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关于我国落叶松鞘蛾种名的订正并对有关问题的讨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国过去均以欧洲落叶松鞘蛾Coleophora laricella(Hübner)学名命名东北三省及山西省落叶松上的鞘蛾。笔者经约5年的调查、整理结果,发现在我国北方落叶松分布区系里有3种鞘蛾:(1)兴安落叶松鞘蛾Coleophora dahurica Flkv. (新记录)、(2)新疆落叶松鞘蛾C. sibiricella Flkv.(新记录)和(3)华北落叶松鞘蛾C. sinensis Yang。截至今日,从未发现我国东北三省及山西省有C. laricella(Hüb.)的分布区。因此,对过去的误用应予以订正。文中还以检索表形式表示出我国3种鞘蛾同欧洲种的区别。并对日本落叶松鞘蛾C. longisignella (Moriuti)进行了粗浅的讨论。  相似文献   

2.
为了丰富祁连山水源涵养林的树种资源,改造树种结构、增强森林水源涵养效益、实现速生、丰产、优质。从1969年开始引进的华北落叶松(Larx Princip—rupprechfii),长白落叶松(L. dgensis)、新疆落叶松(L. sibirica)、兴安落叶松(L. gmelinii)、日本落叶松(L. Leptolepis)和红杉(L. potaninii)等六种落叶松中,筛选出华北落叶松这一优良树种。经过十六年引种驯化试验,初步证明:华北落叶松适应性较强,生长发育正常,幼年阶段生长比青海云杉快1—2倍,已开花结实,有的已郁闭成林。  相似文献   

3.
我国分布的落叶松属(Larix)中的各个种,除红杉(L.Potaninii Batalin)外,主要分布在北方的广阔地域中,包括有我国原产种兴安落叶松[L.gmelini(Rupr.)Rupr.]、长白落叶松(L.olgesis Henry)、华北落叶松(L.principis-rupprechtii Mayr)、新疆落叶松(L.sibirica Ledeb.),以及引进栽培种日本落叶松[L.leptolepis(Sieb.et Zucc)Gordon]。上述落叶松种是分布区内针叶树中的佼佼者,它们具有速生、材质优良、抗寒性强、适应性亦较强的特性,深受人们偏爱。为此它们的栽培区域正不断地向自然分布区  相似文献   

4.
<正> 落叶松癌肿病是严重为害落叶松(Larixspp.)的世界性病害。本病自上个世纪在欧洲落叶松(L.decidua)人工林中发现以来,据报道现在欧洲、北美、苏联及日本的很多落叶松林分中部有不同程度地发生。近年来我国报道该病发生在大兴安岭的加格达奇、古源、新林、塔河、金山、呼码、西林吉、漠河等地和小兴安岭南坡的带岭地区兴安落叶松(L.sibi-  相似文献   

5.
落叶松是河北省中高海拔地区的主要造林树种,为了给冀北山地落叶松苗木管理及造林提供技术支撑,在孟滦林管局四合永林场和孟滦林场,对落叶松早期生长进行了监测,并对管理技术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华北落叶松(Larix principis-rupprechtii)及日本落叶松(L.kaempferi)1 a生苗在6月中旬前生长缓慢,7月中旬后进入生长旺盛期;日本落叶松耐寒性较差,但生长期较长;2 a生苗,华北落叶松Ⅰ、Ⅱ级造林合格苗成苗率较高,日本落叶松侧枝较多,株高、基径均比华北落叶松高。9 a生日本落叶松的生长量明显高于华北落叶松。因此,对日本落叶松有进一步研究、应用和推广的必要。  相似文献   

6.
<正> 植物分类,特别是落叶松属的分类,至今仍然是以树皮裂卷情况、小枝颜色、叶子着生状况等宏观的外部形态特征为基础的,还很少涉及微观形态特征。为探索落叶松属花粉粒表面形态特征在分类学上的意义,1980年我们对4种落叶松花粉粒进行了观察。现将观察结果简报如下: 一、花粉来源长白落叶松(Larix olgensis)采自抚顺市哈达林场;日本落叶松(L.leptolepis)系1980年4月27日采自清源县大孤家子林场;兴安落叶松(L.dahurica)由大兴安岭地区兴安落叶松花枝,经水培收集;朝鲜落叶松(L.olgensis Var koreana)采于桓仁县木孟子林场。  相似文献   

