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以马铃薯淀粉为原料,研究复合酶法制备微孔淀粉的最佳工艺条件。[方法]以淀粉油脂吸附率作为试验指标,选取酶解温度、酶配比、加酶量、底物量浓度、缓冲液pH和酶解时间为影响因素进行正交试验。[结果]通过正交试验得出最佳工艺参数为:酶解温度50℃,酶配比4∶1,加酶量2.0%,底物量浓度0.14 g/ml,缓冲液pH=4,反应时间9 h,油脂的吸附率高达83.2%。[结论]得出了复合酶法制备马铃薯微孔淀粉的最佳工艺参数,为马铃薯微孔淀粉的工业化生产提供了参考数据。  相似文献   

2.
以马铃薯淀粉为原料,采用双酶法(α-淀粉酶和糖化酶按3:1的比例混合)制备微孔淀粉,通过L16(45)正交试验设计,以水解率、吸油率增量和比表面积增量为指标,研究淀粉乳浓度、复合酶用量及反应温度、时间、pH值对微孔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最佳工艺条件为:淀粉乳浓度30%,酶用量1.0 mL,反应温度45℃,时间20 h,pH5条件下所获微孔淀粉的吸油率和比表面积增加值分别为52.56%和109.84 m2/g  相似文献   

3.
酶法制备微孔淀粉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微孔淀粉吸附能力强,兼有无毒、环保、可食等优点,目前已在食品、医药等包装上有较广泛的应用。为进一步扩大微孔淀粉在食品中的应用范围,对微孔淀粉的微孔形成机理、性能以及制备进行深入的了解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对微孔淀粉原料的选取、预处理,微孔淀粉的制备方法和微孔淀粉的微孔形成机理进行了较详细的综述,并对目前我国微孔淀粉存在的不足进行了简要的总结及微孔淀粉的发展提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4.
微波前处理酶法制备微孔淀粉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李维杰  杨光  刘灿召  耿玮蔚  袁超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33):16221-16223
[目的]提高微孔淀粉的吸附性能,缩短其生产时间。[方法]以玉米原淀粉为材料,对其施加40 W/g的超声波处理10 min,然后用α-淀粉酶和葡萄糖苷酶的pH缓冲液制备微孔淀粉,研究各因素对微孔淀粉吸油率的影响。[结果]其他因素固定不变,当反应温度为30 ℃时,微孔淀粉的吸油率最低,反应温度在50-55 ℃时,微孔淀粉的吸油率较高;缓冲液pH值在5.0-5.5时,微孔淀粉的吸油率较高,缓冲液pH值高于5.5时,微孔淀粉的吸油率急剧下降;当缓冲液pH值为5.0,反应温度为50 ℃,反应时间为12 h,α-淀粉酶用量为75 U/g,葡萄糖苷酶用量为46 U/g时,微孔淀粉的吸油率最高,达132.8%。[结论]微波预处理可提高微孔淀粉的吸油率。  相似文献   

5.
荞麦淀粉制备新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提高荞麦淀粉制备过程中淀粉与蛋白质、黄酮类化合物的分离效果,实现对荞麦粉中主要营养和功能物质的高效分离与综合利用。【方法】采用乙醇同步提取黄酮与碱性蛋白酶水解蛋白相结合的荞麦淀粉分离工艺对荞麦淀粉进行分离,并与水提法的分离效果进行了比较。【结果】料液比、提取温度、乙醇体积分数、提取时间为影响荞麦黄酮提取量的主要因素,在乙醇体积分数为60%、料液比为1∶20、提取温度为50℃、提取时间为3 h的条件下,荞麦黄酮提取量为0.951 mg/g,黄酮浓缩物中的黄酮和蛋白含量分别为46.99 mg/g和303.8 g/kg;水解温度、pH、加酶量和水解时间对荞麦淀粉中的残留蛋白含量均有极显著影响,碱性蛋白酶水解荞麦蛋白的适宜条件为:水解温度45℃、pH 11、碱性蛋白酶用量100 U/g、水解时间40 min,在此条件下蛋白的提取率为3.97%。【结论】乙醇同步提取黄酮与碱性蛋白酶水解蛋白相结合的荞麦淀粉分离工艺,可将荞麦粉分为淀粉、蛋白和黄酮浓缩物,所得荞麦淀粉的总淀粉含量达952.1 g/kg,纯度高。  相似文献   

