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桃园梨小食心虫发生为害调查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2008—2009年,在山西代县桃园开展了梨小食心虫发生动态监测和为害桃梢消长规律调查,调查发现,应用性诱剂监测桃园梨小食心虫成虫,前期诱蛾量大,高峰期明显;后期诱蛾量小,高峰期不明显,且后期梨小食心虫世代重叠现象严重,性诱剂监测能为桃园梨小食心虫前期进行适期防治提供帮助;明确了梨小食心虫为害桃梢盛期在5月中旬至7月上旬,为桃园前期保梢防治提供了有益帮助。结合调查和防治工作实践,提出了桃园梨小食心虫的防治策略以及包括桃园规划、农业措施、性诱剂应用、赤眼蜂释放、药剂防治等比较规范的综合防治技术。  相似文献   

2.
伊犁河谷果树食心虫发生种类及消长动态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综合防治伊犁河谷果树食心虫,分别在苹果园、桃园利用性诱剂对梨小食心虫、李小食心虫、苹果蠹蛾、桃小食心虫、桃蛀螟雄成虫的发生动态进行监测。结果表明:伊犁果园食心虫优势种群是梨小食心虫,梨小食心虫一年发生5代,李小食心虫一年发生3代,苹果蠹蛾一年发生3代。梨小食心虫、李小食心虫、苹果蠹蛾有世代重叠现象。  相似文献   

3.
梨大食心虫是危害梨芽及梨果的主要害虫之一。关于梨大食心虫的发生规律及防治方法已有报导。据报导已基本明确了越冬幼虫出蛰开始至进入越冬为止的发生消长规律,并提出了用E—605防治出蛰与转果的越冬幼虫、卵及初孵幼虫的防治措施。据报导越冬幼虫破茧期用敌敌畏防治比出蛰期用E—605防治效果更好。1976~1978年我  相似文献   

4.
对运城市梨小食心虫的发生规律进行调查,并利用梨小食心虫性信息素迷向散发器对梨小食心虫的迷向效果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运城梨园梨小食心虫始见于3月下旬,终见于9月中旬,一年可发生4~5代;梨小食心虫性信息素迷向散发器对梨小食心虫的迷向效果可达98.98%,显著降低了梨小食心虫成虫的交配率,减少了其后代的种群数量。建议在防治梨小食心虫的关键时期,可大面积推广使用梨小食心虫性信息素迷向散发器。  相似文献   

5.
梨小食心虫是苍溪县梨生产上主要害虫,常年发生重、损失大。2014年到2016年,在该县100亩梨树园开展梨小食心虫性信息素防控梨小食心虫试验。通过连续三年的防治发现,梨园梨小食心虫的数量呈现每年下降的趋势。到第三年,悬挂60根和80根处理区域内的防治效果几乎一致。结论性信息素具有很好防治梨小食心虫的作用,在预防梨小食心虫方面效果显著。结合不同处理区域内害虫数量的减少情况,以每亩设置60根的量比较合适。  相似文献   

6.
为有效控制梨园梨小食心虫的发生与危害,2014年在上海市金山区梨园开展了梨小食心虫发生动态监测和为害梨果消长规律调查。结果发现,应用性诱剂监测梨园梨小食心虫成虫,前期高峰较明显,表明在梨树发芽及新梢长成时期诱蛾量大,7-8月份又出现一个明显的高峰期;中期诱蛾量高峰不明显,但世代重叠现象严重。通过性诱剂监测和梨小食心虫为害梨果消长规律调查,明确了梨树发芽、新梢长成时期以及7月-8月上旬是梨园梨小食心虫防治适期。结合调查和防治工作实践,提出了包括梨园规划、生物防治、化学防治等措施的梨小食心虫综合防治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7.
梨小食心虫是危害梨果的主要害虫,危害严重的果实腐烂可达70%~80%。梨小食心虫一年发生5代,1~2代主要在桃树上危害,6月下旬,第三代开始转移到梨果上产卵。7月上旬至采收期危害梨果。最后一代老熟幼虫钻入树皮裂缝中越冬。其防治方法如下: 一、糖醋诱杀 当虫害发生不太严重时可用红糖、醋、水按1:4:16的比例配成糖醋液,放在小罐内,用绳子挂在树上以诱杀成虫。 二、药物防治 当梨小食心虫发生达到高峰时用 2.5%溴氰菊脂4000~5000倍液;或杀灭菊脂4000倍液防治;也可用50%杀螟松1000~2000 倍液防治。  相似文献   

