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53 毫秒
1.
<正>1钩端螺旋体病钩端螺旋体在羊可引起溶血,血红蛋白尿,黄疸,发热等贫血性疾病,甚至败血性疾病,另外,在乳山羊还可形成钩端螺旋体性乳房炎,这种乳房炎不像通常所见乳房硬、肿,乳有凝块。病羊乳房不神,质地较软,就是挤出的奶如初乳状,常有血凝块,病羊很少死亡。疾病早期可采血液,疾病中、后期用脊髓液和尿液,直接检查菌体。钩端螺旋体很纤细,中央有一根轴丝,螺旋丝从一端盘绕到另一端,整齐而细密。在暗视野下如细小的链珠状,革兰氏阴性,以镀  相似文献   

2.
徐斌 《养殖技术顾问》2014,(10):169-169
1伴有红尿、血红蛋白尿 钩端螺旋体病引起肠黏膜出血和血管内溶血,因而造成腹泻和便血,还有血尿、血红蛋白尿等现象,淋巴结肿大、出血,甚至乳汁也带血色。有些病牛还可发生流产,皮肤坏死和皮下水肿,可进一步证实为钩端螺旋体引起的腹泻和血便。牛钩端螺旋体病大多呈带菌现象,仅少数病例有体温升高现象。病牛发热期间,取新鲜抗凝血或中段尿直接做成液滴压片,置暗视野显微镜下观察,可直接看到螺旋状病原体。  相似文献   

3.
正鹿钩端螺旋体病是由致病性钩端螺旋体引起的一种急性或隐性感染的传染病。以短期发热、黄疸、血红蛋白尿、出血性素质、母鹿流产为特征。1病原体钩端螺旋体细长圆形,呈螺旋状,一端或两端弯曲呈钩状,能活泼运动。菌体不易被普通染料着色,用姬姆萨氏染色呈淡紫红色,用镀银染色呈棕黑色。钩端螺旋体的抗原构造比较复杂,迄今已发现有20个血清群,170余个血清型,我国发现包括49个血清型,并选定14个群的15个型作为我国  相似文献   

4.
钩端螺旋体病又称韦乐氏病。它是由多种血清型的的致病性钩端螺旋体引起的人畜共患和自然疫源性传染病。临床上以突然发热、出血素质性贫血、黄疸、血红蛋白尿、流产、皮肤和粘膜坏死、水肿等为特征。1病原钩端螺旋体是一种纤细、细密而规则呈螺旋状结构的革兰氏阴性生物,长6~20μm,宽0.1~0.3μm,两端或一端弯曲呈钩状,无鞭毛,能运动,常沿菌体中轴转动。用姬姆萨氏液染色后菌体呈淡紫红色,普通染料不易着色。钩端螺旋体为需氧菌,对培养基成分要求并不苛刻。生长最适pH值为7.2~7.4,最适温度为28℃~30℃。钩端螺旋体对外界环境的抵抗力较…  相似文献   

5.
李强  徐德军 《兽医导刊》2012,(Z1):80-81
一、病原特点犬钩端螺旋体病的病原主要为犬钩端螺旋体和出血性黄疸钩端螺旋体。近年来,各国学者研究表明,还有其他多种钩端螺旋体能引起犬钩端螺旋体病。这些钩端螺旋体均有相似的外膜抗原决定簇。钩端螺旋体菌体纤细,螺旋紧密缠绕,一端或两端有特征性的小钩。在旋转时两端柔软而中间僵硬。钩端螺旋  相似文献   

6.
钩端螺旋体病是由钩端螺旋体属微生物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病,多呈急性经过,以黄疸、血尿、粘膜和皮肤坏死及短期发热、迅速衰竭为特征。 1病原钩端螺旋体非常纤细,具有浅而密的螺旋,菌体两端呈钩状弯曲,形如“C”、“S”、“X”,有时呈“8”字形,能运动。在家畜致病的钩端螺旋体较重要者有:黄疸出血性钩端螺旋体,犬钩端螺旋体,黄疸贫血钩端螺旋体和猪钩端螺旋体等,此外,尚有其它许多血清类型,因地区而有不同的分布。菌体对各种理化因素的抵抗力不大,日光照射能在0.5-2h内将其杀死,加热至56℃可于半小时内死亡。菌体对低温有抵抗力。在尚未腐败的尿内,钩端螺旋体能生活数天。本菌在许多化学药剂的作用下迅速死亡,如20%酒精、2%盐酸、0.5%石炭酸、0.25%福尔马林、0.1%升汞,均可于5分钟内使其死亡。  相似文献   

