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不同玉米品种对镉积累和转运差异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探讨玉米对Cd积累和转运的种间差异,本研究以50个玉米品种为材料开展田间试验。通过聚类分析法筛选籽粒Cd高、中、低积累的品种,选择代表性品种分析植株各器官对Cd的富集和转运系数。结果表明:50个玉米品种籽粒Cd含量范围为0.09~0.85 mg·kg-1,均符合国家饲料卫生标准,所有品种籽粒对Cd的富集系数均小于1。籽粒Cd高、中、低积累3类玉米品种分别占供试品种的8%(4个)、34%(17个)和58%(29个)。高、中、低积累代表品种根、茎叶、芯、籽粒对土壤中Cd的富集系数均小于1,高、中、低积累代表品种茎叶和籽粒对Cd的转运系数分别为1.17~1.31和0.60~0.76、0.90~0.96和0.26~0.27、0.84~0.87和0.08~0.10。高、中和低积累代表品种对土壤中Cd富集能力较强的部位分别为茎叶、根和根,且茎叶和籽粒对Cd转运能力依次降低。研究表明,50个玉米品种均可在严格管控类耕地种植生产饲料玉米,其中新单58、美加303等29个籽粒Cd低积累优势品种可在优先保护类和安全利用类耕地试种,生产安全可食用玉米。  相似文献   

2.
不同基因型小白菜对镉的吸收积累差异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水培试验,通过外源镉的添加,研究了重金属镉污染对小白菜不同基因型生长发育及镉吸收与积累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基因型小白菜对镉毒害的反应及吸收存在明显的差异,其中青优4号、常州高脚小白菜等对镉毒害反应较为敏感,而上海五月慢、苏州青等耐镉毒害的能力相对较强;杭州油冬儿、青优4号、温州蚕白菜等可食部位吸收积累镉的能力较弱,而南汇矮脚菜、矮脚大头青、苏州青、上海五月慢等吸收与积累镉的能力相对较强。  相似文献   

3.
蔬菜硝酸盐积累基因型差异的机制及利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近年来有关蔬菜硝酸盐积累的基因型差异及其生理、遗传机制的研究进行了综述 ,探讨了其应用前景。由此提出 ,不仅可以从遗传和生理生化特异性上去选育低硝酸盐含量的蔬菜品种 ,而且还可以从形态上去筛选低硝酸盐含量的蔬菜品种。  相似文献   

4.
小白菜镉积累的基因型差异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以4个小白菜品种为供试材料,采用盆栽土培方法,研究了2个生育时期吸收积累Cd能力的基因型差异,结果表明:Cd能导致小白菜生长迟缓,显著抑制其生物量积累。所选4个基因型中,植株含Cd量随Cd浓度增大而显著增加,但随着生育期的延长(28~56d),植株地上部含Cd量皆有所降低,不过吸Cd量仍迅速增加。4个品种相比,翠宝有相对较强的富Cd能力,100 mg/kg时含Cd量高出其余品种1倍以上,且呈现出相对较强的耐受性。  相似文献   

5.
慈姑各营养器官对Cd的积累差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凯丰  王东林  江解增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24):11507-11508
[目的]探求Cd在慈姑植株内的富集和分布规律。[方法]以慈姑(Sagittaria sagittifolia L.)品种苏州黄和紫圆为试验材料,采用在土壤中添加浓度40mg/LCd^2+的胁迫处理,对Cd^2+胁迫处理后7d内慈姑的根系、叶片中Cd^2+的积累量进行测定分析。[结果]随Cd^2+胁迫处理天数的增加,2个品种慈姑叶、根中Cd^2+的积累量均呈增加的变化趋势;Cd^2+的积累量在慈姑不同部位间表现为:根〉叶;胁迫第7天时的富集系数也表现为:根〉叶;品种间存在差异,苏州黄对Cd^2+的积累量高于紫圆。[结论]慈姑对重金属离子的积累能力较强。  相似文献   

