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不同品种水稻对土壤中镉的富集特征及敏感性分布(SSD)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孙聪  陈世宝  宋文恩  李宁 《中国农业科学》2014,47(12):2384-2394
【目的】研究不同水稻品种对土壤中镉(Cd)毒害的敏感性分布规律,测定基于保护95%水稻品种的土壤中Cd对不同水稻毒害的生态风险阈值HC5,为中国水稻Cd污染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利用中国南方具有代表性的两种水稻土,通过外源添加Cd制备成0、1.2、4.8、10、40、120 mg•kg-1的Cd污染土壤,以中国水稻主产区18个常规不同水稻品种为试材,通过温室盆栽试验测定不同Cd污染土壤对不同品种水稻的生物量、植株Cd含量及不同水稻Cd吸收的生物富集系数(BCF)影响。通过国际最新的累积概率分布函数逻辑斯蒂克分布模型(Log-logistic distribution)对不同水稻基于生物量的Cd毒性的剂量-效应关系进行拟合,利用物种敏感性分布模型 Burr-III 构建出Cd对不同水稻毒性的物种敏感度分布频次曲线(SSD),并基于此推导出不同水稻Cd毒性的物种敏感性分布频次和基于保护95%水稻品种的Cd毒性阈值HC5,并测定不同水稻Cd吸收BCF值与土壤中Cd有效态含量变化的定量关系。【结果】在酸性祁阳红壤中,不同品种水稻随着Cd处理浓度的增加,生物量明显下降,对Cd最为敏感的品种X-42,生物量降低86%,而对Cd耐性较强的品种Z-120生物量降低51%。当添加浓度为4.8 mg•kg-1时,JY-253、J-463、Z-611、J-899、T-15、X-6、T-167品种水稻的生物量达到最大,其余品种均在1.2 mg•kg-1处理下达到最高。与对照相比,不同品种水稻的生物量增加了4%-56%,说明低剂量Cd对水稻生长有一定的刺激效应。在中碱性广州水稻土中,不同品种水稻随着Cd处理浓度的增加,生物量没有显著性差异。在两种土壤中,生物富集系数(BCF)随着Cd处理浓度的增加而降低,在低镉(1.2 mg•kg-1)条件下,红壤水稻BCF的变化范围为0.0056(S-974)-0.0133(T-15),相差2.38倍;而广州水稻土的变化范围则为0.0018(L-42, LY-28)-0.0034(J-899),相差1.89倍。但是对于相同Cd浓度处理下,红壤中水稻的BCF大于广州水稻土,两者相差2-14倍,这可能与两种土壤的性质差异有关。祁阳红壤是酸性土壤,有机质匮乏,测得Cd有效态含量高,对水稻的毒害强,生物量降低的多;广州的水稻土则相反,高pH和有机质丰富的土壤对Cd吸附容量和固持力增加,对水稻毒害减弱,生物量变化不明显。土壤中Cd对以上18种水稻的毒性阈值浓度(EC50)变化范围为4.30-61.611 mg•kg-1,最高的为水稻X-45,最低的是水稻X-42,不同水稻品种之间EC50差别为1.0-4.32倍。【结论】不同水稻品种对土壤中Cd毒性胁迫有显著性差异,虽然Cd属于非必需元素,但不同水稻品种对低剂量Cd表现出不同的刺激效应;基于物种敏感性分布模型(Burr-III)测定结果表明,18种不同水稻具有明显的分布频次差异,其中,水稻X-42毒性阈值最小,对Cd胁迫最为敏感,水稻X-45则相反,表现出较强耐性。经过Burr-III模型的计算得到基于保护95%水稻品种的土壤中Cd50%抑制浓度值(HC550%)为4.93 mg•kg-1。  相似文献   

