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生态文明的科学内涵 生态文明是指人类遵循人、自然、社会和谐发展这一客观规律而取得的物质和精神成果的总和,是以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共生、良性循环、全面发展、持续繁荣为基本理念的文化伦理形态. 生态文明建设覆盖了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生活四个层面.生态文明的特征包括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健康有益的消费模式、和谐的社会人际关系.要素包括生态意识文明、生态法治文明和生态行为文明.  相似文献   

2.
生态文明是人类追求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和谐共生的最高级的文明形态,农林院校在加强和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中有着先天的学科优势和专业特长。因此,加强农林院校的生态文明建设和加强大学生的生态文明教育与生态文明行为培养既是时代的要求,也是高校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需要。从培养生态文明观入手,通过一系列措施与途径,开展生态教育,实施生态实践,为社会培养合格的生态型人才。  相似文献   

3.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5,(12):253-254
生态文明倡导实现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等的和谐共存,这种和谐发展的生态文明理念有助于推动我国美丽乡村建设工作的发展,其所特有的和谐发展理念与科学的发展规律,为美丽乡村的建设奠定了思想理论基础和方法原则,对于实现我国美丽乡村建设极具现实意义。初步分析农村生态文明建设对促进美丽乡村建设工作的重要意义,探讨目前我国乡村生态文明建设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最终在农村生态文明理念指导下提出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4.
生态文化是一种追求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和谐发展的文化.贵州羌族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创造并积累了大量的生态文化.贵州羌族的传统生态文化是一种具有自我调适、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可持续发展的文化,这些生态文化内涵给我们现今的农村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5.
《新农业》2021,(12)
生态文明指的是人类在遵循自然发展规律基础上取得的精神成果与物质成果,有利于实现人类社会、经济与文化的共同发展,促进人与自然界的和谐共生。林业资源对维系生态平衡具有积极的作用,在生态文明理念下,林业生态路径建设的难题是林业部门需要重点关注和解决的问题。本文主要探究如何在生态文明的视角下加强林业管理,建设一条林业的生态化发展道路,从而促进人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6.
涉海高校加强海洋生态文明教育的策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态文明是人类在改造客观世界的过程中,遵循人、自然、社会和谐发展的规律,建设有序的生态运行机制和良好的生态环境所取得的物质和精神成果的总和。以自然界最大生态系——海洋为基础的海洋生态文明,是建立自然生态系生态文明的前提条件,对国家生态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涉海高校应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承担新时期的海洋使命,努力提升海洋生态科研水平,加强对大学生的海洋生态文明教育,构建人与海洋和谐发展的生态文明新体系。  相似文献   

7.
由于在发展休闲农业经济中的散、小、弱问题较为突出,导致乡村生态环境问题与休闲农业经济的发展同步增长,使乡村面临着日趋严重的人与自然不和谐、人与人不和谐、人与社会不和谐难题。要有效解决问题,实现休闲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就必须加快生态休闲农业经济的发展,加强乡村生态文化建设,重视乡村生态社会建设,在乡村生态文明建设中促进生态型休闲农业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生态与健康都是当今社会关注的焦点。马王堆医书作为重要的医学文献,蕴含着丰富的生态思想。医书不仅对人的生存状态进行了阐释,还饱含了人类需要主动认识自然、了解自然、尊重自然界一切其他生物,最终达到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相和谐的生态理念。研究医书的生态思想对于我们形成中医养生理念、促进社会和谐发展和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价值;同时,还能够为生态医学的理论架构提供基础认识。  相似文献   

9.
黄嫱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2):18527-18529
从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和人与社会的全面发展2个方面论证了可持续消费伦理是一种和生态文明相适应的可持续发展的消费伦理,是建设生态文明的必然要求,并阐述了要构建可持续消费伦理,树立科学的消费观念是前提,提高公众的消费素质是基础,营造健康的消费环境是保证。  相似文献   

10.
生态文明是人类社会与自然和谐发展的高级文明形态,树立正确的生态文明观是实现生态文明的前提条件。作者从我国湖泊水库渔业的生态现状出发,分析了在湖泊水库渔业发展过程中以生态文明观指导渔业生产的现实意义,进一步提出落实湖泊水库渔业发展生态文明观的具体思路与方法。  相似文献   

