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很多经销茶叶店(馆)中,及有的茶书茶文中,甚至有的大部头茶叶全书,都把茶的“名丛”字误写为“名枞”字。这在产茶当地和茶界人士中,尚知其意,而业外人士若按字面去解释,则感莫名其妙。 相似文献
2.
3.
4.
一、大力参加工的起源与沿革人参的加工炮制大约始于三国时代,而大力参(烫参)的加工可追溯到南宋时期。据徐竞的《高丽图经》记载:“高丽人参生熟二等,生者色白体虚,药用味全,然经夏暑易蠹之.若经汤釜熟者则耐久贮之。”这是现今加工大力参的起源;明朝冯兆张著《锦囊秘要》中也记载着 相似文献
5.
中国的茶道是世界茶道的鼻祖,而日本的茶道也主要源于中国,但是在日本当地传统文化的影响之下,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的综合性文化,与日本人的生活有十分密切的联系。随着世界茶文化的不断发展,日本在传承中国茶文化中精华部分的同时,也在其中融入了新的创新意义。本文主要研究了日语中的"茶"字,从茶名、茶与人的交互以及茶的谚语方面对日语中的"茶"字表达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6.
7.
8.
9.
10.
11.
12.
抚松县“长白山采参习俗”在2008年被列人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新标签”与“民间风俗”的“旧身份”之间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种联系对采参习俗的挖掘与保护产生了深远影响,而联系中伴随的转变过程则标志着长白山采参习俗文化的气质和功能的重要变化。对山神老把头节文化空间的关注与宣传,成为长白山采参习俗保护的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13.
杭州西湖区是一个老茶区,23400亩成片、集中的茶园,单产比较高,但病虫害容易发生、蔓延。据1979年调查,全区有50多种病虫,发生面积大。危害面积在五千亩以上的主要病虫有芽枯病、煤病、茶尺蠖、小绿叶蝉、螨类、长白蚧、黑刺粉虱、茶叶象(虫甲)等,茶叶生产每年遭受不同程度的损失。同时,病虫种类的特点发生了新的变化,如虫体小、代次多、世代重叠、危害部位荫蔽、虫体仃保护壳、抗药性不断增强等。针对新的情况,我们探求如何减少农 相似文献
14.
新与陈,相比而言。一般说,新的比陈的好。新茶内含物比陈茶丰富,营养好,为茶叶消费者所爱。为了提高茶叶竞争力,提高经济效果,从生产到流通各个环节,突出一个“新”字,循着“新”字做好工作是很重要的。吐新——大地回春,气候转暖,茶树经过休养生息,又开始吐露新芽,叫“吐新”。只有精心培育、施足基肥、加施追肥,茶树才会有良好的“吐新”基础。报新——茶农将首批制好的毛茶拿到收茶站报到投售,称之为“报新”。生产单位要不失时机地开采,才能“一季早,季季早”。 相似文献
15.
日本茶文化兴起于奈良时代,并在室町时代得到较大的发展。日本茶文化是日本文化的一部分,因此,也会对日语的发展产生一定的影响。虽然日本的茶文化受到我国茶文化的影响,但是日本茶文化也有着自身的特色。透过茶字,我们可以从中发现日本茶文化的特点,从而进一步了解日本文化。本文首先对日本茶文化加以说明,并简要分析日语与日本茶文化的关系,然后在此基础上从三个不同的方面就茶字在日语中的表现进行了分析,希望能够对日语学习者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6.
参地土壤改良及永续栽参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参地土壤改良及永续栽参是人参、西洋参栽培行业急需解决的老大难问题 ,它也是五十多年来众多参业工作者和科研人员的研究方向。由于人参、西洋参生长需要森林生态环境和优质的林地土壤 ,在我国东北从 2 0世纪 5 0年代开始到现在 ,人们一直是靠毁林开地来发展人参和西洋参种植业。由于该行业产值高、利润大 ,所以山林中最好的地块 ,最好的土壤和植被几乎都被伐林栽参 ,据不完全统计每年将有近 6万亩林地被伐做栽参之用。由于人参、西洋参对光能的利用率很低 ,加之大面积土壤的裸露 ,因此参地的蓄水、生物多样性、生物量等森林生态效益日趋减… 相似文献
17.
18.
19.
茶字作为茶文化中文字学的主要应用单位,其部首结构、来源演变及双关寓意,都是我国古代文化的反映。茶文字中包含的自然哲学及社会思想,也是文字学研究的一大难点。基于此,本文主要解析了茶字的文字学概念,并探究了茶字在传统文化中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在古代茶诗中,提及茶叶产地经常会遇到武夷二字,其在多数情况下是指武夷山,但并非绝对如此。范仲淹《和章岷从事斗茶歌》和苏轼《荔枝叹》《叶嘉传》茶诗中多次出现的武夷地名,经考证指的应该是建安凤凰山北苑官私诸焙。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