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 隆昌县付家乡付家村四组,42户,176人。人平田土1.1亩,全组粮食亩平超过550公斤,1986年全组粮食又获丰收,人平比1985年增产40公斤。这个组有桑树1.1万余株。1983年茧款收入7000余元,1984年茧款收入上升到10000余元,1985年茧款收入超过14800余元。1986年全组茧款收入增加到22000余元。全组人平茧款收入达到130.68元,户平收入547.62元。有三户蚕农茧款收入在2000元以上。养蚕能手李文星蚕茧收入高达3187元。全组茧款收入要占农户家庭副业收入的50~70%。  相似文献   

2.
<正> 王彬福系合川县肖家乡石湾村人,是重庆市农村闻名的小蚕共育大户。他家有四口人,承包耕地8.58亩,1982年开始育苗栽桑。六年来,共栽桑树7361株,建小桑园2.34亩。1987年他为合川、岳池、武胜三县的10乡、36村、86个村民组的900户蚕农共育小蚕466张,收入5818.90元。加上自养正秋蚕1张,产茧30公斤,收入156元;帮人嫁接桑树收入260元;出售商品桑苗4000株,收入160元;卖良桑穗条500斤,收入15元;经营蚕药收入60元,合  相似文献   

3.
肇庆市纱蒲农场,是一个粮、渔、果、蚕桑等多种经营的综合农场。其中有60亩桑地承包给10个场员家庭共17人,从而调动起场员的积极性。他们运用科学的种管养技术,全面开展省工、省力化管桑养蚕,取得了较高的经济效益,大大提高了劳动生产率。一九八九年全场养蚕种435张,总产蚕茧10393.4公斤,总产值133791.96元,(其中蚕茧收入128559.96元,蚕沙收入5232元)总成本支出23533.25元,纯收入110258.71元,平均每人年生产蚕茧611.38公斤,产值7870.12元。总用工6311个(按每天8小时工作计算),平均每个劳动日生产蚕茧1.65公斤,每个劳动日值21.20元。(见附表)  相似文献   

4.
一、前言我县新发展蚕桑生产的龙湾公社六一生产队,七九年一月新种桑七亩,三月采桑养蚕。全年养蚕二十三批,六十点五张蚕种,产茧二千七百二十六点七斤,收入茧款四千九百五十三元二角三分,平均亩桑产值七百零七元六角。实现了当年栽桑,当年养蚕,  相似文献   

5.
<正> 杜明志是盐亭县玉龙镇盘龙村六组的农民,全家四人,有两个劳动力,承包耕地六亩。1983年开始走发展蚕桑致富之路,六年来取得显著成效。1988年养蚕37张,产茧1098.3公斤,收入茧款9343.63元,人平茧款2335.91元,比1987年净增1848.41元,翻了2番多,蚕茧款收入占全家商品经济收入81%。  相似文献   

6.
张应梅     
<正> 系宁南县华弹乡金沙九组人,全家六口。四个小孩还在读书,只有两个大人劳动(爱人—李万才任华弹乡农经站站长),针对这种情况。1981年农村实行大包干生产责任制时,决心走栽桑养蚕致富的道路。经过几年艰苦的努力,从包干到户前的倒补户跃为全乡有名的富裕户。1986年收粮630公斤,折款183元。种蔗16000公斤,收入864元。养猪收入400元,其它付业收入100余元,养蚕9.85张,产茧393.5公斤,收入1366.93元(?)养蚕收入占全部家庭收入的36.4%。  相似文献   

7.
岗美华侨农场四队职工林长发,是蚕桑生产的专业户,全家四口人,两个劳动力。一九八三年冬承包荒田十二亩,当年冬和次年春种上了新桑,加上原承包的二亩旧桑,共有桑园面积14亩。去年全年养蚕93张,产茧四千九百七十斤,收入茧款一万一千八百三十九元七角六分,平均亩桑产值八百四十五元六角九分,亩产鲜茧三百五十五斤,单张产值一百二十七元三角。他还承包三亩鱼  相似文献   