2.
宋文恩  陈世宝 《中国农业科学》2014,47(17):3434-3443
【目的】虽然土壤中镉(Cd)污染对水稻的生态风险受关注已久,然而大量研究集中在基于稻米中Cd限量标准的健康风险研究,而针对土壤中Cd污染的生态风险阈值研究较少。研究通过ISO11269-1根伸长毒性测试方法,测定不同性质土壤中Cd对水稻的毒性阈值(ECx,x=10,50)及其预测模型,以期为基于生态毒理效应的中国土壤Cd污染基准值的修订提供参考。【方法】采用中国8种不同性质农田土壤和3种不同Cd敏感性差异的水稻品种(T优167,T167;陆两优28,L28;湘早45,X45)为试材,每种土壤添加7个Cd浓度,通过ISO11269-1根伸长测试方法,测量水稻根的相对伸长量,并结合Log-Logistic分布函数模型测定不同土壤中水稻Cd毒性的剂量-效应关系、毒性阈值(ECx, x=10, 50)及其预测模型。【结果】随着土壤Cd浓度的增加,不同土壤中水稻的相对根长(%)逐渐减小,基于根伸长的Cd对水稻毒性的10%抑制浓度的毒性阈值(EC10)和半抑制浓度(EC50)值在不同土壤和不同Cd敏感性水稻品种间有较大差异。总体而言,在3种不同Cd敏感性(T167>L28>X45)水稻品种中,同一土壤中Cd的水稻毒性ECx(x=10,50)随着水稻对Cd胁迫的敏感性增强而降低;就单一品种水稻而言,不同土壤的Cd水稻毒性阈值ECx间有显著差异。其中,以Cd敏感性水稻品种T167测试的不同土壤EC10变化为1.40-5.25 mg•kg-1,最大相差275.0%,EC50变化为17.83-46.93 mg•kg-1,最大相差163.2%;以Cd非敏感性水稻品种X45测试的不同土壤EC10变化为1.72-8.22 mg•kg-1,最大相差377.9%,EC50变化为26.96-68.16 mg•kg-1,最大相差152.8%。通过水稻Cd毒性阈值ECx与土壤性质间的多元回归分析表明,土壤pH、有机碳(OC)、阳离子交换量(CEC)与水稻Cd毒性阈值间呈正相关关系,基于土壤主要性质的水稻Cd毒性预测模型表明,EC50实测值均在预测值2倍误差(±S.D)范围内。【结论】基于ISO11269-1根伸长毒性测试结果表明,不同土壤中Cd的水稻毒性阈值间有显著差异,土壤pH、OC及CEC与水稻Cd的毒性阈值间呈显著正相关关系(P<0.05),基于上述土壤性质的预测模型可以很好预测不同土壤中Cd对水稻的毒性;不同Cd敏感性品种对测定土壤中水稻Cd毒性阈值有明显差异,因此,在制订土壤中Cd的生态基准时应充分考虑不同物种的敏感性差异特征。  相似文献   

3.
采用水培试验,结合逻辑斯蒂克模型(Log-logistic)、Burr-Ⅲ概率函数模型,研究了16种不同烟草对Cd胁迫毒性的剂量-效应关系、物种敏感性分布差异,在此基础上,利用重金属形态连续分析法对不同Cd敏感性烟草根内Cd的结合形态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16种不同烟草对Cd胁迫存在显著性差异(P <0.05), 基于根伸长毒性的半抑制浓度(EC50)从18.76~60.77 mg·L-1,最大相差223.9%;不同品种烟草对Cd毒性的敏感性分布频次具有明显差异,其中Y85为Cd最敏感性品种,而K346为Cd耐性最强品种.对植株体内Cd形态分析结果表明,难溶性Cd的磷酸盐结合态[Cd(PO4)n]及蛋白质与果胶结合态(FNaCl)Cd在耐Cd性品种(K326、K346)中的比例大于其在敏感性Cd品种(Y85、TN86)中的比例,说明以难溶性结合态将Cd束缚在根细胞中降低Cd在植株体内的迁移、转运可能是烟草对Cd胁迫产生耐性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4.
为探究灌木幼苗及不同测试终点对镉(Cd)毒害的抗性和敏感性差异,选取了12种常见的灌木植物,通过Cd对灌木幼苗毒害的水培试验,测定不同含量Cd处理[0(对照)、0.5、1.0、2.0、4.0、8.0、16.0、32.0 mg·L-1]下植物的生长状况(表观毒害症状、株高、地上部鲜重和干重、根系生长状态),比较不同测试终点稳定性,并运用Burr-Ⅲ模型制作物种敏感性分布图(species sensitivity distributions,SSD),分析不同灌木幼苗对Cd的敏感性。结果表明,供试植物在Cd含量为1.0~4.0 mg·L-1时开始出现表观毒害症状;Cd对不同的植物地上部和根系毒害阈值差异较大,地上部干重减少10%(EC10)和50%(EC50)对应的毒性阈值变化范围分别为0.11(海桐)~1.30 mg·L-1(八角金盘)和2.58(金森女贞)~10.90 mg·L-1(八角金盘),差异分别达到了11.8和4.2倍;根分支数对应的EC10和EC50变化范围分别为0.08(金森女贞)~1.27 mg·L-1(八角金盘)和2.40(金森女贞)~10.30 mg·L-1(八角金盘),差异分别达到了15.8和4.3倍;不同测试终点的敏感性从大到小依次为根分枝数>总根长>总根表面积>总根尖数>地上部分干重>株高>地上部分鲜重,说明根系指标对Cd毒性更为敏感;基于地上部干重和根分支数的EC50数据得到的SSD表明,大部分植物的敏感性分布趋于一致,其中金森女贞和海桐对Cd毒害最为敏感,八角金盘为Cd毒害的抗性品种;同时,根据SSD得出保护95%林木品质不受Cd毒害的生态风险阈值HC5。  相似文献   

