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3 毫秒
1.
围拦养鱼的捕捞是一个难度较大的技术问题。由于围拦养鱼是在天然水域中进行,不可能象池塘一样“竭泽而渔”,而且养殖的鱼类中,绝大多数为中下层鱼类,这些鱼起捕困难,特别是鲤、鲫鱼,一般起捕率仅10—30%。严重地影响了当年的经济效益,投资的回收,在一些严重的地方,直接影响了围拦养鱼的再经营。  相似文献   

2.
沿江地区千亩左右的小型湖泊面广量大。小型湖泊渔业生产的开发利用.是沿江地区发展鱼类养殖的重要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3.
《淡水渔业》1977,(4):22-23
我库近几年来,鲌鱼大量增殖,严重危害家鱼生长,影响起捕产量。为提高水库鱼产量,除捕鲌鱼是一个重要环节。我库职工在农业学大寨的精神鼓舞下,自行设计了“机动轻快网”,已试验成功。1975年8月至11月份共捕捉鲌鱼1.7万斤,初步限制了鲌鱼种群的扩大。现小结如下。  相似文献   

4.
商品蟹湖泊围网规模化暂养及冬季捕捞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湖泊中利用围网进行中华绒螯蟹规模化暂养,每个围网的面积为2 hm2.采用低密度(1413~1955.5 kg/hm2),大小蟹、雌雄蟹分开,分池暂养等技术措施,经过31~87 d的暂养,总回捕率达95%以上.该项技术解决了在湖泊中规模化暂养中华绒螯蟹时的防逃、保持质量以及冬季(低温时段)捕捞问题,适合于有一定规模的中华绒螯蟹养殖和经营单位应用.  相似文献   

5.
从水域条件、围网设置、放养前准备、苗种放养、技术管理、捕捞等方面,介绍了河蟹湖泊围网生态养殖技术。  相似文献   

6.
李长春 《淡水渔业》1976,(10):23-30
十几年来,我们先后试制了9张索罟围网,对网具结构、装配及其渔法进行了初步研究。实践证明:索罟围网是水库中上层鱼类捕捞的有效网具之一,它具有结构简单、作业范围广、操作简便、精巧灵活、适于追捕鱼群、起捕率高等优点。现就有关资料分几个问题讨论如下:  相似文献   

7.
使用一件工具达到一个目的,经过多次的重复而操作趋于熟练。古语说:“熟能生巧”,当操作达到得心应手的阶段就可能朝几个方面发展突破以提高效益。即改进工具本身,与其它工具联合使用,扩大使用范围或目的等等。用现代术语来说,工具本身谓之硬件。操作应用最大限度地发挥硬件的效益则称为软技术。围网捕捞经历了起水灯诱、瞄准的逐步发展,迄今成为侦鱼、灯诱、  相似文献   

8.
为解决浅海围网设施养殖鱼类的捕捞和分级,以浮绳式围网养殖为研究对象,根据养殖围网设施的结构和大小、敷设技术和主要性能,结合围网养鱼方式和养殖生产的特点,设计并制作了一种分级捕捞网箱。网箱由框架钢筋、网衣、绳索、分级栅等构件制作而成,网箱网身呈圆柱形,顶部呈倒圆台形,整体高1 515 mm,体积约为1 m3,分为入鱼口、分级栅、取鱼口等3部分。在实验室用鲫鱼对分级栅进行了试验,结果表明,分级栅间距为15 mm和20 mm时,小规格鱼残留率平均为7.78%和4.75%,大规格鱼逃逸率平均为2.38%和3.00%。海上试验结果显示,大规格鱼捕获率90%以上。研究表明,通过日常投饵养鱼驯化将养殖鱼引诱至网箱内,通过提升网箱、驱使箱内小规格鱼群从分级栅游离,剩下的大规格鱼提出水面后迅速放入活鱼舱,从而达到捕大留小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夏邑城湖养鱼水面1200亩,平均水深2.0米,属小型富营养湖泊。1988年以前,粗放粗养,平均亩产不足50公斤。1989年开始以施肥为主的养鱼高产试验,当年亩产达到122公斤。1990—1992年又连续两次承担了农业部下达的“丰收计划”项目,亩产达到192公斤,亩纯效益300元以上。近几年平均亩产一直稳定在200公斤左右,在施肥养鱼技术方面积累了一些经验。现将主要技术要点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0.
湖泊围网养殖大规格河蟹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崔峰  肖明松 《淡水渔业》2000,30(6):16-19
浅水型的草型湖泊是河蟹生长的理想环境场所,为了充分发挥草型湖泊的作用,从1988年开始进行围网养蟹的探讨,发现养殖河蟹的经济效益远远大于养殖普通鱼类,大规格河蟹的养成其经济效益尤为突出。自1997年有计划地投放长江蟹种以来,连年均获得大规格河蟹的丰收。雄蟹的大部分个体规格在200g以上,雌蟹的大部分个体规格在150g以上。大型围网河蟹的长成规格高于小型围网。1 材料与方法11 试验水域概况养蟹围网设置在花园湖内。花园湖位于安徽省淮河流域,位于凤阳、嘉山两县交界处,水面积51万亩,大部分位于凤阳县境内,本试验所设围网即在凤阳…  相似文献   

