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花叶复叶槭为槭树科槭树属落叶乔木,是复叶槭的栽培变种。原产美国,在我国东北、华北、西北及华东一带都有引种。笔者所在河北省任丘市华北石油工矿区土壤属中度盐碱地,生长良好。花叶复叶槭为落叶乔木,高达20m,树冠圆球形。小枝粗壮、绿色,有时带  相似文献   

2.
北美复叶槭又名羽叶槭、糖槭,为槭树科落叶乔木,成年树高15~20m,树干通直,抗逆性强,生长势强,耐修剪,树冠优美。国家林业局"948"项目重点引进推广的优良用材林树种之一,于1998年从美国和加拿大交界区域选取种源,2001年在北京  相似文献   

3.
研究了1年生纳雍槭实生苗的生长动态,结果表明:纳雍槭的年生长规律符合Logistic曲线特征,据此方程建立了苗高、地径与生长时间的拟合模型;根据生长动态,将苗木生长划分为4个阶段:出苗期、生长初期、速生期和生长后期;进入速生期,苗高保持快速生长,仅用34.8%的生长时间生长了66.6%的生长量,比地径生长提早12d结束速生期进入生长后期,地径用40.7%的生长时间,生长了67.8%的生长量.  相似文献   

4.
为了研究硝基复合肥中硝态氮所占比例对玉米苗期生长及光合特性的影响,通过温室盆栽试验,以玉米植株性状、叶片光合色素含量及光合特性为评价参数,对硝态氮含量不同的硝基复合肥进行肥效评价。结果表明,随着硝基复合肥中硝态氮所占比例的增加,玉米的株高、茎粗、叶面积、叶片光合色素含量、光合速率、地上部和地下部干物质量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硝基复合肥中硝态氮的含量为4%时,其玉米植株农艺性状、光合色素含量、光合强度及干物质量均显著高于硝态氮含量为2%的硝基复合肥,且与硝态氮含量为6%的硝基复合肥相比上述指标无显著差异。综合考虑,硝基复合肥中硝态氮的含量为4%即可较好的满足玉米生长发育需要。  相似文献   

5.
采用4种植物精油(丁香精油、肉桂精油、牛至精油、香薷精油)及其复配后的7种混合植物精油挥发物对新鲜鸡蛋进行处理,将其在温度30℃、相对湿度70%的条件下存放20 d后,分析与评定鸡蛋的主要新鲜度指标。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该几种植物精油挥发物均对鸡蛋有显著的保鲜效果,其中以牛至精油挥发物的保鲜效果最好,鸡蛋无霉变,浓蛋白稠、多,不流散,蛋黄近圆球型,系带完整、粗白,蛋黄指数和哈夫单位值最高,但植物精油处理会对鸡蛋的食用口感和风味产生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6.
虫害诱导植物挥发物的释放机制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虫害诱导的植物挥发物(HIVs)是植物受到害虫为害时产生和释放的,并且是植物进行通讯和保护自身的挥发性物质。它们能调节植物、植食性昆虫和天敌之间的关系,对昆虫的行为调控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近年来已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本文从HIVs的产生机理和应用两方面进行综述,有助于开发和利用HIVs保护植物降低植食性害虫的危害水平,实施保护植物的新策略。  相似文献   