5.
不同水稻品种对镉的积累及其动态分布   总被引:17,自引:7,他引:10  
选取10个水稻品种进行大田试验,研究了不同水稻品种对Cd的积累特征及其动态分布规律。结果表明:成熟期水稻不同部位Cd积累规律为根系>茎叶>稻壳>糙米。常规稻根系Cd含量在幼苗期最低,分蘖期最高,而杂交稻生长周期小于120 d的水稻根系Cd含量最大值出现在分蘖期,生长周期大于120 d的水稻根系Cd含量最大值出现在成熟期。水稻茎和叶中Cd的含量呈先升高后降低再升高的趋势,在成熟期达到最高值。不同品种水稻糙米内Cd的含量范围为0.21~1.53 mg·kg-1 ,Cd含量相对较低的常规稻和杂交稻分别为湘早籼42和T优705,均接近或超过国家粮食卫生标准限值(0.2 mg·kg-1)。  相似文献   

6.
为探究镉(Cd)胁迫下外来入侵植物紫茉莉(Mirabilis jalapa L.)中生物碱对本地种的化感效应,采用室内水培和土培实验,运用超高效液相色谱(UPLC)技术测定Cd胁迫下紫茉莉根系分泌的生物碱含量,并研究水培紫茉莉根系分泌物、外源添加生物碱和土培紫茉莉根际土壤对2个本地种(萝卜和莴苣)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水培条件下,1~3 mg·L-1 Cd胁迫下紫茉莉根系分泌物中葫芦巴碱、小檗碱和巴马汀含量显著增加; 3 mg·L-1 Cd胁迫下紫茉莉根系分泌物对萝卜和莴苣的抑制作用最强,其中萝卜种子萌发率和幼苗根长抑制率分别为25.17%和44.23%,莴苣为10.00%和40.44%,萝卜受到的抑制强于莴苣。外源添加生物碱对萝卜和莴苣幼苗生长的化感效应不同,小檗碱最低抑制浓度分别为0.1mg·L-1和0.05 mg·L-1,化感效应最强;巴马汀和药根碱均为0.25 mg·L-1,化感效应次之;葫芦巴碱为100 mg·L-1和50 mg·L-1,化感效应最弱。Cd胁迫下种植紫茉莉的土壤在有菌和无菌时的化感效应也不同,除25 mg·kg-1 Cd胁迫外,有菌土壤对萝卜和莴苣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均产生不同程度的促进作用,且对莴苣的促进作用强于萝卜;而无菌土壤则产生抑制作用,5 mg·kg-1 Cd胁迫对萝卜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最大抑制率分别为41.23%和48.54%,莴苣则为21.07%和15.25%。研究表明,在Cd胁迫下,紫茉莉水培和土培方式对本地种产生的化感效应不同,土培和有菌条件减缓了生物碱的化感效应,且当利用紫茉莉与本地种进行Cd污染农田土壤的间作修复时,莴苣所受的化感抑制较小,是较为合适的间作种类。  相似文献   

