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黄贤庚 《福建茶叶》2009,31(3):45-45
在很多经销茶叶店(馆)中,及有的茶书茶文中,甚至有的大部头茶叶全书,都把茶的“名丛”字误写为“名枞”字。这在产茶当地和茶界人士中,尚知其意,而业外人士若按字面去解释,则感莫名其妙。  相似文献   

2.
“荼”作为古代茶字的研究由来已久,近年又有所深入,这对中国茶业历史的研究,无疑是极有裨益的。本人根据手边资料,不揣浅陋,对“荼”字的音、形、义之流变作一粗略的探索,管见之下,错误在所难免,祈望同道补正。  相似文献   

3.
编辑先生:201l(5)《福建茶叶》刊发的“论红茶起源”一文,其中主要的观点是说王草堂〈茶说〉写的不是乌龙茶起源,而是红茶起源。根据是“搋”字是“摝”的通假字。这种说法不知出自哪部辞典?  相似文献   

4.
一、大力参加工的起源与沿革人参的加工炮制大约始于三国时代,而大力参(烫参)的加工可追溯到南宋时期。据徐竞的《高丽图经》记载:“高丽人参生熟二等,生者色白体虚,药用味全,然经夏暑易蠹之.若经汤釜熟者则耐久贮之。”这是现今加工大力参的起源;明朝冯兆张著《锦囊秘要》中也记载着  相似文献   

5.
王露 《福建茶叶》2016,(7):325-326
中国的茶道是世界茶道的鼻祖,而日本的茶道也主要源于中国,但是在日本当地传统文化的影响之下,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的综合性文化,与日本人的生活有十分密切的联系。随着世界茶文化的不断发展,日本在传承中国茶文化中精华部分的同时,也在其中融入了新的创新意义。本文主要研究了日语中的"茶"字,从茶名、茶与人的交互以及茶的谚语方面对日语中的"茶"字表达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6.
在七月下旬盛夏的时节,我们到人参的新居——磐石县取柴河乡,对该乡坚持人参伏播已达11万平方米的新技术进行了全面的考察,主要侧重调查了大桥村人参伏播技术中的问题,该村现巳栽培人参3万多平方米,今年又伏播人参3700平方米。几年做货单产平均约1.25公斤左右。87年伏播的人参长势喜人。我们同几位参农座谈和讨论了有关人参伏播的新技术。他们认为伏播人参的好处是:在种子处理工作中省工、省事,方法简单,技术好掌握,越冬前在苗床上裂口,安  相似文献   

7.
《福建茶叶》2013,(6):I0001-I0002
<正>安溪铁观音集团在基地管理、产品检验、科学生产上持续投入,为新老朋友提供更好喝、更放心的茶叶基地管理:实现精细化和可追溯沿着山路蜿蜒而上,安溪铁观音集团两大自有基地之一——魁斗凤山生态茶园基地就坐落在山顶。小雨初歇,山上雾气缭绕,宛若仙境。高山云雾出好茶,经分析,在海拔350—800米范围内生长的铁观  相似文献   

8.
正人参作为我国名贵中药材之首,有着家喻户晓的知名度,被称为百草之王。但人们对人参家族的成员,与人参并称"北参南七"的三七却知之甚少。其实,三七和人参都是五加科人参属植物,是名副其实的亲兄弟。现代植物学研究证明,三七与被誉为百草之王的人参、西洋参是近亲,它们同属五加科人参属植物,并都以皂苷为主要有效成分。但它们既有相同之处,又有明显的不同点,区别在于药用价值和药理作用的不完全相同。  相似文献   

9.
参加全国农业学大寨会议的代表,听了中央领导同志的重要指示,听了大寨、昔阳以及各地学大寨先进单位的经验介绍,这些天来,都在进行热烈的讨论。代表们在讨论中涉及到的一个问题是,现在在各级领导干部中,以农业为基础的思想到底解决得怎么样?这是一个值得认真加以考虑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三、字义笔者赞成陈椽先生所说的“分析中唐以前的记载,要依当时所说的事情实质而断定其所指何物,不能以字论字。”在“茶”字出现之前,“荼”一直分担着茶的意义。“荼”是一个多义词,对于“荼”字在上古时代的意义,特别是作为充饥之物,有的认为是茶,有的认为是苦菜,各执一端,莫衷一是。现摘录几条再作讨论。  相似文献   

11.
《說文解字》把"鳳"、"朋"、"鵬"列为重文,但三者在古典文献中并不是一个词。[1]从字形上看,根据历代文字学们的总结,"鳳"和"風"存在假借关系。"朋"疑是"賏"之形伪,后来被假借表示"友倗"的"倗"。"鹏"的来源还有待考证;在字音方面,"鳳"和"朋"古音相同,存在假借的可能性;从字义上来看,"鳳"和"朋"两者在古文献当中几乎从未假借过。"鳳"主要指"凤凰"。"朋"的义项为"货币单位"、"朋友"、"群"等意义,"鹏"在古典文献中的主要意义是"大鹏鸟"、"神鸟"。  相似文献   