8.
<正> 95年遂宁市中区东禅镇六村三社养蚕能手羊琼芳全家三口人的包产地共2.2亩(把田也换成了土)。另开荒坡、荒坪1.8亩,共4亩土,八八年就全部栽上了密植桑,目前共8000株投产桑,91年以来。连续四年养蚕收入每年上万元。 95年她家养春蚕5张,产茧171.1公斤,张平35公斤,收入2240.38元;养夏蚕5张,产茧158.1公斤,张平31.6公斤,收入1342.83元;养正秋茧6  相似文献   

9.
广东省岗美华侨农场一九八二年投产桑地面积五百五十六亩,一九八二年养蚕三千一百六十张,产值二十六万八千五百五十七元六角六分,产茧一千四百五十六担。加国家奖励款总收入三十二万九千二百五十一元二角六分。平均每亩桑收入五百九十三元五角二分。与去年同期对比,总收入、总产茧量和每亩桑收入都分别翻了一番多。其中二分场十四、十五队种桑一百三十八亩(其中旱坡地桑八十二亩),养蚕一千一百零四张,平均每亩桑地养蚕八点二张,产茧五百零六点七担,产值九万二千五百三十一元八角一分。加国家奖励款,总收入一十一万三千六百零二元四角三分。十五队的  相似文献   

10.
赖贞祥     
<正> 系井研县纯复乡,罗心村蚕桑重点户,全家三人,两个半劳力,承包田3亩,土2.5亩。1983年起他坚定走发展蚕桑生产脱贫致富道路,共发展小桑园3.5亩,四边桑1200株,共有桑8200多株。由于突出效益狠抓管理,1986年全家三季养蚕17张,产茧637公斤,茧款收入2269.56元,共育小蚕55张收入274.50元,桑园间种收入170元,其他蚕桑收入164元,总计蚕桑收入2878.56元,全家人平959.52元,成为全县蚕桑致富的典型。  相似文献   

11.
<正> 邛崃市战斗乡肖建昌全家3人承包荒地50亩,91年用38亩栽成桑园,92年养蚕27张,收入8910元;93年养蚕40张,收入13400元;94年共计养蚕66张,单产35公斤,产茧2310公斤,收入3.9万元;共育小蚕800张,收入1.2万元,共计收入5.1万元,实现全家人平收入1.7万元。计划95年养蚕100张,单产35公斤,产茧3500公斤,收入6万  相似文献   

12.
茶山公社茶山大队第二队贯彻“以粮为纲、全面发展、因地制宜、适当集中”方针,积极发展蚕桑生产,四年来,落实经营管理措施、猛攻技术关,持续获得稳产高产。该队七六年上半年种桑九亩一分。当年收入一千六百四十八元、七七年收入三千三百元,七八年收入五千二百九十四元。在去年高产的基础上,今年又获得大幅度的增产,蚕茧总收入九千零二十三元六角八分。亩桑产值九百九十一元六角,亩产茧七百九  相似文献   

13.
<正> 红庙乡历光村四组村民邓益梅同志全家六口人,有三个劳力。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她带领全家人努力学习科学知识,凭着双手,辛勤的劳动,打开了致富门路,特别是在兴桑养蚕方面,获得了较大的经济收入,仅八七年养蚕7张,产茧312.9公斤,张产44.7公斤,收入1493.7元,占家庭多经收入的69.1%。成为全县有名的养蚕致富户。归结邓益梅同志养蚕多,产茧高的经验是:  相似文献   