7.
为测定2,6-二叔丁基对甲酚(BHT)的抑菌活性,采用生长速率法、悬滴法分别测定了该物质对6种植物病原真菌菌丝生长及孢子萌发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该物质对所测6种病原真菌均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抑制菌丝生长的EC50在129.18~1113.85 mg·L-1之间,其中对小麦赤霉病菌的抑制作用最强,EC50为129.18 mg·L-1;抑制孢子萌发的EC50在160.51~356.03 mg·L-1之间,其中对小麦叶枯的抑制率最高,EC50为160.51 mg·L-1。与4种常用药剂对小麦赤霉及番茄早疫病菌菌丝的抑制作用比较,BHT的抑制中浓度相对较大。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究地质高背景区镉(Cd)污染稻田水稻对Cd的富集转运特征,筛选适用于稻田安全生产的Cd低累积水稻品种,为该地区的水稻安全生产提供参考。【方法】以贵州开阳县10个主栽水稻品种为材料,采用田间小区试验的方法,测定土壤、水稻不同组织部位Cd含量,对比不同水稻品种对Cd的富集和转运特征,并结合水稻产量和聚类分析,筛选Cd低累积水稻品种。【结果】参试水稻品种的稻田土壤pH为5.88~6.37、全Cd含量为0.89~1.30 mg/kg、有效态Cd含量为0.40~0.58 mg/kg,不同品种间土壤pH及Cd含量无显著差异(P>0.05,下同)。水稻不同组织部位间的Cd含量以茎部和根部积累较高。相对于根际土,Cd在水稻茎、根中呈明显的富集特征,富集系数均超过1.00,但多数品种谷壳、糙米对Cd的富集系数小于1.00。Cd转运系数以糙米/谷壳、茎/根转运系数较高,其中,水稻体内Cd从根向茎、谷壳向糙米的转运能力相对较强,接近或超过1.00。在水稻品种间产量无显著差异的前提下,结合聚类分析可将10个水稻品种划分为三类:第Ⅰ类(较低值类)包括成优1479和天优1177;第Ⅱ类(中间值类)包括C两U华占、黑糯80、川华优320、红优2号、C两优华占和泸香优110;第Ⅲ类(较高值类)包括金优2017和宜香优2115。【结论】10个参试水稻品种中,本地主栽水稻品种各部位相对易于富集Cd,其中,金优2017和宜香优2115糙米Cd含量严重超标,不建议在Cd污染稻田中种植;成优1479和天优1177的糙米Cd含量较低,可作为Cd低累积水稻品种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9.
不同浓度Cd对小白菜生长及抗氧化系统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温室水培试验方法,研究了不同浓度 Cd对小白菜生长、叶绿素含量和叶片中抗氧化系统的影响.结果表明, Cd浓度为 0.01 mg · L-1时促进小白菜生长; Cd浓度为 10 mg · L-1时,抑制小白菜生长;与对照相比, 0.01、 0.1 mg· L-1Cd处理后,叶绿素 a与叶绿素 b的含量增加 ;Cd浓度达到 1 mg · L-1时,叶绿素 a与叶绿素 b的含量显著下降( P < 0.05).超氧化物岐化酶( SOD)的活性随 Cd处理浓度的增加而下降;愈创木酚过氧化物酶( GPOD)、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 APX)在 Cd浓度为 0.1 mg · L-1时活性最高;过氧化氢酶( CAT)在 Cd浓度为 1 mg · L-1时活性达到最高;脱氢抗坏血酸还原酶( DHAR)、谷胱甘肽还原酶( GR)的活性和抗坏血酸( AsA)、还原型谷胱甘肽 (GSH)的含量在 Cd处理浓度为 10 mg· L-1 时最高.  相似文献   

