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本文通过对全英国超短轮伐萌生林地上生物量的研究,建立了预估枝条生物量的通用模型。分别不同年龄的柳树和杨树无性系在不同地区抽取了19个数据系列。对各无性系分别1年生、2年生和4年生的柳树建立了模型,对1到4年生柳树和3年生杨树也建立了通用模型。从准确度和相关系数方面对这些模型进行了比较。胸径是预测枝条干重的最佳的独立变量。建立了一个积性无截距通用模型来预估柳树和杨树所有的无性系的生物量。通过对新从1到3年生柳树无性系检验发现该模型的准确度为92%。该模型的适用性尚待以后验证。  相似文献   

2.
基于BP神经网络的河川年径流量预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用人工神经网络模型对松花江流域年径流量径流序列做出预报,表明了人工神经网络模型在水文预报中具有一定的优势。通过对基本BP网络算法和L-M算法的比较工作,得到了适合该神经网络模型的训练算法,既L-M算法,提高了预报的精度。以松花江流域哈尔滨站年径流量实测序列为研究对象,在数值试验的基础上找到了适合于松花江流域哈尔滨站年径流序列预报的人工神经网络预报模型结构,提高了该模型的预报准确性。  相似文献   

3.
本文通过对全英国超短轮伐萌生林地上生物量的研究,建立了预估枝条生物量的通用模型。分别不同年龄的柳树和杨树无性素在不同地区抽取了19个数据系列。对各无性系分别1年生,2年生和4年生的柳树建立了模型,对1到4年生柳树和3年生杨树也建立了通用模型从准确度和相关系数方面对这些模型进行了比较。胸径是预测板条干重的最佳的独立变量。建立了一个积性无截距通用模型来预估柳树和杨树所有的无性系的生物量,通过对新从1到  相似文献   

4.
根据龙口和栖霞两地近30年(1981年~2010年)的年降水量数据,分别建立GM(1,1)模型、DGM模型与Verhulst模型三种灰色模型对数据进行分析。通过对未来20年(2010年~2030年)预测数据的比较分析,得出了Verhulst模型的预测精度更高,更适合于两地降水量的预测分析的结论。同时,预测结果也表明,运用灰色理论建立的降水量预测模型在实际工作中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5.
灰色自回归模型(GAR)是将灰色系统模型(GM)与自回归模型(AR)结合起来的一类预测模型,它弥补了GM与AR的不足。本文叙述了该模型的建模方法,建立了江西省临川县1962~1987年稻瘟病年发病程度的GAR模型,检验合格后,对该县的稻瘟病发生程度进行了多年预测(1988~1992)。运用模糊集合隶属函数对这几年的预测准确性进行评定,结果表明预测较为准确。文末还就GAR模型用于稻瘟病预测的条件和特点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6.
本文利用SPSS统计软件及非参数统计方法(卡方检验和K-S检验法)对广西1950年至2006年共57年的GDP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在最佳准则(即AIC准则)下建立了ARIMA(1,2,1)时间序列模型,并利用非参数统计方法对此模型进行了适应性检验,然后利用2001年至2006年的实际值与该模型的预测值进行了比较.最后,本文利用该模型对广西未来五年的GDP进行了预测.  相似文献   

7.
鉴于单一预测模型在建模时预测值比实际值存在较大偏差问题,为了提高预测精度,在此首先采用自回归综合移动平均ARIMA模型(简称A模型)、Elman神经网络模型(简称B模型)、小波网络分析模型(简称C模型)、灰色系统GM(1,1)模型(简称D模型),利用广西田东县1990~ 2007年的年降雨量分别进行了模拟计算,然后在各单一模型预测(拟合)的年降雨量偏差值基础上,应用熵权法对4种模型的偏差值进行客观赋权后优化组合,并根据最优组合结果,选用A、B、C单一模型和最优选的A-B-C优化组合模型对广西田东县2008~ 2010年的年降雨量进行预测对比.结果表明,A、B、C和A-B-C模型得到的均方根误差RMSE和模型效率EF分别为0.018、0.015、0.017、0.013和0.817、0.877、0.843、0.897,优化组合模型的预测精度和拟合度比单一模型的结果得到了提高和改善,该组合方法提高了年降水量的预测精度,为诸如广西田东县以雨养农业为主的区域农业干旱预报提供了新的方法和依据.  相似文献   

