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河南省1992年棉铃虫暴发成灾,几乎所有作物都受其害,一代蛀食麦粒,穗被害率一般40%-60%,麦田地面虫粪象撤一层“尿素”,另外还为害早春蔬菜。全省约有50万亩棉花因棉铃虫为害而绝收。洛阳棉区估计玉米减产5%左右,蔬菜减产30%,花生减产5%-10%。无论从发生  相似文献   

2.
转Bt基因玉米对棉铃虫的抗性评价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棉铃虫Helicoverpa armigem(Htlbner)是常年危害玉米的重要害虫。转Bt基因抗虫玉米为害虫的防治提供了新的途径。采用室内离体生物测定方法测定了孟山都转Bt基因抗虫玉米Yield—Gard不同组织对棉铃虫初孵幼虫的杀虫活性以及田间人工接虫抗性鉴定。Bt玉米花丝、苞叶和幼嫩雌穗对棉铃虫具有较高的杀虫活性,取食Bt玉米花丝和幼嫩雌穗(籽粒和穗轴)的棉铃虫初孵幼虫不能存活和完成幼虫期发育,而对照分别有51.0%和22.0%个体完成幼虫期发育。以Bt玉米雌穗苞叶饲养棉铃虫初孵幼虫,5天后幼虫全部死亡,而非Bt玉米对照仅为16.0%,差异显著。田间花丝期人工接种棉铃虫抗性鉴定试验结果表明,Bt玉米雌穗被害率为3.5%,危害级别为0.007,百株存活幼虫14.3头。而非Bt玉米雌穗被害率达到82.5%,危害级别为2.51,平均百株存活幼虫79.6头,显著高于Bt玉米。这些结果说明转Bt基因玉米穗期对棉铃虫的防治效果明理.  相似文献   

3.
阳兆兰 《植物保护》1984,10(6):39-40
近年来棉铃虫在山东诸城地区不仅危害棉花,还危害玉米、小麦、谷子、花生。尤其是玉米穗虫中,棉铃虫占一半以上,数量之多已超过玉米螟;成了造成玉米减产的重  相似文献   

4.
玉米田棉铃虫是武威地区近年新发生的害虫,主要危害玉米雌穗,影响鲜食,同时造成籽粒减产,为寻找高效,低毒,低成本防治药剂,选择了5种杀虫剂进行药效试验,现将结果汇总如下。  相似文献   

5.
青海玉米上大面积发生棉铃虫青海省不种棉花,玉米也是近年推广带状田才扩大种植。作者1996年8、9月在民和、乐都、平安、循化、化隆、尖扎等县玉米、小麦带状田的玉米果穗上发现取食果穗籽粒的夜蛾科幼虫,经鉴定为棉铃虫,亦称玉米穗虫,玉米穗夜蛾。该虫在青海省...  相似文献   

6.
集雨补灌对冬小麦套玉米复合群体生长特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通过研究旱农区集雨补灌条件下不同栽培模式的作物生长特征发现:冬小麦/玉米较单作小麦和玉米年均光能利用率分别提高了49.67%和50.66%,耗水系数分别提高63.1%和70.2%,套作比单作增产13.21%-38.53%,其中6:3套作群体补灌处理增产幅度最大;叶日积(LAI-D)增加是套作增产的重要原因,套作群体中小麦叶片趋薄程度大于单作;补充灌溉可加速不同作物生长后期干物质向穗部的转移,且套作小麦穗部干物质积累速率大于单作;干旱造成的株高不足是导致玉米减产的重要原因,但可通过关键期补充灌溉加以缓解。  相似文献   

7.
一、问题的提出三代棉铃虫是莱西县夏玉米穗期的常发性主要害虫,尤其是进入80年代以来,发生程度多在中等(3级)以上,一般使玉米减产5—7%,重时达10%以上。莱西县夏玉米面积,历年都在30万亩左右,因此搞好三代棉铃虫的测报工作,具有重要意义。本文运用转移矩阵的方法,根据一代棉铃虫的发生程度预测三代棉铃虫的发生程度。这样可变短期预报为中长期预报,大大提高防治工作的主动性。二、棉铃虫在莱西县的发生概况棉铃虫在莱西县一年发生4代。第一代发生在5月下旬到6月上旬,主要为害小  相似文献   