6.
用淀粉糖化酶、α-淀粉酶、普鲁兰酶水解甘薯淀粉制备一种具有吸附功能的微孔淀粉载体.研究表明,淀粉糖化酶对生甘薯淀粉作用力最强;淀粉糖化酶水解制备甘薯微孔淀粉的最佳工艺条件是:温度45℃,pH值4,酶用量为1%,时间24 h,水解率为51.52%.微孔淀粉对色素、水溶性维生素、油脂的吸附能力远远高于原淀粉.通过交联反应能明显提高微孔淀粉的结构性能和吸附性能.  相似文献   

7.
荞麦淀粉酶水解工艺条件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为探索荞麦淀粉酶水解特性及工艺条件,试验采用中温α-淀粉酶、真菌α-淀粉酶及其不同组合对荞麦淀粉进行水解,并在水解温度、pH、底物浓度及酶用量等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进行了二次回归正交旋转试验,确定了荞麦淀粉酶解工艺条件。结果表明,真菌α-淀粉酶适用于荞麦淀粉水解,其淀粉转化率和DE值均较高;各因素对真菌α-淀粉酶水解荞麦淀粉影响程度大小依次为pH>水解温度>酶用量>底物浓度;真菌α-淀粉酶水解荞麦淀粉的适宜工艺条件为:水解温度54℃,pH 6.0,底物浓度50 g/L,酶用量100~130 U/g,水解时间为75 m in,在此工艺条件下荞麦淀粉酶水解度为66.05%。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糖化酶与α-淀粉酶制备马铃薯微孔淀粉的工艺。[方法]以马铃薯淀粉为原料,淀粉水解率和油脂吸附率为评价指标,考察反应温度、酶配比[糖化酶∶α-淀粉酶(W/W)]、加酶量、底物量浓度[淀粉∶溶液(W/V)]、缓冲液pH和反应时间6个因素对马铃薯淀粉微孔化的影响。[结果]马铃薯微孔淀粉的最佳制备工艺条件为反应温度45℃,酶配比6∶1,加酶量1.0%,底物量浓度0.14g/ml,缓冲液pH 4,反应时间8 h;在该条件下制得的微孔淀粉的油脂吸附率为70.2%,淀粉水解率为34.16%。[结论]该研究为微孔淀粉的开发和利用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9.
为探索一种能代替酶法制备微孔淀粉的新方法,以木薯生淀粉为原料,黑曲霉(Aspergillus niger)直接发酵法制备微孔淀粉.在单因素研究的基础上,采用正交试验优化发酵工艺条件.试验结果表明,在30℃,摇床转速160 r/min条件下,初始pH为6.0,5%接种量,3%豆饼粉,添加初始木薯生淀粉12%,发酵35h后...  相似文献   