8.
江苏省如东县未来5年农业产值的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2001年至2007年如东县的农业产值统计资料,应用GM(1,1)模型和线性回归模型,预测了该县2008~2012年农业产值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9.
城市水资源承载力及其实证研究   总被引:29,自引:0,他引:29  
应用系统科学的原理和方法,介绍了城市水资源承载力的概念,建立了水资源承载力多目标核心模型和主要约束条件,提出了多目标模型求解思路和方法,并应用提出的模型和算法,对西安市水资源承载力进行了实例研究,得出了西安市2000年、2010年和2020年不同水平年水资源承载力的大小与提高承载力的主要策略。  相似文献   

10.
保护性耕作土壤水分模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2年初步试验的基础上,通过对山西寿阳县年雨量、气温与蒸散量的分析,建立了保护性耕作土壤水分模型及其相关子模型。用此模型能预测特定地区作物各生长阶段的土壤含水量、任意年的降水量、任一天的平均气温和年蒸散量与径流量。试验验证结果表明,此模型能较好地反映各种耕作处理下土壤水分的变化情况。  相似文献   

11.
两个鲜食糯玉米品种籽粒灌浆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鹏文  杨扬  辛德财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20):9427-9429
[目的]研究鲜食糯玉米的籽粒灌浆特性。[方法]以2个鲜食糯玉米新品种TNX0621和TNX0620为试材,测定其灌浆期间的籽粒干物重,研究了这2个品种的籽粒灌浆基本规律和特征。[结果]通过对籽粒干物重的测定及与Logistic方程拟合表明,TNX0621和TNX0620籽粒灌浆速度随灌浆日期呈慢-快-慢的“S”型曲线变化。其灌浆速度出现最大的日期均为开始灌浆后的第34天;灌浆千粒重平均日增长的最大速度分别为8.57和6.43 g/d。籽粒干物重与灌浆天数相关性检验表明,r在α=0.01水平上相关,且籽粒的干物重与灌浆的天数二者相关极显著。误差分析表明,品种TNX0621在y0621±4.027d范围内存在误差;品种TNX0620在y0620±3.734d范围内存在误差,结果符合Logistic回归方程。[结论]糯玉米灌浆特性是影响其产量和品质的重要因素。   相似文献   

12.
小麦耐旱品种籽粒灌浆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本文研究了旱地条件下不同小麦品种籽粒灌浆进程模型及灌浆特性与粒重、籽粒饱满度的关系。结果表明,小麦灌浆期间籽粒干物质积累以logistic曲线递增,籽粒含水量呈直线下降,灌浆速度的变化为单峰曲线。旱地条件下的籽粒灌浆速度较水浇地上升得快、高峰期提前。灌浆中前期灌浆速度的快慢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粒重的高低,开花后8~17d灌浆速度快的品种千粒重高。在粒重相近的情况下,平均灌浆速度快的品种籽粒饱满度好。灌浆中后期品种间籽粒含水量差异较大,籽粒含水量高者其饱满度差。因此,选育小麦耐旱品种,应以选择灌浆中前期灌浆速度快、后期脱水较迅速的材料力宜。  相似文献   

