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湖南林业国有企业改革雏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业国有企业现状湖南是我国南方重要的集体林区。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全省各地建立了一批林区森工生产、贮运、销售、木材加工和林副产品加工的林业国有企业。到1995年底止,全省保存国有预算内木材经营、木竹加工、林业运输、林产化工、食品加工、林机修造、林业造纸等其他企业共161家,拥有固定资产13.23亿元,在职职工3.79万人,离退休职工1.93万人。此外,兴建了一批预算外的国有林业企业。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国家于1985年取消了南方集体林区木材统配制度,放开经营并取消了森工投资,以木材经营为主的林业国有企业一下子…  相似文献   

2.
2003年我国木材产品的生产、加工、运输、销售形势比2002年要好。尤其是东北国有林区,通过几年的调整及市场经济的历练,可以说已基本度过了经济危困和资源危困的时期。前不久,国家林业局周生贤局长在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中的林业发展座谈会上对东北地区的林业发展给予了高度评价  相似文献   

3.
艾沐野  于晶 《森林工程》2010,26(5):41-43,51
20世纪以来,我国从俄罗斯进口大量的木材,以弥补国内木材原材料供应的严重不足。这些木材大多从我国东北地区边境口岸城市进入,经过锯材加工和人工干燥后再运往内地进行深加工。因此,这些口岸城市先后安装和建造了一定数量的木材干燥设备,使木材干燥生产具有了一定的规模。本文对我国东北地区主要边境口岸城市的木材干燥生产情况进行简述,并对生产中出现的一些问题进行探讨。其讨论的问题可供当地及其他地区的木材干燥生产参考,对提高木材干燥生产质量具有一定的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4.
匈牙利进行林业改革匈牙利对林业和木材工业进行了改革,但采取的政策有些不同。森林资源仍归国家所有,实行独立管理,木材加工企业则转为私人所有,并对外国投资者开放。匈牙利允许外国投资者在一些木材加工企业中占主要股份。国家希望通过资本的引进给匈牙利的木材工业...  相似文献   

5.
吴明霞 《中国林业》2009,(12):56-56
全球金融危机对实体经济的影响巨大,也直接传导到林业产业上。不但对人造板、家具等木材加工企业和外向型企业造成了生产经营困难等明显的影响,而且对以木材销售为主要经济来源的国有林场也影响巨大。我国的国有林场基本上是实行“企业化管理”的事业单位,采取自收自支的政策,木材销售仍是许多国有林场的主要经济来源。  相似文献   

6.
随着信息技术对我国制造业水平的有效促进,我国木材加工产业也逐渐走向高质量发展道路。在木材加工产业结构调整的时代背景下,我国木材加工企业信息化建设得以迅速发展。立足当今木材加工企业发展形势,剖析了木材加工企业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并基于此提出保障措施及发展建议,对其信息化建设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   

7.
2012年即将过去,回顾即将过去的一年,木材加工企业受国内外各种因素的影响,生产和进出口形势基本是喜忧参半,甚至是忧大于喜。企业经济效益大幅度下降,尤其是出口,出现较大困难,对纤维板和刨花板影响较大的木质家具业出口困难更大。家具生产和出口都遇到前所未有的困难,企业经济效益普遍下降,经营困难已成为2012年我国木材加工行业的普遍共识,我国原木和锯材进口数量首次出现全面负增长是  相似文献   

8.
秦旭 《中国林业》2009,(8):30-30
伊犁木材加工总厂是1958年建厂的国有老企业,在计划经济和改革开放时期为新疆木材加工骨干企业之一,在上世纪50、60年代至改革开放的20年中,年利润达到107万元,仅1978年至2001年,就实现利润1498万元,曾创造本企业几十年的辉煌,为自治区、为国家林业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9.
聂宏谋 《林业科技》1992,17(4):42-44
1 前言我国是一个森林资源缺乏的国家,充分利用木材、节省森林资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制材是木材加工生产的第一道工序,其出材率的高低直接影响木材加工企业的经济效益,因而制材厂的首要任务就是要多出材、出好材,提高出材率。  相似文献   

10.
当前,我国木材加工企业所运用的经济定额和奖惩办法形式多样,项目繁多,执行不便,不能正确体现社会主义按劳分配原则.在改进企业经济管理的推动下,齐齐哈尔木材综合加工厂经过分析研究,总结经验,针对木材加工企业在定额管理上存在的问题,提出以产值率为核心,配合加工成本定额,为国家节约木材,增加企业经济效益的定额管理法. 多数木材加工企业由于原料不足,不宜  相似文献   

