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评价NSP微生物酶解效果方法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黑曲霉、木霉、木质层孔菌以麦麸为原料进行固体发酵时,发酵液黏度明显下降,分别降低了56.59%、67.91%和65.31%(P<0.01),试验结果表明,发酵后,麦麸中阿拉伯木聚糖和β-葡聚糖降解成较小的聚合物,从而使饲料粘度的稠粘度降低。在以麦麸为原料进行固体发酵后,戊聚糖含量分别降低了3.28%、2.72%、4.72%(P>0.05),与对照组相比差异不显著。在进行NSP微生物酶解效果评价时,建议用相对黏度法。戊聚糖含量测定方法能否作为评价的方法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2.
饲用酶制剂对饲料中非淀粉多糖的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非淀粉多糖酶是存在于饮料的主要抗营养因子,不被消化道所降解,遇水形成胶态溶液,使食糜黏度增大,阻碍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非淀粉多糖酶对于改善饲料品质、消除抗营养因子影响,提高动物健康都有重要意义。本文就非淀粉多糖的种类、抗营养作用、非淀粉多糖的种类、应用都进行了综述,并对非淀粉多糖酶的发展前景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3.
家禽日粮中非淀粉多糖的抗营养作用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毕晋明  王永军 《饲料研究》2006,(3):23-24,27
家禽日粮中黏性谷物的添加将不利于禽类动物的生长和生产性能的发挥。其原因是黏性谷物中含有大量的抗营养成分—非淀粉多糖(non-starchpolysaccharides,NSP),如葡聚糖和阿拉伯木聚糖等。它们的存在将改变动物肠道的理化性质及功能特性。为此,对NSP的抗营养机制作用方式,包括对肠道黏度、肠道形态学结构、肠道分泌功能的改变,以及与微生物的互作效应进行了详尽的叙述,以便为今后对NSP的深入研究作参考。  相似文献   

4.
菌株As56对饲料中非淀粉多糖的降解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廖雪义  蓝荣  葛俊宏 《饲料工业》2005,26(14):20-23
在畜禽饲料中,国内通常把玉米作为主要的能量饲料,很少使用小麦、大麦等麦类原料。主要是麦类饲料中含有非淀粉多糖(non-starch polvsaccharide.NSP)等抗营养因子而限制了其在饲料中的应用.但随着我国养殖规模的不断扩大和饲料工业的迅速发展,将出现玉米供应紧缺的状况。据预测.到2020年我同能量饲料缺口将达到0.83亿吨。  相似文献   

5.
饲料中的非淀粉多糖(NSP,下同)是一组不易被动物利用的碳水化合物。根据常规饲料分析方法,它们被分别归入“粗纤维”及“无氮浸出物”中;已知,NSP具有抗营养作用,且与饲料中的有效能能值呈负相关。本项目应用酶解气相色谱系统分析测试技术测定了小麦麸及玉米中的1~4,β葡聚糖、β戊聚糖、混合(1~3)、(1~4)、β葡聚糖、甘露糖和木糖甘、果胶聚糖等NSP组分的含量。小麦麸产地为内蒙古巴盟,玉米为粮食部门收购的混合玉米。先将样品中游离糖用乙醇去掉(此处可测游离糖含量),后用热稳性α-淀粉酶和葡萄糖苷酶水解去掉淀粉  相似文献   

6.
7.
饲料中非淀粉多糖的营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般植物性饲料中的多糖,从化学上分为两种类型,即贮存多糖和结构多糖。贮存多糖主要为淀粉,而结构多糖通常称为非淀粉多糖(Non-StarchPolysaccharides,NSP)。饲料中的非淀粉多糖与饲料纤维在某种程度上曾有混淆,这种混淆原因在于饲料纤维含义并不确定。纤维曾被看成是一种不能被哺乳动物消化酶所消化的日粮组成成分,后来根据化学方法又把纤维看成是NSP和木质素的总和。最新的看法认为饲料纤维包含三层含义,即它是非同质的许多单个成分共同体现一种特殊生理作用的复合体;其组成包括结构性和非结构性成分;其分…  相似文献   

8.
新型微生物饲料添加剂的开发及应用效果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根据微生态理论,筛选出3株乳酸菌、2株芽孢菌、2株酵母菌、1株光合菌、1株酪酸菌,经过液体种子培养,再以麸皮为主要原料厌氧固体发酵生产出新型微生物饲料添加剂。通过养殖试验,发现2%添加量组比对照组提高日增重8%,提高饲料利用率10%,降低粪便NH3含量61%。  相似文献   

9.
作为饲料原料中非淀粉多糖的主要成分,戊聚糖是畜禽饲料中最主要的抗营养因子,也是评价植物性原料饲用性能及酶作用效果的主要指标。为了促进非常规原料及戊聚糖酶的科学使用,作者对可用于饲料工业领域的戊聚糖最新研究成果进行综述,详细介绍了戊聚糖的理化性质、分布特点、测定方法、抗营养作用及酶解性质。  相似文献   