7.
1病原特点致病性钩体为本病的病原。钩端螺旋体呈细长丝状,圆柱形,螺旋盘绕细致,有12~18个螺旋,规则而紧密,形状如未拉开弹簧表带样。钩端螺旋体的一端或两端弯曲呈钩状,使菌体呈C或S字形。菌体长度不等,一般为4~20微米,平均6~10微米,直径平均为0.1~0.2微米。钩端螺旋体运动活泼,沿长轴旋  相似文献   

8.
1传染病 钩端螺旋体病是由多种血清型的钩端螺旋体引起的自然疫源性传染病。牛一般为隐性传染,无明显症状,严重传染多是突然发生,体温升高达40.0-41.5℃,稽留热,精神委顿,食欲和反刍停止,黏膜贫血、黄疸。奶牛乳房松软,乳汁色红,有小凝块或血块,血红蛋白尿。有些牛仅体温升高,排血红蛋白尿,因红细胞大量破坏,范登白间接试验呈阳性,黄疸指数升高,用暗视野显微镜检测发热期血液涂片,可直接看到钩端螺旋体。  相似文献   

9.
犬钩端螺旋体病的诊断与防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钩端螺旋体病(leptospirosis)是一种犬和多种动物均可感染自然疫源性疾病。犬在感染后引起急性肾炎并常伴有肝衰竭或凝血不良[1~2]。在感染人后引起螺旋体性黄疸,称为Weil氏病。犬较易感染本病,猫的钩端螺旋体病少见。我国从犬分离到的钩端螺旋体主要是犬群和流感黄疸出血群。1病原犬钩端螺旋体病的病原主要为犬钩端螺旋体和出血黄疸钩端螺旋体。钩端螺旋体菌体纤细,螺旋紧密缠绕,一端或两端有特征性的小钩。在旋转时两端柔软而中间僵硬。钩端螺旋体为严格需氧菌,对pH6.2~8.0以外的酸碱敏感。加热到50℃10分钟、60℃10秒以及常用的消毒剂…  相似文献   

10.
1钩端螺旋体病猪钩端螺旋体病表现为腹泻,粪中夹血,体温升高至40℃以上等特征,但同时有溶血、黄疸,妊娠后期流产,排血红蛋白尿的特征。几乎所有温血动物都可感染,大多数动物成为带菌者,仅在仔猪中暴发流行。流产胎儿出现木乃伊化,死胎,常有自溶现象。年龄较大的仔猪、断奶仔猪也出现发热、黄疸或死亡现象者,可疑似本病,确诊应取病猪血、尿,离心后取沉渣涂片、染色,置于暗视野显微镜下,可直接看到钩端螺旋体,结合兽因艋床特征而确诊。  相似文献   

11.
钩端螺旋体病也称细螺旋体病,是一种重要而复杂的人畜共患病和自然疫源性传染病。在家畜中主要发生于猪,牛、犬、马、羊次之。临床表现形式多样,大多数呈隐性感染,少数急性病例表现发热、黄疸、血红蛋白尿、贫血、水肿、流产、出血性素质、皮肤和粘膜坏死等特征。钩端螺旋体病的病原是一类形态相似、抗原性和遗传性各异,细小、能运动、需氧且有致病性的钩端螺旋体。1临床症状绝大多数猪无明显临床症状,小仔猪和怀孕母猪最有可能遭受临床感染,一般潜伏期在2~20d。亚临床型是大多数猪所表现的形式,主要见于集约化饲养的育肥猪,通常有轻微或不…  相似文献   

12.
钩端螺旋体病 (一)病因 引起该病的钩端螺旋体菌体呈螺旋状,其顶端可以弯转而成钩状,故得此名。钩端螺旋体在自然界潮湿地方广泛存在并可在湿土中存活数年之久,这是该病传播的有利条件。但该病菌对热、光照、干燥均很敏感,一般的消毒药均可将其杀死。  相似文献   

