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西宁退耕还林(草)效果分析   总被引:5,自引:5,他引:0  
西宁市退耕还林(草)效果经分析,根据当前退耕还林(草)工作中取得的成绩和存在问题,提出了今后改进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2.
重点对贵南茫曲镇、塔秀乡、森多乡和同德县尕巴松多镇、巴沟乡,共和县环湖四乡(镇)的退耕还林还草情况进行了调查,总结分析了海南州退耕还林草工作中的具体问题,提出了巩固退耕还林草成果的一些建议,为开辟农牧民增收渠道,提供了有价值的思路。  相似文献   

3.
退耕还林还草工作中目前存在的几个问题及解决办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4.
浅论湟源县退耕还林(草)后农民增收的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中央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全面启动,具有战略意义的退耕还林(草)工作地进入全面实施阶段.这项以加快改善生态环境,造福子孙后代的百年大计,对于以粮为主的传统农业县,将无疑是一项新的革命--这将打破湟源县多年来形成的农民收入68%来源于大农业的结构,全县60%的劳动力从事农业这一就业结构,另外,湟源县去今两年退耕2.0万亩,今后计划退耕约7万亩.随着退耕地的不断增加,农户耕种的土地将相对减少.退耕后怎样使农民收入保持增长,如何安排生产活动,最终实现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兼得的目的,已成为当前农民最关心的热点问题,也是农村工作研究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退耕还林(草)与农户利益之间矛盾的探讨,提出了解决这种矛盾的建议和措施。  相似文献   

6.
20 0 0年安定区被列为全国退耕还林生态工程试点区后,抢抓机遇,以治理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为宗旨,实施退耕还林(草) 4万亩,种草3万亩;2 0 0 1年安定区边治理边探索,退耕还林(草) 1 .8万亩,其中实施以林为主的退耕种草0 .42万亩,以草为主的退耕种草0 .84万亩;2 0 0 2年安定区被列为国家全面启动实施退耕还林生态工程重点区,在总结前两年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全面实施乔、灌、草结合的生态治理模式,实施退耕还林9.2 7万亩,其中种草6 .5万亩;2 0 0 3年安定区在实施退耕还林种草过程中积极引进示范推广种草方面的各类先进的应用技术,以山绿起来…  相似文献   

7.
云南退耕还林还草栽桑好处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罗坤  徐明 《云南农业科技》2001,(5):26-26,30
国家实施退耕还林还草战略,其主要目的是改善生态环境、减少水土流失,调整产业结构,稳定和增加农民收入.云南省在一定区域内栽桑树,既能达到退耕还林还草的效果,又符合云南建设绿色经济强省的要求.  相似文献   

8.
李更 《甘肃农业》2003,(1):35-36
麻沿林区属小陇山林业实验总局管辖,在行政区划上属于陇南地区徽县麻沿乡。  相似文献   

9.
通过研究中国退耕还林还草的现状及问题,指出由于退耕区域布局缺少严密的科学论证,监督检查没有科学的评价体系,致使政策效果大打折扣;退耕补偿政策的不合理、不公平性以及退耕地未来收益的不确定性,又使退耕还林还草成果巩固面临潜在威胁。据此提出了合理界定退耕还林还草的政策操作区域,建立科学的监测评价体系,实行分区调控政策,适当细化退耕补偿标准,建立长期的退耕补偿机制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通过三年退耕还林(草)工程示范小区建设,分析了工程对土地利用状况、种植结构、产业结构和农村经济的影响,对退耕还林(草)工程进行了效益评价,认为退耕还林(草)工程进一步解放了劳动力,经济建设建立在稳定的生态环境基础,不会导致农村经济衰退或农民减收,而且有利于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村经济结构更趋于合理。  相似文献   

11.
关于兴海县退耕还林(草)实施情况的调查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兴海县自2002年实施退耕还林(草)工程以来,经过几年的努力,取得了初步成效。在调查兴海县退耕还林(草)实施情况的基础上,结合当地实际情况,提出了一些探讨性的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2.
对海原县退耕还林与还草的再认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改善生态环境、投入成本、农业结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产业发展方向5个方面分析论述了在海原县实施退耕还草易于还林,优于还林的观点。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西宁市退耕还林草工程试点示范区的调查研究,总结分析了西宁市退耕还林草工程实施过程中的作法和存在问题,根据工程建设的现状,提出今后经营的模式。  相似文献   

14.
退耕还林(草)天然次生植被变化规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采用以区域调查为主,结合定点样地调查的研究方法,对连续三年的退耕地和撂荒8年的撂荒地的植物优势种、密度、优势度和盖度等的调查,通过年度间植被的变化过程、植物生活型的分析,总结出退耕后。天然次生植被的变化规律趋向两个方向变化。一是从农田杂草→禾本科植物为主的草地→禾本科 蓼科植物为主→高山草甸变化;另一种是从农田杂草→禾本科蓼科植物为主的草地→灌木林地→天然次生乔木林方向发展。认为退耕后加强管护,是恢复植被的关键,提倡采用针阔混交型水源涵养林建设模式或退耕封育自然恢复植被治理模式,封造育结合恢复林草植被。  相似文献   

15.
退耕还林 (草 )工程 ,是一项伟大的生态环境治理工程 ,是推动西部大开发的重大举措。本文根据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退耕还林 (草 )的有关决定精神 ,结合西宁的实际情况 ,对西宁实施退耕还林 (草 )工程的范围目标 ,规划布局、设施建设、具体政策 ,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论述 ,并针对当前退耕还林 (草 )中存在的现实问题 ,提出了具有操作性的对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16.
退耕还林还草 实现黄土丘陵区农田生产力的跃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国家科技攻关项目中黄土丘陵沟壑区安塞县纸坊沟小流域(8.27km^2)示范区和宝塔区燕沟流域(47km^2)示范区生态农业建设实际,论述了该地区退耕还林还草,改变广种薄收落后生产方式、促进农业生态系统,特别是农田系统生产力大幅度提高的过程及成效。纸坊沟小流域通过逐步退耕,10年农田粮食平均单产提高了近2倍;而燕沟流域在与地方紧密结合、集中投入的条件下,大面积退耕还林(果)还草,建设基本农田,仅3年,粮食单位面积产量提高了1.7倍,实现了农田生产力跃迁。事实表明,水土流失严重的黄土丘陵区,大面积退耕坡耕地还林还草,不仅是控制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的需要,也是改变传统生产方式,大幅度提高农田等土地生产力,实现区域农业和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根本措施。  相似文献   

17.
宁夏山区退耕还林还草工作,是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怎样开展这项世际工程,使其达到科学合理,是值得我们研究和讨论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退耕还林还草,是一个功在当代,泽被子孙的伟业,人人有责。建议各地除本着“不求为我所有,但求为我所用”的原则,作好区划,选好树种、草种,合理搭配外,还应注意以下三点:  相似文献   

19.
本文针对贵州喀斯特地貌目前的生态环境现状,并结合新一轮退耕还林还草的优势,提出了喀斯特地貌地区新一轮退耕还林还草的建议。  相似文献   

20.
卓资县退耕还林(草)工程效益浅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结合卓资县的生态环境及经济发展现状,通过该地区退耕还林(草)工程近5a实施情况,在此基础上分析了退耕还林(草)工程在该地区产生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并提出一些合理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