10.
通过水培实验研究了Sb(Ⅲ)和Sb(Ⅴ)对水稻根伸长抑制的生态毒性。本文以Sb为典型有毒污染物,基于水稻根伸长实验研究了Sb(Ⅲ)和Sb(Ⅴ)两种形态的Sb对44种水稻的生态毒性,并选取两种对Sb敏感的和耐性的水稻品种,研究两种形态Sb的毒性机理。研究发现Sb(Ⅲ)对水稻根伸长的毒性显著大于Sb(Ⅴ),44种水稻的EC_(50,Sb())值范围是0.82~100.24 mg·L~(-1),EC_(50,Sb(Ⅴ))值的范围是13.34~766.78 mg·L~(-1)。受试的44个品种中,扬粳687对Sb(Ⅲ)较为敏感,其EC50值为0.82 mg·L~(-1),而徐旱1号对Sb(Ⅲ)较耐性,其EC50值为100.27 mg·L~(-1),两者相差122倍;深两优5183是Sb(Ⅴ)的敏感品种,其EC50值为13.34 mg·L~(-1),紫香米则是耐性品种,其EC50值为776.78 mg·L~(-1),两者相差58倍。分析了水稻根部的SOD酶和MDA含量,发现Sb胁迫下水稻根部的SOD酶活力增加,MDA含量增加,表明水稻根部受到了Sb的毒害,可能致毒机制是氧化胁迫。结果表明:Sb(Ⅲ)和Sb(Ⅴ)对水稻根伸长均有抑制作用,且Sb(Ⅲ)的抑制作用大于Sb(Ⅴ)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1.
采用标准水生生物毒性实验法,将蝌蚪暴露于不同浓度的Cu2+、Cd2+及其混合溶液中7 d,检测蝌蚪DNA的损伤,以探讨Cu2+、Cd2+及其复合污染对中华大蟾蜍蝌蚪DNA的影响.结果表明,Cu2+、Cd2+对蟾蜍蝌蚪DNA的损伤随浓度增大而加重.在O.029 8 mg·L-1 Cu2+和0.855 mg·L-1 Cd2+处理组,蟾蜍蝌蚪DNA发生Ⅰ型损伤;随Cu2+、Cd2+浓度的升高,损伤加剧,出现Ⅱ型、Ⅲ型损伤,且一定浓度的Cd2+在复合污染体系中能增强Cu2+的毒性.这两种重金属对两栖动物均具有遗传毒性作用.  相似文献   

12.
4-羟基-2''-硝基二苯胺对水生生物急性毒性效应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静态生物急性试验的方法,研究了4-羟基-2'-硝基二苯胺对2个营养级别的水生生物(大型、斑马鱼和红鲫鱼)的急性毒性效应。结果表明,大型的幼接触不同浓度的毒性,活动会受到抑制,甚至死亡,48h的EC50为1.54mg·L-1;对斑马鱼和红鲫鱼也有明显的毒性作用,其96h的LC50分别为4.04和5.37mg·L-1。在2个营养级别的受试生物中,大型对该毒物的敏感性比斑马鱼和红鲫鱼强。根据化学物质对鱼类和类的毒性评价标准,4-羟基-2'-硝基二苯胺属于中等毒性的化合物。  相似文献   

13.
为评估十溴联苯醚(BDE-209)与镉(Cd)的联合植物毒性,本研究通过水培试验研究了Cd和BDE-209单独及联合作用对水稻种子发芽、幼苗生长、光合色素含量和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单独作用下,低浓度Cd和BDE-209对种子发芽和生长均表现为促进作用,而高浓度胁迫则会导致各项指标的降低;两种污染物的联合作用在低浓度Cd胁迫下(1 mg·L-1)主要表现为协同效应,在高浓度Cd处理中(50 mg·L-1)表现为拮抗作用。Cd与各项生长指标之间均存在显著的剂量-效应关系,其中根部对Cd胁迫的响应最敏感,而BDE-209仅与根鲜质量和根伸长间存在剂量-效应关系。Cd和BDE-209单独胁迫下水稻种子根鲜质量的半数抑制浓度分别为5.05 mg·L-1和6.09 mg·L-1。Cd和BDE-209均能提高水稻幼苗体内的抗氧化酶活性,过氧化物酶和超氧化物歧化酶分别对Cd污染和BDE-209污染有良好的指示作用。研究表明,相较于Cd的单独污染,BDE-209的存在能够缓解高浓度Cd对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毒害作用。  相似文献   