7.
以红翅槭A苗、B苗为供试材料,根据N、P、K 3要素不同水平设3种不同的养分比进行施肥,通过对红翅槭树木生长及生理指标测量分析,筛选相对合理的施肥配方。结果表明:不同的配方施肥对红翅槭幼苗生长均有促进作用,N、P一定时,增加K肥有利于地径、树高的增大;K一定时,增加N、P肥有利于红翅槭A苗叶面积的增大和有利于红翅槭A苗、B苗叶绿素含量的增大。所设3个施肥处理中,促进红翅槭幼苗生长的最优配方为配方2,即每株红翅槭幼苗氮、磷、钾肥施用量分别为3、10、5 g/株,对红翅槭A苗地径、树高、叶面积、叶绿素值的影响均达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8.
以采自贵州黄平的贵州槭种子为试验材料,测定其形态特征以及不同激素处理、不同基质、不同贮藏条件下种子的各项发芽指标,以此探索贵州槭种子萌发特性,并且期望能得到较为可行的储藏方式.结果表明:(1)贵州槭种子为翅果,种子纵径5.54 mm,横径3.14 mm,千粒重为18.4~25.9g,含水量14.12%,吸水增重率24.7%;(2)GA3能提高贵州械种子发芽率,GA3溶液最佳浸种浓度为200 mg/L;(3)低浓度6-BA溶液能提高贵州槭种子的发芽率,高浓度则对贵州槭种子发芽起抑制作用,最佳浸种浓度为5 mg/L;(4)细沙作发芽床的发芽率比滤纸作发芽床高出6%;(5)湿沙储藏是打破种子休眠、提高贵州槭种子萌发率的最佳储藏方式,其发芽率达41.33%,比储藏前发芽率高出16.6%.  相似文献   

9.
周洪英  邹天才  刘海燕  胡雪华  朱立 《种子》2006,25(12):63-67
对贵州特有植物贵州槭两年生苗采用了磷酸二氢钾、复合肥、尿素3种肥料和不同光照处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1)根外追肥和全光照育苗对贵州槭的苗高、地径及侧枝生长都有明显的促进作用,追肥和全光照处理后,年平均苗高达58~61.55cm,地径0.97~1.08cm,侧枝数10~15条,质量指数0.4252~0.4760,显著高于遮荫不施肥的处理,说明根外追肥和全光照处理都是促进贵州槭速生的有效途径。(2)不同肥料在苗木生长的不同时期,对其生长量的增加值和生长势存在明显差异,这与苗木生长在不同时期对营养元素的吸收速率和需要量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0.
不同基质和设施条件对金叶复叶槭嫩枝扦插繁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金叶复叶槭嫩枝扦插的最佳扦插基质和扦插设施,通过设置3 种基质:河沙、珍珠岩和混合基质(珍珠岩:泥炭=1:1),以及2 种扦插设施:大棚遮光扦插和大棚套小棚扦插,进行扦插效果对比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大棚遮光扦插设施中,珍珠岩和混合基质优于河沙。其中,珍珠岩处理生根率最高,达95.6%,根数最多,根粗而短,根系活力也较高。而混合基质处理根系发育较好,根系活力最大,根细而长,但生根率较低,为78.4%。采用混合基质时,大棚遮光扦插设施中,高温高湿时扦插,与低温低湿时相比,其生根率和根系活力显著降低,根数明显减少。但在大棚套小棚扦插设施中,两扦插时间插穗生根指标及幼苗生长指标均无显著差异。因此,针对大棚遮光扦插设施,纯珍珠岩是最理想的扦插基质,且扦插时间范围较大。若使用混合基质,大棚遮光扦插设施适合低温低湿下扦插,而大棚套小棚扦插设施在高温高湿时扦插也能保持较高的生根率。  相似文献   

11.
本文研究了温度、继代周期、光照时间和光照强度等培养条件对金叶复叶槭组培苗根、叶及苗高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温度、继代周期、光照条件对苗高影响较大,差异均达到显著水平;同时发现继代周期显著影响叶片数量、光照时间对根生长系数影响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筛选出在30℃、4200Lx的光照强度下,16h/d光照时间、继代周期35d为金叶复叶槭最佳培养条件。  相似文献   

