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针对水质中重金属检测方法存在操作复杂、检测周期长和检测成本高等问题,采用电阻法研制了液体颗粒计数器并结合点击化学法构建了重金属铜离子检测方法。通过建立颗粒粒径识别模型和颗粒计数模型,开发基于LabVIEW的颗粒计数软件,将聚苯乙烯微球作为检测探针、颗粒计数器作为检测平台,实现了水中铜离子的快速检测。结果显示,颗粒粒径识别相对误差小于5%,颗粒计数相对误差小于10%,说明颗粒计数准确度满足要求。铜离子浓度在10~1 000μmol/L时,微球数量与铜离子浓度具有良好的线性相关性,平均回收率在87.85%~101.08%,检测限为2.29μmol/L,检测时间约4 min。结果表明,相比常规的铜离子检测方法,基于电阻法液体颗粒计数器的铜离子检测方法具有操作简单、检测速度快、灵敏度高、检测成本低等优势。  相似文献   

2.
基于S7-200PLC的润滑油固体颗粒监测系统的实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对新设计齿轮箱的润滑系统中固体颗粒状况进行实时监测,搭建了由S7-200PLC、颗粒计数器、工业以太网通讯设备和OPC服务器组成的状态监测系统。介绍了此状态监测系统中各环节的搭建过程,其中上位机采用基于LabVIEW虚拟仪器软件的客户端应用程序与检测系统通过OPC服务器实现实时数据通讯,并将检测的数据实时显示和存储。此监测系统的检测结果表明其能够很好的对固体颗粒状态进行实时监测。  相似文献   

3.
本文在详细阐述EDA技术及Multisim软件特点的基础上,利用Multisim10平台进行双模加法计数器的设计,并对该计数器的设计过程进行检测及其结果进行仿真。该文重点在于借助Multisim平台进行计数器的设计且仿真并加以应用,以期改变人们对于数字电路的传统设计方法和思路,提高数字电路设计质量、缩短电路设计周期、提升电路设计的性价比,促进电路设计先进技术的的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4.
正代理销售:酶标仪、近红外成分分析仪(颗粒及粉末)酶标仪灵敏度高、测试结果准确稳定;操作简单、易学掌握;试剂成本低;检测项目范围宽;技术服务好,免费上门手把手培训操作人员。近红外成分分析集光、机、电、算法学等多学科技术于一体的高技术集成检验仪器,适用于大、小颗粒及粉末样品的成分分析。  相似文献   

5.
<正>代理销售:酶标仪、近红外成分分析仪(颗粒及粉末)酶标仪灵敏度高、测试结果准确稳定;操作简单、易学掌握;试剂成本低;检测项目范围宽;技术服务好,免费上门手把手培训操作人员。近红外成分分析集光、机、电、算法学等多学科技术于一体的高技术集成检验仪器,适用于大、小颗粒及粉末样品的成分分析。  相似文献   

6.
<正>代理销售:酶标仪、近红外成分分析仪(颗粒及粉末)酶标仪灵敏度高、测试结果准确稳定;操作简单、易学掌握;试剂成本低;检测项目范围宽;技术服务好,免费上门手把手培训操作人员。近红外成分分析集光、机、电、算法学等多学科技术于一体的高技术集成检验仪器,适用于大、小颗粒及粉末样品的成分分析。  相似文献   

7.
<正>代理销售:酶标仪、近红外成分分析仪(颗粒及粉末)酶标仪灵敏度高、测试结果准确稳定;操作简单、易学掌握;试剂成本低;检测项目范围宽;技术服务好,免费上门手把手培训操作人员。近红外成分分析集光、机、电、算法学等多学科技术于一体的高技术集成检验仪器,适用于大、小颗粒及粉末样品的成分分析。  相似文献   

8.
基于反射型激光诱导荧光检测技术,对激光诱导荧光光纤束传感器检测系统的光路进行了设计与分析,重点探讨了光纤探头中光线轨迹问题.该检测系统利用多模光纤束传感器将激光垂直照射到待测样品上,再把样品发出的荧光信号采集到光电倍增管,将光信号转换为电信号,再通过光子计数器和A/D转换后供计算机实时采样.以荧光素钠为试剂,作为检测物质对该检测系统的灵敏度进行评价,在检测池尺寸为35 mm×15 mm时,最小检出限达到3×10-12mol/L,同时得到检测物质的荧光信号强度与溶液浓度成线性关系.由此认为这是一种性能比较优越的检测系统,有利于提高抗干扰能力和检测灵敏度.  相似文献   

9.
光周期计数器是光周期反应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累积和储存光周期循环中的光周期信息,当存贮的信息总量超过一个内部阈值时,诱导(滞育和非滞育;有性和无性)就会随之发生。本文报导了昆虫和螨类光周期计数器的一些特点,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内容:(1)光周期信息的积累主要发生在光敏感期内;(2)光周期信息的积累存在一个阈值,即需要积累一定数量的长夜或短夜循环去诱导50%的个体发育或滞育;(3)光周期信息的积累受温度、地理纬度和食料的影响;(4)长夜和短夜循环的光周期信息积累的方式;(5)光周期信息的积累的数量反应和质量反应;(6)光周期计数器的内分泌调控。  相似文献   