14.
以淮稻6号为试验材料,采用水培的方法,研究了不同硫(S)浓度下(9、720mg·L-1)硒(Se)(5mg·L-1)和镉(Cd)(1、10mg·L-1)交互胁迫对水稻幼苗一些生理特性的影响,主要研究指标包括生物量、巯基物质含量和硒、镉含量。结果表明:(1)Cd对水稻幼苗各部分生长状况抑制能力大小不同,其对根长的抑制作用明显大于对茎长的抑制;(2)在无Se条件下,随着Cd浓度的增加,Cd对水稻幼苗生长的毒性不断增大,在加入一定浓度的Se后,Cd的毒性作用得到缓解;(3)在不同浓度S处理和Se、Cd交互胁迫下,随着S浓度增大,Cd对水稻幼苗毒性作用减轻;但高浓度的S处理反而对Cd与Se交互实验中Cd的毒性产生协同作用;(4)高浓度的S处理可以抑制水稻幼苗对Se的吸收;(5)巯基物质含量随着胁迫时间的增加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在Se、Cd交互实验中,低浓度S处理可以提高水稻幼苗中GSH和PCs的含量,从而促进植株体内重金属和PC的络合作用,缓减Cd对水稻幼苗的毒害。  相似文献   

15.
不同剂型吡虫啉对蚯蚓和斑马鱼的急性毒性评价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为了评价农药不同剂型对环境生物的毒性影响,利用人工土壤法和静态水鱼类毒性测试法研究了不同剂型吡虫啉对蚯蚓和斑马鱼的急性毒性效应。结果表明:35%吡虫啉悬浮剂、70%吡虫啉湿拌种剂、7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600 g·L-1吡虫啉悬浮种衣剂对蚯蚓7 d LC50值与95%置信限(见括号)分别为:0.82(0.62~0.89),6.44(5.17~7.83),2.39(2.10~2.61),9.65(7.79~11.77)a.i.mg·kg-1干土;14 d LC50值为0.77(0.59~0.83),6.00(4.34~6.79),2.12(1.62~2.33),8.60(0.23~10.19)a.i.mg·kg-1干土。吡虫啉对斑马鱼的急性毒性结果表明:70%吡虫啉湿拌种剂对鱼的24、48、72、96 h的LC50值分别为24.3(16.3~28.8),22.8(13.0~27.7),20.1(4.0~27.4),17.8(2.4~26.2)a.i.mg·L-1;7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对鱼不同处理时间的LC50值分别为46.4(41.6~48.0),45.7(38.4~47.6),45.2(36.2~47.2),45.2(36.2~47.2)a.i.mg·L-1; 35%吡虫啉悬浮剂和600 g·L-1吡虫啉悬浮种衣剂对鱼不同处理时间LC50值均大于1.00×102 a.i.mg·L-1。依据《化学农药环境安全评价试验准则》,35%吡虫啉悬浮剂对蚯蚓的毒性为高毒,其他3种为中毒;4种剂型吡虫啉对斑马鱼的毒性均为低毒。  相似文献   

16.
重金属镉、铜对蚯蚓的急性毒性试验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采用滤纸接触法和人工土壤法,研究重金属镉(Cd)、铜(Cu)对安德爱胜蚓(Eiseniaandrei)的急性毒性。试验测得:滤纸接触法对该蚯蚓的半数致死浓度(LC50)分别为Cd1612.57mg·L-1、Cu584.93mg·L-1;人工土壤法对该蚯蚓的LC50分别Cd875.05mg·kg-1、Cu116.91mg·kg-1。表明Cu对该蚯蚓的毒性强于Cd。  相似文献   