6.
采用盆栽试验的方法,对比研究了来源于大宝山矿区和惠州博罗非矿区的两个五节芒种群在不同Cd含量土壤中的生长反应、Cd富集能力及对土壤Cd形态的影响。结果表明,来源不同的两个五节芒(Miscanthus floridulus)种群植株对土壤中不同浓度的Cd的生长反应不同,低浓度Cd处理,非矿区种群的地上部生物量即受到显著影响,而矿区种群受到的影响不显著。Cd处理浓度提高时,非矿区种群的地上部生物量为对照的30.17%~42.07%,矿区种群地上部生物量为对照的57.80%~67.04%。非矿区种群根部生物量随处理浓度的增加而降低,为对照的57.75%-64.08%,而矿区种群显著升高,为对照的117.43%~135.56%。五节芒矿区种群地上部和根部的Cd含量随着土壤Cd处理浓度的升高而迅速升高,其升高速度明显快于非矿区种群。五节芒矿区种群根部积累的Cd总量远大于非矿区种群,且随着土壤中Cd添加量的增加而显著增加(P<0.05)。随着Cd胁迫程度的加重,五节芒两种群转移系数和耐性指数都有不同程度的下降,矿区种群的转移系数和耐性指数明显高于非矿区种群。Pearson相关性分析发现,五节芒根部生物量与地上部生物量极显...  相似文献   

7.
不同玉米(Zea mays)品种对镉锌积累与转运的差异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选取20个玉米(Zea mays)品种作试验材料,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镉-锌(Cd-Zn)复合胁迫下玉米的生长发育及其积累和转运Cd、Zn的差异,以期筛选出Cd、Zn低积累的玉米品种。结果表明,Cd-Zn复合胁迫下,玉米的株高、叶面积、生物量、产量以及玉米根、茎叶和籽粒中Cd、Zn含量在品种间均表现出显著差异。有2个品种籽粒的Cd含量超过国家食品卫生标准(≤0.2 mg·kg-1),13个品种茎叶的Cd含量超过国家饲料卫生标准(≤0.5 mg·kg-1),所有品种籽粒和茎叶的Zn含量均符合国家食品卫生标准(≤50mg·kg-1);有7个品种的Cd富集系数1,13个品种茎叶转运系数1,所有品种籽粒转运系数均1;20个玉米品种Zn的富集系数均1,有18个品种茎叶转运系数1,6个品种籽粒转运系数1。根据玉米生物量、产量、籽粒Cd和Zn含量、富集系数、转运系数等指标进行评价,认为红单6号、红育1号、云优78、平单2号、屏单2号5个品种可作为Cd低积累玉米品种,雅玉98可作为Zn低积累玉米品种,可分别在个旧地区Cd、Zn中、轻度污染土壤上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8.
为探究不同类型叶面阻控剂对玉米吸收Cd、Pb的阻控效果,实现重金属污染耕地农作物的安全生产,以“华兴单88”为供试玉米,采用田间试验方法,设置8个处理:对照(CK)、YZ-1、YZ-2、YZ-3、YZ-4、降镉灵(JGL)、喷喷富(PPF)和万物生(WWS),研究不同处理玉米生物性状和各部位Cd、Pb富集及转运系数的差异性。结果表明: 7种叶面阻控剂处理下,产量相较CK提高了4.8%~30.4%,增产能力表现为WWSWWS>PPF>YZ-4>YZ-3>JGL>YZ-2>YZ-1;供试玉米各部位Cd、Pb转运系数均表现为根部-茎部<茎部-棒芯<棒芯-籽粒<茎部-叶部。通过田间试验证明,供试的7种叶面阻控剂对玉米籽粒的Cd、Pb阻控效果表现为YZ-1>YZ-2>JGL>YZ-3>YZ-4>PPF>WWS。本试验条件下,YZ-3作为增产效果最好的叶面阻控剂,建议在Cd轻中度污染的玉米产区推广使用; YZ-1作为Cd、Pb阻控效果最好且成本最低的叶面阻控剂,建议在Cd重度污染的玉米主产区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9.
采用水培试验方法,研究不同品种菜心(31号、四九、石排)耐镉(Cd)能力的差异及其机制。结果表明,镉(1、3、6μg/mL)抑制菜心生长.使植株生物产量显著降低。地上部是镉对菜心毒害的主要部位.镉处理后菜心的根/冠比增加。镉处理使不同品种菜心叶片中的镉含量和丙二醛(MDA)含量增加,但不同品种菜心生长受镉影响的程度、叶片中的镉含量、MDA含量及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存在明显的基因型差异。镉(3、6μg/mL)处理后,四九菜心的相对生物量、POD活性和CAT活性最高而叶片中镉含量、MDA含量最低;相反,31号菜心的相对生物量、POD活性和CAT活性最低,而叶片中镉含量、MDA含量最高;石排菜心则介于二者之间。这些结果表明,四九菜心是耐镉品种,而31号菜心是对镉较敏感的品种,菜心耐镉性的差异与叶片对镉的积累量及抗氧化酶活性不同有关。  相似文献   