8.
[目的]明确龙泉驿区枇杷园梨小食心虫的发生规律及气候因子对其发生的影响。[方法]通过性诱技术监测了近3年梨小食心虫成虫的发生动态,结合气象资料探讨了气候因子对梨小食心虫发生的影响。[结果]龙泉驿区枇杷园梨小食心虫1年呈现4~5个发生高峰期,其6~8月的成虫发生数量明显多于3~5月;6~8月雨水相对集中,温度较高,有利于梨小食心虫成虫羽化。[结论]试验结果为梨小食心虫的测报与防治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梨小食心虫是梨树上一种重要的蛀食性害虫,为了推动果园害虫的无公害防治以及指导合理应用性信息素防治梨小食心虫,2012年在河北省昌黎县对梨小食心虫性信息素诱捕器进行了应用评价研究。研究了梨小食心虫的发生规律,性信息素诱捕器颜色、类型、放置位置等对梨小食心虫雄性成虫诱捕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梨小食心虫诱集出现3个高峰期,分别在6月下旬、7月下旬、8月中旬;三角式和船式诱捕器的诱捕效果显著优于水盆式和干式诱捕器;白色、绿色诱捕器效果明显好于黄色,树冠外围诱捕梨小食心虫的数量明显高于内膛。  相似文献   

10.
利用性诱剂监测新疆果树食心害虫的消长动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梨小食心虫、桃小食心虫和苹果蠢蛾是新疆果树的主要害虫.研究利用性诱剂监测这3种食心害虫在南北疆不同果园的消长动态,分析其世代发生规律,为梨小食心虫、桃小食心虫和苹果蠢蛾的害虫防治工作提供依据.[方法]利用性诱剂对梨小食心虫、桃小食心虫和苹果蠢蛾开展检测预报.[结果]2009年,梨小食心虫和桃小食心虫年在轮台地区和石河子地区一年分别发生5代、4代.苹果蠢蛾在轮台地区一年发生4代,在石河子地区有少量的出现.在不同地区的不同果园内,诱集到的梨小食心虫、桃小食心虫和苹果蠹蛾是不同的.[结论]果树混栽的果园内,梨小食心虫、桃小食心虫和苹果蠢蛾的发生程度较严重.梨小食心虫、桃小食心虫、苹果蠢蛾存在着世代重叠现象,化学防治的重点应放在第一代幼虫上.  相似文献   

11.
景电灌区梨小食心虫的发生与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梨小食心虫(Crapholitha molesta Busck)又名东方果蛀蛾、桃折梢虫,简称"梨小",属鳞翅目小卷叶蛾科,是寄主范围广的世界性杂食性害虫。近年来随着景电灌区经济林种植面积的不断扩大,梨小食心虫为害也越来越严重。笔者通过几年的生产实践,摸清了梨小食心虫在景电灌区的发生规律和为害习性,总结出了一套适宜景电灌区的梨小食心虫综合防治技术,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2.
对玛纳斯县果园的主要害虫苹果蠹蛾、梨小食心虫发生动态进行系统监测,结果表明,用性诱剂测报经苹果蠹蛾、梨小食心虫的成虫的发生高峰期灵敏度很高,测定苹果蠹蛾一年发生三代;梨小食心虫在李子树上一年发生四代;世代重叠明显。性诱剂对两种雄性成虫具有很好的诱集效果,田间防治应着重放在一代幼虫和成虫上。  相似文献   

13.
<正> 近年来,梨小食心虫对果树的危害较为普遍。尤其是在桃、梨、苹果、山楂等混栽的果园,梨小食心虫危害最重。为了搞好梨小食心虫的防治工作,使果树正常生长,1989年开始,我们应用昆虫性诱剂——梨小诱芯,对梨小食心虫进行了防治试验,得到良好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14.
利用大连市金普新区2010—2017年梨小食心虫监测资料,对应新区气象台的气象要素,分析越冬代梨小食心虫发生期的气象条件。结果表明,气温11.4℃、相对湿度40%~60%的凌晨至早晨适宜越冬代梨小食心虫成虫的发生;自3月中旬开始,旬平均气温的累计值≥30℃的下一旬是越冬代梨小食心虫成虫的发生期。以此气象指标为依据,建立梨小食心虫气象服务平台。  相似文献   