7.
兴安落叶松球果害虫防治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迄今未能控制其危害的原因分析在大兴安岭林区,近年来对兴安落叶松球果害虫采用了各种防治措施,但至今未能控制其危害。我们初步分析原因有三:①害虫种类多,到目前已知的有落叶松球果种蝇(Lasiomma laricicola)、黑胸球果种蝇(L.anthracium)、贝加尔球果种蝇(L.baicalense)、稀球果种蝇(L.infreguens)、球果茎蝇(学名待定)、落叶松球果瘿蚊(Camptomgia laricis)、落叶松实小卷蛾(Petrava perangu-  相似文献   

8.
为了探讨吕梁山林区引种日本落叶松林分的生长规律,更好地为合理经营该地区的日本落叶松人工林提供依据,对吕梁山林区引种30年的日本落叶松进行了样地调查及树干解析,并以华北落叶松为对照,建立起胸径、树高和材积生长过程模型,分析其生长规律。结果表明:(1)同林龄下日本落叶松的胸径、树高、材积均比华北落叶松大。(2)日本落叶松、华北落叶松在吕梁山区的初始间伐期应在第10年左右。(3)日本落叶松的胸径连年生长量与平均生长量在13~14年相交,而华北落叶松则相交于17年。(4)日本落叶松的树高连年生长量与平均生长量约在7年相交,而华北落叶松则相交于19年。(5)日本落叶松、华北落叶松还处于材积生长期,没有到达数量成熟期。  相似文献   

9.
落叶松是辽东林区重要的用材树种之一。建国前营造的长白落叶松(Larixolgensis A.Henry)、日本落叶松(L.kaempferi Carr.)(以下简称落叶松)均已进入近熟龄或成熟龄阶段,并开始有计划地主伐利用。在目前我国森林资源面临危机的形势  相似文献   

10.
存在于落叶松木材内的树胶(化学名阿拉伯半乳聚糖),是天然水溶性树胶的一种,它和阿拉伯树胶同属于多支链结构的聚糖,都具有独特的功能性质,二者非常相似。在食品、医药、化妆品及其他工业应用十分广泛,而且许多方面是不能取代的;美国利用西部落叶松(L.occidentalis)木材加工剩余物,于1967年设厂生产落叶松树胶,以商品名“Stractan”出售,至今不衰。苏联利用西伯利亚落叶松(L.sibirica)  相似文献   

11.
落叶松与水曲柳混交林的营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玉胜  王平 《森林工程》2004,20(4):16-18
通过对落叶松与水曲柳生物生态学特性 ,以及选择混交树种的条件和依据的论述 ,说明了营造落叶松与水曲柳混交林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黑龙江省西部地区不同结构农田防护林蒸腾耗水与节水潜力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黑龙江省西部地区不同结构农田防护林蒸腾耗水量的月变化有明显的差异性,其中落叶松纯林在8月的蒸腾耗水量最大,理论值为1319.67mm,实际值为723.75mm,而樟子松纯林6月的蒸腾耗水量最小,理论值为29.4mm,实际值为15.64mm;对生长季不同结构农田防护林的蒸腾耗水量进行了排序,其实际蒸腾耗水量排序为:落叶松纯林樟子松和小黑杨混交林落叶松和小黑杨混交林银中杨成林小黑杨纯林樟子松纯林银中杨幼林;给出了不同结构农田防护林的节水潜力,其差异很大,其中落叶松纯林节水潜力最大,理论上节水2586.9kg·hm-2,实际上可节水1284.69kg·hm-2,且樟子松与小黑杨混交林的实际节水量与之相当。  相似文献   

13.
金沟岭林场主要森林类型林分更新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吉林省汪清林业局金沟岭林场的阔叶红松原始林、阔叶红松过伐林与人天混落叶松林为研究对象,采用方差/均值比率法为主的聚集度计算方法对林分更新种的数量特征和分布格局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阔叶红松原始林更新苗最多,过伐林次之,人天混落叶松林最少;阔叶红松原始林与过伐林的更新幼苗大小级结构均属于稳定型种群,人天混落叶松林更新幼苗大小级结构属于下降型种群;3种森林类型的幼苗幼树的分布格局均为聚集分布,聚集程度由强到弱为:过伐林>人天混落叶松林>原始林。该研究可为过伐林和人工林的"近自然化"经营提供经验与依据。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落叶松水曲柳混交林中根际土壤交换性阳离子的比较,得到了落叶松水曲柳混交林根际土壤交换性阳离子的变化趋势为:除钠外,落叶松的各项交换性阳离子含量均大于水曲柳,钠与钾、钙、镁存在拮抗作用,营造落叶松混交林有利于促进落叶松的生长。  相似文献   