12.
王政钧 《人参研究》2013,25(2):62-64
抚松县“长白山采参习俗”在2008年被列人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新标签”与“民间风俗”的“旧身份”之间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种联系对采参习俗的挖掘与保护产生了深远影响,而联系中伴随的转变过程则标志着长白山采参习俗文化的气质和功能的重要变化。对山神老把头节文化空间的关注与宣传,成为长白山采参习俗保护的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13.
杭州西湖区是一个老茶区,23400亩成片、集中的茶园,单产比较高,但病虫害容易发生、蔓延。据1979年调查,全区有50多种病虫,发生面积大。危害面积在五千亩以上的主要病虫有芽枯病、煤病、茶尺蠖、小绿叶蝉、螨类、长白蚧、黑刺粉虱、茶叶象(虫甲)等,茶叶生产每年遭受不同程度的损失。同时,病虫种类的特点发生了新的变化,如虫体小、代次多、世代重叠、危害部位荫蔽、虫体仃保护壳、抗药性不断增强等。针对新的情况,我们探求如何减少农  相似文献   

14.
新与陈,相比而言。一般说,新的比陈的好。新茶内含物比陈茶丰富,营养好,为茶叶消费者所爱。为了提高茶叶竞争力,提高经济效果,从生产到流通各个环节,突出一个“新”字,循着“新”字做好工作是很重要的。吐新——大地回春,气候转暖,茶树经过休养生息,又开始吐露新芽,叫“吐新”。只有精心培育、施足基肥、加施追肥,茶树才会有良好的“吐新”基础。报新——茶农将首批制好的毛茶拿到收茶站报到投售,称之为“报新”。生产单位要不失时机地开采,才能“一季早,季季早”。  相似文献   

15.
李霞 《福建茶叶》2016,(6):331-332
日本茶文化兴起于奈良时代,并在室町时代得到较大的发展。日本茶文化是日本文化的一部分,因此,也会对日语的发展产生一定的影响。虽然日本的茶文化受到我国茶文化的影响,但是日本茶文化也有着自身的特色。透过茶字,我们可以从中发现日本茶文化的特点,从而进一步了解日本文化。本文首先对日本茶文化加以说明,并简要分析日语与日本茶文化的关系,然后在此基础上从三个不同的方面就茶字在日语中的表现进行了分析,希望能够对日语学习者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6.
参地土壤改良及永续栽参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参地土壤改良及永续栽参是人参、西洋参栽培行业急需解决的老大难问题 ,它也是五十多年来众多参业工作者和科研人员的研究方向。由于人参、西洋参生长需要森林生态环境和优质的林地土壤 ,在我国东北从 2 0世纪 5 0年代开始到现在 ,人们一直是靠毁林开地来发展人参和西洋参种植业。由于该行业产值高、利润大 ,所以山林中最好的地块 ,最好的土壤和植被几乎都被伐林栽参 ,据不完全统计每年将有近 6万亩林地被伐做栽参之用。由于人参、西洋参对光能的利用率很低 ,加之大面积土壤的裸露 ,因此参地的蓄水、生物多样性、生物量等森林生态效益日趋减…  相似文献   

17.
《茶叶》1990,(3)
长兴与宜兴接壤,顾渚山与唐贡山相连。唐贡紫笋茶,产于长兴之说,有《唐书·地理志》的记载;产于义兴(今宜兴)之论,有《唐国史补》的文章。再者,唐代紫笋贡茶,为何又要湖州、常州两刺史共同督制?历史烟云,扑朔迷离,笔者自不量  相似文献   

18.
对于"茶"字的发展和变迁,历来研究和争议颇多,本文通过训诂学的方法对"茶"的几个古字——"荼"、"槚"、"荈"、"茗"进行分析和释义,并基于此文字的变化探讨茶文化发展的历史背景和历史必然性。研究表明,在唐朝之前,"荼"、"槚"、"荈"、"茗"和"茶"之间的"音"、"形"、"义"各不相同,但它们在使用上存在着严重的混淆情况,唐朝以后才逐渐确认用"茶"来代表茶。"茶"字的变迁与人们应用茶的方式的变化有很大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茶字作为茶文化中文字学的主要应用单位,其部首结构、来源演变及双关寓意,都是我国古代文化的反映。茶文字中包含的自然哲学及社会思想,也是文字学研究的一大难点。基于此,本文主要解析了茶字的文字学概念,并探究了茶字在传统文化中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在古代茶诗中,提及茶叶产地经常会遇到武夷二字,其在多数情况下是指武夷山,但并非绝对如此。范仲淹《和章岷从事斗茶歌》和苏轼《荔枝叹》《叶嘉传》茶诗中多次出现的武夷地名,经考证指的应该是建安凤凰山北苑官私诸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