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雏鸡一般是指处于0~6周龄生长发育阶段的幼雏。此阶段的鸡机体抵抗力差,敏感性强,生长速度快,代谢旺盛等,因此对该期应采取科学饲养管理原则。1、初生雏鸡的选择和运输表现体格结实,精神活泼,健康的雏鸡。初生雏最好在出生48小时内运达目的地,时间过长对雏鸡的生长发育有较大影响,运输时注意“四防”(即:防寒、防热、防缺氧、防雨淋)。2、接雏和分群雏鸡到场后,立即转入已加好温的育雏舍,按体质强弱和体重进行分群,若采用平面育雏,每群雏鸡以200~300只为宜。3、饲喂技术(1)饮水:要用温开水,水温与室温相同,在饮水中加入适量抗生素和5%~10…  相似文献   

2.
三、适时分群(续上期)肉鸡必须按日龄、强弱、大小、公母分群饲养。这样有利于鸡群采食均匀,生长一致,避免斗啄,出栏整齐。强弱分群应经常进行,可在早晨首次喂饲时,将被挤出圈外的弱雏捉出转入另一群饲养。对病雏予以剔除淘汰。公母雏分群饲养,是根据雏鸡发育规律采用的一种饲养新技术,对充分发挥饲料效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1、分群饲养由于弱雏体质差,反应迟钝,故应在开食前与壮雏隔离分群,单独饲养,避免出现壮欺弱的现象。2、提高温度弱雏多为胚胎发育不良,出壳晚及卵黄吸收不良所造成,表现为绒毛稀、体温调节能力差,所以育雏时,应给予较高的温  相似文献   

4.
韩文格 《新农业》2012,(17):14-15
一、及早抓均匀度1.及时分群调群雏鸡入舍后,在保证供给充分饲料和饮水前提下,就仔细挑选出开食不好、体质较弱、个体较小或状态不佳的鸡只,单独加强饲养,给予精心照顾。对这样的鸡适当补喂蛋白饲料,使其体重尽快达标,并减少死淘。为了减少分群带来的应激,可结合断喙、免疫等工作进行调整。为使鸡只获得良好骨骼和骨架发育,在21~28日龄分群最重要,第一次分群最晚不能迟于28日龄。第二次分群在6~7周龄进行,如果鸡群均匀度还不理想,可以在11~12周龄再次分群。分群后将鸡群分成大、中、小三群,对体重较轻的鸡只可以提供高蛋白饲料,以帮助其适当加快增重。  相似文献   

5.
在孵化生产和育雏过程中,由于多种原因总会有一部分弱雏、发育不良和体质较差的弱雏,在加强饲养管理后,大部分是可以赶上健雏的。具体措施如下。1.隔离饲养弱雏常见行动迟滞,脐部吸收不良,腹大,个体小、瘦弱,手抓挣扎无力。由于弱雏体质差,反应迟钝,故应在开食前与健雏隔离分群,单独饲养。分群时,宜将挑出的弱雏鸭50-100只组成一群,在1.5-2m2的地面上垫料平养,以避免密度过大,鸭群采食拥挤,活动空间小,不利于雏鸭的生长发育。2.提高并相对稳定育雏温度弱雏多由胚胎发育落后、出壳晚和蛋黄吸收不良所造成,表现为个体小、绒毛稀、发育不全、体…  相似文献   

6.
许多蛋鸡规模养殖场在引进雏鸡时,由于数量较大,难免在进雏时夹带一部分弱雏回来。笔者在入户指导时,采取了以下措施,有效减少了养殖场户的经济损失。一、隔离饲养弱雏的体质差、反应迟钝,必须与壮雏隔离开来进行单独饲养,否则,鸡群中就会出现以强欺弱的现象,使弱雏在采食和饮水等活动中受到限制而引起死亡。二、提高育雏温度弱雏多为胚胎发育落后、出壳晚以及卵黄吸收不良所造成的。所以,育雏时应给予较高的温度,以促进胚  相似文献   