17.
植物轮作模式对镉污染农田的修复潜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不同植物镉(Cd)的积累特征及对Cd污染土壤的修复潜力,筛选便于推广的中轻度Cd污染农田土壤的植物修复模式,通过田间试验,利用不同吸Cd特性的水稻、油菜、油葵和伴矿景天等植物进行组合轮作,对土壤Cd有效性、植物不同部位Cd含量、富集系数、Cd积累量及移除量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供试植物对土壤Cd的积累能力较强,除伴矿景天外,植物不同部位Cd的富集系数为1.03~8.82,不同轮作模式两茬植物地上部Cd积累量分别为13.81~81.34 g·hm-2和21.54~74.12 g·hm-2。不同轮作模式Cd移除量表现为伴矿景天与Cd高积累品种晚稻轮作(SPOS)>伴矿景天与Cd高积累油葵轮作(SPHA)>当地主栽品种早稻与Cd高积累品种晚稻轮作(CKOS)>当地主栽品种早稻与当地主栽品种晚稻轮作(CK)>Cd高积累品种油菜与Cd高积累品种晚稻轮作(HNOS),其中最大移除量达150.34 g·hm-2。第一茬植物收获后,伴矿景天降低土壤Cd含量和有效态Cd含量的效果最好,最高分别下降了15.66%和37.14%,而第二茬植物收获后,土壤有效态Cd含量均升高了95.51%以上,有利于下一年植物的吸取修复。油菜地上部Cd积累量最低,但其土壤有效态Cd含量较试验前升高了20.00%,且油菜生长期与伴矿景天接近,因此适宜与伴矿景天间套作。综上所述,伴矿景天与高积累晚稻轮作、伴矿景天与高积累油菜间套作对中轻度Cd污染农田修复潜力较大,可作为湘中Cd污染农田修复治理的种植模式。  相似文献   

18.
北京市集约化农区地下水硝酸盐含量变化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分析和评价北京市地下水硝酸盐污染状况,以北京市集约化农区13个郊区县为研究对象,采集2005—2012年地下水样本,分析测定其NO-3-N含量。结果表明,地下水NO-3-N平均含量为6.34 mg·L-1,年际均值在5.85~6.93 mg·L-1之间,符合国家地下水质量标准(GB/T 14848-93)的Ⅲ类水质标准,超标率(>10 mg·L-1)和严重超标率(>20 mg·L-1)分别为19.36%和6.73%。地下水NO-3-N含量雨季后略高于雨季前;不同作物种植区地下水NO-3-N平均含量顺序为蔬菜种植区>粮食作物区>其他作物区>果树种植区,均值分别为7.66、6.15、5.58 mg·L-1和4.97 mg·L-1;NO-3-N含量随地下水埋深增加呈明显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19.
东北设施叶菜类蔬菜镉铅污染安全生产分区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近年来东北地区设施蔬菜种植业发展迅速,导致菜地土壤出现了不同程度的镉(Cd)和铅(Pb)污染,影响了蔬菜的安全生产。本文以保护90%和5%的蔬菜品种为划分依据,利用物种敏感性分布法对Cd和Pb污染设施蔬菜土壤进行了安全生产分区研究。结果表明,蔬菜中Cd和Pb的含量超标率分别为23.53%和20.59%。蔬菜对Cd的富集系数与土壤pH呈显著性负相关关系(P<0.05),而对Pb的富集系数与土壤有机质的含量呈显著性正相关关系(P<0.05)。菠菜和小白菜对Cd的富集能力较强,而油麦菜对Cd的富集能力较弱。小白菜和韭菜对Pb的富集能力较强,而茼蒿对Pb的富集能力较弱。建议设施叶菜类蔬菜宜产区、限产区和禁产区土壤中Cd的含量分别为≤0.43、0.43~2.88 mg·kg-1和≥2.88 mg·kg-1;Pb的含量分别为≤24.21、24.21~392.31 mg·kg-1和≥392.31 mg·kg-1。设施叶菜类蔬菜对Cd和Pb的吸收富集特征不同,并且在蔬菜样品间也表现出了明显的差异,因此进行宜产区、限产区和禁产区划分对Cd和Pb污染设施蔬菜土壤的安全生产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枇杷炭疽病菌生物学特性研究结果表明,在试验条件下,枇杷炭疽病菌生长温度为10~30℃,最适为25℃;pH值为4~12,最适为6;光照条件下病菌菌丝生长速率高于黑暗条件;病菌生长较适合的碳源为蔗糖、乳糖和葡萄糖.杀菌剂室内毒力测定结果表明,25%咪鲜胺EC、25%丙环唑EC、45%多菌灵·咪鲜胺WP和10%世高可分散粒剂抑菌效果较好,EC50分别为0.006 5 mg·L-1、0.010 9 mg·L-1、0.026 6 mg·L-1和0.031 6 mg·L-1,50%多菌灵WP抑菌效果最差,EC50为14.098 6 mg·L-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