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蠋蝽对3种主要松毛虫的捕食功能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尾松毛虫、思茅松毛虫和云南松毛虫是湖南省3种主要松树害虫,蠋蝽是一种重要的捕食性昆虫。为探究蠋蝽对3种松毛虫的控害潜能,在实验室条件下,研究了不同龄期的蠋蝽3龄若虫、5龄若虫和成虫对松毛虫3龄幼虫的捕食能力。结果表明:每个虫态的蠋蝽对3种松毛虫3龄幼虫的捕食功能反应都符合HollingⅡ圆盘方程,在饱和猎物密度条件下,蠋蝽各虫态对马尾松毛虫3龄幼虫平均日最大捕食量依次为5.86头(成虫)5.10头(5龄若虫)2.79头(3龄若虫);蠋蝽各虫态对思茅松毛虫3龄幼虫平均日最大捕食量依次为4.10头(5龄若虫)4.02头(成虫)2.65头(3龄若虫);蠋蝽各虫态对云南松毛虫3龄幼虫平均日最大捕食量依次为4.27头(成虫)3.65头(5龄若虫)2.42头(3龄若虫)。其中,蠋蝽成虫对马尾松毛虫3龄幼虫控害潜能最大,a/T_h值为3.293 1。可见蠋蝽对3种松毛虫具有较大的捕食潜能,在松毛虫低龄幼虫期,选择蠋蝽成虫或5龄若虫释放防控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2.
1987—1990年在安徽省潜山县对马尾松毛虫的主要捕食天敌——日本黑褐蚁的蚁群组成、发育历期、活动规律及对马尾松毛虫的捕食作用进行了观察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日本黑褐蚁对马尾松毛虫1—3龄幼虫有一定捕食能力,是抑制马尾松毛虫发生的重要捕食天敌。目前对该蚁的利用主要是改善环境条件,保护现有种群,促其自然种群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不同虫态蠋蝽对黄栌胫跳甲幼虫的室内捕食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天敌繁育室内研究蠋蝽Arma chinensis对黄栌胫跳甲Ophrida xanthospilota幼虫的捕食反应,功能反应试验数据用Holling方程分别进行模拟。结果表明:不同虫态蠋蝽的捕食量随黄栌胫跳甲幼虫密度的增加而增加,2~3龄蠋蝽若虫对跳甲1~3龄幼虫的捕食量高于对4~5龄幼虫的捕食量,4~5龄蠋蝽若虫和成虫对跳甲4~5龄幼虫的捕食量明显高于蠋蝽2~3龄若虫的捕食量。不同虫态蠋蝽捕食黄栌胫跳甲幼虫的圆盘方程能客观反映蠋蝽捕食量随黄栌胫跳甲密度变化而变化的情况;各虫态蠋蝽对跳甲1~2龄幼虫的控制作用差异不大,但蠋蝽4~5龄若虫和成虫对跳甲4~5龄幼虫的控制作用较2~3龄若虫更强。此结果可为野外释放蠋蝽防治跳甲提供依据,跳甲低龄幼虫期可释放2~3龄蠋蝽若虫,跳甲幼虫龄期较大时以释放4~5龄蠋蝽若虫或成虫为最佳。  相似文献   

4.
2007—2010年对栓皮栎波尺蛾的发育历程观察研究后,编制了3张生命表,并对生命表有关因子进行分析,确定蛹期和3、4龄幼虫期为关键虫期;捕食因子为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关键因子。  相似文献   

5.
蠋蝽对榆紫叶甲的捕食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榆紫叶甲Ambrostoma quadriimopressum Motschulsky是危害榆树Ulmus spp.的重要食叶害虫,通过室内外试验探讨蠋蝽Arma chinensis Fallou对榆紫叶甲的捕食能力。在室内,选择饥饿24 h的蠋蝽3,5龄若虫、成虫3个虫态,对10,20,30,40头共计4个密度的榆紫叶甲幼虫的捕食量测定,结果在不同的榆紫叶甲密度梯度下,蠋蝽的捕食量差异不显著;蠋蝽3,5龄若虫和成虫(各5头)对榆紫叶甲卵的捕食量分别为(9.54±3.39)粒、(50.69±25.96)粒和(50.98±21.37)粒,其中3龄若虫捕食量小于成虫和5龄若虫,差异显著。野外释放蠋蝽后榆紫叶甲得到了有效控制。  相似文献   

6.
美国白蛾新天敌—蠋敌捕食能力的初步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首次报道美国白蛾Hyphantria cunea(Drury)的一种捕食性天敌——蠋敌Arma chinensis(Fallou),简述了蠋敌的生物学特性。在商河县,蠋敌在美国白蛾幼虫网幕枝中的分布率为2.33%~17.86%;记述了蠋敌的捕食习性和规律,经室内饲养,统计出各龄若虫和成虫的捕食量,从若虫到成虫,最大捕食量为2头3龄、7头4龄、5头5龄、23头6龄共37头白蛾幼虫;最小取食量为4头2龄、8头3龄、1头4龄、1头5龄、2头6龄共16头白蛾幼虫;分析并指出蠋敌对美国白蛾具有较强的控制能力,是自然界中影响美国白蛾种群密度的重要因子。  相似文献   