7.
<正>(续第9期第15页)雏鹅是指0~4周龄的小鹅。雏鹅生长发育快,新陈代谢旺盛,需及时饮水,不可断水,且公母雏鹅生长速度不同,宜分群饲养,雏鹅体温调节能力差,培育温度很重要。雏鹅消化道容积小,消化能力弱,排空速度快,添料宜少量多次,饲喂易消化、营养全面的配合饲料。1.温度可以通过观察雏鹅的行为表现来判断温度是否适宜,如果雏鹅扎堆拥挤,说明温度偏低或有贼风存在;如果雏鹅各自散开,  相似文献   

8.
<正> 1 雏鸭要优选,体制健壮的雏鸭是养好小鸭的前提,所以对雏鸭要进行严格的挑选。健埭的雏鸭表现为膘好毛光,有生气。对于那些体重过小,钉脐及肠、跛腿、歪嘴等畸形雏鸭,应剔除。 2 分群要适时。在大群育雏时,必须按品种、品系、体质强弱、日龄、性别进行分群。一周龄内的雏鸭每群以300只左右为宜。分群后便于加强饲养管理。  相似文献   

9.
一、进雏鸡前的准备工作 1.进雏鸡前一周,将鸡舍的地面、墙根、育雏器及所有用具,用清水冲洗(最好用高压水枪冲洗)。 2.水槽、食槽用消毒液刷洗。 3.把所需用具,如报纸、塑料布、料桶、刷子、水槽、食槽等全部放入舍内,关上门窗熏蒸消毒。 4.在进鸡前1—2天进行试温,使舍内温度达到24℃以上。 5.在进鸡前两天,把饲料备好,放人配料室。 6.进鸡前一周,应检查照明灯炮、控温设备(应能使舍温达到34℃)、通风设备、取暖设备(烟道不得有漏烟),如有问题应及时修好。保证设备正常运转。二、接雏 1.雏鸡运到时连盆端进舍内。 2.认真选择,淘汰弱、残雏,尤其要淘汰患脐炎及下痢的雏。 3.每台育雏器放1000只雏  相似文献   

10.
<正> 冬鹅一般于农历9月“重阳”前后入孵,雏鹅在低温条件下,以舍饲为主,经50—60天饲喂,再经20天育肥,即可供应春节市场。 1.1~10日龄 雏鹅幼小,应注意防寒保暖。出壳后及时放入育雏箱,饲喂时,逮至育雏箱外,将切细的青菜拌少许玉米粉等置于试盘,让其自由采食,体质弱的应单独饲喂。白天饲喂6次,晚上饲喂4次,每次喂饱稍活动后便放育雏箱内,注意箱内清洁干燥。为防止雏鹅相互堆叠取暖压死,每只育雏箱内放置雏鹅20只左右。  相似文献   

11.
当前正是育雏的黄金季节。在育雏中常因忽视对弱雏的饲养而影响育雏成活率。一般弱雏只要经过短期的精心护理,大部分均可成活,且能长出较多的母鸡。弱雏护理必须采取以下措施:1.隔离饲养弱雏体质差,反应迟钝,故必须与壮雏隔离分群,单独饲养。将弱、壮雏混养,则会出现强欺弱,大欺小,造成弱雏采食,饮水及活动受限制,使弱雏更弱,使之加速死亡。2.较高温度弱雏多为胚胎发育落后,出壳晚及卵黄吸收不良所造成。所以育雏时,给予较高的温度,有利于促进胚胎进一步发育完全和卵黄的吸收。一般将弱雏放在保温器(育雏器)旁,温度保持在34~36℃即可,对个别大肚子者应把温度提高到37℃左右。3.补充体液因弱雏发育缓慢,  相似文献   

12.
<正>炎热的夏季将到来,加强肉鸡饲养管理很重要,只有加强管理,才能饲养高品质的肉鸡,夏季肉鸡饲养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雏鸡管理鸡雏进来后,要同时添加水和料,保证饮水和开食同时进行。现在都是水线,要保证乳头下面的小碗里一直有水,开好口,这样才能减少弱雏的出现,7 d内要保证料桶有足够的料,及时扩群,挑出弱雏,保证鸡群的整齐度。  相似文献   

