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竹叶黄酮化合物季节变化规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对毛竹、苦竹、绿竹及黄甜竹竹叶黄酮类化合物一年四季变化规律的研究表明,4种竹叶总黄酮含量在3~13.1mg/g干竹叶之间;从秋季、冬季、春季至夏季,4种竹叶总黄酮含量呈上升的趋势,每种竹叶中主要黄酮化合物的含量变化与该种竹叶总黄酮变化的趋势一致。竹叶中所含黄酮化合物的种类与竹种有关,毛竹叶中以单碳苷黄酮居多,苦竹叶中氧...  相似文献   

2.
本实验通过醇提法提取秦巴山区竹叶中的黄酮类化合物,研究了提取剂用量、提取剂浓度、提取浸泡时间、提取液p H值等因素对黄酮提取率的影响,并通过正交试验确定最佳提取工艺。结果表明:在秦巴山区竹叶中提取总黄酮类化合物提取剂用量40m L、提取剂浓度80%、提取浸泡时间30min以及提取液p H值为7.5的条件下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3.
竹叶提取物的活性成分及在食品中的应用前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竹叶提取物含有多种有效活性成分,同时具有安全、高效、稳定、可控、无毒等优点。竹叶的有效成分在食品行业应用较多,未来竹叶资源在食品方面的应用将具有广阔的前景。介绍了竹叶提取物的有效成分,包括黄酮类化合物、矿质元素、多糖和其他成分,为其在食品方面的研究和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以不同季节的高节竹的竹叶为材料,研究竹叶提取物中黄酮类化合物不同季节的含量和竹叶提取物抑菌能力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竹叶提取物抑菌圈直径在夏秋季最小,冬春季最大,在1月份达到最大值。竹叶次生代谢产物中,异荭草苷、对香豆酸、异牡荆苷、芦丁、苜蓿素7-O-葡萄糖苷含量与抑菌圈直径显著正相关。香豆酸、异牡荆苷、芦丁是抑制大肠杆菌的主要活性成分,异牡荆苷是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的主要活性成分。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测定竹叶中的挥发性成分。[方法]采用顶空-气质联用方法测定竹叶中的挥发性成分,利用NIST谱库对分离得到的化合物进行结构测定,应用相对峰面积法计算化合物的相对百分含量。[结果]从竹叶中分离得到色谱峰53种,主要以醇类、酮类和醛类化合物为主,且这些化合物中一般舍有不饱和键。[结论]应用顶空-气质联用技术能够比较全面、便捷地确定竹叶中的挥发性成分,可为竹叶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黄酮类化合物是一类多酚类物质,广泛存在于植物中,具有抗疲劳、抗氧化、免疫调节等药理和生理活性。文章阐述了疲劳产生的机制,介绍了黄酮类化合物提取、分离、结构鉴定及其抗疲劳作用机理,并针对黄酮类化合物研发抗疲劳功能性食品及其保健品进行了展望。以期为黄酮类化合物的进一步研究做出探索。  相似文献   

7.
以越南巨竹叶为试验材料,研究竹叶黄酮类物质的提取工艺,并对黄酮类物质进行了组分和结构的初步鉴定。采用乙醇浸提,得出竹叶黄酮提取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料液比1:20,70%乙醇溶液70℃浸提120min,竹叶总黄酮浸出率2.04%.采用纸层析分离和紫外光谱分析,初步鉴定竹叶提取物中黄酮组分以及结构为:牡荆甙、3’,4’,7’三羟基黄酮、木犀草素、芹菜黄素7-O-苷以及含有4'-OH黄酮类结构。  相似文献   

8.
以越南巨竹叶为试验材料,研究竹叶黄酮类物质的提取工艺,并对黄酮类物质进行了组分和结构的初步鉴定.采用乙醇浸提,得出竹叶黄酮提取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料液比1:20,70%乙醇溶液70℃浸提120 min,竹叶总黄酮浸出率2.04%.采用纸层析分离和紫外光谱分析,初步鉴定竹叶提取物中黄酮组分以及结构为:牡荆甙、3',4',7-三羟基黄酮、木犀草素、芹菜黄素7-O-苷以及含有4'-OH黄酮类结构.  相似文献   

9.
食用菌中黄酮类化合物的最新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酮类化合物是广泛存在于植物体中的一类重要次级代谢产物,具有抗菌、抗癌、抗氧化等生物活性,目前其已成为次级代谢产物研究的热点之一。为给食用菌黄酮类化合物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更好地开发和利用黄酮类化合物,对食用菌黄酮类化合物的药理作用、提取工艺和分离纯化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0.
海芦笋黄酮类化合物抗氧化活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仁伟  何键东  徐青  吴冬梅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8):13989-13992
[目的]为海芦笋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方法]以海芦笋为原料,研究其中的黄酮类化合物抑制植物油脂的自氧化和清除DPPH自由基、羟自由基、氧自由基的效果,评价海芦笋黄酮类化合物的体外抗氧化活性。[结果]海芦笋黄酮类化合物具有较强的抑制植物油自氧化、清除DPPH自由基、Fenton反应中产生的羟自由基、邻苯三酚氧化产生的氧自由基的作用,且抑制作用与海芦笋黄酮类化合物的浓度呈正相关。[结论]海芦笋黄酮类化合物可以作为天然的食品抗氧化剂进行开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