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作用于褐稻虱自然种群的重要因子及关键因子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应用多年同次世代以作用因子组配的生命表对作用于褐稻虱自然种群的重要因子和关键因子进行分析,褐稻虱自然种群生命表采用庞雄飞等的方法组建。所组建的生命表把成虫逐日存活率(S_(?))和成虫逐日产卵概率(P_(?))乘积的总和组成的下代卵量概率(?)p_n(S_(?))~(?)作为其中一个组分。并以此扩充的Morris-Watt种群数学模型作为分析的基础。在历年的水稻品种抗虫性级别基本一致的情况下,下代卵量概率(?)p_n(S_(?))~(?)的复合参数和若虫期的“擒食与抗性”属于重要因子和关键因子,其中捕食性天敌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捕食性天敌对褐稻虱种群的控制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将集中作用于褐稻虱若虫和成虫期的稻田捕食性天敌归纳为4个类群、分别作用于褐稻虱种群1~2龄若虫、3~5龄若虫和成虫3个状态,应用五因子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方法进行试验,结合生命表资料,建立褐稻虱这3个状态的控制指数方程,通过状态空间分析法和控制指数的综合分析,结果表明,稻田捕食性天敌对褐稻虱种群的控制作用是明显的。  相似文献   

3.
褐稻虱种群数量动态的短期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多年同次世代平均生命表的基础上,应用种群矩阵模型讨论揭稻虱种群数量动态的预测问题,褐稻虱种群生命表划分为卵、1~2龄若虫、3~5龄若虫及成虫4个阶段。这4个阶段的历期不相等,本文把这4个阶段继续细分为等期的日龄状态,与此相适应,种群矩阵模型的转移矩阵也扩展为相应维数的方阵,结合输出方程,输入始发期1天调查的各虫期的密度,连续输出约40天内各期的密度,在水稻品种对褐稻虱的抗性级别基本不变,其他干扰因素比较稳定的条件下,预测结果对当地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
本文研究了江苏太湖单季晚稻区影响褐飞虱田间种群数量变动的有关生物学参数:卵孵化率80%,若虫存活率18.6%,成虫寿命8天,其不同日龄个体产卵量模型为E=(12.54Ⅰ—25.4)C/100,水稻抽穗后长翅型成虫迁出比例从20%逐渐增至95%。在25℃条件下,取食孕穗期水稻的褐飞虱长、短翅型成虫繁殖倍数分别为9.8倍和13.3倍。应用以上研究结果,将褐飞虱实验种群动态模型改建成田间种群动态模型,用以预测褐飞虱田间种群数量的消长。  相似文献   

5.
不同抗性水稻品种对褐稻虱生物学特性有明显的影响.试验结果证实:(1)褐稻虱若虫在感性品种上的存活率、发育速度高于抗性品种.(2)褐稻虱成虫在感性品种上的卵巢发育程度、产卵量以及卵孵化率均高于抗性品种.(3)在感性品种上取食的褐稻虱,其分泌的蜜露量较抗性品种的多.(4)抗性品种对褐稻虱的种群增长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本文还对抗性品种在褐稻虱综合防治中的应用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褐飞虱对吡虫啉产生抗性后对黑肩绿盲蝽功能反应的影响,以便更好地协调生物防治与化学防治的关系.[方法]用抗、感吡虫啉褐飞虱种群分别饲养黑肩绿盲蝽1代,测定F2代黑肩绿盲蝽RNC和SNC种群各龄若虫和成虫对褐飞虱卵的功能反应.[结果]黑肩绿盲蝽RNC和SNC种群各龄若虫和成虫的功能反应均能用HollingⅡ圆盘方程进行拟合,同一个种群的捕食量在一定范围内随着猎物密度的增加而增加,两个种群的1~3龄若虫和雌成虫对褐飞虱卵的捕食能力、各龄期的日最大捕食量、对猎物的处理时间均差异不显著,但黑肩绿盲蝽RNC种群的4和5龄若虫对褐飞虱卵的瞬间攻击率α分别为1.2946和1.0968,显著低于SNC种群的1.9597和1.5657.[结论]用抗吡虫啉褐飞虱种群饲养黑肩绿盲蝽1代后,黑肩绿盲蝽的功能反应发生变化,其捕食功能有所下降.  相似文献   