10.
饲料加工过程中非淀粉多糖酶的催化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含非淀粉多糖酶小麦型饲料进行制粒加工,测定饲料还原糖及纤维素的含量,探讨了非淀粉多糖酶在饲料加工过程中对还原糖、纤维素、半纤维素降解的催化作用。试验结果表明,添加非淀粉多糖酶小麦型饲料在制粒过程中,还原糖增加17.76%(P0.01),半纤维素下降1.41个百分点(P0.01)、纤维素下降0.44个百分点(P0.05)。而无酶饲料在制粒过程中还原糖、纤维素及半纤维素均无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11.
饲料中非淀粉多糖的营养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随着动物营养研究的深入,人们逐渐认识到抗营养因子在营养学中占有重要地位。因此,对抗营养因子的研究越来越受到广大营养学家的重视。那些不能被动物(特别是单胃动物)消化吸收,并且还影响其它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对动物的生长、发育和生产性能产生负效应的物质称为抗营养因子。如:非淀粉多糖(NSP)、单宁、棉酚、抗胰蛋白酶因子等。其中,NSP的抗营养作用特别引人关注。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随着动物营养研究的深入,人们逐渐认识到抗营养因子在营养学中占有重要地位。因此,对抗营养因子的研究越来越受到广大营养学家的重视。那些不能被动物(特别是单胃动物)消化吸收,并且还影响其它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对动物的生长、发育和生产性能产生负效应的物质称为抗营养因子。如:非淀粉多糖(NSP)、单宁、棉酚、抗胰蛋白酶因子等。其中,NSP的抗营养作用特别引人关注。  相似文献   

13.
14.
为了探究木聚糖酶对小麦非淀粉多糖的降解效果。试验采用单因子设计,用气相色谱法测定不同木聚糖酶水平,在一定水分(料水比为1:10)、温度(40℃)和pH值(6.0)条件下酶解2 h,小麦非淀粉多糖含量变化。在酶水平为每克小麦60 000 IU时,降解效果最大;以可溶性非淀粉多糖、不可溶性非淀粉多糖、总非淀粉多糖含量变化为指标,每千克小麦的适宜木聚糖酶添加量分别为0.718 g、0.732 g、0.717 g。添加木聚糖酶对小麦非淀粉多糖有显著的降解效果。  相似文献   

15.
酶制剂对饲料中非淀粉多糖的作用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在生产实践中 ,畜禽对各种养分的消化率 ,要比理论值低的多 ,这主要是基于两方面的原因 :一方面饲料中含有不溶于水的纤维素 ,即植物的细胞壁 ,各种养分包裹于细胞壁中 ,使动物的消化酶难以与之接触。另一方面饲料中含有一些水溶性的非淀粉多糖 ,这些多糖可以产生抗营养作用 ,从而降低饲料的利用率。谷物品种和生长阶段的不同 ,非淀粉多糖的含量和结构组成也会有所变化。因此在使用外源酶时必须考虑饲料因素。根据谷物饲料和植物性蛋白饲料中可溶性纤维的含量 ,可将饲料原料分为四类。第一类是以β -葡聚糖为主的大麦和燕麦 ;第二类是以戊聚…  相似文献   

16.
微生物固体发酵物作复合酶饲料添加剂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微生物固体发酵物作复合酶饲料添加剂的研究华中农大微生物科技系刘亚力,梁运祥,闫淳泰复合酶饲料添加剂是饲料添加剂中新兴的一员,近年来研究、发展得很快。但目前研究中使用过或市场上已有的复合酶(包括进口产品),基本上是由几种纯酶制剂按一定配方复配、稀释而成...  相似文献   

17.
利用啤酒糟粉、秕谷粉、统糠粉粗饲料配方进行有益微生物制剂的固体发酵工艺研究,初步探索到对上述3种粗饲料发酵较佳的发酵工艺条件,使发酵后粗蛋白比发酵前提高了26.7%,氨基酸总量提高了25.88%,粗纤维降低了47.83%,胃蛋白酶消化率提高了60%以上,可溶性物质含量提高了50%以上,水溶性磷含量提高了叨%以上,纤维素酶活力达到46u,发酵后的粗饲料带有清香的甜酸味。  相似文献   

18.
为了评价玉米、小麦、豆粕、小麦麸等的NSP提取物及纤维素的发酵特性,以采食无抗生素日粮的肉仔鸡盲肠微生物为菌源,通过体外发酵试验比较短链脂肪酸(SCFA)的产量及产生速率。结果表明:小麦NSP提取物的SCFA产量及生成速率最大;豆粕NSP提取物次之,第6、122、4 h的SCFA总产量分别为小麦NSP提取物的65.38%、65.07%、71.76%;玉米NSP提取物和小麦麸NSP提取物紧随豆粕NSP提取物之后,第6、12、24 h的SCFA总产量分别为小麦NSP提取物的61.53%、57.53%、62.75%和55.77%、44.52%、45.10%;纤维素的可发酵性最差,第12、24 h的SCFA总产量仅为小麦NSP提取物的10.96%~14.90%。由此可见,5种NSP的可发酵性的顺序依次为小麦NSP>豆粕NSP>玉米NSP>小麦麸NSP>纤维素。此外,上述NSP发酵产物SCFA组成比例均以乙酸为最多,其次为丙酸,丁酸最少;随着发酵时间的增加,丁酸比例逐渐增加,多数发酵底物在第24 h产生丁酸的比例明显增多。  相似文献   

19.
<正>纤维素类物质是地球上最丰富的可再生资源,但由于其结构的特殊性,并不能为一般的家畜所利用,而草食类动物,尤其是反刍动物,借助其消化道的微生物可以利用纤维素类物质。反刍动物的瘤胃是其复  相似文献   

20.
以枯草芽孢杆菌、酵母菌、根霉F、根霉G、里氏木霉、乳酸杆菌及白腐为菌种固态发酵降解豆粕为目的,通过采用对比试验法筛选降解豆粕的较佳菌液接种量、发酵时间、是否密封、菌液配比.采用福林-酚法测定水溶性蛋白的含量;三氯乙酸沉淀法(TCA法)测定多肽的含量;甲醛滴定法测定氨基酸的含量.结果复合微生物固态发酵豆粕制备大豆肽的较vb发酵条件为:菌体的配比为枯草芽孢杆菌:酵母菌:根霉F:根霉G:=6:2:1:1;菌液接种量18mL;培养基中固液比为1:1.2;发酵温度37℃;发酵时间12d;有氧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