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研究大豆不同种植方式对大豆害虫及其天敌种类和数量关系的结果指出:(1)大豆地的大豆害及其天敌种类,数量和组成,随早,晚大豆种植方式的不同而不同;(2)清种早(晚)大豆,早大豆间蕃茄,早(晚)大豆间辣椒害虫较多。  相似文献   

2.
研究大豆不同种植方式对大豆害虫及其天敌种类和数量关系的结果指出:(1)大豆地的大豆害虫及其天敌种类、数量和组成,随早、晚大豆种植方式的不同而不同;(2)清种早(晚)大豆、早大豆间蕃茄、早(晚)大豆间辣椒害虫较多;(3)其种类,早大豆是突眼长蝽,晚大豆是豆荚螟、负蝗和银纹夜蛾较多;(4)大豆害虫天敌,早、晚大豆均以草蛉最多,异色瓢虫第二。  相似文献   

3.
通过分析和对比种植密度与不同种植方式对于超高产大豆的根系形态变化和活动的相关性影响。在2013年和2014年的不同盆栽背景之下,分析不同种植密度以及单混2种种植方式下2种不同类型大豆在根系形态以及活力方面的不同影响。得出超高产大豆和普通类型大豆的根系形态以及活力在不同的种植密度以及种植方法上都呈现明显的差异的结论,超高产品种根系的活力相对更强。超高产类型的大豆在密植的前提下根系形态更为发达,且吸收能力较强,具有更高的物质生产潜力,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4.
玉米和大豆都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具有广阔的种植面积,根据玉米和大豆的生长特性,可以通过玉米套大豆的种植方式进行种植,从而提高耕地的利用效率,提高粮食产量,从而提高农民收入,促进农业发展。玉米套大豆是一种连年套种轮作多熟种植制度,在玉米套大豆种植模式下,需要通过科学、规范的管理,来实现玉米和大豆的双丰收,因此加强玉米套大豆高产高效栽培技术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此本文从地块选择、种子选择、播前准备、播种和田间管理等方面玉米套大豆高产高效综合栽培技术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5.
针对吉林省桦甸地区的两个主推高产大豆新品种九农26号、九农33号进行连续3年的不同种植方式与产量关系试验,目的是寻找最佳种植模式用来指导当地大豆生产实践,以有利于种豆农民的增产增收。从结果可以看出,九农33号、九农26号均以株距20cm、每穴双株,公顷保苗15.477株的种植方式为最佳,产量超过3700kg/hm^2。  相似文献   

6.
小麦(大长)种玉米间作大豆,在我省耕作制度改革中,增产效果已经肯定。但是,增产规律的研究分析还跟不上改制发展的需要。特别在高产水平下,种植方式不当甚至造成减产。随着生产水平的提高,研究小米(大长)种玉米间作大豆麦秋双增产的规律,为改制提供依据,对进一步提高粮食产量有着重要的意义。为此我们进行了小麦(大长)种玉米间作大豆不同种植方式与小麦玉米两熟平作的对比试验,观测分析了不同种植方式的产量及生  相似文献   

7.
大豆高产种植方式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吉林省中部和中南部大豆主要生产地区进行不同种植方式的试验,确定适宜吉林省中熟区的种植方式是大垄3行,适宜中晚熟区的种植方式是单垄双行。  相似文献   

8.
不同种植方式的大豆籽粒干物质积累动态及产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试验选用具高产潜力的两个大豆品种黄大豆(X-46)和绿大豆(X-55),通过采用不同大豆品种的单作及其与同一玉米品种间作两种形式,研究了不同大豆品种单作和间作情况下,大豆籽粒干物质积累的动态规律及其与产量的关系。试验结果表明:不同大豆品种间的干物质积累量存在较大差异,鼓粒期籽粒的生长发育以及干物质积累情况直接影响大豆的最终产量。在单作种植方式下,黄大豆产量显著高于绿大豆;在间作种植方式下,两种大豆的产量差异不明显。两种大豆的产量在单作情况下明显高于间作。  相似文献   

9.
正1大豆高产栽培技术分析1.1整地大豆种植以深松为主,前茬的品种对大豆种植有很大影响,根据前茬种植种类的不同,选择适合的种植方式。若前茬种植大麦,种植大豆时可运用浅翻深耕的方法,秋季要整地、起垄、施肥等措施,利用秋雨,防止春季干旱。无论哪种种植方法,都要做好整地工作,大豆对土壤要求高,农民播种前要仔细进行整地,对土壤进行深耕,将大块石头挑拣出去,此时可施加基肥,然后耙平,适当的深耕可以减少大豆成长过程中  相似文献   

10.
不同种植条件对大豆新品种北豆54号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以2014年黑龙江省审定命名的大豆新品种北豆54号为试验材料,研究在不同种植条件下,其根系生长所发生的变化,以及产量、叶面积等受到的影响。结果表明,垄作种植方式在直径为2.0 mm水平上的根长比同一大豆品种其他3种种植方式长,更加适合大豆新品种北豆54号根系的生长发育。种植方式与根的生长发育有着必然联系,垄作种植方式和平作种植方式下根的长度增加,根系增多。垄间覆膜种植方式处理与垄作、沟播种植方式下在产量上表现出较为明显的差异,这对于加大大豆新品种北豆54号的推广应用有很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张仕新 《农技服务》2010,27(5):565-565
进行了玉米与大豆不同开厢间作方式的对比试验。结果表明:1m开厢、1:2行比的种植模式产值最高,是玉米间作大豆可推行的栽培模式。  相似文献   