15.
为研究性信息素迷向法规模化应用的效果,选择连片栽培的梨园开展梨小食心虫迷向的防治试验,测定了不同防治区的诱蛾量、迷向率、蛀梢率与蛀果率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以性诱剂监测调查不同防控区梨小食心虫发生动态,常规化学防治的对照区在4月上旬、5月中下旬、6月下旬和8月下旬至9月中旬形成发生高峰,迷向防治区梨小食心虫种群数量显著低于对照区,对梨小食心虫的迷向率达87%~100%;迷向防治区梨小食心虫的蛀梢率和蛀果率明显低于对照区,表明规模化应用迷向技术对梨小食心虫具有较好的防效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索梨小食心虫在蟠桃园的发生规律及其习性。[方法]以梨小食心虫为供试材料,观察其在蟠桃园的危害症状、危害部位、发生规律及其习性。[结果]梨小食心虫在石河子地区1年发生4代,越冬代幼虫出蛰期不整齐,造成成虫羽化期不一致,世代重叠现象严重,特别是第2代与第3代、第3代与第4代,各代间没有明显的界限。梨小食心虫主要以幼虫蛀食为害,因此其防治适期应在卵高峰至幼虫孵化高峰期,也可将防治重点放到第1代幼虫上,可有效降低后3代和越冬虫口基数。应用性诱剂也是防治梨小食心虫的一种有效方法。[结论]该研究为梨小食心虫的科学防治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在兰州地区梨桃、梨苹果混植果园,利用性信息素系统监测了梨小食心虫的种群发生动态,并调查了梨小食心虫桃寄主的折梢率变化动态及其在不同寄主果树的产卵位置、数量、蛀果率。结果显示,梨小食心虫在兰州地区1 a发生5代,发生期为4月上旬至10月下旬。混植园内梨小食心虫周年发生时序依次为梨、桃、苹果。桃折梢率自5月开始逐渐上升,7月中旬达到极值后开始下降。梨小食心虫不同寄主果实的产卵位置,桃果实以胴部最佳,柄洼次之,萼洼最差;在苹果、梨果实以上胴部最佳,萼洼次之,柄洼最差。建议在兰州地区对梨小食心虫周年进行3次防治,即早春重点防治梨园、5月初重点防治桃园、8月中旬全园喷药。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库尔勒地区香梨园食心虫(梨小食心虫Grapholithamolesta和苹果蠹蛾Cydiapomonella)消长动态,评价性信息素迷向技术对香梨园食心虫的田间防治效果,为库尔勒香梨食心虫的绿色防控和农药减施增效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性诱剂诱集法监测香梨园食心虫消长动态,利用性信息素迷向技术防治香梨园食心虫,以虫口减退率、迷向率等指标综合评价迷向防治效果。【结果】梨小食心虫在香梨园1 a发生4代,成虫发生高峰期分别为4月上、中旬、5月下旬至6月上旬、7月中旬和8月中、下旬。苹果蠹蛾在香梨园1 a发生3代,成虫发生高峰期分别为4月中、下旬、7月上、中旬、8月中、下旬,梨小食心虫和苹果蠹蛾均存在世代重叠;迷向防治技术对梨小食心虫防治效果显著,迷向率和防治效果均能达到99%以上。【结论】库尔勒不同地区香梨园食心虫发生动态基本一致,梨小食心虫1 a发生4代,苹果蠹蛾1 a发生3代,性信息素迷向防治技术对香梨园食心虫,尤其是梨小食心虫防治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9.
[目的]调查喀什地区杏园内食心虫的消长动态,为研究赤眼蜂防治的最佳时期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利用性诱剂诱捕探讨了杏园内主要食心虫的消长动态,通过悬挂蜂卡释放赤眼蜂,初步研究林间释放赤眼蜂防治食心虫效果.[结果]杏园内食心虫以苹果蠹蛾和梨小食心虫为主,经观测在喀什地区苹果蠹蛾1a发生4代,梨小食心虫1a发生5代,示范园内利用赤眼蜂防治统计蛀果减退率为45.63;.[结论]明确了防治的关键时期在越冬代及第1代幼虫期,应用赤眼蜂是防治食心虫的一种有效方法,为苹果蠹蛾和梨小食心虫的科学防治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梨小食心虫性诱剂测报及药剂防治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掌握梨小食心虫的发生规律,生活习性,寻求适时有效的防治措施,进行了梨小食心虫性诱测报及药效试验。结果表明,梨小食心虫在秦安1a发生3-4代,主要为害桃新梢和桃果实及梨果实,在成虫高峰期过后4~6d及时喷药,能有效地控制梨小食心虫的发生与危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