8.
辽宁地区棉铃虫主要发生在辽西棉区,以二一三代幼虫食害棉花嫩叶、花蕾和青铃,如发生严重,铃营脱落率高达50%以上,减产在1/3以上。除危害棉花外,还危害高粱、玉米等作物。严重发生年平均高粱穗寄生率70%以上,百穗虫数达523—1330头。由于棉铃虫主要发生在本省半干旱地区,所以其发生消长在有一定蛾量的基础上和当时的气象条件密切相关。据分析,在二代  相似文献   

9.
在夏玉米穗期,对16个不同品种雌穗上棉铃虫、玉米螟、桃蛀螟发生情况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河北馆陶夏玉米穗部害虫棉铃虫、玉米螟、桃蛀螟混合发生,不同品种间虫量水平差异显著。各品种平均百株虫量,以桃蛀螟最高,达38.7头/百株;玉米螟次之,为16.0头/百株;棉铃虫最低,为5.6头/百株。各品种平均百株总虫量60.3头/百株。其中,总虫量最高的品种为北承190,高达195.6头/百株;同时,万盛69、郑单958、登海710品种的平均百株总虫量低于13.3头/百株,存在某种程度的抗虫性。不同品种受害穗率和粒腐穗率不同,平均受害穗率83.3%,最高100%,,平均粒腐穗率33.7%,最高74.4%;受害穗率与粒腐穗率变化趋势一致,较高的受害穗率引起玉米粒腐、穗腐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胶东地区夏玉米棉铃虫发生为害规律及其防治措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夏玉米棉铃虫卵,大部分散产于夏玉米尚未开花的雄穗上。抽雄未开花玉米落卵量约为抽雄开花者的3倍,是心叶末期玉米上的35倍。此期为夏玉米棉铃虫产卵盛期:抽雄开花盛期,是其卵的孵化盛期。幼虫成活率为卵量的10.53±1.04%。在夏玉米抽雄未开花期用1%1605粉或1605毒砂防治两次,幼虫虫口减退率为71.7-81.5%,在保障稳产高产的前提下,适当调节播期可避开夏玉米棉铃虫的产卵盛期,减轻危害。  相似文献   

11.
带田玉米上棉铃虫危害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棉铃虫在青海省东部农业区,以第2代幼虫危害玉米,7月下旬中期至8月上旬中期为卵盛期,平均百株卵量达26.3粒。玉米雌穗和叶片正面是成虫产卵的主要部位,占全株着卵量82.01%。自然条件下卵历期平均为3.41d,幼虫历期平均为21.2d。一般情况下一个雌穗上只有1条幼虫,一生危害玉米籽粒2~34粒,少有转株、转穗危害现象,平均损失粒重1.9147g,损失率为1.45%左右。  相似文献   

12.
一代棉铃虫成虫发生量的预测马光春,张平磊,赵光武,高山松(河南省新乡植保站453003)棉铃虫近两年在我市暴发成灾,造成棉花减产40%左右。准确预测棉铃虫发生量是经济防治的重要前提。经对获嘉县植保站1984—1993年用20瓦黑光灯诱集棉铃虫成虫量的...  相似文献   

13.
番茄田二代棉铃虫发生为害及生物防治王德旭(山东莱西市植保站266600)棉铃虫(二代为主)为害番茄,一般减产20%~30%,严重的60%以上。防治上多着重于使用化学农药。由于加工出口的番茄农药残留量不可超标,及生产无污染蔬菜的需要,从1989~199...  相似文献   