14.
大葱制种周期长,风险大。为了有效缓解这一问题,我们在保证繁种任务的前提下,大力推广立体种植技术,经多年反复试验示范,认为葱种、越冬甘蓝、甜瓜、花椰菜四种五收是一种较好的栽培模式。此模式每1/15公顷葱种平均产量60公斤,收入1200元:越冬甘蓝产量2200公斤,收入1320元;甜瓜产量2200公斤,收入1320元;花椰菜产量1800公斤,收入1240元;大葱产量2000公斤,收入1000元;五项合计6080元,比单纯制种效益大增。现将有关栽培技术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5.
<正> 泸县天兴乡狮子村,全村9个社,340户,1194人,有耕地755亩,人平耕地0.63亩。他们在发展农村经济中突出抓了栽桑养蚕,利用“四边”和荒地及部分低产土栽桑42万株,人平351株,其中投产桑27万株,1991年栽16万株,1989年养蚕570张,收入173937元,1990年养蚕844张,收入250712元,1991年养蚕1300张,产茧42472公斤,收入448535元,张平产茧32.7公斤,张平收入345.16元,户平收入1319.22元,人平养蚕1.09张,收入375.66元,蚕桑生产稳定发展。 1.专业户引路,逐步形成规模生产。他们  相似文献   

16.
<正> 泰县蒋垛乡许乔村养蚕专业户申太宝全家6人,有劳力3人(其中1人在乡农机厂工作)。承包桑园9.98亩(成林桑1.5亩,1~2年桑8.48亩),85年共养蚕20.5张,产茧595公斤,茧款收入2180元,桑园间作收入1400多元,炕房、桑园养鸡收入3712元,蚕沙、残桑养猪养羊收入315元,全年收入7607元,人均收入1268元。申太宝致富的经验主要有三条:(一)靠科学,综合利用:85年他在加强肥培管理不影响桑树生长的前提下,桑园内冬春间作蚕豆,收豆500多公斤,产值250多元;夏秋间作黄豆,收豆500多公斤,产值450多元;还利用部分老  相似文献   

17.
涪陵区李渡镇大堡村二组养蚕大户周治明,是在贫困荒地上依靠科技、通过勤劳,仅用三年时间就从一个贫困户成为远近闻名的“蚕桑专业户”.周一家3口人,承包耕地5.1亩.现有密植桑3.5亩、四边桑3000多株,良桑率达100%.1997年共养蚕16张,产茧600公斤,平均单产37.5公斤,收入7200元;共育小蚕361张,收入5054元,合计收入12254元,人平蚕桑收入4085元,蚕桑收入占整个农副产  相似文献   

18.
<正> 雅安市水口乡水口村积极开垦荒山和利用河滩非耕隙地栽桑养蚕,效益显著。该村1988年开始栽桑以来,现有桑树120余万株,由于培护管理好,良种桑多,1991年全村养蚕660张,总产茧22242公斤,平均单产茧33.7公斤,茧款收入达20余万元,人平收入247元;在该村带动下,香花村1组也积极栽桑24万余株,1991年开始养蚕174张,人平养蚕1.34张,茧款收入4.1万余元,人平收入315元。该组还出现了茧款收入上5000元的重点户,成为全市发展蚕桑生产的典范。  相似文献   

19.
<正> 蓬溪县下东乡青莲村四社农民申群孝,全家四口人,其中主劳2人,承包旱地10.7亩,现有间作桑园10.7亩,桑树6500株。95年春季养蚕8.5张,产茧302.6公斤,茧款收入3782.5元,单产35.6公斤;夏季养蚕8张,产茧291.2公斤,茧款收入2329.6元,单产36.4公斤;秋季养蚕9张,产茧337.5公斤,茧款收入2937.5元,单产37.5公斤;晚秋养蚕5张,产茧160.6公斤,茧款收入1314.9  相似文献   

20.
<正> 邹荣宽汉阴县双乳乡叶家坝村老支书邹荣宽,全家三口人,1989年总收入达10730元,人均3577元,人均产粮667公斤。全年养蚕9张,产茧438.6公斤,茧款收入4962元,育桑苗2.9亩,售苗2.5万株,收入4125元,合计9087元,占总收入的84.7%,名列全县之冠,被评为县兴桑养蚕状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