7.
茶褐猎蝽是马尾松毛虫等多种鳞翅目幼虫的重要捕食性天敌。在湖南每年发生一代,11月中旬以成虫在树皮裂缝或树洞中越冬,翌年5月中旬产卵,5月下旬孵化。若虫共5龄,于10月上旬蜕最后一次皮进入成虫期。它能捕食各龄期松毛虫幼虫和蛹,其捕食量随若虫龄期的增大而增加,平均每头蝽全年可捕食各虫态的松毛虫414头,对松毛虫种群起着较强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8.
研究了团聚丽瓢虫Adalia conglomerate的形态特征、生物学特性以及对铁杉球蚜的捕食效应。试验结果表明,团聚丽瓢虫1a发生1代,以成虫越冬。团聚丽瓢虫卵期、1、2、3、4龄、预蛹和蛹的发育历期平均分别是10d~15d,5d~11d,7d~11d,7d~11d,8d~16d,20d~30d,15d~18d。团聚丽瓢虫成虫和3龄幼虫可捕食所有龄期的铁杉球蚜,尤其喜欢捕食卵。捕食能力随着自身龄期增大而增大,成虫日最大捕食量最大,为344.8头。团聚丽瓢虫成虫和幼虫对铁杉球蚜卵的捕食效应均符合HollingⅡ型模型。成虫对铁杉球蚜的寻找效应用Hassel&Varley模型进行模拟,模型为E=0.4517P^0.5568,r^2=0.9859,表明随着猎物密度的增加,个体间的干扰越强,表现出对铁杉球蚜的捕食作用减小。  相似文献   

9.
指出了在一定空间条件下,躅蝽2~5龄若虫和成虫对黄栌胫跳甲3龄幼虫的寻找效应随着龄期和自身密度的增加而不同,2龄躅蝽若虫对跳甲的平均捕食量4头/皿时最高,3~5龄躅蝽若虫均在2头/皿时最高,而成虫躅蝽对跳甲平均捕食量在1头/皿时为最高,此时各虫态对跳甲捕食的干扰效应最低,之后均随自身密度的增加而增加。各干扰模型中,经χ2检验,理论值和实测值拟合较好。  相似文献   

10.
池鹭的繁殖习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池鹭在山东济南属夏候鸟 ,每年 5月上旬迁来 ,栖息在济南珍珠泉院内高大的法国梧桐树上 ,5月下旬开始产卵 ,每窝产卵 3- 6枚 ,6月中旬雏鸟孵化 ,孵化期为 2 2天 ,育雏期为 31天 ,以青蛙、鱼、泥鳅为主食。  相似文献   

11.
采用室内试验方法研究蚜灰蝶对竹蚜的捕能力及其日捕习性,结果表明:蚜灰蝶1,2,3龄幼虫对居竹舞蚜日均捕食量依次为93.60,161.80和266.20只.1日内捕食量及捕食速度的变化规律为上午<下午<夜间,以夜间21:30-1:30间捕食量及捕食速度最大;其最适宜捕食温度25~30℃,以30℃捕食量最高.随着空间异质性强度和种内干扰增加,其捕食量和捕食速度均随之降低.  相似文献   

12.
蠋敌研究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兰州皋兰山垒洼山林场,选择相同海拔、坡向和土壤类型刺柏林为研究对象,采用野外调查、野外定位研究和室内饲养相结合的方法,观察了兰州皋兰山垒洼山林场蠋敌的形态、生活史、生活习性,对侧柏毒蛾的捕食效果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蠋敌在该林场1年发生2代,以2龄以上若虫和成虫刺吸捕食侧柏毒蛾幼虫,1头第1代蠋敌一生平均捕食侧柏毒蛾幼虫11-33条,第2代蠋敌一生平均捕食侧柏毒蛾幼虫。9.80条(包括第2代蠋敌成虫越冬后的捕食量)。  相似文献   

13.
为了准确预报赤松毛虫的发生期,我们于1985年进行了赤松毛虫发育始点温度及有效积温的研究。现将观测结果整理如下。 一、观测方法 (一)越冬后4—8龄幼虫的观测:3月中旬自新泰市土门林场采集幼虫约5000头,在室内检取健壮、发育均一的4龄幼虫2000头,置4—5℃冰箱内贮存备用。自3月24日开始,每隔5天取出50头饲于大(直径13厘米)培养皿内,每皿饲养10头。7龄以后将幼虫饲于中型饲养缸内,至5月9日共饲养10批。每2—3天更换一次新鲜松针,在室内自然变温条件下饲养,每天观测记录一次发育进度,直至化蛹。  相似文献   

