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 毫秒
1.
农民进城打工,不仅是农民就业、增收的需要,也是城市发展的需要;农民外出打工成为农民脱贫致富、增加收入的重要渠道,为国家创造了财富,为推动社会进步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目前,农民工已经成为产业工人的重要组成部分,农民打工收入已占到家庭收入的50%以上,并在今后一段时期内仍会以更快的速度递增.但是,由于主客观方面的原因,农民工在劳动条件、工资待遇、子女教育、医疗保障、安全等诸多方面存在一些问题,所以保障农民工的权益,就成了关系到党和国家全局性的根本问题,它关系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2.
城市农民工是对进城打工农民的通称。当前农民工已成为一个关系到中国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的重要社会力量。对于这一群体的阶级属性.许多学者提出了“城市农民工已经成为工人阶级的新成员”的论断。事实果真如此吗?判断一个群体是否已经成为一个阶级,大体上有三类标准:一类是阶级属性,也就是他们是否具备相近或相同的阶级的基本特征.这是属性分层:另一类是社会经济地位.也就是说他们是否具有相近或相同的社会经济地位,  相似文献   

3.
我国是一个泱泱农业大国,曾经为世界农业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创造做出了重大贡献。即使在今天,我国农村人口仍然占绝大多数,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即所谓的”三农”问题依然是政府工作的焦点。改革开放以来,数以亿计的农民工发扬吃苦耐劳、勇于创造的精神,用勤劳的双手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目前,我国农民工已成为了我国产业工人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发展生产力,推动工业化进程的一支重要力量,是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如何更好地发挥农民的潜力,提高农民工素质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主要课题。  相似文献   

4.
中国目前正处于高速工业化的过程中,这为大量农村人口城市化提供了契机。然而农民进城打工与农村人口的城市化的含义完全不同。每年都有大量农民工进城,但是真正在城市落地生根的人数有限,这与城市化目标存在偏差。农民工能否顺利地实现城市化,直接关系到城市化的质量和能否构建和谐社会的问题。本文从个体素质、社会关系、政策及制度三个方面分析了农民工向市民角色转型的影响因素,提出了加速农民工市民化转变的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5.
农民缺什么?首先缺零用钱和基本积蓄。我所接触的农民家庭,日常生活的粗茶淡饭已经解决了,但手边的零用钱匮乏,万一家中人有病或什么需要花钱的事(如孩子上学),这可就麻烦了。赚零用钱的方法确实很多,比如农副产品的贩卖、打工等,但真正能到农民手里的并不多而且很难。即使是打工能收到工钱,那些年老、多病的农民依然无法打工,怎么办?  相似文献   

6.
“三农”问题成为当今社会的热点,农民也成为了全社会广泛关注的对象,但是农民子女和农民对子女的教育问题同样值得我们关注。农民子女是未来农村建设和发展的希望,农民对子女的教育不仅关系到子女的成长、成才,也关系到整个社会的发展与进步。而农民由于受传统思想的影响和束缚以及自身文化素质的局限性,在对子女的教育问题上存在一些狭隘甚至错误的思想观念。通过围绕农民在子女教育中需要转变的几种思想观念进行了探讨,对改进农民对子女的教育思想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新生代农民工",主要是指"80后"、"90后",这批人目前在农民工外出打工的1.5亿人里面占到60%,大约1个亿。他们出生以后就上学,上完学以后就进城打工,相对来讲,对农业、农村、土地、农民等不是那么熟悉。另一方面,他们渴望进入、融入城市社会,而我们在很多方面还没有完全做好接纳他们的准备。与上一代农民工相比,新生代农民工文化素质较高,工作努力勤奋。然而,由于新生代农民工过分追求物质生活的安逸,从而忽视了对于精神价值的追求,所以对新生代农民工的思想政治教育方面,需要大力宣传与推广。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农民朋友纷纷背井离乡、抛家弃子或举家外出弃农经商或务工,成为了热门话题,也成了解决农民增收难的有效途径之一。在这里,我也说说农民外出务工之话题。农民进城务工叫打工,到县区以外务工叫外出打工。打工的人被称为打工仔或打工妹。农民外出打工具有许多好处:首先,农  相似文献   

9.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将农民工进城务工作为增加农民收入的一项重要措施.并明确指出:“进城就业的农民工已经成为产业工人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城市创造了财富.提供了税收。”这就充分肯定了农民工在我国现代化建设中的历史地位和重要作用.为农民进城务工.增加收入提供了政治保障。为了更好地落实中央一号文件精神.我们有必要进一步对农民进城务工的意义.存在的问题及应采取的措施予以重视。  相似文献   

