及市场拓展战略5大具体战略,以实现2010年农业装备制造业工业总产值翻一番,装备技术自主创新能力显著增强;2020年农业装备工业总值将在2010年基础上再提高50%,步入世界农业装备制造强国行列的阶段战略目标。探讨了中国农业装备科技创新体系建设的重点在于强化国家农业装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建设、打造大型农业装备制造企业、推进中小企业间合作创新,以增强共性技术研发能力、逐步培育农业装备产业创新主体和构建农业装备技术集成与推广服务平台。最后提出了完善农业装备科技创新机制的政策建议,重点在于建立新型农业装备科技创新运行机制,整合创新资源引导建立产学研合作创新的长效激励机制,建立多元化农业装备创新资金投入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