7.
为探讨毒死蜱(Chlorpyrifos)对褐飞虱Nilaparvata lugens(Stl)的亚致死效应,本文采用稻茎浸渍法,分别以LC10和LC25浓度的毒死蜱胁迫褐飞虱3龄若虫,观察受胁迫后试虫发育历期、存活数、产卵量和雌虫寿命的变化情况,并组建经LC10、LC25浓度处理后F1代种群生命表,为褐飞虱的综合防治提供数据参考。结果表明:以毒死蜱LC10和LC25浓度分别处理褐飞虱3龄若虫,其F0代的孵化率与对照相比明显下降;处理组褐飞虱的种群相对适合度分别仅为0. 86和0. 74,表明亚致死浓度毒死蜱可有效抑制褐飞虱种群的增长;通过组建F1代生命表发现,亚致死浓度处理褐飞虱后,能够显著抑制孵化率。另外,处理后褐飞虱的存活率、羽化率、孵化率与对照组相比均有所降低,对褐飞虱的发育历期有轻度延长。根据研究结果推测,将毒死蜱用于防治水稻害虫时,毒死蜱不但对褐飞虱有致死作用,其亚致死浓度胁迫能进一步抑制下一代褐飞虱的种群增长。  相似文献   

8.
水稻品种抗性对褐稻虱自然种群控制作用的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水稻品种抗性对褐稻虱种群的控制作用研究中,大多数材料是在实验种群的试验中获得的,本文应用控制指数分析方法把实验种群的试验结果与自然种群的重要作用因子组合起来,对水稻品种抗性对褐稻虱自然种群的作用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说明,品种抗性作用于若虫存活率,与天敌的作用起着相辅相成的作用;而品种抗性对成虫繁殖力的影响,与捕食性天敌引起的成虫非正常死亡的共同作用,对褐稻虱种群后代卵量起着重要的控制作用。分析结果进一步明确品种抗性在种群系统控制中的优点,并为作物品种抗虫性对害虫自然种群作用的评价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应用分泌蜜露量,种群趋势指数,内禀控制率,群体建立和田间控制率等指标,综合评价新品系红源和台糯选对褐稻虱的抗性。结果表明:(1)饲养在红源和台糯选上褐稻虱的成虫体重,分泌蜜露量,产卵量和若虫存活率均比在感品种TN1的低,表明品系对褐稻虱具有强抗性作用:(2)飞虱在TN1上的种群趋势指数为247.7,台糯选为38.2,红源为38.4,而抗虫品种Mudgo为10.6;(3)台糯选,红源和Mudgo的内  相似文献   

10.
连续取食抗吡虫啉褐飞虱对黑肩绿盲蝽生物学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连续取食抗吡虫啉褐飞虱Nilaparvata lugens(Stl)对黑肩绿盲蝽Cyrtorhinus lividipennis(Reuter)生物学特性的影响,分别用对吡虫啉(Imidacloprid)敏感的褐飞虱种群(SN种群)和极高抗吡虫啉的褐飞虱种群(RN种群)连续饲养黑肩绿盲蝽15代,观察黑肩绿盲蝽SNCF15和RNCF15种群的生物学特性。结果表明:2种群的卵期、若虫期、成虫期以及整个世代的历期、各时段的羽化率差异均不显著,但SNCF15种群的产卵期比RNCF15种群长,产卵量比RNCF15种群大,且均差异显著;SNCF15种群的卵孵化率、若虫存活率也比RNCF15稍高,且卵历期稍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