10.
不同基因型烤烟体内钾积累分配差异比较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针对我国烟叶含钾量普遍偏低的现状,进行钾效率不同基因型烤烟不同生育期烟株体内钾积累分配差异比较研究.结果表明;烟株吸钾能力和烟叶含钾量在基因型间存在明显差异,钾在烟株体内的积累分配与烟草基因型有关,利用钾高效基因型品种进一步提高我国烟叶含钾量是一条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1.
采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可以诱导藜蒿的幼叶和茎段产生愈伤组织和植株。以藜蒿幼叶、茎段为外植体,探索建立再生体系的最适条件和方法。研究表明:用70%酒精先消毒5 s,再用0.1%升汞消毒8 min,其消毒效果最好;MS+6-BA(1 mg/L)+2,4-D(4 mg/L)培养基适宜最适诱导藜蒿茎叶形成愈伤组织,MS+6-BA(4 mg/L)+NAA(0.4 mg/L)继代培养基最适诱导叶丛芽分化,而1/2 MS+NAA(0.5mg/L)+IAA(0.5 mg/L)为丛生菌生根最适培养基。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藜蒿试管苗的分泌结构。[方法]以离体培养的藜蒿试管苗及移栽的试管苗花序为材料,采用常规的石蜡制片法制片,在显微镜下观察试管苗的分泌结构。[结果]藜蒿试管苗表皮上有腺毛分布,根状茎的皮层薄壁细胞和髓部薄壁细胞比试管苗地上茎的体积大,壁薄,胞间隙发达。藜蒿地上茎和地下茎均具分泌囊,并分布在皮层。藜蒿的分泌囊属于裂生式分泌囊。藜篙试管苗嫩枝、幼叶和花序上分布着分泌腺。一种为腺毛状分泌腺,一般由10个细胞构成,2个基细胞,2个柄细胞,6个腺毛状细胞,排成2列,成熟时为扇形囊状;另一种为非腺毛状,由管状腺细胞构成。[结论]该研究为大规模培养藜蒿生产天然产物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3.
[目的]为研究芦蒿的种质资源和遗传机制奠定基础。[方法]以在南京地区栽培的4个芦蒿品种(红芦蒿、伏秋青芦蒿、冬春青芦蒿和白芦蒿)为材料,利用形态学观察和同工酶技术对4个芦蒿品种进行鉴定与分类,并对其农艺性状进行综合评价。[结果]通过形态学观察,可初步确定4份材料为芦蒿,且存在明显的形态差异。4个芦蒿品种有12条过氧化物酶共同谱带和6条酯酶共同谱带,分别占总位点数的92.3%和50.0%,从酶蛋白水平上进一步证实4份材料均属芦蒿种。4份材料间同工酶谱带也有显著差异,与表型差异相一致。田间调查表明,在相同生长环境中伏秋青芦蒿和冬春青芦蒿的生长势较好、产量较高,这与同工酶分析结果相一致。[结论]伏秋青芦蒿和冬春青芦蒿在芦蒿育种中具有较高的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以云南藜蒿幼叶、嫩茎外植体及再分化的愈伤组织为供试材料,采用常规的石蜡制片法制片,对其进行细胞组织学研究。结果表明,藜蒿幼叶、嫩茎愈伤组织的形成经历了启动期、分裂期和形成期;嫩茎愈伤组织的来源有两种:第一种是由表皮及以下多处皮层薄壁细胞脱分化而产生;第二种是由切口处维管组织周围基本组织的薄壁细胞脱分化产生;藜蒿愈伤组织芽分化大多数为外起源。  相似文献   