11.
生态要素观是马克思、恩格斯生态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马克思、恩格斯的生态要素观丰富而深刻,其主要内容包括:人与自然之间是有机一体、和谐共存的生态关系;实践是连接人与自然、人与社会、自然与社会三者之间关系的基础;人与自然的关系跟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关系相互影响并相互制约。梳理并阐释马克思、恩格斯的生态要素观,对于构建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生态文明理论,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和美丽中国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很多企业注重对乡村旅游业的开发,不仅有利于推动社会经济发展,同时也能有效满足人的精神需求,在乡村旅游开发过程中,离不开生态文明建设,与生态文明建设有着紧密的联系,因此,只有不断促进乡村旅游开发与生态文明建设相融合,才能推动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从而实现人类与自然环境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3.
生态文明是按照自然生态系统和社会生态系统的客观规律而建立起来的人与自然、人与社会良性互动、和谐发展的衬会文明形式.是和谐社会的基础。河南省委书记徐光春指出。人与自然和谐的目标就是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林业作为生态建设的主体。肩负着增加森林植被、改善生态环境、实现人与自然和谐、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使命。同时,林业作为一项基础产业.叉肩负着保障林产品供给、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责任。地处豫、鲁、冀三省交界的濮阳市。目前正处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阶段.局部地区生态虽有较大程度的改善.但生态稳定性较差.森林资源总量不足.  相似文献   

14.
生态文明由"生态"和"文明"组成,是指人类为实现人与自然和谐所做的全部努力和所取得的全部成果,是过程与结果的统一体。从"文明"的发展阶段来看,生态文明是继原始文明、农业文明到工业文明后形成的一种高级文明形态,是文明发展的新阶段。从"文明"发展的类型来看,生态文明与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并列的文明类型。生态文明的核心目标只有一个,那就是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  相似文献   

15.
邢志军 《甘肃农业》2016,(12):13-14
生态文明是遵循人、自然、社会和谐发展客观规律而取得的物质成果和精神成果的总和,是以尊重自然规律和保护自然为前提,以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为基础,以建立可持续的产业结构、生产方式和消费模式为主要内容,实现人与自然环境的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共处共融的文明发展形态。  相似文献   

16.
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问题是生态环境的根本问题,人既有自然属性又有社会属性,人与自然界既对立又统一,人们改造与利用自然界必须遵循客观发展规律,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恩格斯的生态自然观对实现我国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建设美丽生态中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因此,要以恩格斯生态自然观为指导,积极开展生态文明教育,树立环保意识;大力倡导绿色消费模式,推动绿色发展。  相似文献   

17.
中央提出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20字方针.为我们描绘出了一幅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协调推进,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生态文明和谐发展,人的全面发展与社会全面进步相辅相成的新农村的美好蓝图。  相似文献   

18.
论生态文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态文明追求一种人类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思维方式和发展方式。它以尊重和维护生态环境为主旨,以可持续发展为根据,以未来人类的继续发展为着眼点,确立了人类与自然双主体的地位,是对人与自然是共生共荣相依关系的本质概括。生态文明的提出加深了对人、生命、生态、环境的认识和理解,促进了社会主义的全面发展,生态文明是构筑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19.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共中央把生态文明建设提高到战略高度。湖南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全面推进生态文明体制改革,贯彻落实"创新、和谐、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湖南省水利厅坚持人水和谐发展,统筹推进水生态文明建设,探索构建湖南水生态文明格局,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基础保障。  相似文献   

20.
正生态文明是人类社会文明的高级形态,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必须放在突出位置,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就融入经济建设而言,发展幸福农业是建设生态文明的一个有效载体。这是因为,幸福农业是让人类安全和谐、健康长寿、心身愉悦的农业,是农业发展的最高境界,与生态文明建设密切相关。发展幸福农业,建设良好的生态系统,对人类的安全健康进而提高生命质量具有重要作用;发展幸福农业,抓好生态环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