10.
中国城镇化过程中的农民转移就业与市民化问题已成为必须要正视和面对的问题,它所带来的危害已严重阻滞和延缓了我国的现代化步伐。只有通过优化协调城镇化机制和城镇发展格局;逐步调整"取""予"结构,拓宽资金来源渠道;积极促进农民工的就业和劳动权益保障;着力解决农民工进城户籍和承包土地权益保障等方面问题和瓶颈,才能使城镇化过程中的农民转移就业与市民化问题得以缓解和解决,才能真正实现中国经济社会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1.
崔艳华 《甘肃农业》2007,(12):66-67
“三农”问题是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三农”问题的焦点是增加农民收入。农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农民收入能否增长,不仅关系到农业的发展和农村的稳定,而且关系到社会主义国民经济发展的全局,增加农民收入已成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关键。作者阐述了农民增收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性,分析了制约农民增收的因素,提出了通过促进农民增收,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目标应采取的措施。  相似文献   

12.
我国农民教育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加强农民教育,提高农民科学文化素质是实施科技兴农、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客观需要,在简要介绍我国农民职业教育、继续教育、教育创新和农民工与农村城镇化等问题的基础上,较详细地阐述了农民教育的主体与重点。  相似文献   

13.
王艳秋 《油气储运》2005,(11):13-13
现如今外出打工已成为许多农民增收致富的好途径,但你听说过黄牛“打工”吗?今年以来,在山东省平原县就业起了一股黄牛“打工”热,每头黄牛“打工”一年可为饲养户带来800-2200元不等的收入呢!  相似文献   

14.
读者热线     
田野 《油气储运》2005,(4):21-23
如今,进城打工的农民很多,为保障自己的合法权益,许多农民与用工单位签订了劳动合同,那么,如何才能避免在签合同时掉入老板设下的陷阱,对安徽读韩晓提出的这个问题,有关人士是这样答复的。  相似文献   

15.
城市农民工子女心理表现的归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大批农民工外出打工数量日以增多,农民工子女已经成为一个引起社会广泛关注的社会群体,农民工子女进入城市之后,除了就学方面存在的问题.农民工子女的心理适应更应当是我们关注的焦点,探究农民工子女在城市适应过程中的心理适应,消除造成农民工子女心理障碍的社会因素.促进农民工子女的社会适应性.为农民工子女的成长提供良好的社会环境,既有利于他们的成长,也有利于我们社会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6.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7,(23):200-203
近年来,农民工返乡成为我国劳动力流动的新现象,由于"拉"力和"推"力的双重影响作用,部分具有在城市务工经历的农民选择回到故乡。培养新型职业农民成为对接农民工返乡现象、解决"明天谁来种地,明天谁来养猪"社会难题切实可行的方法之一,体现了农村农业经济发展进程中兴农先扶智的重要举措,有效促进我国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加快进入建设现代农业新时期。通过阐述我国职业农民培养的演变,剖析农民工大量外流背景下培养职业农民的困境,借鉴其他国家培养农民的经验,对我国新形势下破解培养困境提出建议,以期解决培养过程中的现实问题。  相似文献   

17.
无数怀揣着创业梦想的人因为各种原因走上打工路,陈炳佳的故事不一样。13岁离家打工,从贫穷农民成长为“打工达人”,继而自主创业成为清洁公司身价千万的大老板,再急流勇退进攻生态大米成为年营收上亿的企业领袖,带动70%的罗定农民通过种优质大米致富。  相似文献   

18.
随着农民生活中自由时间的增加,自由时间消费日趋重要,自由时间不仅关系到农民生活质量的提高,而且影响到农村经济的发展。但是目前我国农民自由时间消费的内容、形式、环境等方面存在着诸多问题。应提高农民自由时间消费质量,建立文明、健康的自由时间消费方式。  相似文献   

19.
《农民致富之友》2007,(11):34-35
发展现代农业,需要有专业素质的经营者。但是,目前郊区还在坚持种地的不外乎三类人,一是无法外出打工的老人,二是一边打工一边“兼职”种田的农民。三是租种三五亩土地的外来农民。他们有能力推动“生态高效”农业的发展吗?  相似文献   

20.
自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以来.如果说农村有很大的创新、发展.其主要之一就是农民工的流动。二十多年来。近一亿农民“洗脚上岸”.走向二产、三产.走进城市.走出国门。减轻了农村的压力.增加了城市的活力.带来了中国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因此.农民工现象是继土地承包责任制后中国农民的又一伟大创举。当我们看到近年来农民工在流动方式、目的、收入等方面出现一些好的发展态势的同时.还应该看到仍存在一些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如农民工素质低、外出打工难、体制不健全、政策起点低等。这些问题不但是解决农民工问题的根本出路.更是解决中国“三农”问题的突破口。本文根据实际调查的情况.蓬用新制度经济学的制度变迁理论.从诱致性、强制性制度变迁的角度剖析了中国农民工现象.指出了解决农民工问题的思路、途径、基础、动力、重点和关键之所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