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粮食安全问题日益成为世界广泛关注的背景下,中国的粮食安全问题也不容忽视,尤其是承载着中国粮食的重要供给的主产区的粮食生产发展,其形势依然严峻,粮食丰产问题仍值得关注。分析了中国粮食主产区之一河北省利用现代农业手段改变粮食生产条件创新粮食生产技术从而达到粮食产量提高的实践经验,对中国粮食生产尤其是主产区依靠现代农业实现丰产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我国粮食主产区粮食生产态势与发展对策研究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本文通过对我国长江中下游流域、黄淮海流域和东北三省各粮食主产区耕地面积、主要粮食作物播种面积、粮食总产和粮食单产1980-2003年间变化态势及粮食生产的相关因素相关性等方面研究,揭示了各区域20多年来主要粮食作物生产变化规律,最后结合粮食主产区粮食生产现状,提出了发展粮食主产区粮食生产的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3.
粮食主产区政策对粮食生产安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保障粮食生产安全是粮食主产区政策的首要目标。基于这一现实背景,文章意在评估粮食主产区政策对粮食生产安全的影响。基于1997—2019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的预评估,本文发现粮食主产区的粮食总产量、粮食单产和粮食播种面积增长均显著高于非粮食主产区。在此基础上,本文运用双重差分模型实证分析粮食主产区政策对粮食生产安全的影响。结果表明:1)粮食主产区政策能够促进粮食主产区粮食生产,保障粮食生产安全。2)粮食主产区政策在北方粮食主产区更显著;粮食单产分位点越高,粮食主产区政策的效果越弱。3)粮食生产适度规模经营是粮食主产区政策保障粮食生产安全的重要路径。4)非粮食主产区的“非粮化”问题会抵消粮食主产区政策的部分效果。据此,建议保持粮食主产区政策的连续性、稳定性和有效性;因地制宜完善各粮食主产区粮食生产支持政策;鼓励粮食主产区粮食生产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增加对非粮食主产区保障粮食生产安全的关注度。  相似文献   

4.
文章利用历年全国和地方统计年鉴数据,按照粮食主产区、粮食主销区和粮食产销平衡区,分别统计测算三类地区用于农业生产实际耕地面积、保障粮食自给必要耕地面积及两者之差,对比分析粮食主产区和粮食主销区用于开展一二三产业耕地机会成本。针对粮食主产区较高耕地机会成本及经济发展利益流失现状,为增加粮食主产区政府粮食生产积极性,促进不同地区间经济协调发展,应建立国家耕地保护补偿基金制度,构建粮食主销区对粮食主产区利益横向补偿机制,加大对粮食主产区利益补偿力度。  相似文献   

5.
粮食主产区生产现状、问题及发展思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粮食生产现状长期以来,唐河县始终坚持把粮食生产作为农村工作的重点,不断加大对粮食生产的投入力度,创新工作机制,粮食生产综合能力稳步提升,粮食产量不断得到提高。全县粮食作物播种面积由2003年的17.73万hm2,增加到2011年的21.45万hm2;单产由2003年的270kg,增长到2011年的  相似文献   

6.
粮食主产区粮食生产要素利用效率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数据包络分析(DEA)对粮食主产区主要粮食作物(小麦、水稻)生产投入要素技术效率进行宏观分析,并对粮食主产区农户农业生产行为特征和认知进行微观评价。结果表明,不同省份各粮食作物生产技术效率差异较大,大多数省份均技术效率无效,粮食产量较大的省份,技术效率一般较小,单位耕地的要素调整量也较大。受访农民年龄偏高,受教育水平较低,许多农户对正确使用农业生产要素缺乏了解。基于研究结果,为提高粮食生产投入要素转化效率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我国粮食生产与水资源短缺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探讨粮食主产区粮食生产与农业水资源压力的关系尤为重要。本研究首先分析粮食主产区2004—2018年农业水资源压力的时空变化,运用Tapio脱钩模型对粮食生产与农业水资源压力的脱钩状态进行解析,其次结合“粮食生产水资源投入”这一指标与全局参比的超效率SBM-DEA模型测算了粮食主产区的粮食生产水资源利用效率,进一步分析了粮食生产水资源利用效率对农业水资源压力的影响。结果表明:粮食主产区农业水资源压力存在时空异质性,总体上北方粮食主产区的农业水资源压力大于南方,尤其是河北、河南、山东,其压力值始终大于1.5;2004—2018年,粮食主产区粮食生产与农业水资源压力的脱钩状态具有阶段性特征,前期以扩张负脱钩为主,中期北方与南方粮食主产区分别以绝对脱钩和扩张负脱钩为主,后期强负脱钩类型的省份范围扩大;粮食主产区粮食生产水资源利用效率整体均值为0.719,仍有一定提升空间,且提高粮食生产水资源利用效率对缓解农业水资源压力具有显著作用。研究结果为理解粮食生产与农业水资源压力的关系变动提供了新的视角,强调了未来在促进粮食稳定生产的同时,应注重通过提高粮食生...  相似文献   