12.
诱导子对茶条槭悬浮细胞核酸酶的激活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揭示真菌诱导子诱导茶条槭悬浮细胞发生凋亡的原因,以茶条槭悬浮细胞为材料,采用细胞形态观察、基因组DNA电泳分析以及核酸酶活性检测等手段,研究了真菌诱导子对细胞发生凋亡的影响。结果表明真菌诱导子处理的细胞,其形态结构发生变化,DNA降解成呈梯状的条带,且检测到分子量大约为50、40、41、38、34 kD的核酸酶。通过这些结果说明,茶条槭悬浮细胞在真菌诱导子诱导下发生细胞凋亡,并伴有特异核酸酶被激活。  相似文献   

13.
元宝枫芽变材料的遗传变异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蔺银鼎  崔翠 《中国农学通报》2010,26(20):146-149
本研究对元宝枫芽变材料秋叶变色变异性状进行了田间观测、花苷色素含量测定及扩增片段长度多态性(AFLP)遗传变异性分析,结果表明多态性位点占总扩增位点的平均比例为4.45%。田间观测发现芽变株在变色效果和花色素苷含量等方面都存在着显著差异。与原母株相比,芽变枝的秋叶变色率增加了70%,秋叶最佳变色期叶片花色素苷含量增加了1倍。该变异性状可通过无性繁殖稳定成为一个新品系。  相似文献   

14.
不同月份元宝枫叶内黄酮、绿原酸含量的变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5年生元宝枫苗为试材,用方差分析和多重比较的方法研究了元宝枫叶内黄酮、绿原酸含量及有关成分随月份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元宝枫叶内黄酮含量8月份最高,含量高达5.86%,绿原酸含量6月份最高,含量高达3.62%,SOD酶活性8月份最高,叶绿素含量6月份最高,可溶性糖含量9月份最高,月份不同其含量也不同,不同月份下,黄酮、绿原酸、叶绿素、可溶性糖含量均以a=0.01水平上差异极显著,而SOD酶活性以a=0.05水平上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15.
为了研究吉林省水稻低温冷害时空演变规律,采用水稻生长发育和产量形成气象影响模式,判定吉林省1961—2018年水稻障碍型和延迟型冷害,利用数理统计方法分析水稻低温冷害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961—2018年吉林省水稻障碍型和延迟型低温冷害发生站数比呈降低趋势,障碍型低温冷害主要以轻度冷害为主,中度次之,重度最少。重度延迟型冷害发生站数比高于轻度和中度冷害。障碍型冷害发生站数比在1981—1990年最高,延迟型冷害发生站数比在1971—1980年最高。吉林省水稻障碍型低温冷害发生频率呈由西向东逐渐升高的趋势,20世纪90年代之后,冷害主要分布在东部。延迟型冷害发生频率也由西向东逐渐上升,但轻度和中度冷害主要集中分布在中西部,重度冷害主要集中在东部。研究成果可为吉林省合理搭配不同熟性的水稻品种,充分利用热量资源,抵御低温冷害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16.
黑龙江省不同土地利用方式的碳排放效应及时空格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珏  袁洪英  杨洋 《中国农学通报》2015,31(35):158-163
为了研究黑龙江省不同土地利用方式的碳排放效应,利用土地利用和能源消耗等数据,建立碳排放效应测算模型,对黑龙江省1999—2008年10年间12个主要城市土地利用碳排放情况进行测算。研究结果表明:(1)1999—2008年黑龙江省土地利用碳排放量呈现波动上涨的趋势,年均增长约305.52×104 t;(2)建设用地是最主要碳源,约占总碳源的94%;林地是最主要碳汇,占总碳汇的99%;(3)黑龙江省土地利用碳排放空间差异显著,总体呈现由东南向西北递减的趋势,碳排放量高值区主要集中在哈大齐工业走廊和煤炭、石油等工业资源型城市,低值区主要集中在伊春、黑河等森工资源型城市。研究结果为黑龙江省未来低碳土地利用转变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7.
基于作物种植角度的黑龙江省热量资源时空格局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基于作物种植角度分析黑龙江省1971—2014年共44年(改成“年”)的热量资源时空特征,利用GIS精细划分积温带,对积温带的移动与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近44年中,黑龙江省5℃、8℃、15℃稳定通过初日日期总体表现为偏早出现,且趋势显著,每10年提前约1.2~1.8天(改成“天”);生长活动期、旺盛生长期显著延长,每10年增加约1.6~3天;≥10℃积温显著增加,每10年增加84℃×d。近22年与前22年比较,黑龙江省农业种植区大部稳定通过5℃、8℃、15℃初日提前2~8天,生长活动期增加3~7天,旺盛生长期增加3~5天。第一、二积温带北移东扩显著,2500℃×d以下的积温带收缩,2500℃×d以上的积温带扩大,近30年积温带变化幅度更明显。2000s第一和第二积温带总和约占黑龙江省近半面积,基本覆盖黑龙江省主要农业种植区。研究结果对黑龙江省应对气候变化,调整农作物种植结构和品种熟性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为探索直播春棉田害虫与其天敌之间的相互作用和竞争共存机制,采用直接观察法,系统研究了棉田主要害虫和天敌种群的时间动态变化,及其生态位宽度和生态位重叠值。研究结果表明,在直播春棉的不同生育期,棉田害虫和天敌的优势种不同。主要害虫和天敌的发生高峰期多集中在6—7月,而棉蚜高峰期在5月下旬,棉叶蝉高峰期在9月下旬。不同种群的时间生态位不同,害虫中棉盲蝽的生态位宽度最大,其次是棉铃虫,棉叶蝉和棉叶螨的生态位宽度较小;天敌中蜘蛛类天敌的生态位宽度最大,其次是小花蝽,黑襟毛瓢虫的生态位宽度最小。而黑襟毛瓢虫和瓢虫类天敌与棉蚜、棉叶螨生态位重叠度较大。因此,皖西南棉区直播春棉田可利用瓢虫类天敌抑制棉蚜和棉叶螨的危害,保护并利用好蜘蛛类天敌,需重点防治棉盲蝽和棉铃虫。  相似文献   