10.
为确定木瓜蛋白酶水解荞麦蛋白的最佳工艺条件,以水解度(DH)为指标,系统分析了pH、温度、酶用量、时间、底物浓度等5个因素对木瓜蛋白酶水解荞麦蛋白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二次回归正交旋转试验(4因素全面试验),建立了木瓜蛋白酶水解荞麦蛋白的数学模型。结果表明,木瓜蛋白酶在底物浓度80 g/L、温度45℃、酶用量20 000 U/g、pH值7.0、反应时间为3 h时,荞麦蛋白的水解度可达14.38%。各因素对荞麦蛋白水解的影响顺序依次为:温度>pH值>酶用量>底物浓度。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掌握陕西主要荞麦品种的淀粉理化特性,为荞麦淀粉的深加工利用及荞麦食品的加工提供依据。【方法】以陕西主要推广荞麦品种榆荞1号、榆荞2号、日本秋播荞麦以及甘肃红花荞麦为材料,以玉米和马铃薯淀粉为对照,采用水提法分离荞麦淀粉,研究荞麦淀粉的颗粒结构、组成、糊化特性以及凝胶质构特性。【结果】荞麦淀粉颗粒为多角形或球形,粒径1.4~14.5μm,大小较为一致,偏光十字较明显,微晶结构为A型;4个荞麦品种的直链淀粉含量为258.2~326.7g/kg,溶解度较低,介于马铃薯和玉米淀粉之间;荞麦淀粉的峰值黏度、起始恒温糊化阻力、起始降温糊化阻力、降温结束糊化阻力和50℃恒温结束糊化阻力均高于玉米淀粉,淀粉糊具有较强的热黏度稳定性、冷黏度稳定性和凝胶形成能力,抗酸、碱和耐剪切能力较强;荞麦淀粉糊的透明度较低,冻融稳定性较强,淀粉凝胶硬度、回弹性和粘聚性均较高,凝胶质构特性优良。【结论】荞麦淀粉的颗粒形态、微晶结构及淀粉构成与谷物淀粉相近,凝胶质构特性兼顾薯类淀粉和豆类淀粉的优点,是食品工业增稠剂、粘结剂和淀粉凝胶制品等的理想原料。  相似文献   

12.
半干法制备磷酸酯淀粉工艺优化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玉米淀粉为原料,三聚磷酸钠为酯化剂,通过正交试验,采用半干法制备具有不同取代度的淀粉磷酸酯.考察酯化剂、催化剂用量及反应温度、时间、pH值等因素对产品取代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半干法合成淀粉磷酸酯的最佳工艺条件为:反应温度140℃,反应时间90 min,pH 5.0,磷酸盐用量4%,尿素用量2%.  相似文献   

13.
烘烤过程中变黄条件对烤烟淀粉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烘烤过程中变黄条件对烤烟淀粉代谢的影响。【方法】采用河南农业大学设计制造的电热式温、湿度自控烤烟箱对供试烟叶进行烘烤,设置不同的变黄温度、变黄时间和凋萎时间,研究烘烤过程中变黄条件对烤烟淀粉代谢的影响。【结果】随着烘烤的进行,淀粉酶活性迅速升高,变黄时间延长比正常烘烤处理淀粉酶活性达到高峰的时间推迟了12 h,且烤后烟叶淀粉含量低于正常烘烤处理;较高的变黄温度能促使烟叶中的淀粉在烘烤前期快速降解,但后期淀粉降解停滞的时间较早,最终淀粉含量较高;在42℃延长凋萎时间,烤后烟叶淀粉残留量低。淀粉同工酶电泳胶板上明显可见有3条酶带,分别为α-淀粉酶、β-淀粉酶、R-淀粉酶,其中β-淀粉酶活性最高。电泳图谱显示,各同工酶活性0 h时没有差异,24 h时高温处理的活性稍高于低温,36 h时高温变黄比低温变黄酶活性稍低。【结论】烘烤过程中在35~38℃变黄,并在烟叶变黄后延长12 h和在42℃条件下凋萎12 h,有利于淀粉降解和烟叶品质改善。  相似文献   