8.
我国粮食主产区粮食生产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18,自引:3,他引:15  
本文分析了我国粮食主产区在我国粮食生产中的重要地位,并通过灰色关联分析法研究了影响粮食产量的相关因素的灰色关联系数,由大到小依次为,粮食播种面积>有效灌溉面积>粮食单产>复种指数>农机总动力>旱涝保收面积>机播面积>机耕面积>农村用电量>机电排灌面积>化肥用量>成灾面积;在此基础上,重点研究了耕地、水资源状况、有效灌溉面积、农业现代化水平及农业科技进步对粮食生产的影响作用。  相似文献   

9.
根据白城市粮食生产对地下水的需求,开展白城市粮食主产区地下水动态分析,掌握地下水动态变化规律,为保障商品粮能力建设,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顾莉丽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0):12458-12461
依据1949~2008年粮食主产区粮食产量统计数据,应用波动理论分析了粮食主产区粮食产量波动情况。结果表明,粮食主产区粮食产量是在不稳定的波动中增长的,其波动周期频度较高,长度比较规则;波动幅度总体呈中度,稳定性不强;粮食产量波动具有对应性,体现了现阶段粮食生产"N"字形的发展态势;粮食产量波动具有梯次性;在粮食产量波动性比较中,粮食主产区粮食生产年均增长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但相对波动系数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从自然灾害、农业政策、生产性投入、粮食价格和粮食流通5个方面剖析了粮食主产区粮食产量波动的原因,并提出了防御和平抑粮食产量超常波动的措施:一是坚持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努力提高耕地质量;二是加强粮食生产基础设施建设,增强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三是加快农业科技进步,构建强有力的科技支撑体系;四是注重农业组织制度创新,为农业技术措施的应用提供实施路径和载体;五是建立健全灾害防控体系和粮食市场体系,增强粮食生产抗御风险的能力。  相似文献   

11.
粮食生产的发展受多种因素的综合作用,首先分析了自然、经济、社会等因素对粮食生产的影响,在此基础上,研究了中国长江中下游流域、黄淮海流域和东北三省三大粮食主产区1979—2003年间不同作物在不同区域的单产比较优势、规模比较优势和综合比较优势,总结了五大粮食作物不同区域的优势表现。最后提出发挥中国粮食主产区比较优势,提高中国粮食主产区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思路与对策。  相似文献   

12.
我国粮食主产区粮食生产现状、存在问题及政策建议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粮食主产区贡献了全国约75%的粮食产量和80%左右的商品粮,其粮食生产状况直接影响着我国的粮食整体产能,在国家粮食安全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基于2006—2016年11年的中国统计年鉴数据,采用对比分析研究的方法,从粮食作物播种面积、粮食产量和单产、主产区省际差异等多个角度对主产区粮食生产的现状分析,并对其粮食生产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挖掘。结果表明,粮食主产区中"粮食大省、经济弱省、财政穷省"的现状并未得到根本性改善,粮食生产中仍存在产销区利益分配失衡,土地规模化经营程度低,科技贡献不足,农业劳动力老龄化,粮食主产区北移加剧了资源约束和灾害风险,化肥和农药过度使用造成主产区生态环境压力不断加大以及粮食主产区省际间粮食生产水平差异大等问题。因此,提出加速向粮食功能区转变,加大农业科技投入,加快土地流转和推动适度规模经营,落实农业发展新理念,加大利益补偿力度增强主产区种粮的积极性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正>2013年12月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列为2014年六大经济工作任务的首位,粮食主产区粮食生产是保证谷物基本自给和口粮绝对安全的关键。一、粮食主产区隐忧的五大问题(一)粮食主产区粮食生产能力接近极限,面临较大的增产压力2013年,我国粮食总产量达到60193.5万吨,同比增长2.1%,成功实现"十连增"。其中,75%以上的粮食产量、80%以上的商品粮,均来自13个粮食主  相似文献   