13.
以郑单958为试验材料,在人工遮雨棚池栽条件下采用不同的灌溉量,研究干旱胁迫对夏玉米籽粒灌浆的影响及其与内源激素的关系,拟为如何缓解干旱对夏玉米籽粒灌浆的抑制作用提供依据。结果表明:干旱胁迫显著降低夏玉米籽粒灌浆速率,进而降低夏玉米粒质量;同时,干旱胁迫显著提高夏玉米籽粒中ABA含量,降低了籽粒中IAA、Z+ZR和GAs含量;相关性分析表明,在不同水分处理下,ABA与夏玉米籽粒灌浆速率呈显著负相关,IAA和Z+ZR与夏玉米籽粒灌浆速率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可见,水分可能主要通过影响籽粒中IAA、ABA和Z+ZR 3种激素调控夏玉米籽粒灌浆。  相似文献   

14.
本文用简单相关和通径分析的方法,研究了玉米双列杂交组中的31个组合的7个性状与单株产量间的关系.结果表明:穗长和百粒重对单株产量相关显著,并且直接作用大;穗粗和生育期也有较大的直接作用.同时,还指明在黑龙江省条件下,选育玉米杂交种应是熟期适中、灌浆速度快、果穗较长、百粒重较高和果穗较粗的类型.  相似文献   

15.
滇中高原高产玉米的产量形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滇中高产玉米的产量形成特点及其与高原气候生态环境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在大田高产栽培条件下,以冬小麦品种矮抗58为试验材料,研究了不同追氮时期(越冬期、返青期、起身期、拔节期和孕穗期)对其子粒灌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时期追氮处理小麦子粒灌浆过程均呈慢-快-慢的"S"型变化曲线,子粒鲜重和干重随灌浆进程的推进呈增加趋势;子粒体积随灌浆进程推进呈先增加后下降的趋势。不同追氮时期对矮抗58子粒灌浆特性的效应不同,以起身期追氮子粒干物质积累量和灌浆速率表现最大。  相似文献   

17.
A model is developed to describe the flow of grain through a clean grain elevator system on a combine in order to facilitate accurate mass flow rate estimati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mass flow rate and impact force described by the model depends upon machine operational characteristics, mechanical interactions of the grain and the machine geometry, and material properties of the grain. The model was designed to be adaptable to varying grain conditions, such as those influenced by moisture content, by allowing free parameters of the model to be estimated through a nonlinear regression algorithm. Simulations were performed using discrete element modeling software and data was obtained from experiments conducted on a clean grain elevator system at the University of Kentucky Combine Yield Monitor Test Facility to determine the ability of the model to accurately estimate mass flow rate. The model estimated mass flow rate with a normalized root mean squared residual (NRMSR) less than 2% for discrete element modeling simulations. For experiments involving machine components, NRMSR values were less than 3% for corn at 14% moisture, less than 3% for corn at 21% moisture, and less than 5% for corn at 26% moisture.  相似文献   

18.
温度对优质中籼稻籽粒灌浆及淀粉体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优质中籼稻E优540在适温24℃(26℃/22℃)和高温33℃(36℃/30℃)条件下的籽粒含水率变化及灌浆动态的测定表明,高温加速籽粒含水率下降,缩短了品种的灌浆时间,使籽粒的灌浆物质积累减少,原有灌浆进程改变,最终导致粒重下降,品质变劣,扫描电镜观察也证明了这一点。同时扫描电镜观察还发现:随温度不同,稻米淀粉体形态发育及胚乳透明度建成呈现两种不同的模式。  相似文献   

19.
本文研究了洛玉941亩产750公斤左右的根、茎、叶、穗分化、籽粒形成灌浆规律,探讨了适宜的叶面积系数、干物质积累和亩穗数、穗粒数、千粒重指标。  相似文献   

20.
高山  赵海连  宋军  于永辉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13):5903-5905
[目的]研究黑龙江水稻灌浆特性。[方法]建立水稻灌浆过程的数学模式,着重研究水稻灌浆与气温的关系。[结果]结果表明,该模式反映了正常条件下水稻灌浆的生物学规律。[结论]该研究结果为选择水稻品种、栽培管理及产量预报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