14.
小麦网腥黑穗病是由小麦网腥黑粉菌Tilletia caries引起,会导致小麦严重减产.为了获得小麦网腥黑穗病较高的发病率,本研究利用穗部接菌、土壤接菌、根部接菌3种方法进行温室内人工接种小麦.结果表明,利用穗部接菌及土壤接菌发病率分别为52.5%和10%,而根部接菌发病率仅有4%.利用穗部接菌可以获得更多的发病植株,...  相似文献   

15.
棉桔宁在棉花和柑桔上的应用我国是世界上第一大棉花生产国,每年种植400~450万公顷棉花。近年来,棉铃虫等害虫的危害日趋严重,使我国的棉花生产遭受惨重的损失,据不完全统计,1992~1993年因棉铃虫造成棉花减产30%左右。由于棉铃虫对现在常用的杀虫...  相似文献   

16.
孙太安 《植物保护》1990,16(1):27-27
自1980年以来,马铃薯瓢虫一直是我县三川、冷水、叫河、陶湾四乡的马铃薯主要害虫。尽管年年防治,虫口密度有增无减,一般减产50%以上,发生面积2.1万亩。 1985年开始推广春玉米地膜覆盖新技术,玉米由单行变双行密度增加,马铃薯面积相对减少,7月下旬马铃薯收获后,马铃薯瓢虫成虫大量迁移到玉米雌穗上嚼食花丝,危害后雌穗形成乱麻状或平顶。据1989年8月7日至9日在该地区调查,穗被害85%,百穗有虫128头,单穗最高有虫12头。个别玉米叶片也受害。 马铃薯瓢虫危害玉米的特点:地膜覆盖春玉米(该地区海拔高度1200-1300米,系高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玉米弯孢菌叶斑病在河南驻马店、周口、漯河、南阳等地市发生日趋严重,已严重阻碍了当地玉米生产发展,一般减产15%~20%,发生严重的减产50%以上。  相似文献   

18.
<正>玉米螟是玉米的重要害虫之一,为害玉米后,产量和品质下降。一般年份,玉米减产10%~15%,严重年份,玉米减产20%~30%。1.为害特点玉米螟以低龄幼虫蛀食嫩叶,形成排孔花叶。3龄后的幼虫蛀入茎秆,为害花苞、雄穗及雌穗。受害玉米长势衰弱、茎秆易折,雌穗发育不良,影响结实。2.形态特征成虫体土黄色,长12~15 mm,前后翅均有2条明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棉铃虫在吉林省各地区玉米田为害,成为了潜在的玉米穗部重要害虫。明确棉铃虫在吉林省的种群动态、虫源性质,对其早期预警与综合防控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在吉林省中西部的公主岭市,综合运用常规监测、卵巢解剖、田间调查、气象分析、轨迹分析等技术和方法,对棉铃虫的发生时间、发生世代、虫源地、迁飞情况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8月上旬-10月上旬为棉铃虫成虫发生期,其中8月中旬-9月下旬是发生高峰期。棉铃虫成虫在当地发生2代(第3代和第4代),第3代为迁入世代,第3代高峰期的虫源主要来自于辽宁省部分地区。第4代主体为本地繁殖世代,其为害期正值当地玉米灌浆至蜡熟期。第4代棉铃虫成虫羽化后滞留本地的种群因气候以及食物原因而消亡。迁出期的风向不利于棉铃虫种群回迁。  相似文献   

20.
玉米穗期害虫种群变动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随着夏玉米面积的扩大,玉米穗期害虫种群发生了明显的变化。桃蛀螟和玉米螟为玉米穗期优势种群,有3个发生高峰;高粱条螟和棉铃虫为非优势种群,有2个发生高峰;粘虫为间歇性害虫,有一个发生高峰。混合种群有3个高峰,第1高峰在春玉米的抽雄开花至灌浆中期,第2高峰在早播夏玉米的灌浆初中期,第3高峰在晚播夏玉米的灌浆初中期。混合种群密度以第1高峰最大,第3高峰最小。根据种群变动规律提出了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