14.
室内测定六斑异瓢虫Aiolocaria hexaspilota(Hope)幼虫及成虫对榆紫叶甲Ambrostoma quadriimpressum Motschulsky卵捕食作用。结果表明,各龄幼虫及成虫的捕食量随榆紫叶甲卵密度增加而增加,当榆紫叶甲卵增加到一定数量时,捕食量趋于稳定,其功能反应均符合HollingⅡ型圆盘方程;六斑异瓢虫1~4龄幼虫及成虫对榆紫叶甲卵日最大捕食量分别为3.92,16.86,68.26,198.61和292.40粒。经χ2检验,其理论值与观察值差异不显著。在相同猎物密度下,六斑异瓢虫成虫随着密度增大,平均捕食量和捕食作用率下降,而分摊竞争强度增加。捕食作用率E与六斑异瓢虫成虫密度P的关系为E=192.5965P-0.2411。  相似文献   

15.
七星瓢虫成虫对蠕须盾蚧的捕食功能反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七星瓢虫(Coccinella septempunctata Linnaeus)是毛竹害虫——蠕须盾蚧(Kuwanaspis vermiformis (Takahashi))的重要捕食性天敌,为科学评价七星瓢虫对蠕须盾蚧的捕食能力及利用价值,对七星瓢虫成虫对蠕须盾蚧1龄若虫、2龄若虫和雌成虫的捕食功能反应进行测定,结果表明:捕食功能反应均符合 Holling-域型圆盘方程,寻找效应随着猎物密度的增加而降低.应用 Holling-域型方程拟合七星瓢虫成虫对蠕须盾蚧1 龄与 2龄若虫和雌成虫的日最大捕食量分别为221.3、127.8、51.6头;应用 Holling-芋型方程拟合七星瓢虫成虫对蠕须盾蚧1 龄与 2龄若虫和雌成虫的日最佳寻找密度分别为40.43、37.78、23.51头.说明七星瓢虫成虫对蠕须盾蚧具有较强的捕食潜力,是控制蠕须盾蚧的重要天敌资源  相似文献   

16.
大兴安岭林区落叶松毛虫生物学特性与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落叶松毛虫在大兴安岭林区2年1代(跨3个年度),幼虫期经过两次越冬:第1年以2~5龄越冬,4龄占42.3%;第2年以6~8龄越冬,7龄占79%。幼虫危害时间约200天左右,发育至9龄结茧化蛹,卵期平均13天,蛹期平均17天,成虫寿命5~15天。于5月上旬及8月中下旬利用杀虫优、马拉硫磷22.5g/hm~2低量喷雾,防效可达95%以上。  相似文献   

17.
拟长毛钝绥螨在浙江余杭1年发生20代左右。日均温24.82±0.20℃时,完成一个世代需10.22±0.85天。雌成螨寿命52.40±15.38天,日均产卵1.33±0.42粒,一生平均捕食南京裂爪螨雌成螨127.43±5.60头。捕食量随南京裂爪螨密度的增大而增加,但随捕食者本身密度的增大而减少。产卵量随捕食量的增加而增加。发育历期随捕食量的增加而缩短。林间释放防治南京裂爪螨以益害比1:20防效最佳。  相似文献   

18.
2018年内3-10月开展黑鹳(Ciconia nigra)重点监测,记录了详细的繁育物候期。黑鹳在高台县黑河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繁殖期为3-7月,3月初至4月中旬开始营巢,巢间距2 000~3 000 m,巢一般由干树枝筑成,呈盘状,多数在4月初至4月中旬产卵,1年繁殖一窝,每窝通常产卵4~5枚,孵化期约30天,孵化率约55%,70日龄时具飞行能力,多栖息在河流沿岸及沼泽区域。食物主要是鱼类,有沿用旧巢的习性。  相似文献   

19.
谢映平 《林业科学》1994,30(5):445-450
朴平刺巢沫蝉HindoloidessparsutaJacobi模式标本采自福建邵武,寄主不详。生物学尚无详细报道。作者在山西太谷小叶朴树CeltissinensisPers.上发现其密度很大。1990—1992年研究结果表明:该虫寄主专一为小叶朴。一年发生一代,以老龄若虫在当年生枝上结钙质巢越冬。4月上旬,小叶朴发芽开花期,越冬若虫出蛰。成虫羽化期从4月中旬到5月。成虫雌雄比为1:1.08。每雌虫平均产卵量为80粒。卵产在小叶朴果实表面,成单列横排,一块有2-14粒,以8—10粒者为多,一果有1—4块;单粒卵为靴形。卵期约30天,孵化率82.8%。若虫共5龄,各龄历期分别为18天、20天、30天、30天、230天。6月和7月,幼龄若虫以排泄物在果柄上结夏巢,隐蔽巢内取食;8月份第3龄若虫退出夏巢,迁移到当年生枝上结冬巢。并在其中取食发育,越冬,直到翌年春末羽化为成虫。夏巢和冬巢均为螺旋形,蜗牛壳状,灰白色,质硬,化学成份主要为碳酸钙CaCO3。但夏巢远小于冬巢。对各虫期形态特征作了描绘。  相似文献   

20.
杨扇舟蛾第一代卵期11天;1龄6天,初孵幼虫食量甚微;2龄4天,食叶量平均为14.22mm~2/头;3龄6天,食叶量平为334.88mm~2/头;4龄5天,平均食叶量为1826.4mm~2/头;5龄8天,为暴食期,平均食叶量为15,768.48mm~2/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