14.
不同氮磷钾肥料处理对苦荞籽粒充实度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苦荞品种威苦1号为试验材料,研究不同肥料处理对其植株性状、淀粉含量、充实度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氮肥和磷肥中度,钾肥偏高时,苦荞主茎分枝数最多;不施磷肥,氮肥和钾肥中度时,主茎节数最多;氮肥偏轻,磷肥和钾肥中度时,株高最高、千粒重最大;氮磷钾肥均中度时,单株粒数最多、最重;不施肥时,苦荞总淀粉含量最高;不施氮肥,磷钾肥中度时,直链淀粉含量最高;磷肥中度、氮钾肥偏轻时,支链淀粉含量最高;氮磷肥中度,不施钾肥时,荞麦充实度最高;氮钾肥中度、磷肥偏高时,荞麦产量最高。苦荞充实度与总淀粉、产量,产量与总淀粉间均存在极显著(P<001)的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5.
甘薯微孔淀粉的制备技术及吸附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用淀粉糖化酶、α-淀粉酶、普鲁兰酶水解甘薯淀粉制备一种具有吸附功能的微孔淀粉载体。研究表明,淀粉糖化酶对生甘薯淀粉作用力最强;淀粉糖化酶水解制备甘薯微孔淀粉的最佳工艺条件是:温度45℃,pH值4,酶用量为1%,时间24h,水解率为51.52%。微孔淀粉对色素、水溶性维生素、油脂的吸附能力远远高于原淀粉。通过交联反应能明显提高微孔淀粉的结构性能和吸附性能。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微生物制剂对烤烟淀粉降解及中性香气成分含量的影响。【方法】采用河南农业大学设计的温湿度自动控制电热式烤烟箱,设置烘烤前12 h喷施10,20,40,80 U/gα-淀粉酶及40 U/gα-淀粉酶+糖化酶、40 U/gα-淀粉酶+糖化酶+酵母、40 U/gα-淀粉酶+糖化酶+中性蛋白酶和30 U/g特制发酵液共8个微生物制剂处理,以喷蒸馏水为对照,研究微生物制剂对烤烟上部叶淀粉和中性香气成分含量的影响。【结果】在上部烟叶烘烤前12 h喷施一定剂量的特制烟草发酵液、α-淀粉酶,以及α-淀粉酶与糖化酶、蛋白酶、酵母的混合物,均可极显著降低淀粉含量,其中以喷80 U/gα-淀粉酶和40 U/gα-淀粉酶+糖化酶+蛋白酶的处理效果较好;各处理的总糖含量与对照相比均极显著增加;各处理中性香气成分总量均高于对照,但处理之间差异较大,对中性香气成分总量而言,特别是对类胡萝卜素降解产物和美拉德反应产物的分析认为,喷40 U/gα-淀粉酶+糖化酶+酵母和30 U/g特制发酵液的处理效果较好。【结论】烘烤前12 h喷施微生物制剂,对降低烤烟上部叶淀粉含量和提高其中性香气成分含量的效果较好,但评价效果的指标尚不够全面。  相似文献   

17.
考察了不同滚筒温度、滚筒转速、料液比对滚筒干燥工艺制得的荞麦雪花片质构特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当滚筒温度由135℃增加到165℃时,荞麦雪花片质构特性值增大显著,每个参数都增加了70%左右;当滚筒转速由2 r·min-1增加到4 r·min-1时,荞麦雪花片坚实度增加了23.6%,稠度增加了11.6%,粘聚性增加了44.7%,粘度指数增加了30.8%;当料液比从1:1增加到1:1.4时,荞麦雪花片质构特性值都增大了20%,且滚筒温度、转速及料液比与质构特性的相关性强,相关系数R2都在0.96到1.0之间。本研究对不同工艺条件下荞麦雪花片质构特性的变化进行了理论分析,通过分析推测荞麦淀粉糊化过程中结构的变化及荞麦雪花片内部蜂窝结构的变化是导致荞麦雪花片质构特性变化的原因。  相似文献   

18.
为制备可食用膜,以紫薯淀粉和黄原胶的混合物为原料,采用干热法制备干热变性紫薯淀粉.通过单因素试验研究黄原胶含量、混合物pH、干热时间和干热温度对干热变性紫薯淀粉成膜特性的影响,应用正交试验设计方案,确定干热法制备干热变性紫薯淀粉食用膜的最优工艺条件.结果表明,在黄原胶含量1.0%、混合物pH 6、干热时间3 h和干热温度130℃的条件下制备的干热变性紫薯淀粉膜的特性最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