14.
张倩 《贵州农业科学》2005,33(5):104-106
粮食主产区在确保国家粮食安全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位置.一旦粮食主产区生产出现问题,就会危及国家的粮食安全.同时,如果国家政策不能突出保护主产区、支持主产区,让主产区生产粮食的农户获得较高的利润,农户就会放弃种植粮食,粮食种植面积就会随之而调减.因此,国家粮食政策的重点应放在粮食主产区.本文旨在对现行的影响粮食主产区农民增收的政策进行评价,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及建议.  相似文献   

15.
随着国际粮食形势的变化,粮食供给短缺,全球粮食储备水平进一步下降,国际市场粮价大幅度上涨。与世界粮食形势形成反差的是,在党中央国务院出台一系列支农惠农政策的引导下,中国粮食生产实现了历史上从未有过的八年连续增产。中部地区是中国重要的粮食主产区,粮食产量占全国粮食总产量的1/3以上,对全国粮食增  相似文献   

16.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3,(2):131-132
当前农业生产是国家战略部署的重中之重,分析了粮食主产区的生产状况以及当前农业科技推广的现状及问题,并对其发展所需要注意的问题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7.
《农村经济与科技》2020,(1):262-264
我国人口密集粮食主产区提供了较大比例的粮食数量,其城镇化对中国粮食安全有着重要作用。然而,粮食生产与城镇化发展不协调现象也随着城镇化的推进而出现。大量劳动力外流、耕地资源流失、农民缺乏种粮积极性、未实现人的真正城镇化等问题不容忽视,如何在促进城镇化发展的同时保证粮食的优质高效生产,是一个亟需解决的现实问题。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提出了产业与人口合理集聚、推进粮食清洁生产等建议。  相似文献   

18.
为厘清粮食主产区农业水资源与粮食生产的协调适配关系,促进二者协同发展进而增强我国粮食生产韧性,本研究构建了农业水贫困和粮食生产脆弱性评价指标体系,借助主客观赋权法、耦合协调度模型、全局莫兰指数和基尼系数,分析了2006—2019年粮食主产区农业水贫困、粮食生产脆弱性及二者耦合协调关系的时空演变特征。结果表明:2006—2019年农业水贫困程度降低了30.45%,南方降幅高于北方,整体呈现北高南低的态势;粮食生产脆弱性降低了71.99%,北方降幅高于南方,整体呈现南高北低的态势;农业水贫困与粮食生产脆弱性的耦合协调度上升了21.99%,区域差异趋于缩小,但始终保持北高南低的态势。据此,本研究提出了降低农业水贫困和粮食生产脆弱性、提升两个系统耦合协调发展的路径。  相似文献   

19.
粮食主产区在我国农业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作用,但粮食主产区与主销区利益机制不协调。"粮食大省,工业弱省,财政穷省"的局面依然存在。统筹粮食主产区与主销区协调发展,充分调动粮食主产区地方政府抓粮、农民种粮的积极性,是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必然要求。本文阐述了粮食安全具有准公共产品性质,必须坚持市场调节与政府调控相结合,才能实现粮食供求均衡;分析了当前主产区与主销区粮食生产情况及利益补偿机制,发现当前粮食主产区与主销区利益补偿机制不尽合理,提出了通过调整粮食主产区粮食风险基金承担比例、征收庇古税、合理确定粮食主销区对主销区补偿的额度等措施来建立粮食主产区与主销区的利益平衡机制。  相似文献   

20.
粮食安全是保证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基础,粮食主产区肩负着保障我国粮食安全的重任。建立粮食主产区利益补偿机制,是利国利民,调动各级政府发展粮食生产,鼓励和保护农民种粮积极性,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一项长远大计。具有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战略实施的重要意义。本文分析了当前我国粮食主产区利益补偿政策存在的突出问题,并相应地提出完善我国粮食主产区利益补偿的政策建议。通过实施这些政策建议,可以调动农民和主产区政府发展粮食生产的积极性,保障国家长期粮食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