12.
本文通过覆膜玉米不同种植方式对玉米产量、群体空间环境、生理生化指标及土壤养分变化的影响研究,并从玉米高产稳产的目标出发,依据经济效益分析,探索更为有效的种植方式。结果表明,在本试验范围内,以覆膜玉米与草木樨或大豆2:2间作的种植方式最佳。  相似文献   

13.
不同种植模式下大豆田除草效果与效益分析结果表明,大豆生产中,人工除草是一种有效的杂草控制手段,对单子叶和双子叶杂草均有很好的防治效果,防效均达70%以上;有机种植方式与常规种植方式相比,投入增加了37.17%,但其经济收益与常规种植方式相比较高,两者的产投比也比较接近。  相似文献   

14.
改革开放以来,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极大的改善,对生活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当然,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要求体现在衣、食、住、行等各个方面,其中,对食的要求就是:人们希望出现在餐桌上的食品都是绿色健康、无污染的食品。黑龙江省海林市作为生产大豆的基地之一,它的生产方式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传统的大豆种植方式与现代化的种植方式相比有什么问题存在,是什么因素限制了大豆的产量。为了提高大豆的产量,以及提升大豆的品质,提出来机械化绿色大豆种植的这一科学的理念。  相似文献   

15.
超高产大豆的根系形态和活力是大豆成长养分供应的主要来源,在农业种植研究中占据着重要地位。本文结合大豆种植中种植密度和种植方式的研究,对超高产大豆根系形态和活力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超高产大豆较传统大豆种植更有优势,混合种植的大豆根系活力水平更高,掌握适宜的大豆种植密度也是提高其产量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6.
明确不同菜用大豆在青海西宁地区的种植适应性和感官品质,筛选出适合该区种植的菜用大豆品种,可为改善当地的菜用大豆种植方式提供理论依据。以4个菜用大豆品种为试验材料,其中开科源5号和开科源8号短日性弱,苏成4号和浙农11号短日性强,采用起垄覆黑色地膜栽培,种植密度均设8、16、24和32株/m2计4个处理,研究了不同种植密度对菜用大豆农艺性状的影响,并对各品种最适种植密度下的鲜荚特性和感官品质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与原产地相比,4个品种达到鲜荚采收期的历时和生育期均延长。不同品种鲜荚产量达到最高的种植密度不同,其中,开科源5号和开科源8号均在32株/m2时鲜荚产量最高,分别为1.93和2.81 kg/m2;苏成4号种在24株/m2、浙农11号在16株/m2时鲜荚产量最高,分别为2.59和4.11kg/m2。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开科源5号和开科源8号具有较高的鲜荚特性,植株矮,产量适中。感官品质评价结果显示,开科源5号和苏成4号的甜度、香气、外观、质地和口感得分...  相似文献   

17.
<正>随着我国种植制度的改革和经济的发展,大豆优良品种的改进,农民种植大豆的积极性不断提高,种植面积不断扩大。我国北部省份采取种植一季春播大豆,而南部省份多采用麦收后夏播的种植方式,不论春播或夏播豆田常发生大豆病毒病,由于种植时间和播种时周围环境不同,常会给大豆生产造成一定损失,有些地块严重减产,所以在生产中应引起注意,确保大豆高产稳产。  相似文献   

18.
探究大豆种植及病虫害防治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大豆种植过程中,会受到种植技术与病虫害的直接影响,掌握大豆种植技术以及病虫害防治技术,能够有效提高大豆种植产量与质量,为农民增产增收做保障。本文以探究大豆种植及病虫害防治技术为主要内容进行阐述,结合当下大豆种植技术分析、大豆种植技术要点分析和大豆病虫害防治技术为主要依据,从窄行密植技术、垄体分层种植技术、大豆种植密度、栽培管理、包衣技术、农业防治方式、化学防治这几方面进行深入探讨和分析,其目的在于加强大豆种植技术高效发展,以及病虫害防治技术实施效果,旨在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19.
为了探索普定县玉米不同宽窄行种植在间套作上的增产效益,进行了玉米不同宽窄行套种大豆的试验。  相似文献   

20.
<正>东北土地以黑土为主,黑土富含腐殖质和有机质。东北自然环境优越,气候适宜,税费合理,是我国主要的大豆种植省份。近年来,由于过度种植和人为破坏,黑土肥力下降,引进国外大豆导致东北大豆产量持续下降,严重阻碍了东北大豆产业的发展。面对这种情况,需要从施肥和种植方式的角度分析东北大豆种植存在的问题,提出大豆科学种植的创新与发展。大豆是我国的主要粮食作物。它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研究提高大豆产量的技术和方法对我们的生活具有积极的意义。本文首先分析了大豆的种植习性和影响大豆品质和产量的因素,然后对大豆的种植技术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具体的种植措施。目前,我国大豆的种植范围很广。如果能改进大豆栽培技术,将会带来可观的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