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朱超 《福建茶叶》2016,(5):380-381
茶道和传统武术都注重品德修养,追求淡泊。茶道讲究的是心静自然凉的超脱心境,传统武术也要求练武之人静心,做到心神合一、全神贯注。中国是一个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的国家,茶道和传统武术在中国都发展得很好。本文结合中国的茶道精神和传统武术进行分析,解析茶道对传统武术的启示。将品茶悟出的人生之道,融合到传统武术的精神之中,领悟传统武术的精髓,从而更好地发展传统武术。  相似文献   

2.
茶道精神最早源于我国,其是在纷繁的茶道活动上形成的一种意识文化。茶道精神因为其蕴含着丰厚的民族元素而一度被视为我们中华民族文化的典型代表。本文以茶道精神为着手点,对图书馆的人文环境建设进行了积极探索,在论述了我国的茶道精神内涵后,又分别从两个角度对茶道精神在图书馆人文环境建设中的价值进行了分析,并最后从三个方面入手简析了茶道精神对图书馆人文环境建设的具体启发。  相似文献   

3.
李早  黄莉 《福建茶叶》2016,(12):230-231
茶道精神是一个国际化的概念,主要体现在亚洲范围内的国家,其中尤其以中国、日本以及韩国的茶道精神较为出名。有趣的是,虽然茶道精神在不同的国家所表现的形式和内容又有很大的不同,但其本质又是可以想通的。不同国家的茶道精神都有着同样的精髓,那就是清、和、真、空和怡。更巧的是,这些茶道精神的精髓正是我国高校思想道德教育的精髓。因此,本文从茶道精神的清、和、真、空、怡这五个方面入手,分别探讨了这五个方面对高校思想教育的理念传达作用,从而说明了茶道精神对高校思想道德教育的影响和启示。  相似文献   

4.
李振东 《福建茶叶》2016,(7):259-260
本文通过对茶道精神中俭、真、和这三大特质的分析,阐述了茶道精神的修心作用,并将其与武术结合起来,提倡要做到身心合一,研究了茶道精神对中华传统武术的启示。  相似文献   

5.
张宗胜 《福建茶叶》2016,(9):305-306
随着教学理念不断优化,传统“以成绩数据”为导向的教学策略存在的问题日益突出,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已经成为教学发展新的内涵。关注健康,让学生快乐健康成长,已经成为整个教育的普遍共识。当前我们在进行教学改革时,所围绕的基本理念就是“健康第一、以德育人”,既要培养学生掌握必要的理论知识技能,同时还要确保学生能够健康、综合、全面成长。因此,就要在茶文化影响下,做好道德教学改革和融入,就必须理清“教学需求”,从道德教育存在的问题入手,结合教学内容和健康培养理念,实现整个德育教学效果的优化,达到培养学生德育素养全面成长的最终目的。  相似文献   

6.
梁媛 《茶叶》2018,(1):34-41
茶诗分为两种,狭义的茶叶诗词是指咏茶诗词,即诗的主题是茶;广义的茶叶诗词不仅包括咏茶诗词,而且也包括有茶诗词,即诗词的主题不是茶,但是诗词中提到了茶。本文将从狭义上划分为茶诗的诗作和诗句中,进一步探讨茶道精神在唐宋诗歌创作中的影响和映射。  相似文献   

7.
作为我国传统茶文化的核心,茶道精神虽然与传统武术一动一静,但是茶道精神中蕴含的中庸、仁礼等儒家思想,对我国传统武术技术风格、伦理规范、动作变化产生了非常重要的影响。因此,我国传统武术应挖掘其与茶道精神之间的文化联系,借鉴茶道精神中丰富的思想元素,为传统武术的传承发展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8.
马华 《福建茶叶》2016,(4):347-348
"茶"一词所承载的文化内涵博大精深,从神农氏开始,茶渐渐进入人们视野,中国古代上至君王臣子,下至黎民百姓都对茶有着或多或少的接触,儒释道文化的渐入以及文人墨客的称颂使中国"茶韵"逐渐形成。与此同时,南宋初年,茶叶首次传入日本,南宋末年茶道再次登入日本土地,并且与日本当地文化结合,形成了其特有的茶道,发展至今已成为日本文化产业中重要的一环。本文着重于中国茶韵与日本茶道的比较研究,对中日跨文化交际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中国与日本是一衣带水的邻邦,自古两国就交流往来,中国的许多优秀文化传入日本,日本也有许多先进的东西传入中国。茶道就是中日交流的产物,中国茶道漂洋过海,并在日本生根发芽。大和民族是一个善于学习的民族,因此茶道传入日本后,融合了大和民族文化的特性,形成了区别于中国茶道的日本茶道。而日本茶道又反作用于中国茶道,对于中国茶道思想的完善起到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王静宜 《福建茶叶》2016,(9):302-303
中国茶道文化汲取儒、道两家思想十分浓厚,儒之"和敬"、道之"清净"和禅宗之"寂静"的融合形成一种"和敬清寂"的精神内涵,也就是和谐雅逸,注重于人与人之间的思想交流和沟通,以此树立和谐且宁静的生活态度。"和敬"是相互敬爱和以礼奉茶,可增进人与人之间的情谊。"清"是摒弃尘劳烦苦,追求安逸清净的生活状态。"寂"则是从静中思苦,切身入境,以此攀达"天人合一"的崇高境界。以上是有关中国传统茶道文化的精神体现,同样在瑜伽运动中能够得以体现。瑜伽茶道糅合了传统茶道文化与运动养生的精髓,本文将针对茶道文化与瑜伽的融合发展展开深入浅出的讨论。  相似文献   