10.
在2500μmol E/m^2s光逆境条件下扬麦158旗叶类囊体膜-PSⅡ颗粒PSⅡ光化学特性和组分的影响。电子传递活性的结果表明:该麦旗叶类囊体膜及PSⅡ颗粒PSⅡ放氧活性产生下降,其中PSⅡ颗粒的活性下降较为明显。室温荧光发射光谱的结果表明,光逆境导致PSⅡ荧光发射强度的减弱。PSⅡ颗粒多肽组分中,OEC33kD对光逆境反应较为敏感,降解最为显著。  相似文献   

11.
核酸适配体技术在食品有害物检测中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核酸适配体是一段可以特异性识别并结合靶分子的寡聚核苷酸片段,具有亲和力强、稳定性好、易于修饰等特点,已经广泛用于检测、分离纯化和医疗三大领域。基于核酸适配体技术的检测方法得到了迅速地发展,已经应用于小分子、蛋白质、细菌病毒等方面的检测。主要综述了核酸适配体检测食品中有害物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2.
百合病毒检测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笔者对百合病毒的检测技术作了综合评述,主要有植株直接观测法、指示植物接种鉴定法、电镜技术、血清学检测和分子生物学检测技术等,综合应用各项技术使检测更加灵敏、可靠。目前,常用的检测以血清学技术的ELISA为主、分子生物学技术的RT PCR为主。基因芯片检测技术是近几年发展起来高效的检测手段并在植物病毒检测上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3.
百合病毒检测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14.
植原体病害的检测方法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综述植原体病害的主要检测方法,即电子显微镜检测法、组织化学技术检测法、血清学检测法、核酸杂交检测法、PCR检测法。  相似文献   

15.
僵尸网络已经成为当前网络中的主要安全威胁,特别是随着对等网络技术的发展,僵尸网络在技术上充分采用结构化对等网络的组网技术,使得僵尸网络的鲁棒性大大提高,给人们带来的安全威胁也前所未有。为了更好地降低基于P2P的僵尸网络所带来的安全威胁,研究提出了一种基于P2P的Botnet防御模型PBDM,PBDM模型有四个部分构成,分别是检测、分析、入侵、反制。最后通过实验表明,PBDM模型具有很高的防御成功率。  相似文献   

16.
玉米突变体的创造比较难,而检测到有用的突变体和克隆相关基因更加困难.笔者总结了近年来的创造突变体的方法和检测技术的最新研究进展,意在探讨更加有效的创造突变体的方法和检测技术.  相似文献   

17.
大豆微核技术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植物微核技术是根据遗传学染色体畸变的原理而建立的一种环境污染的生物监测方法.大豆对污染物比较敏感,容易获得间期细胞,以大豆为材料的微核实验是进行环境监测一条行之有效的途径.本文简要介绍了植物微核技术,并对大豆微核实验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8.
基于光谱技术的禽蛋内部品质无损检测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禽蛋品质检测是食品安全和消费者权益的重要保障措施,传统禽蛋品质检测主要依赖人工进行,存在工作强度大、效率低且准确率波动大等弊端。光谱检测技术具有快速、安全、无损等优点,近些年来在禽蛋内部品质检测领域发展迅速。本文基于禽蛋的新鲜度、蛋白含量、脂肪含量、血斑肉斑、受精信息、种蛋性别、胚蛋活性等内部品质指标检测的有关研究,概述了近红外光谱、可见-近红外光谱、高光谱成像及拉曼光谱等光谱检测技术在禽蛋内部品质无损检测中的研究进展,分析总结了光谱检测技术在禽蛋无损检测中的应用特点与难点,并展望了其未来发展趋势,以期为我国蛋品无损检测研究及行业质量安全监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杨勇  陈德胜  刘冀成  柳言国  石仁委 《油气储运》2012,31(8):601-603,646
针对瞬变电磁法(TEM)在埋地金属管道金属蚀失量检测中,由于每个检测点覆盖的管道距离较长,难以满足实际检测精度需求的现状,对磁场信号的聚焦加载技术进行研究.基于经颅脑刺激用磁聚焦线圈技术,设计了一种适用于埋地金属管道检测的线圈阵列,并利用遗传算法对线圈阵列的电流大小及相位进行优化,给出了线圈阵列在计算区域内的磁场分布和二维等高线图,数值计算结果表明:该线圈阵列在计算区域产生的磁场具有良好的聚焦功能,可用于埋地金属管道腐蚀检测.  相似文献   

20.
崔传金  张磊  张学超 《安徽农业科学》2013,(7):2974-2975,3087
奶牛乳腺炎的检测方法有很多,其中检测精度较高、实际应用较多的是直接或间接检测牛奶中体细胞含量的方法。介绍了检测奶牛乳腺炎的常用方法,并对基于体细胞数的检测方法和技术进行了综述,指出了这些方法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最后展望了基于体细胞数的检测方法和技术的发展趋势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