15.
For evaluating microbial community changes in a Siberian larch stand disturbed by forest fire or clearcutting,357 clones were randomly selected and sequenced using a culture-independent approach and 16S rRNA sequencing to characterize the bacterial composition and diversity from the different disturbed Siberian larch stands.Interestingly,the burned larch stand had an increase in the relative amounts of b-proteobacteria and Firmicutes and a decrease in Acidobacteria,while Gemmatimonadetes increased Verrucomicrobia decreased in the harvested larch stand.Microbial diversity and richness were higher in the undisturbed larch stand than the disturbed(burned or clear-cut)larch stands,and the influence of clear-cutting was more negative than that of the forest fire.This study indicates that evaluating the microbial diversity of undisturbed,burned,and clear-cutting Siberian larch stands provides information about the impact of forest disturbances on soil microbial communities,which may be helpful for understanding and evaluating soil health and devising reafforestation strategies for larch.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20世纪80年代营造的针阔混交林生物量调查表明,红松阔叶混交林生物量比红松纯林高4.9%~21%,落叶松阔叶混交林生物量比落叶松纯林高7.6%~21.3%,红松阔叶混交林单株生物量比红松纯林高120%~148%,落叶松阔叶混交林单株生物量比落叶松纯林高108%~151%,在不同混交林型中,灌木层和草本层植物种类丰富、数量多,所以其生物量大于纯林。  相似文献   

17.
采用LI-6400便携式光合测定系统测定了黑龙江省佳木斯市孟家岗林场不同立地条件、不同龄组长白落叶松的气体交换参数。结果表明,饱和光照强度下长白落叶松的气孔导度、蒸腾速率和水分利用效率受针叶朝向(阳生叶和阴生叶)、立地条件和林龄的影响而表现出不同。除幼龄林立地指数为12的阳生叶和阴生叶气孔导度、蒸腾速率和水分利用效率,幼龄林立地指数为18的阳生叶和阴生叶气孔导度和蒸腾速率,近熟林立地指数为17的阳生叶和阴生叶蒸腾速率存在显著差异外,其余所有林龄相同立地指数的阳生叶和阴生叶气孔导度、蒸腾速率和水分利用效率均无显著差异。近熟林的阳生叶和阴生叶气孔导度,中龄林和近熟林的阳生叶水分利用效率受立地条件的影响均不显著;幼龄林阳生叶和阴生叶的水分利用效率,近熟林阳生叶和阴生叶的蒸腾速率均随着立地指数的增加表现出显著升高的趋势;幼龄林和中龄林阳生叶和阴生叶的气孔导度和蒸腾速率,中龄林和近熟林的阴生叶水分利用效率均随着立地指数的增加表现出显著降低的趋势。饱和光照强度下阳生叶和阴生叶气孔导度和蒸腾速率受林龄的影响显著,而水分利用效率受林龄的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18.
大面积发展的落叶松人工纯林已占抚顺市森林面积的29.4%,为落叶松有害生物提供了丰富的营养源。林内生物多样性单一,造成落叶松有害生物灾害频发,严重影响了落叶松的健康生长和森林环境的稳定。据调查,抚顺地区落叶松有害生物多达34种,其中虫害19种、病害10种、鼠害3种、鸟害2种。该文总结了抚顺地区落叶松有害生物的发生情况和危害特点,并提出了有效防控措施及今后治理方向。  相似文献   

19.
采用常规方法,测定、分析了川西亚高山5种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土壤活性有机碳含量,结果显示土壤有机碳含量均是上层大于下层。在0~10cm土层土壤总有机碳含量表现为灌木林地落叶松林地退耕还林地云杉林地农田;10~20cm土层土壤总有机碳含量表现为灌木林地落叶松林地云杉林地退耕还林地农田。上下层平均值来看灌木林地有机碳含量最高为79.86g.kg-1,是云杉林地的2.85倍,是落叶松林地的1.49倍,是退耕还林地的1.62倍,是农田的3.34倍,表现为灌木林地落叶松林地退耕还林地云杉林地农田。上下层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含量均表现为灌木林地落叶松林地退耕还林地云杉林地农田;上下层土壤水溶性有机碳含量均表现为落叶松林地灌木林地云杉林地退耕还林地农田。  相似文献   

20.
本文选择四川盆地的川东北山地、川西南山地、川西高山峡谷区的日本落叶松幼龄林、中壮龄林、近熟林,对日本落叶松人工林的林分结构、郁闭度、密度、蓄积量、生产力等调查和树干解析分析,根据日本落叶松人工林胸径连年生长量下降时间的变化,林分郁闭度需要恢复的时间,自然稀疏规律的综合分析,提出抚育间伐技术,并对初植密度与日本落叶松人工林合理间伐的相关关系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