11.
茶饮料、速溶茶、茶浓缩汁的加工及贮藏过程中形成的茶汤沉淀,不仅影响产品的外观品质,同时也造成产品风味品质的下降。然而,由于沉淀形成过程比较复杂,至今缺乏明确的形成机理和调控方法,一直无法得到解决。目前,国内茶饮料企业主要采用物理去除或化学转溶的方法来去除或抑制沉淀的形成,这不仅会导致茶叶大量有效成分损失,功能保健价值降低,同时也会造成产品外观颜色和内在品质的明显劣变,严重阻碍了我国茶饮料行业的进一步发展。冷后浑,又叫茶乳酪,是指茶汤冷却后产生的浑浊现象,冷后浑是茶汤沉淀形成的前期过程。茶汤沉淀分为可逆沉淀和不可逆沉淀,其化学组成、形成机理及影响因素都存在明显不同。本文针对这一问题,对茶汤沉淀的化学组成、沉淀形成影响因素、沉淀形成机理、沉淀形成调控方法等方面进行综述,为有效调控茶饮料沉淀形成奠定研究基础。  相似文献   

12.
利用加工方法提高夏秋茶品质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汤雯  屠幼英 《茶叶》2010,36(2):77-81
夏秋茶叶由于自身品质不高,给其生产、销售带来较大的不利影响,造成资源浪费。本文总结了近15年来国内利用茶叶加工技术杀青、做青、揉捻、干燥等方法提高夏秋茶品质的研究进展。概括了提高夏秋茶品质的加工方法和技术。  相似文献   

13.
林蕊桂 《茶叶》2009,35(3):178-179
本文阐述了蕉城区名优茶质量评比的参评情况并对其结果进行研究分析,提出了茶产业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14.
茶叶脱咖啡因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茶叶具有许多医疗保健作用,然而咖啡因的负作用使消费者对低咖啡因茶及茶制品特别青睐。目前脱咖啡因技术主要有水脱除、溶剂萃取、吸附分离和超临界CO2萃取等传统方法,以及后来发展的微生物和酶法降解咖啡因和培育低咖啡因茶树等。本文对茶叶脱咖啡因的研究进行综述,并讨论其可行性;水脱除法与吸附分离法相结合、微生物和酶法降解及培育低咖啡因茶树将是今后茶叶脱咖啡因技术发展的主要方向。  相似文献   

15.
聚酯型儿茶素(Theasinensins, TSs)是一类儿茶素的氧化产物,是在茶叶加工过程中由于揉捻等工序使茶叶细胞破碎导致儿茶素与酶接触,进而氧化形成的。近年来,一些研究结果表明TSs具有一定的生理活性功能。本文就从TSs的发现、形成机理、分析方法、分离制备、药理作用方面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6.
杭州市无性系良种茶园发展现状与讨论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近年来,随着名优茶的蓬勃发展,杭州市的无性系茶树良种得到大力推广,茶树品种结构得到调整,无性系良种茶园比例得到提高.本文主要对杭州市无性系良种茶园的发展现状和趋势进行了调研,分析存在的问题并进行讨论,为杭州市今后的良种化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中国输日茶叶贸易及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以中日两国茶叶贸易的相关统计数据为依据,对中国输日茶叶贸易的变化进行了研究,并从日本茶叶生产和消费结构、绿色壁垒、日本茶饮料的发展及中国茶叶国际竞争力等方面对可能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发现中国输日茶叶贸易有进一步上升的趋势,其中绿茶和乌龙茶的输日潜力较大,同时日本茶叶生产和消费结构对中国输日茶叶贸易影响最大,从根本上决定了输日茶叶贸易必将进一步扩大,而茶饮料市场并未对输日茶叶贸易构成实质影响,日本政府的绿色壁垒及中国茶叶国际竞争力的劣势在中国输日茶叶贸易中起一定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8.
烘焙技术在乌龙茶精制中的应用研究现状与探讨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张燕忠  张凌云  王登良 《茶叶》2008,34(2):75-77
烘焙是乌龙茶品质形成的重要工序之一,对形成精制乌龙茶特有的色、香、味、形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介绍了烘焙技术在乌龙茶精制中的应用研究现状,主要对炭焙茶的应用研究情况进行了详细介绍;并探讨了烘焙技术在未来乌龙茶精制过程中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9.
白茶多糖的提取与结构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白茶经热水浸提、浓缩、醇沉、透析等工序制得一种白茶多糖,这种多糖采用saveg法处理前后的IR谱图和单糖组成均无变化。结果表明,白茶多糖是一种由8个单糖组成的寡糖,分子量为1453~1468,其结构中含有1个鼠李糖基、2个阿拉伯糖基、1个未知单糖A基、1个葡萄糖基和3个半乳糖基,单糖通过苷键结合。白茶多糖结构中不含氨基酸或其他酸性基团。  相似文献   

20.
Li NN  Liang YR  Zheng XQ 《茶叶》2013,(4):515-518
Tea plant absorbs from soil a large amount of fluorine (F) which is accumulated in leaf,resulting in elevated F concentration in tea.It is a controversial topic whether the fluoride in tea is associated with fluorosis.The research advances in F variation of various kinds of tea,factors influencing F level in tea and the associated health risk assessment were reviewed in the present paper.The F level in tea increases with the maturity of the tea leaf.Brick tea had a high F content because it was prepared using mature shoots and old tea leaves as raw material.Some low grade UK supermarket economy teas contained elevated F comparable to the Chinese brick tea.Tea F level is also affected by tea cultivar,soil condition,tea processing method and tea infusion preparation metho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