11.
从地板生产走势看木工机械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据国家有关行业管理部门提供的资料统计,我国2003年地板年产量为2.12亿m^2。其中:强化地板为1.2亿m^2;实木地板为7000万m^2;实木复合地板为2200万m^2;竹地板为50万m^2。我国现有地板生产企业约6210家。其中:实木地板生产企业约5000家;强化地板生产企业约900家;实木复合地板生产企业约100家;竹地板生产企业约200家;软木地板生产企业约10家。主要分布于木材加工较发达的东北地区、华东地区和广东地区。  相似文献   

12.
天然林保护工程对木材相关行业的影响及对策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天然林保护工程实施后,我国木材产量将调减1236万m3,到2000年,中国木材供需缺口将达5600万m3,其中大径材缺口将超过2000万m3.森工企业面临转型,传统木材工业调整经济结构,林业商品生产重点南移,木材相关行业如造纸业、家具业、建筑业及新兴的室内装饰业将受到严重影响。为解决国家木材供需矛盾,我国仍将立足国内,扩大进口,大力发展速生丰产林,挖掘其它资源,并加强木材节约代用。面对此形势,林产工业应采取先进加工工艺,调整产品种类和产品结构,满足市场和用户需求。  相似文献   

13.
随着木材加工技术进步和木材加工产业的快速发展,木材加工企业面临的竞争更加激烈。木材加工企业如何更好地适应市场变化及自身发展需要,与其人才队伍建设密切相关。专业的人才队伍可实现木材加工企业高质量生产和管理运营。分析了当前木材加工企业人才队伍建设存在的不足,并提出了基本策略,以期更好地推动木材加工企业的人才队伍建设。  相似文献   

14.
陈水合 《国际木业》2013,(10):32-36
我国木材加工企业在商品房销售面积大幅度增长的带动下,国内木材加工形势有所好转,对木材需求量增加,使今年以来我国原木和锯材进口数量不仅双双扭转了去年的负增长,而且还双双创造同期进口的历史新高。但是,在出口方而,国际市场对木质家具、中密度纤维板和胶合板等需求普遍出现疲软现象。美国是我国的木质家具、胶合板和中密度纤维板等最重要的出口市场,但是,今年出口到美国的木质家具、胶合板和中密度纤维板全面负增长,加上其他大多数国家需求下降,使我国林产品出口遇到前所未有的困难。  相似文献   

15.
浅析木材加工剩余物的利用途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木材是天然可再生资源,并且在社会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我国是木质材料生产、加工和消费大国,供需矛盾突出。笔者概述了木材加工剩余物利用的必要性,并简述了木材加工剩余物在生物质燃料、林产工业,以及新型复合材料等方面的应用,为企业充分利用木材加工剩余物开发新的加工途径,提高木材利用率,缓解木材的使用压力提供启示。  相似文献   

16.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由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轨过程中,部分森工企业由于适应市场经济形势快也取得了一定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但是,有一部分森工企业现状仍不容乐观,面临不少新的问题,现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分析和探讨。一、新疆森工企业面临的问题改革开放以来,自治区森工企业在搞活经济的过程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木材市场、价格放开后,由于认识不足,忽视了林业行业自身特点,放松了行业的管理,木材经营、加。、销售市场管理失控出现了森工企业经济效益下滑,亏损企业增加,资产负债率上升…  相似文献   

17.
木材加工作业工伤事故较多,有效减少作业过程中的工伤事故是企业安全管理工作的核心.运用系统工程学原理和人类工效学方法全面系统分析了木材加工作业产生工伤事故的原因,提出了减少木材加工作业工伤事故的对策,为木材加工企业安全生产管理提供了科学的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8.
木材检验中的量材设计工作是林区企业木材生产的重要环节。科学、合理地量材设计可以极大地提高木材的利用率,减少不必要的损失,反之则贻害无穷。所以,当前在森林资源渐趋枯竭的形势下,加强生产管理,严把木材检验工作质量对企业生存发展极为重要。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木材工业产品市场发生急剧变化。好多产品如纤维板、刨花板、缝纫机台板、塑料板等,由畅销至滞销转而积压。究其原因,除了质次价高外,就是很多企业不适应新经济形式的挑战。木材加工企业面临的新经济形式的挑战是什么呢?主要有下列五个方面: 第一,经济管理体制改革的挑战。目前,我国的经济管理体制正处在一个大改革时期。改革的方向是在计划经济为主的前提下,使集中的计划指导和灵活的市场调节相  相似文献   

20.
在社会发展大力推动下,我国各个层面的内在需求得到了充分释放,对于木材产品的需求更加旺盛。这些都加快了木材加工专业人才教育培养工作的开展。分析了木材加工专业本科阶段生产实习重要性,探讨了沟通管理在木材加工专业生产实习中的落实,进而剖析木材加工专业学生实习过程中的自身管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