11.
南佑平  王琪 《淡水渔业》2000,30(9):21-22
河蟹又称螃蟹 ,其学名为中华绒螯蟹。因其味道鲜美 ,营养丰富而出名。在江苏、浙江、上海等地广泛养殖。近年来 ,逐步在湖北、湖南、江西等地推广开来。河蟹回捕率低下是影响其产量的一个重要因素 ,因此要提高产量 ,必须要掌握河蟹捕捞技术。1 捕捞时间的确定依据河蟹一生有两次洄游 ;一是生长洄游 (又称溯河洄游 ) ,二是生殖洄游 (又称降河洄游 )。这两次洄游是天然河蟹生长、繁殖的必需过程。生长洄游是蟹苗对饵料、环境等条件的要求 ,借助潮汐的作用 ,溯江而上进入到淡水湖中生长育肥 ;生殖洄游是河蟹在淡水中生长成熟以后 ,由于遗传因…  相似文献   

12.
日本近来用一种经济饵料来养殖鱼类,和进行饵诱捕捞。这种饵料是利用水产加工时鱼的内脏等废弃物为原料,故所生产的捕捞用或养殖用饵料价格低廉。这种饵料可吸收水分和臭味(鱼肠等冻结后则无臭气散发),并可吸收鱼肠中所含有的油质。用这种饵料养鱼,不致使油质溶于水面或沾污岸壁。由于鱼肠内营养丰富,故此种饵料的营养价值较高。制造方法:在鱼内脏的鲜度未损失前,除去水分后,放在平底锅中冻结,  相似文献   

13.
荣克明 《内陆水产》2006,31(5):43-43
随着市场鲢、鳙的价格日趋上涨,水库、湖泊也由原来的人放天养改成“半精养型”.这种模式以施肥养鱼为主,人工投饵为辅,根据养殖水平不同,一般每500g鱼的肥料成本在0.4元~1.0元之间。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介绍了金枪鱼围网侦鱼技术、放网操作和起网操作等关键捕捞技术,对今后我国金枪鱼围网渔业的可持续发展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相似文献   

15.
汤振明 《水产科学》1987,6(3):27-29
拟沙丁鱼是一种资源较为丰富的小型中上层鱼类。它具有集群性强和趋强光的习性。适宜使用大小围网进行捕捞。日本的拟沙丁鱼年产量约380-400万吨。  相似文献   

16.
金梅 《内陆水产》2005,30(11):28-28
试验点选择在浙江绍兴县孙端镇大坂外荡,围网面积13.5hm^2。外荡水流比较畅通,光照条件好.常年水深1.7-3m,水底较平坦.淤泥少,水面开阔。周围无污染源.水域水质清爽、溶氧丰富。  相似文献   

17.
湖泊网围快速养鱼的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在1985年和1986年进行。1985年鲤、鲫、奥尼鱼、鲢、鳙、草鱼群体增重分别为66.4、35.7、22.4、5、2.5、1.4倍,商品率为98.7%,优质鱼占75.5%;1986年鲤、鲫、奥尼鱼、鲢、鳙、草鱼、鳊群体增重分别为48.95、31.98、31.3、7.25、10.97、3.55、13.28倍,商品率为90.2%,优质鱼占59.3%。本文就湖泊网围快速养鱼中放养鱼类与放养量、放养时间与放养规格、管理技术及捕捞等方面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8.
寸塘口水库有养鱼水面800亩.1989—1990年进行箱库结合养鱼试验,利用网箱养鲤残饵、鲤排泄物和外源性营养物质作为大库鱼类的饵料基础.试验结果,大库鱼产量有了大幅度提高,公斤鱼成本下降,利润增加。实行箱库结合养鱼技术,还改善了水体环境,带来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9.
许品诚  沈培荣 《水利渔业》1987,(5):21-22,33
我国湖泊众多,而已养殖的面积仅占总面积的8.37%,利用率很低。随着水产事业的发展,湖泊渔业的开发迫在眉睫。经水产工作者多年的实践表明,围拦养殖是发展湖泊渔业的有效途径之一。1970年,菲律宾的内湖(Laguna)试验站围拦了30公顷水域进行养殖试验,当年就取得明显经济效益,围拦养殖技术很快得到推广,到1982年内湖围拦面积便发展到4万公顷。近年来我国湖泊围拦养鱼发展很快,  相似文献   

20.
<正> 马口鱼(Opsariichthys uncirostris didens Günther)是一种小型凶猛的肉食鱼类。最大个体22厘米左右。其生物学特性是:生长速度快,繁殖量大,摄食时间长,捕食能力强,是水库养殖的敌害鱼类之一。每当向水库投放鱼种时,成群的马口鱼,追踪、吞食鱼种,严重影响鱼种成活率,是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