19.
探讨高温与水稻产量的关系,在水稻高温热害防御中有重要意义。利用皖浙地区气象数据与早稻生育状况观测数据,分析了皖浙地区早稻高温热害规律及高温为害与早稻产量结构的关系。结果表明:皖浙2省早稻受高温热害危害的敏感期常年为6月中旬至7月中旬,且高温热害发生在时间分布上存在着周期震荡,其中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前高温热害在发生日数和次数上呈减少趋势,其后则呈增多趋势;在空间分布上,安徽省沿江、江淮早稻主产区的高温热害重于沿淮地区;浙江省的金华—丽水一带为早稻高温热害重发区。在高温热害对早稻产量结构因素的影响中,高温热害与穗结实粒数、千粒重之间为负相关,与空壳率和秕谷率之间呈正相关,且扬花灌浆期高温热害对水稻空壳率和穗粒数影响较为显著。研究认为早稻抽穗扬花期遭遇高温热害,会对水稻结实率、千粒重、空壳率、秕谷率造成不等程度危害,其中穗粒数减少、空壳率增加是高温热害影响产量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20.
The objective of this study was to induce semidwarf, early maturing and blast resistant mutants in two adapted Indian rice cultivars. Seeds of the rice cultivars ‘Madhu Malti’ and ‘Phul Patas 72’ were treated with gamma rays and ethyl methane sulfonate (EMS) as well as a combination of gamma rays and EMS. A total of 96 dwarf (< 75 cm) and semidwarf (< 100 cm) and 104 early flowering/maturing M2 plants were identified among the 18,060 M2 plants observed. Sixty-eight blast resistant M2 plants were also identified. The true mutant status of these plants has yet to be determined in progeny tests. The induction of desired mutant types in locally adapted cultivars could prove to be superior over their introduction from non-adapted foreign materials via backcrossing in that the important agronomic characteristics of adaptation to the local environment are retained in the mutant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