15.
为了解决藜蒿(Artemisia selengensis)人工去叶效率低和成本高的问题,设计了一种气吸式藜蒿去叶机。对气吸式藜蒿去叶机的自动开合夹、自动去叶组件等关键零部件进行设计,并对相关运动参数进行分析,得到各部件之间的运动关系式。试制样机并进行试验分析,通过正交试验得出最佳运动参数为:自动开合夹移动速度为0.120m/s、凸轮转速为50r/min、轴流风机风压为100Pa;样机在此最佳参数下的实验结果表明,该气吸式藜蒿去叶机工作时对藜蒿的夹取率为98%、去叶合格率为89%,具备较好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16.
为了探究LED不同光质和光强处理对藜蒿(Artemisia selengensis)生长和品质的影响,试验设置了红光、蓝光、红光∶蓝光=8∶1、红光∶蓝光=4∶1、红光∶蓝光∶绿光=4∶1∶1和红光∶蓝光∶紫外光=20∶5∶1 6种光质,60、100、140μmol/(m~2·s)3种光强对藜蒿进行人工光源的水培研究。结果表明,与其他光质相比,蓝光照射处理下藜蒿2个茎的高度、粗度和单株新增部分地上鲜重和地上干重均为最高,且培养25 d时茎高显著高于其他光照处理。蓝光处理下,藜蒿茎中可溶性蛋白质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处理,红∶蓝=4∶1处理下,藜蒿茎中可溶性糖含量最高,红光∶蓝光∶紫外光=20∶5∶1处理下,藜蒿茎中维生素C含量最高。3种光强下藜蒿在茎高、茎粗、单株新增部分地上鲜重和地上干重指标上均无显著差异。综上所述,蓝光照射有利于藜蒿生长,可改善部分营养品质,试验光强对藜蒿生长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7.
扶庆权  张李阳  华春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6):22328-22330
[目的]研究芦蒿茎蛋白的最佳提取工艺。[方法]采用碱提酸沉法提取芦蒿茎中的蛋白,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采用L。(3。)正交试验,研究pH、温度、水解时间和料液比对芦蒿茎蛋白提取率的影响。[结果]在各影响因素中,影响程度依次为pH〉料液比〉温度〉水解时间,碱法提取芦蒿茎蛋白的最佳工艺条件为pH9.0、提取温度50oC、水解时间105min、料液比1:35(g/m1);在此条件下,芦蒿茎蛋白的提取率为75.59%。[结论]优选出了芦蒿茎蛋白的最佳提取工艺,为芦蒿的提取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为了能从分子水平探讨蒌蒿资源的遗传多样性、蒿属的系统分类和种质资源的鉴定,在此,报道采用小量法(SDS法)和大量法(CTAB法)提取蒌蒿DNA,建立优化的RAPD-PCR体系,并进行引物初步筛选。结果显示,两种抽提方法都可有效抽提出高质量的DNA,大量法得率要明显高于小量法,但小量法抽提的DNA也足够RAPD-PCR反应几十至上百次,不同的实验室可根据实验的需要进行选择。对两种方法抽提的DNA,都进行PCR扩增体系梯度摸索,最优的RAPD-PCR反应条件为:25μl反应体系中,含DNA模板约20ng,10×TaqDNA聚合酶缓冲液2.5μl,2μldNTPs(2.5mM),Mg2 2μl(25mM),TaqDNA聚合酶0.15μl(5U/μl),引物0.5μl(25μM),其余以双蒸水补充。在剔除了重复性差,条带模糊和单态的引物后,有九个引物表现稳定,扩增出来的条带清晰、多态性高。  相似文献   

19.
蒌蒿群体的自动调节及扦插密度与产量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结果表明 :蒌蒿群体的茎粗、分枝数和单株鲜重随扦插密度的升高而降低 ,单位面积叶片数和生物产量随扦插密度的升高而升高。产量与扦插密度间呈二次抛物线关系 ,扦插密度以 3 7.1 9~ 50 .0 0万株 /hm2 较佳。蒌蒿群体随扦插密度的不同在生物产量上表现出较强的自动调节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