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针对传统的草莓茎尖脱毒组培技术所存在的操作繁琐、效率低、消毒难彻底、组培苗污染率高等问题,课题组根据多年试验研究成果,提出了一种操作简便、效率高、消毒易彻底、组培苗污染率低、繁殖速度快,苗质好的草莓根尖脱病毒组培及其病毒快速检测技术,摸索出一套草莓根尖脱病毒组培快繁及规模化生产技术。  相似文献   

2.
园艺植物组培是利用细胞的全能性原理,采取植物器官、组织或细胞,在人工创造条件下进行无菌培养、快速繁殖植株乃至创造出新物种的过程。此过程可划分为几个阶段,其中无菌培养建立阶段是指无菌培养环境条件的创造,外植体表面消毒及正确的无菌操作,这些都是防止染菌、保证组培材料正常生长及分化的关键,是组培工作中最基本的技术。  相似文献   

3.
"繁而不快"是组培生产果树种苗的难题,直接影响其工作效率,且很大程度上制约了组培产业化和市场化的发展。以往组培生产中多注重优化工艺及培养基配方,忽视了阶段性目标与技术措施的配套,盲目跟进下一阶段,导致可调控因子增多,操作难度加大,生产成本偏高。笔者根据多年实践经验,以苹果、樱桃等果树种苗组培生产为例,提出各阶段目标与技术措施,为科研和生产提供一定的指导。  相似文献   

4.
植物组培技术属于一门新兴技术,在科学研究及生产应用上的地位非常重要。本文从材料带菌、实验操作和培养环境带来的污染等方面分析了植物组培污染的原因,提出了具体的防控要求。  相似文献   

5.
植物开放式组织培养研究初探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本试验旨在探索并建立一种植物开放式组织培养模式,使植物组织培养脱离严格无菌的操作环境.在自然、开放的有菌环境中进行操作,从根本上简化组培环节,降低组培成本。实验证明,通过抑生素的应用.不用高压灭菌和超净工作台接种,在不影响组培效果的情况下,能够将污染率控制在10%以下的可接受范围内。  相似文献   

6.
智能植物组培箱包括由采集、传输和显示处理模块组成的监测单元,以及由模拟装置和控制模块组成的模拟单元。监测单元实现对组培箱内植物环境信息的采集、传输、处理和显示;利用大功率LED、低温电热膜、半导体制冷片设计了光照/加温/降温模拟装置,控制模块实现对模拟装置的“智能下位”和“远程上位”控制。该组培箱操作方便、性能稳定、扩展性强、市场应用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7.
开放式组培较传统组培具有成本低、操作简单的优点,本文以半夏叶片为外植体,以期建立半夏的开放式组培体系.结果 表明,培养基抑菌剂采用0.1 mg/L多菌灵、0.1 mg/L链霉素以及0.1%次氯酸钠的组合,培养基无污染,对外植体影响较小.培养基配方以MS+6-BA 1.0 mg/L+NAA 0.2 mg/L+TDZ 0....  相似文献   

8.
《现代农业科技》2015,(20):123-124
安顺缫丝花是贵州特有的物种,其果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其组培育苗成活率较低。为探索安顺缫丝花在组织培养过程中造成污染的原因,提高组培成活率,从污染来源进行研究,通过试验对比分析,发现造成安顺缫丝花组培污染的途径有外植体、培养容器、接种工具、培养基、接种室和培养环境、接种人员的操作等,应根据不同的污染途径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预防和控制。  相似文献   