13.
一、育成期(43~126日龄)1.转群和脱温一般要转群2次。第1次是6周龄雏鸡转入育成鸡舍,第2次是17~18周龄育成鸡转到产蛋鸡舍。转群最好是在清晨或晚上进行,转群前4~6小时停料;转群前3天和入舍后3天,在饮水中添加电解多维;转群当天连续24小时光照,保证采食和饮水。育成鸡转到产蛋鸡舍时要根据鸡体重大小对鸡群进行调整,体重小的放在光线比较好的上层,体重大的放在下层。对于严重发育迟缓的鸡及时淘汰。  相似文献   

14.
<正>三、重视育肥管理育肥期的肉鸭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大大增加,饲养管理较为容易,但需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脱温。雏鸭经2~3个星期育雏后,外界温度适宜即可转入大鸭舍,当环境温度变化不定时应推迟。转移过程中尽量减少应激,转移后为了防止应激,可在饲料中加多种维生素或抗应激电解质。2.分群。在脱温后转群时,按鸭只体格强弱、大小分群饲养。对体质较差、体重偏轻的鸭,应单独给予额外补充营养,  相似文献   

15.
<正>为充分发挥鸡种的遗传潜力,提高其产蛋量,取得最理想的经济效益,我们从多年养鸡实践和技术推广中,总结出在生产管理上应把握的几个关键措施。一、提高后备鸡的整齐度培育后备鸡是否成功,其整齐度是一个重要指标。体型差异小,鸡群发育整齐,性成熟才能同期化,将来开产时间才能一致,产蛋高峰也高。在管理中努力从雏鸡开始提高其整齐度。除在温度、湿度、饲料、密度、免疫等方面进行科学管理外,要注意随时将弱雏鸡分开饲养,对弱雏加强营养。在育成鸡阶段,按照鸡群中大多数鸡的需要来管理,尽可能缩小鸡群内的个体差异。  相似文献   

16.
饲喂管理7日龄内,一般每天喂料6~9次,约每3小时喂料1次。8~14日龄时,雏鹅的体力有所增强,一次采食量增大,可减少到每天喂料5~6次,其中夜里喂2次。喂料时可以把精饲料和青饲料分开,先喂精饲料后喂青饲料,则可防止雏鹅专挑饲青料吃,而少吃精饲料,满足雏鹅的营养需要。随着雏鹅放牧能力的增强,可适当减少饲喂次数。  相似文献   

17.
一、合理分群 肥育猪分群时,除考虑体重外,应把来源、性别和吃食等方面相近的猪合群饲养,同群猪体重不宜相差太大,小猪阶段差异不超过4~5公斤,大猪阶段差异不超过7~10公斤.同时根据猪的生物学特性,坚持"留弱不留强,拆多不拆少,夜并昼不并"的原则.每群猪头数应根据猪的年龄、猪舍设备、圈养密度和饲喂方式而定,一般在固定圈内饲养的15~20头/群,采用舍内饲养、舍外排粪尿的40~50头/群.  相似文献   

18.
<正>一、育成鸡的选择在育成过程中注意观察、称重,不符合标准的鸡应尽早淘汰,以免浪费词料和人力。初选一般在6~8周龄进行,选择羽毛紧凑、体质结实、采食力强、活泼好动的雏鸡育成。第2次选择在18~20周龄进行,可结合转群或接种疫苗进行,体重低于平均体重10%的个体应予淘汰。二、育成鸡的限制饲养1.限制饲养。限制饲养可使鸡群整齐度高,发育匀称,提高产蛋率和种蛋受精率,降低产蛋期死亡率。限制饲养有限  相似文献   

19.
研究“七○七一”对雏鸡增重的效果。实验鸡种:白落克与考尼斯的杂交种,年龄不到一个月的雏鸡。实验方法:喂“七○七一”组与不喂“七○七一”组分群饲养。每群各挑选体格健壮、体重一样的雏鸡五只,作上标志,每周称重一次,五只一起称重。实验组共1300只雏,对照组600只雏。  相似文献   

20.
商品肉鸡的育肥期为28~56日龄,此期间饲养管理的总原则是:采取有效措施,加快生长速度,提高商品合格率。一、合理分群鸡只育雏结束,生长速度明显加快,应随时进行强弱、大小、公母分群。分群最好在夜间或早晨进行,并在饮水中加入多维素以防产生应激。二、饲料更换雏鸡进入育肥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