13.
钩端螺旋体病亦称细螺旋体病,是一种重要的人畜共患的自然疫源性传染病。本病发生于任何年龄的家畜,但以幼畜发病率较高,在家畜主要发生于猪、牛、犬,马、羊次之。临床表现主要以体温升高、黄疸、血红蛋白尿、出血性素质、皮肤和粘膜坏死、水肿为特征。钩端螺旋体是一种纤细的螺旋状细菌,姬姆萨染色和镀银法染色可见菌体的一端或两端弯转成钩,且可绕长轴旋转和摆动,运动性很强。  相似文献   

14.
猪钩端螺旋体病是由钩端螺旋体引起的以发热、贫血、黄疸、血红蛋由尿、流产、水肿为特征的传染病。 (一)临床症状 肥育猪可视粘膜黄染,体温40.5~41.5℃,稽留不退,尿浓茶样或血红蛋白尿,厌食或食欲废绝,1~2日内全身皮肤黄疸;怀胎母猪除上述症状外,贫血、卧地不起,流产率66%,流产  相似文献   

15.
钩端螺旋体     
钩端螺旋体(下称钩体)是钩端螺旋体病(Leptospirosis)的病原体。钩端螺旋体病(下称钩病)在世界多数国家均有发现,多种动物有感受性。1880年拉利(Larrey)在法国殖民军中发现钩病患者,同年发现于犬,1935年在牛,1938年在狐、山羊和猪中检出。1923—1934年,钩病在我国河南、山东、山西等地人群中流行。解放后广西、广东、河南、河北、山东以及其他若干省份均有发生,东北地区也有本病存在。钩病的主要特征是短时间发热,具有贫血、黄疸、血红蛋白尿、出血性素质、  相似文献   

16.
1牛红尿病的发病原因及症状 红尿病的发病原因较为复杂:一般是由牛的细菌性血红蛋白尿、牛焦虫病、牛的钩端螺旋体病、泌尿器官疾病等使红细胞溶解所致。临床的主要症状是血尿,并伴有体温升高、黄疸、可视黏膜有出血斑点、贫血、水肿等症状。由牛焦虫病、牛的钩端螺旋体病所致的牛红尿病。如不及时治疗,多在7到10日内死亡。  相似文献   

17.
猪钩端螺旋体病,在一些猪群中有流行。有些小猪感染此病后,除急性经过而死亡外,慢性者多呈肾钩端螺旋体病;母猪感染此病后,有短暂的发热或流产;肥猪感染后,呈隐性经过,但肾内仍然带菌。为了观察猪肾钩端螺旋体病临床表现和带菌状态,我们在一些国营农场和集体猪场中,进行了猪肾钩端螺旋体病的调查及病原分离和菌型鉴定。  相似文献   

18.
犬钩端螺旋体病是由钩端螺旋体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病和自然疫源性传染病。可通过粘膜、生殖道粘膜或破损皮肤传染,也可通过接触病犬的尿和摄取少量被尿污染的饲料或饮水经消化道而传染。犬钩端螺旋体主要分为犬型和黄疸出血型两种,犬临床表现为发热,黄疸,血红蛋白尿,出血性肠炎,流产,腹水等症状。  相似文献   

19.
正钩端螺旋体病是一种人畜共患和自然疫源性传染病,其病原为钩端螺旋体,亦称细螺旋体。该病在世界各地均有发生,我国以南方地区较为严重。钩端螺旋体病主要发生于猪、牛、犬、马、羊等家畜和人,也可感染鸭、鸡、鹅等禽类。临床症状主要以发热、黄疸、血红蛋白尿、流产、皮肤和黏膜坏死、水肿等为特征。1现场诊断钩端螺旋体几乎可感染所有温血动物,其中啮齿类的鼠类是重要宿主,是该病的自然疫源。畜禽中以  相似文献   

20.
<正> 十二、北方地区的貉群中曾发生过钩端螺旋体病,怎样防制? 答:钩端螺旋体病是一群不同血清型钩端螺旋体引起的一种人兽共患病。临床表现多种多样,有短期发热、黄疸、血红蛋白尿、水肿、流产和出血性素质。 经济动物中鹿、貂、狐、犬、猫等均有发生,在我国的黑龙江地区的貉群也有流行。 病原:钩端螺旋体是一种纤细的、两端弯曲成钩状的微生物,能运动,用姬姆萨染为淡紫红色,用镀银法染成棕黑色。虽然钩端螺旋体在生长时营养要求不高,但在人工培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