9.
植物组织培养过程中的污染原因及控制措施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根据笔者多年组培工作经验,将组培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污染原因及控制措施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0.
草莓组织培养研究综述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从草莓不同组织器官组培快繁、外源激素在组培中的应用、不同草莓品种的组培快繁、草莓组培快繁培养基表面消毒时间等方面,对近年来草莓组培快繁技术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并着重对脱毒率、成活率及褐化问题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1.
为解决目前植物常规茎尖组织培养的技术繁琐、生产成本高等问题,使植物组培苗规模化生产成为现实,为农业栽培生产提供优质生产用苗,采用对比试验法,在植物茎尖组培的初代接种、试管苗驯化和培养基配制成分等方面进行了简化和廉价替代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与常规组培技术相比,植物茎尖组培新技术有简化工作程序、降低成本、提高效率的技术优势。  相似文献   

12.
植物组织培养技术是最早实现产业化并取得显著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植物生物技术手段,植物组培种苗的外贸也日益频繁,但其流程繁琐。本文结合多年植物组培种苗国际贸易的工作经验,就植物种苗外贸的流程及注意事项、问题与对策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3.
蓟马是缨翅目昆虫的统称,能在组培室内传播,对马铃薯组培苗的生长有严重的危害,但目前马铃薯组培苗蓟马污染防治的相关研究却很少。根据多年的马铃薯组培经验,并结合他人的研究情况,从组培室建造、外植体选取、良好的工作习惯等三个方面,介绍了马铃薯组培苗应如何避免蓟马污染,并提出了组培苗被蓟马侵染后进行人工排除、化学治理、瓶苗灭活等有效治理措施。  相似文献   

14.
以台湾大肥姜为试材,进行了茎尖组培、组培快繁、生根培养、组培苗移栽等探索,成功获得了茎尖组培苗,筛选出适宜茎尖组培诱导培养基为MS 6 BA 1.5 mg/L NAA 0.5 mg/L,适宜组培快繁培养基为MS 6 BA 1.0 mg/L NAA 0.2 mg/L,适宜生根培基为MS NAA 0.2 mg/L.田间试验明确了组培姜二代具有明显的增产效果和对姜瘟的抗病性,组培姜二代比普通姜增产25.9%.  相似文献   

15.
牡丹组织培养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牡丹因花大色艳,深受广大人民喜爱,市场需求也不断增大,开展牡丹组培工作是满足人民需求的一个重要方法。作者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开展的针对牡丹的组织培养研究进展。包括牡丹无菌苗的培养、启动、增殖、生根和管苗的驯化等方面。同时牡丹组培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如褐化现象、玻璃化、茎尖及叶片坏死、生根难等,这些问题都影响着牡丹组培的成功。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介绍了卓尼县马铃薯原原种的组培和温室移栽技术,包括原原种的培养、大棚移栽时的准备工作、温室脱毒苗的管理、缺微量元素症、病虫害防治、生长周期以及基质栽培优点等内容,以期为卓尼县马铃薯原原种的组培和温室移栽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7.
花卉组织培养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综述了组培环境因子及其影响效果,以及组培设施和环境控制技术的研究进展.叙述了花卉组培快繁与产业化发展现状,提出当前花卉组培快繁产业化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18.
浅析大豆组培系统与基因转化受体系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介绍了大豆子叶节组培系统和幼胚子叶组培体细胞胚胎发生系统 ,重点阐述了组培系统和受体系统的内在联系和不同点 ,同时提出这两个组培系统作为受体系统时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植物无糖组培CO2增施系统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设计了无糖组培试验用的CO2 增施系统。该系统硬件结构简单, 安装方便, 成本低廉。系统的控制软件操作简便, 功能灵活, 移植性强, 扩展性好, 其控制策略可用于组培生产。整个系统运行稳定可靠, 可实现计算机自动控制。增施后CO2 的测量值与目标值之差小于 20μL·L-1。  相似文献   

20.
在高职院校生物技术与应用专业中,植物组织培养是一门非常重要的专业核心课程。根据这门课程的教学目标,学生需要通过学习掌握组培基本理论知识,同时还要对组培工艺流程熟悉且能进行流利的操作,这样才能与企业生产岗位要求相符合。本文旨在分析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的高职植物组织培养课程教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